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岩石矿物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湖南省矿产测试利用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839页
- 文件大小:190MB
- 文件页数:8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岩石矿物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硅酸盐岩石分析1
第一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2
(一)动物胶凝聚重量法2
(二)聚氧化乙稀凝聚重量法3
(三)氟硅酸钾容量法4
(四)分离硅后,溶液中二氧化硅的比色校正7
(五)氢氟酸差减重量法7
第二节 氧化铝的测定8
(一)酸碱滴定容量法8
(二)氟化钾—EDTA容量法11
(三)铁铝连测EDTA容量法13
(四)比色法14
(五)单独取样测定铝14
第三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14
(一)磺基水杨酸比色法14
(二)EDTA容量法15
(三)重铬酸钾容量法16
(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7
第四节 二氧化钛的测定18
(一)过氧化氢比色法18
(二)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20
(三)变色酸比色法20
(四)单独取样测定钛21
第五节 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21
(一)EGTA—DCYTA容量法22
(二)EDTA容量法24
(三)分离二三氧化物后钙镁的测定26
(四)单取样分析溶液的制备27
(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8
(六)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29
第六节 氧化锰的测定31
(一)过碘酸钾比色法31
(二)亚砷酸盐容量法32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3
第七节 磷的测定34
(一)磷钼黄比色法34
(二)锑盐钼兰比色法36
(三)过程中测定38
第八节 硫的测定38
(一)燃烧法38
(二)碳酸钠—氧化锌半熔重量法41
(三)过氧化钠—碳酸钠全熔重量法42
(四)硫酸盐硫的测定42
第九节 氧化亚铁的测定43
(一)氢氟酸—硫酸分解法43
(二)含有硫化物和高价锰时亚铁测定法44
(三)含大量有机物时的亚铁测定法45
第十节 钾、钠的测定45
(一)火焰光度法45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6
第十一节 氧化钡的测定48
第十二节 氯的测定48
第十三节 氟的测定49
第十四节 吸附水(H2O-)的测定49
第十五节 化合水(H2O+)的测定49
(一)平菲尔特双球管灼烧法50
(二)直接吸收重量法51
第十六节 灼失量的测定52
第十七节 二氧化碳的测定53
第二章 石英岩分析54
第一节 石英岩系统分析流程54
第二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55
(一)氢氟酸直接处理法55
(二)动物胶或聚氧化乙稀凝聚重量法55
第三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56
(一)磺基水杨酸比色法56
(二)邻菲罗林比色法56
第四节 三氧化二铝的测定57
第五节 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57
第六节 三氧化二铬的测定57
第七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58
第三章 超基性岩石分析59
第一节 试样的分解59
(一)碱熔分解法59
(二)酸分解法60
第二节 化合水的测定60
第三节 超基性岩的系统分析62
第四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63
第五节 氧化铝的测定64
