图书介绍
夏商周考古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井中伟,王立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37445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76页
- 文件大小:176MB
- 文件页数:6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夏商周考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夏商周考古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1
一、夏商周考古涉及的时空范围1
二、夏商周时期在技术发展史中的位置2
三、夏商周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关系5
(一)传统史观与“五四”以来的新思潮6
(二)关于奴隶制的问题6
(三)关于夏商周三代国家形式的问题7
第二节 夏商周考古研究简史8
一、夏商周考古学与金石学8
二、解放前的夏商周考古学(1921~1949年)9
(一)安阳殷墟的发掘9
(二)易县燕下都遗址的调查发掘10
(三)浚县辛村卫国墓地的发掘10
(四)宝鸡斗鸡台墓地的发掘10
(五)汲县山彪镇与辉县琉璃阁墓地的发掘10
三、解放后的夏商周考古学(1950年至今)11
(一)20世纪50~70年代初12
(二)20世纪70~90年代前期14
(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15
第三节 夏商周考古研究成果与展望17
一、研究成果概览17
二、未来工作展望18
第二章 二里头文化20
第一节 文化命名、分期与年代20
一、文化命名20
二、分期与年代21
第二节 都邑与重镇25
一、偃师二里头遗址25
(一)宫殿区25
(二)贵族聚居区30
(三)手工业作坊区30
(四)祭祀遗存区31
二、郑州大师姑城址31
三、新郑望京楼二里头文化城址32
第三节 文化分布与区域类型33
一、文化分布33
二、区域类型34
(一)二里头类型34
(二)牛角岗类型35
(三)杨庄类型35
(四)下王岗类型35
(五)东龙山类型35
第四节 墓葬与宗教信仰37
一、墓葬37
(一)墓葬类型38
(二)随葬品组合39
二、宗教信仰41
第五节 生产与经济43
一、农业、家畜饲养与渔猎业43
二、青铜器冶铸业44
三、玉石器加工业45
四、漆木器制造业47
五、陶器烧造业48
六、骨器制作业48
七、制车业49
第六节 文化成分与形成机制49
一、文化成分分析49
(一)基本陶器组合50
(二)外来文化因素51
(三)周边地区所见二里头文化因素53
二、文化形成机制55
第七节 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59
一、夏文化探索历程59
(一)第一阶段(20世纪20~40年代)60
(二)第二阶段(20世纪50~80年代初期)60
(三)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62
二、夏商分界问题63
三、“早期夏文化”与新砦期遗存64
附:关于东下冯文化66
一、发现与命名66
二、分期、年代与分布67
三、主要文化特征67
四、源流与性质68
第三章 二里冈文化71
第一节 文化命名、分期与年代71
一、文化命名71
二、分期与年代71
第二节 都邑与重镇74
一、郑州商城74
(一)城墙74
(二)宫殿区76
(三)供水系统77
(四)其他重要发现78
(五)年代与性质79
二、偃师商城80
(一)宫城80
(二)小城87
(三)大城87
(四)其他重要发现88
(五)年代与性质89
三、郑州小双桥遗址90
四、夏县东下冯商城91
五、垣曲商城93
六、黄陂盘龙城商城95
七、焦作府城商城97
八、新郑望京楼商城98
第三节 文化分布与区域类型102
一、文化分布102
二、区域类型105
(一)二里冈类型105
(二)北村类型107
(三)东下冯类型108
(四)盘龙城类型109
(五)大城墩类型109
(六)台西类型110
(七)大辛庄类型111
第四节 墓葬、宗教信仰与文字符号112
一、墓葬112
(一)墓葬分布112
(二)墓葬形制113
(三)墓室结构114
(四)随葬品组合117
二、宗教信仰118
(一)郑州商城祭祀遗迹118
(二)偃师商城祭祀遗迹120
(三)郑州小双桥祭祀遗迹121
(四)占卜122
三、文字符号124
第五节 生产与经济125
一、农业、家畜饲养与渔猎业125
二、青铜器冶铸业127
(一)铸铜遗址127
(二)采冶铸造工艺129
三、玉石器加工业131
四、漆木器制造业132
五、陶瓷器烧造业133
六、骨角蚌牙器制作业134
七、制车业135
八、商业135
第六节 二里冈文化源流与先商文化136
一、渊源与流向136
二、先商文化探索历程137
三、下七垣文化138
第四章 殷墟文化143
第一节 文化命名、分期与年代143
一、文化命名143
二、分期与年代144
第二节 殷墟的范围与布局147
一、宫殿宗庙区148
二、王陵区154
三、族邑居址159
四、手工业作坊161
五、族墓地161
第三节 文化分布与区域类型164
一、文化分布164
二、区域类型165
(一)殷墟类型165
(二)苏埠屯类型167
(三)前掌大类型168
(四)天湖类型169
(五)老牛坡类型170
(六)旌介类型173
(七)北庄子类型174
