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中医疫病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中医疫病学
  • 袁长津,何清湖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1830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936页
  • 文件大小:260MB
  • 文件页数:948页
  • 主题词:瘟疫-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中医疫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篇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中医疫病学基本概念1

第二节 疫病的基本特征3

一、疫病的基本特点3

二、疫病的临床特点6

第三节 中医疫病学发展源流10

一、萌芽阶段10

二、成长阶段14

三、形成与发展阶段17

四、发扬阶段26

第四节 现代中医疫病研究概况28

一、对外感热病的病因及发病有新认识和发展28

二、寒温融合成为当代论治外感热病的主流趋势30

三、有关外感热病治则治法的创新举要33

四、名家学术经验举要37

五、中医对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贡献49

第二章 疫病的病因病机53

第一节 疫病的中医病因53

一、疫疠病邪的共同致病特点53

二、各种属性疫疠病邪的致病特点54

第二节 疫病的中医病机58

一、发病因素58

二、感邪途径59

三、发病类型60

第三节 西医对疫病发病的基本认识62

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及临床类型62

二、病原体与感染62

三、传染性63

四、流行性63

第三章 疫病的流行病学64

第一节 中医对疫病流行的认识64

一、有特异的致病因素64

二、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64

三、病程具有阶段性66

四、临床表现具有共同性66

第二节 西医对疫病流行的认识67

一、传染源67

二、传播途径68

三、人群易感性68

四、免疫性68

第四章 疫病的诊断69

第一节 疫病与传统四诊69

一、辨舌69

二、验齿75

三、辨斑疹、疱疹76

第二节 疫病与现代西医诊断技术80

一、临床诊断80

二、常规实验室检查83

三、病原体的分离与证实87

四、免疫学诊断95

五、基因诊断技术104

第三节 疫病常用辨证方法104

一、卫气营血辨证104

二、三焦辨证109

三、六经辨证114

四、表里辨证119

五、气血辨证120

第四节 疫病常见症状122

一、辨发热122

二、辨口渴与口味异常123

三、辨汗出124

四、察头身125

五、辨胸腹不适129

六、辨神志异常130

七、动风131

八、厥脱131

九、出血132

十、二便异常133

十一、呕恶134

第五章 疫病的治疗135

第一节 疫病的治疗原则135

一、辨证与辨病治疗相结合135

二、邪正合治137

三、并发性感染的治疗137

第二节 疫病的常用中医治法与方药137

一、解表法137

二、清解气热法141

三、和解表里法145

四、祛湿清热法148

五、通下逐邪法152

六、清营凉血法156

七、开窍法159

八、滋阴生津法161

九、固脱法164

十、活血化瘀法166

第三节 疫病的常用西医治疗方法168

一、一般治疗168

二、对症治疗168

三、病原治疗169

四、合并症治疗170

五、后遗症的治疗170

第六章 疫病的预防与护理171

第一节 疫病的中医预防171

一、养护正气,强壮体质171

二、隔离患者,控制传播171

三、预施药物,防止染病171

第二节 疫病的西医预防172

一、隔离消毒172

二、医院感染与控制174

第三节 疫病的护理177

一、疫病的现代护理177

二、疫病的中医护理180

中篇 临床篇184

第七章 呼吸道传染疫病184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184

第二节 麻疹189

第三节 风疹195

第四节 幼儿急疹199

第五节 水痘203

第六节 单纯疱疹208

第七节 流行性腮腺炎212

第八节 支原体肺炎217

第九节 猩红热221

第十节 肺结核226

第十一节 白喉236

第十二节 百日咳244

第十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51

第十四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256

第八章 消化道传染疫病266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266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283

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289

一、伤寒289

二、副伤寒298

第四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298

一、胃肠型食物中毒299

二、神经型食物中毒(肉毒中毒)303

第五节 霍乱306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313

第七节 阿米巴痢疾322

第八节 阿米巴肝脓肿327

第九章 虫媒传染疫病331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331

第二节 登革热340

第三节 回归热347

第四节 疟疾351

第五节 黑热病360

第六节 恙虫病365

第十章 动物源性传染疫病370

第一节 流行性出血热370

第二节 狂犬病380

第三节 布鲁菌病385

第四节 鼠疫391

第五节 炭疽病395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400

第十一章 蠕虫疫病408

第一节 血吸虫病408

第二节 蛔虫病414

第三节 蛲虫病420

第四节 囊虫病424

第五节 钩虫病430

第六节 丝虫病437

第七节 姜片虫病444

第八节 绦虫病448

第十二章 性传播疫病453

第一节 淋病453

第二节 梅毒463

第三节 艾滋病475

第四节 滴虫病491

第五节 阴虱病495

第六节 疥疮498

第七节 软下疳503

第八节 尖锐湿疣509

第九节 传染性软疣516

第十节 生殖器疱疹520

第十一节 生殖器念珠菌病527

第十二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532

第十三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536

第十四节 细菌性阴道病542

第十三章 其他疫病546

第一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46

第二节 麻风551

第三节 破伤风556

下篇 文献篇562

第十四章 医论选562

第一节 《黄帝内经》562

第二节 《伤寒杂病论》565

第三节 《肘后备急方》569

第四节 《备急千金要方》572

第五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74

第六节 《济生方》575

第七节 《温疫论》576

第八节 《瘟疫明辨》597

第九节 《痧胀玉衡》604

第十节 《温病条辨》610

第十一节 《疫疹一得》676

第十二节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699

第十三节 《时病论》719

第十四节 《温热经纬》753

第十五章 医案选827

第一节 古代医案选827

一、王仕雄《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医案篇》827

二、余霖《疫疹一得·附验案》843

三、雷丰《时病论·临证治案》846

四、其他医案选865

第二节 现代医案选878

一、流行性感冒878

二、麻疹879

三、风疹880

四、水痘881

五、单纯疱疹性角膜炎883

六、流行性腮腺炎884

七、支原体肺炎885

八、猩红热886

九、肺结核888

十、白喉889

十一、百日咳890

十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891

十三、SARS892

十四、病毒性肝炎893

十五、脊髓灰质炎895

十六、伤寒与副伤寒896

十七、霍乱898

十八、痢疾899

十九、流行性乙型脑炎901

二十、登革热902

二十一、疟疾903

二十二、恙虫病905

二十三、流行性出血热907

二十四、钩端螺旋体病908

二十五、血吸虫病909

二十六、蛔虫病910

二十七、绦虫病911

二十八、囊虫病912

二十九、钩虫病913

三十、丝虫病913

三十一、淋病914

三十二、梅毒915

三十三、艾滋病916

三十四、阴虱917

三十五、疥疮918

三十六、软下疳919

三十七、尖锐湿疣920

三十八、传染性软疣921

三十九、生殖器疱疹921

四十、非淋菌性尿道炎923

四十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24

方剂索引9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