(一)酸碱中和容量法64
(二)过氧化钠分离铬—EDTA容量法64
(三)埃利罗菁比色法65
第六节 铁、钛、磷的测定66
第七节 钙、镁、锰的测定66
第四章 粘土质岩石分析67
第五章 铝土矿分析69
第一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70
第二节 氧化铝的测定70
(一)单独取样分离铁钛EDTA法70
(二)酸碱滴定容量法71
(三)氟化钾—EDTA容量法71
第三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72
第六章 云母和石棉分析73
第七章 碳酸盐岩石分析74
第一节 酸不溶物的测定74
第二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75
(一)动物胶凝聚重量法75
(二)钼蓝比色法75
(三)游离石英的测定77
第三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77
第四节 二氧化钛的测定77
第五节 氧化铝的测定77
(一)铝试剂比色法77
(二)铬天菁S比色法79
(三)EDTA容量法80
第六节 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80
(一)钙镁分析溶液的制备80
(二)EGTA—DCyTA容量法80
(三)EDTA容量法83
第七节 磷的测定84
第八节 其他项目的取定85
第八章 磷及磷灰石分析86
第一节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87
(一)磷钼酸铵容量法87
(二)磷钼酸喹啉容量法90
(三)焦磷酸镁重量法91
第二节 有效磷的测定93
(一)2%柠檬酸提取—磷钼酸铵容量法93
(二)中性柠檬酸铵提取—磷钼酸比色法93
第三节 酸不溶物的测定95
第四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95
(一)三氯化铝—动物胶凝聚重量法95
(二)硼酸—动物胶凝聚重量法96
(三)硅氟酸钾容量法97
第五节 铁、铝、钛、钙、镁分析溶液的制备97
(一)“全量”组份分析溶液的制备97
(二)酸溶组份分析溶液的制备98
第六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98
(一)磺基水杨酸比色法98
(二)重铬酸钾容量法98
第七节 氧化铝的测定99
(一)分离氧化钙后氟化钾—EDTA容量法99
(二)不分离氧化钙的氟化钾—EDTA容量法99
第八节 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100
(一)络合滴定法101
(二)单取样分析溶液的制备102
(三)达旦黄比色法测定氧化镁103
(四)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钙104
第九节 氯的测定106
(一)比浊法106
(二)硫氰酸钾容量法107
第十节 二氧化碳的测定107
(一)重量法107
(二)非水滴定法109
(三)气量法111
第十一节 非碳酸盐碳的测定112
第十二节 锰的测定113
第十三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113
第九章 滑石分析114
第一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114
第二节 氧化铝的测定114
第三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115
第四节 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115
第五节 酸不溶物的测定115
第六节 滑石含量的测定115
(一)差减法116
(二)直接测定法116
第七节 灼失量的测定117
第十章 重晶石分析118
第一节 硫酸钡的测定118
(一)碳酸钠熔融重量法118
(二)碳酸钠—过氧化钠熔融重量法119
(三)铬酸钡容量法119
第二节 氧化钡的测定119
(一)硫酸钡重量法119
(二)铬酸钡容量法120
第三节 三氧化硫的测定121
第四节 水溶盐的测定122
第五节 以氢氟酸处理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的系统分析法122
(一)二氧化硅和硫酸钡的连续测定122
(二)二三氧化物的分离及铁铝钛钙镁的测定123