第四节 墓葬、宗教信仰与文字176
一、墓葬176
(一)墓葬分布176
(二)墓葬形制177
(三)墓室结构177
(四)随葬品组合179
二、宗教信仰179
三、文字180
(一)甲骨文180
(二)金文181
第五节 生产与经济183
一、农业、畜牧业与渔猎业183
二、青铜器冶铸业185
(一)铸铜遗址185
(二)铸造工艺185
三、玉石器加工业187
四、漆木器制造业189
五、骨角蚌牙器制作业190
六、编织与纺织业191
七、制车业193
(一)车马坑的埋葬方式193
(二)马车的结构与用途195
八、商业195
第六节 殷墟文化与二里冈文化的关系196
一、殷墟文化与二里冈文化之间的缺环196
二、缺环中的重要考古发现197
(一)邢台商代遗址群197
(二)安阳洹北商城199
三、商文化的考古编年序列203
第五章 西周文化207
第一节 分期、年代与文化分布207
一、分期与年代207
二、文化分布210
第二节 西周都邑遗址211
一、周原211
(一)大型夯土建筑基址212
(二)青铜器窖藏216
(三)周公庙遗址219
二、丰镐220
(一)大型夯土建筑基址221
(二)青铜器窖藏224
三、洛邑225
第三节 地方封国重要发现228
一、姬姓地方封国228
(一)天马—曲村晋国遗址228
(二)黎城西关楷(黎)国墓地231
(三)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234
(四)邢台南小汪—葛家庄邢国遗址236
(五)浚县辛村卫国墓地239
(六)平顶山滍阳岭应国墓地239
(七)三门峡李家窑—上村岭虢国遗址242
(八)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244
(九)曲阜鲁国故城遗址246
(十)滕州滕国故城遗址248
二、异姓地方封国249
(一)灵台白草坡墓地249
(二)宝鸡?国墓地251
(三)泾阳高家堡戈国墓地253
(四)洪洞坊堆—永凝堡杨国遗址254
(五)绛县横水倗国墓地256
(六)翼城大河口霸国墓地258
(七)鹿邑太清官长子口墓260
(八)济阳刘台子夆国墓地261
(九)长清仙人台邿国墓地262
(十)高青陈庄丰国遗址264
(十一)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266
(十二)随州羊子山噩国墓地268
第四节 墓葬、礼乐与文字270
一、墓葬270
(一)墓葬分布270
(二)墓葬形制273
(三)墓室结构276
(四)随葬品组合277
(五)特殊葬俗278
(六)族葬制278
二、礼乐279
三、文字281
(一)甲骨文281
(二)金文282
第五节 生产与经济282
一、农业282
二、青铜器冶铸业284
三、玉石器加工业286
四、漆木器制造业287
五、陶瓷器烧造业289
六、骨角蚌牙器制作业289
七、纺织业290
八、制车业291
(一)马车的埋葬方式291
(二)马车的结构292
九、商业292
第六节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294
一、西周文化的渊源294
二、关于先周文化296
(一)先周文化的概念296
(二)先周文化探索的主流观点296
第六章 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299
第一节 洛邑地区的东周文化299
一、东周王城299
(一)城垣299
(二)宫殿区301
(三)手工业作坊304
(四)粮仓区305
(五)陵墓区305
二、东周墓葬特征308
(一)墓葬分类309
(二)墓葬分期309
第二节 东周晋与三晋文化312
一、晋都新田313
(一)城址与建筑313
(二)祭祀与盟誓遗址316
(三)手工业作坊317
(四)墓葬区317
二、赵氏晋阳故城318
(一)城址318
(二)太原金胜村大墓319
三、赵都邯郸故城321
(一)城址与建筑321
(二)墓葬区323
四、郑韩故城325
(一)城址与建筑326
(二)手工业作坊328
(三)墓葬区329
五、古魏城与魏都安邑及王室墓地330
(一)古魏城330
(二)魏都安邑331
(三)辉县固围村墓地332
六、中山灵寿城332
(一)城址与建筑332
(二)手工业作坊334
(三)墓葬区335
(四)祭祀区337
七、东周晋与三晋文化特征337
(一)文化分期337
(二)城址特点339
(三)墓葬特征339
第三节 东周燕文化341
一、燕都临易与易341
二、燕上都蓟341
三、燕中都窦店古城342
四、燕下都武阳343
(一)城址与建筑343
(二)手工业作坊345
(三)墓葬区346
五、东周燕文化特征348
(一)文化分期348
(二)墓葬特征349
第四节 东周齐、鲁文化351
一、齐文化352
(一)临淄齐故城353
(二)墓葬特征355
二、鲁文化361
(一)曲阜鲁故城361
(二)墓葬特征363
(三)齐、鲁文化差异364
三、薛文化365
(一)滕州薛故城365
(二)墓葬特征367
四、莒文化369
(一)莒县莒故城369
(二)墓葬特征369
五、莱文化370
(一)龙口归城城址370
(二)墓葬特征372
第五节 楚文化373
一、楚都探索373
(一)宜城楚皇城373
(二)当阳季家湖楚城375
(三)江陵纪南城375
(四)淮阳陈城377
(五)寿县寿春城378
二、楚墓特征379
(一)墓葬分期编年379
(二)墓葬分区380
(三)墓葬形制382
(四)墓室结构382
(五)主要随葬品383
第六节 秦文化387
一、甘谷毛家坪遗址387
二、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群388