第六节 以容量法或比色法测定二氧化硅的系统分析法123
(一)分析溶液的制备及硅的测定123
(二)铁铝钙镁的测定124
第七节 一次取样测定氧化钡、三氧化硫及硅的系统分析法124
第八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125
第十一章 萤石分析126
第一节 氟化钙的测定126
(一)EDTA容量法126
(二)高锰酸钾法128
第二节 碳酸钙的测定128
第三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129
(一)氢氟酸直接处理法129
(二)三氯化铝—动物胶凝聚重量法130
(三)硼酸熔融重量法130
(四)钼蓝比色法130
第四节 铁、铝、钛的测定131
第十二章 硼矿分析132
第一节 硼的测定133
(一)酸碱中和容量法133
(二)亚氨基钾烷—H酸比色法135
第二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136
(一)甲醇除硼—动物胶凝聚重量法136
(二)盐酸溶矿—动物胶凝聚重量法137
第三节 铁、铝、钛、钾、钠的测定137
第四节 钙、镁的测定137
第五节 二氧化碳的测定137
第六节 水份的测定137
第七节 灼失量的测定137
第十三章 岩盐和芒硝分析138
第一节 化合水的测定139
第二节 水不溶物的测定139
第三节 硫酸根的测定140
第四节 氯的测定140
(一)电位滴定法140
(二)硝酸银容量法141
(三)硫氰酸钾容量法142
(四)硝酸汞容量法144
第五节 溴的测定145
(一)品红比色法145
(二)溴酸盐容量法145
第六节 碘的测定147
第七节 硼的测定148
(一)铍试剂Ⅲ比色法148
(二)甲亚胺—H酸—劳氏青莲比色法149
第八节 钙镁的测定150
第九节 钾钠的测定150
第十节 钠的差减计算法150
第十一节 碳酸根、重碳酸根的测定151
第十二节 钙芒硝及含石膏的岩盐分析151
第十三节 岩盐和芒硝中各种化合物百分含量的计算152
(一)岩盐中化合物的换算方法152
(二)芒硝(钙芒硝)中化合物的换算方法154
第十四章 石膏分析156
第一节 吸附水(H2O-)的测定157
第二节 结晶水(H2O+)的测定157
第三节 酸不溶物的测定158
第四节 三氧化硫的测定158
第五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159
第六节 钙镁的测定159
第七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159
第八节 石膏的计算160
第十五章 明矾石分析161
第一节 总硫量的测定161
第二节 硫酸盐硫的测定162
第三节 硫化物硫的测定163
第四节 化合水的测定163
第五节 灼烧减量的测定163
第六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164
第十六章 铁矿石分析165
第一节 全铁的测定166
(一)试样的分解166
(二)氯化亚锡还原—重铬酸钾容量法167
(三)三氯化钛还原—重铬酸钾容量法168
(四)银柱还原—重铬酸钾容量法170
(五)系统分析过程中铁的测定171
第二节 可溶铁的测定171
第三节 亚铁的测定172
(一)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容量法172
(二)氢氟酸—硫酸分解样品容量法173
第四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173
第五节 金属铁的测定174
第六节 锰的测定175
第七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175
第十七章 锰矿分析176
第一节 锰的测定177
(一)过硫酸铵—硫酸亚铁铵容量法177
(二)高氯酸—硫酸亚铁铵容量法179
(三)硝酸铵—硫酸亚铁铵容量法180
(四)电位滴定法181
第二节 二氧化锰(有效氧)的测定182
(一)草酸钠溶液浸取法182
(二)硫酸亚铁铵溶液浸取法183
第三节 一氧化锰的测定184
第四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185
(一)硅氟酸钾容量法185
(二)动物胶凝聚重量法185
(三)硫酸脱水重量法185
第五节 氧化铝的测定186
(一)氯酸钾除锰—酸碱滴定容量法186
(二)六次甲基四胺分离锰—氟化钾—EDTA法186
(三)铬天菁S比色法186
第六节 钙镁的测定187
(一)直接掩蔽络合滴定法187
(二)氯酸钾分离锰后络合滴定法188
(三)分离铁铝后的络合滴定法189
(四)铜试剂分离锰—EDTA连续滴定法190
第七节 氧化钡的测定190
第八节 灼失量的测定191
第九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192
第十八章 钛及钛铁矿分析193
第一节 二氧化钛的测定193
(一)锌片还原—硫酸高铁铵容量法194
(二)过氧化氢比色法196
(三)二氧化钛和全铁的连续测定197
第二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198
第三节 氧化铝的测定199
第四节 钙、镁的测定200
第十九章 硫铁矿分析201
第一节 硫的测定201
(一)燃烧法201
(二)过氧化钠重量法204
(三)碳酸钠—高锰酸钾半熔重量法205
第二节 有效硫的测定206
第三节 氟的测定208
(一)热解—茜素络合剂比色法208
(二)硅氟酸蒸馏—茜素络合剂比色法212
(三)离子选择电极法213
第四节 铁的测定214
第二十章 多金属矿石分析215
第一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215
第二节 系统分析溶液的制备216
第三节 氧化铝的测定216
第四节 铁的测定217
第五节 二氧化钛的测定217
(一)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217
(二)过氧化氢比色法218
第六节 钙、镁的测定218
第七节 锰的测定219
第八节 氧化钡的测定220
第九节 氟化钙的测定221
硫化氢分离重金属—高锰酸钾容量法221
第十节 硫的测定222
第十一节 磷的测定223
第十二节 氟的测定223
热解分离—钍盐滴定法223
第十三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224
第十四节 汞矿石分析224
第二十一章 有色金属分析225
第一节 铜的测定225
(一)氨性底液极谱法225
(二)碘量法226
(三)碘氟法227
(四)铜的原子吸收水相直接测定228
(五)铜的萃取原子吸收测定229
第二节 锌的测定230
(一)氨性底液极谱法230
(二)铜、锌碘量法连续测定230
(三)EDTA容量法233
(四)锌的原子吸收测定234
第三节 铅的测定235
(一)乙酸钠—盐酸—碘化钾催化极谱测定235
(二)盐酸底液极谱法236
(三)EDTA容量法237
(四)铅的原子吸收水相直接测定238
(五)铅的萃取原子吸收测定239
第四节 锡的测定239
(一)盐酸—四苯砷氯盐酸盐极谱法239
(二)苯芴铜比色法241
(三)铁粉还原碘量法242
第五节 钨的测定244
(一)硫酸—苦杏仁酸—辛可宁—氯酸钾底液中,催化极谱测定钨与钼244
(二)硫氰酸盐比色法245
(三)硫氰酸盐差示分光光度法246
(四)盐酸底液极谱法247
(五)钨酸铵重量法248
第六节 钼的测定249
(一)硫酸—苦杏仁酸—氯酸钾体系催化示波极谱测定249
(二)钨精矿中钼的直接催化示波极谱测定249
(三)硫氰酸盐比色法250
(四)铜离子接触—硫氰酸盐比色法251
(五)EDTA差示比色法252
(六)硝酸钠—柠檬酸—柠檬酸铵体系中示波极谱测定253
(七)钼酸铅重量法254
第七节 铋的测定256
(一)硫脲比色法256
(二)EDTA容量法257
(三)乙酸—硫酸—盐酸底液极谱法258
(四)乳酸—EDTA—乙酸钠底液极谱法259
(五)氢氧化—PAR-甘露醇底液极谱法260
(六)氢化物原子荧光连续测定锑、铋261
(七)铋的原子吸收水相直接测定法262
(八)酒石酸钾钠掩蔽、DDTC—MIBK铋的萃取原子吸收测定263
(九)铋的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263
第八节 砷的测定265
(一)萃取分离钼蓝比色法265
(二)萃取分离碘量法266
(三)快速碘量法268
(四)氢氧化钾底液示波极谱法269
(五)氢化物原子荧光测定270
(六)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270
第九节 镉的测定272
(一)氨性底液极谱法272
(二)萃取分离氨性底液极谱法272
(三)盐酸—碘化钾—四乙基碘化铵底液催化示波极谱法273
(四)镉的原子吸收水相直接测定274
(五)镉的萃取原子吸收测定275