三、凤翔秦都雍城392
四、临潼秦都栎阳396
五、秦都咸阳396
六、秦墓特征401
(一)墓葬分期401
(二)典型葬俗403
第七节 东周时期的生产经济与文字404
一、农业404
二、青铜器冶铸业407
三、铁器冶铸业410
四、玉器、琉璃器加工业411
五、漆器制造业412
六、纺织业413
七、商业415
(一)金属货币415
(二)度量衡417
八、文字417
(一)金文417
(二)简牍418
(三)帛书418
第七章 周边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420
第一节 东方地区420
一、山东地区420
(一)岳石文化420
(二)珍珠门文化422
(三)南黄庄文化423
二、安徽江淮地区424
(一)斗鸡台文化424
(二)大城墩类型425
(三)周代文化遗存425
三、苏北淮海地区428
第二节 东南地区430
一、宁镇—皖南地区430
(一)点将台文化430
(二)湖熟文化432
(三)吴文化432
二、环太湖—杭州湾区434
(一)马桥文化434
(二)亭林类型436
(三)越文化437
三、赣江—鄱阳湖区438
(一)夏代文化遗存439
(二)吴城文化440
(三)石灰山文化444
(四)万年文化446
(五)周代文化遗存448
四、闽江—九龙江流域449
(一)庄边山上层文化449
(二)黄土仑文化451
(三)九龙江流域文化遗存452
五、岭南地区452
(一)后山类型452
(二)浮滨文化454
(三)石峡中层类型454
(四)河宕文化455
(五)博罗横岭山墓地458
第三节 南方地区459
一、江汉平原区459
(一)荆南寺文化459
(二)周梁玉桥文化460
二、鄂东南区462
(一)意生寺类型462
(二)大路铺类型462
(三)周代文化遗存463
三、湘江—洞庭湖区465
(一)铜鼓山类型465
(二)费家河文化466
(三)皂市类型468
(四)斑竹类型469
(五)炭河里文化470
第四节 西南地区473
一、峡江及汉水上游区473
(一)朝天嘴文化473
(二)路家河文化474
(三)石地坝文化476
(四)宝山文化476
二、成都平原区479
(一)三星堆文化479
(二)十二桥文化480
(三)晚期蜀文化483
三、云贵高原区485
(一)鸡公山文化485
(二)红营盘类型486
(三)银子坛类型486
(四)可乐文化487
(五)石寨山文化489
(六)万家坝文化491
第五节 西北地区492
一、河湟—陇东区492
(一)齐家文化493
(二)卡约文化494
(三)辛店文化495
(四)寺洼文化497
(五)马家塬战国墓地499
(六)杨郎文化500
二、河西走廊区501
(一)四坝文化501
(二)沙井文化503
三、柴达木盆地区504
四、新疆地区505
(一)小河文化505
(二)天山北路文化507
(三)焉不拉克文化508
(四)苏贝希文化510
(五)察吾呼文化511
(六)扎滚鲁克文化513
第六节 北方地区514
一、内蒙古中南部514
(一)朱开沟文化514
(二)西岔文化516
(三)西园类型517
(四)崞县窑子类型518
(五)毛庆沟类型519
(六)桃红巴拉类型522
二、晋陕高原区524
(一)白燕文化524
(二)李家崖文化524
三、冀北—燕山南麓区528
(一)大坨头文化528
(二)围坊三期文化529
(三)张家园上层文化531
(四)玉皇庙文化532
第七节 东北地区532
一、辽西地区533
(一)夏家店下层文化534
(二)魏营子文化536
(三)夏家店上层文化537
(四)凌河文化539
(五)水泉文化540
(六)井沟子类型542
二、辽河平原区543
(一)高台山文化544
(二)新乐上层文化547
(三)顺山屯类型548
三、松嫩平原区549
(一)小拉哈文化549
(二)白金宝二期文化551
(三)白金宝文化552
(四)汉书二期文化553
四、辽东地区555
(一)庙后山文化555
(二)双砣子二期文化556
(三)双砣子三期文化558
(四)双房类型558
五、吉长地区560
六、图们江—牡丹江流域562
(一)兴城文化562
(二)柳庭洞文化563
主要参考书目565
后记575
热门推荐
- 628065.html
- 2207444.html
- 3194389.html
- 777179.html
- 2301984.html
- 1260288.html
- 542393.html
- 985063.html
- 1410752.html
- 1773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79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90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6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0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1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9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9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6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