(六)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镉和银275
(七)六次甲基四铵—碘化铵底液催化示波极谱法276
第十节 钒的测定277
(一)苯甲酰苯胲萃取比色法277
(二)磷钨钒酸比色法278
(三)亚铁盐直接滴定法279
(四)硫酸—苦杏仁酸—氯酸钾底液催化示波极谱法280
第十一节 铬的测定281
(一)二苯偕肼比色法281
(二)α.α’—联吡啶—亚硝酸钠—氢氧化铵—氯化铵底液极谱法282
(三)氢氧化钠底液极谱法283
(四)硫酸亚铁铵容量法284
(五)铬的原子吸收测定286
第十二节 钴的测定287
(一)亚硝基—R盐比色法287
(二)亚硝酸钴钾分离—氨性底液极谱法289
(三)亚硝酸钴钾沉淀—EDTA容量法290
(四)吡啶—氯化吡啶—丁二肟底液催化示波极谱法291
(五)柠檬酸铵—盐酸羟胺—丁二肟体系中催化示波极谱法292
(六)磺基水杨酸—丁二肟体系中钴、镍催化波连续测定293
(七)钴、(镍)原子吸收水相直接测定294
(八)酒石酸钾钠掩蔽DDTC—MIBK萃取原子吸收测定钴、镍、铋295
(九)NNP—乙酸丁酯萃取原子吸收测定钴、镍、铜296
第十三节 镍的测定297
(一)二甲基乙二醛肟比色法297
(二)α—呋喃二肟比色法298
(三)氨性底液极谱法300
(四)吡啶—氯化吡啶底液极谱法300
(五)磺基水杨酸—丁二肟—柠檬酸铵底液极谱法301
(六)镍的原子吸收测定302
第十四节 锑的测定302
(一)盐酸底液极谱法302
(二)硫酸—盐酸—磷酸底液极谱法303
(三)碘化钾比色法304
(四)硫酸铈容量法305
(五)萃取分离碘化钾比色法306
(六)锑—碘化钾—5—Br—PADAP萃取比色法307
(七)锑的原子吸收测定308
(八)氢化物原子荧光测定309
第十五节 汞的测定310
(一)硫氰酸钾容量法310
(二)汞的萃取比色测定311
(三)汞的冷原子吸收测定312
第二十二章 稀有、稀散元素分析313
第一节 锂的测定313
(一)锂的火焰分光光度法313
(二)锂的原子吸收测定313
第二节 铷、铯的测定315
(一)火焰分光光度法315
(二)铷、铯的原子吸收测定316
第三节 铍的测定318
(一)焦磷酸铍重量法318
(二)铍试剂Ⅲ比色法319
(三)氯化铵—氢氧化铵—EDTA—铍试剂Ⅲ底液示波极谱法321
第四节 镓的测定322
(一)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322
(二)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AR—乙酸盐底液示波极谱法323
(三)溴邻苯三酚红—酒石酸钠—乙酸盐底液示波极谱法324
第五节 铟的测定325
(一)乙酸丁酯萃取、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325
(二)甲基异丁酮萃取原子吸收法325
(三)乙酸盐—铜铁试剂体系极谱法326
第六节 锗的测定327
(一)苯芴铜比色法327
(二)一氯乙酸—EDTA—邻苯三酚—钒(Ⅳ)底液催化示波极谱法328
(三)苯萃取、涂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329
第七节 镓、铟和锗的连续测定330
第八节 铌、钽的测定333
(一)钽试剂分离重量法333
(二)纸上色层分离、硫氰酸钾、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334
(三)硅胶富集、硫氰酸钾、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336
(四)丹宁沉淀分离,硫氰酸钾或氯代磺酚C,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337
(五)水杨基荧光酮分离氯代磺酚C,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340
(六)直接快速测定法342
第九节 铀的测定法343
(一)钒酸铵容量法343
(二)铀试剂Ⅲ比色法345
(三)TBP萃淋树脂分离,乙酸—乙酸钠—铜铁试剂—二苯胍底液催化示波极谱法347
第十节 钍的测定法349
(一)EDTA容量法349
(二)TBP萃淋树脂分离,偶氮胂Ⅲ比色法(钍、铀共样测定)350
(三)钽试剂—氯仿萃取分离铀试剂Ⅲ比色法351
(四)PMBP萃取分离铀试剂Ⅲ比色法352
第十一节 稀土总量的测定353
(一)PMBP—苯萃取分离,铀试剂Ⅲ比色法353
(二)P507萃取色谱光度法355
(三)离子吸附型稀土元素总量的浸取和测定357
(四)PMBP—苯萃取分离、偶氮胂Ⅲ比色法测定铈357
(五)草酸盐分离—重量法359
第十二节 锶的测定360
(一)酸溶原子吸收测定360
(二)碱熔原子吸收法361
(三)石墨炉原子吸收法362
第十三节 铊的测定363
(一)甲基异丁酮萃取,原子吸收测定363
(二)泡沫塑料吸附分离,原子吸收或萃取比色测定365
第十四节 硒碲的测定366
(一)巯基棉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硒、碲连测)366
(二)氢氧化铵—氯化铵底液示波极谱法368
(三)氯化铵—氢氧化铵—EDTA—碘酸钾体系中极谱法369
(四)单体分离、碳酸钾底液极谱法测定硒,氯化钠底液极谱法测定碲370
(五)微量碲的测定—铼催化极谱法测定372
第十五节 铼的测定373
(一)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373
(二)盐酸—碲体系中催化示波极谱法374
(三)亚硫酸钠底液极谱法测定374
(四)APDC—盐酸体系中极谱测定375
(五)硫氰酸钾—α—联糠酰二肟—盐酸体系中极谱测定376
第十六节 锆的测定377
(一)二甲酚橙比色法377
(二)草酸—铜铁试剂—二苯胍—乙酸盐极谱法378
(三)EDTA容量法379
第二十三章 贵金属分析381
第一节 火试金富集381
(一)基本原理381
(二)识矿和配料381
(三)熔矿和灰吹382
第二节 金的测定382
(一)试金富集重量法382
(二)试金富集原子吸收法383
(三)王水溶样泡沫塑料吸附原子吸收法384
(四)稀王水冷浸取乙酸丁酯萃取原子吸收法385
(五)活性炭吸附碘量法386
(六)碲(硒)共沉淀孔雀绿比色法388
(七)硒共沉淀微量金铂钯并连续测定390
(八)微量金的硫代米蚩酮萃取比色测定391
(九)微量金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393
第三节 银的测定394
(一)火试金碘量法394
(二)王水溶矿双硫腙比色法396
(三)王水溶矿水相原子吸收法397
(四)低酸度氯化铵介质原子吸收直接测定法398
(五)王水溶样MIBK—KI萃取原子吸收法399
第四节 矿石中铂钯的测定400
(一)火试金DDO比色法400
(二)硒共沉淀微量金铂钯连续测定401
第五节 矿石中锇、钌的测定401
第六节 矿石中微量铑、铱的测定405
第二十四章 煤质分析410
第一节 煤质各类指标符号及不同基准的换算412
第二节 煤分析样品的制备416
(一)试样制备的要求416
(二)试样制备的方法417
第三节 煤中全水分(WQ)的测定419
(一)最大粒度不超过3毫米的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煤样的全水分测定419
(二)粒度在3—13毫米范围内的煤样的全水分测定419
第四节 煤的工业分析421
一 水份的测定421
(一)标准法421
(二)快速法422
二 灰分的测定422
三 挥发分的测定423
四 固定炭的计算425
五 全硫的测定425
(一)艾什卡重量法425
(二)高温燃烧中和法426
(三)高温燃烧碘量法428
六 发热量的测定430
第五节 各种形态硫的测定437
一 硫酸盐硫的测定437
二 硫铁矿硫的测定437
三 有机硫的计算439
第六节 煤的元素分析439
一 碳氢的测定439
二 氮的测定442
三 氧的计算444
第七节 磷的测定445
(一)磷钼黄比色法—快速法445
(二)磷钼蓝比色法446
第八节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447
第九节 铝甑低温干馏试验450
第十节 烟煤胶质层指数的测定454
第十一节 烟煤粘结指数GR.I的测定460
第十二节 比重的测定463
第十三节 容重的测定465
第十四节 灰成分分析467
第十五节 煤中伴生元素的分析468
第二十五章 水分析468
一、物理性质的测定468
第一节 温度468
第二节 嗅468
第三节 味469
第四节 色度469
第五节 透明度470
第六节 悬浮物和可溶性固体总量470
第七节 灼烧残渣和灼烧减重471
二、化学成分的分析471
第一节 PH值471
第二节 Eh值473
第三节 游离二氧化碳474
第四节 酸度475
第五节 总碱度、碳酸根及重碳酸根477
第六节 侵蚀性二氧化碳478
第七节 氯离子479
第八节 钙481
第九节 镁483
第十节 硬度484
第十一节 硫酸根485
第十二节 铵离子487
第十三节 亚硝酸根489
第十四节 硝酸根491
第十五节 钾和钠493
第十六节 铁495
第十七节 铝498
第十八节 锰499
第十九节 可溶性硅酸500
第二十节 化学耗氧量501
第二十一节 溶解氧503
第二十二节 硫化物505
第二十三节 磷508
第二十四节 氟离子509
第二十五节 溴511
第二十六节 碘514
第二十七节 硼515
第二十八节 氰化物(游离氰化物和总氰化物)517
第二十九节 酚类(挥发酚类)521
第三十节 黄原酸盐(丁基黄药乙基黄药)524
第三十一节 余氯525
第三十二节 砷528
第三十三节 镉530
第三十四节 铬(总铬、六价铬和三价铬)532
第三十五节 汞(总汞、无机汞和有机汞)533
第三十六节 铅536
第三十七节 铜538
第三十八节 锌542
第三十九节 硒(总硒、无机硒和有机硒)543
第四十节 碲545
第四十一节 钡546
第四十二节 锶547
第四十三节 锂548
第四十四节 铷和铯549
第四十五节 钴550
第四十六节 镍552
第四十七节 钼和钨553
第四十八节 钒554
第四十九节 铍555
第五十节 铀和钍556
第五十一节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558
第五十二节 有机氯农药(666,DDT)559
第五十三节 乐果及对硫磷561
第五十四节 天然卤水及盐水分析562
三 水化学分析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送检565
四 水分析附录569
第二十六章 化探分析572
第一节 银、镉的测定572
第二节 锂、铷、铯的测定573
第三节 在同一测定液中原子吸收连续测定化探样品中锂、铯(铷)、银、镉574
第四节 钨、钼、磷、氟、硼测定575
第五节 汞的冷原子吸收测定578
第六节 TBP萃淋树脂分离,乙酸—乙酸钠—铜铁试剂—二苯胍体系催化示波极谱测定铀579
第七节 氢化物原子荧光测定锑和铋579
第八节 锂钠原子吸收法测定579
第二十七章 化学物相分析580
第一节 铜矿石物相分析580
第二节 铅矿石物相分析584
第三节 锌矿石物相分析587
第四节 钨矿石物相分析591
第五节 钼矿石物相分析593
第六节 铋矿石物相分析596
第七节 砷矿石物相分析599
第八节 锑矿石物相分析601
(一)锑的氧化物、硫化物及锑酸盐的分别测定601
(二)黄锑华、锑赭石及氧化矿石中锑(Ⅲ)和锑(Ⅴ)的分别测定604
第九节 锡矿石物相分析604
第十节 钒矿石物相分析608
(一)钒钛磁铁矿石中钒的物相分析609
(二)炭质岩中钒的物相分析611
(三)钒的价态分析612
第十一节 铁矿石物相分析613
第二十八章 土壤分析620
第一节 土壤样品的制备620
第二节 水分(H2O-)的测定—烘干法621
第三节 PH的测定—电位法621
第四节 有机质的测定622
第五节 氮的测定—半微量凯氏法622
第六节 氰化物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625
第七节 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626
第八节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627
第九节 苯及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628
第二十九章 单矿物分析630
第一节 铌钽铁矿微量分析630
第二节 黑钨矿单矿物半微量分析633
第三节 辰砂单矿物半微量分析637
第四节 锡石单矿物半微量分析639
第五节 金红石单矿物分析641
第六节 电气石单矿物分析645
第三十章 发射光谱分析650
第一节 稀土元素与钪的发射光谱分析650
(一)岩石、矿物中镧、铈、镱、钇的发射光谱分析650
(二)电弧浓缩法测定岩石、矿物中低含量稀土元素651
(三)草酸盐沉淀分离光谱定量测定独居石型矿物中的稀土元素654
(四)化学富集—粉末进样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低量单一稀土元素657
(五)黑钨矿中钪的光谱定量测定659
(六)岩石中微量钪的电弧浓缩法测定660
第二节 铌、钽、锆、铪等高熔点元素的发射光谱分析661
(一)硅酸盐岩石中铌、钽的光谱定量测定661
(二)岩石、矿物中低量铌、钽的电弧浓缩法测定662
(三)锆英石中锆、铪的光谱定量测定663
(四)岩石中低量锆、铪的电弧浓缩法测定664
(五)化学富集ICP光谱粉末进样法测定铌、钽、锆、铪等元素666
第三节 金、银等贵金属元素的发射光谱分析667
(一)载体熔珠蒸馏直接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金668
(二)化学光谱法测定化探样中超痕量金670
(三)活性碳吸附光谱定量测定化探样中痕量金672
(四)化学萃取—水平电极撒样法测定地质样品中低量的金675
(五)锑试金富集—光谱定量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676
(六)银(锡)的直接粉末弧烧法测定677
第四节 多元素同时测定的发射光谱分析678
(一)加罩电极发射光谱法的多元素定量测定678
(二)粉末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同时测定化探样中低量元素681
(三)化探样中铍、锡、硼的光谱定量测定682
第五节 其他元素的发射光谱分析685
(一)矿石中铍的光谱定量测定685
(二)硅酸盐岩石中铍、锡的光谱定量测定685
第六节 天然水的溶液于渣法光谱分析687
第三十一章 X荧光光谱分析688
第一节 化探样的X荧光光谱分析688
(一)化探样中钠、镁、铝、硅、磷、钾、钙、钛、锰、铁、钡、铌锆、钇、锶、铷、锌、铜、镍、钴、铬、钒、镧的X荧光光谱法测定688
(二)硅酸盐及化探样中钍、铝、砷的X荧光光谱测定691
第二节 硅酸盐中镓、钪的X荧光光谱测定693
第三节 硅酸盐中氯的X荧光光谱测定694
第四节 硅酸盐中钡、锡、铌、锆、钇、锶、铷、锌、铜、钨、钽、镍、锰的X荧光光谱测定695
第五节 矿物岩石中高含量锡与钡的X荧光光谱定量测定697
(一)方法原理697
(二)仪器测量条件697
(三)分析步骤698
附录699
1.使用铂金器皿应注意事项699
2.常用熔剂性质、用量及应用范围700
3.比色分析滤光片的选择701
4.矿样分解溶(熔)剂举例702
5.分析样品细度及烘样温度705
6.普通掩蔽剂706
7.EDTA滴定中应用的掩蔽剂708
8.酸碱指示剂710
9.酸碱混合指示剂716
10.氧化还原指示剂718
11.常用酸、氨水的比重和浓度719
12.金属氢氧化物沉淀PH720
13.萃取分离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721
14.四个常用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性能722
15.缓冲溶液的配制723
16.干燥剂干燥空气时残留的湿度值724
17.主要成矿元素、矿化剂元素在地壳、各类岩石及其它介质中的丰度725
18.PH标准溶液727
19.标准电极电位728
20.矿物表736
21.有用矿产的主要矿物及工业要求753
22.岩矿分析允许偶然误差773
23.铁合金溶解法802
24.矿石及炉渣的快速溶解法803
25.原材料的溶解法804
26.溶解未知组成样品的系统方法806
27.金属和它的化合物的溶解方法807
28.矿石的增压分解条件808
29.无机试样的分解方法汇总表810
30.换算因素表825
31.元素周期表839
热门推荐
- 1791622.html
- 768609.html
- 935044.html
- 1180042.html
- 3079562.html
- 2310370.html
- 691373.html
- 704751.html
- 3451403.html
- 37806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7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4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3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0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93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13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8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0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