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代的历史记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唐代的历史记忆
  • 廖宜方著 著
  • 出版社: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ISBN:986028079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05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6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代的历史记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学术脉络1

第二节 思想的层面13

第三节 体验的层面31

第四节 空间的层面41

上卷:历史认识、时代认识与政治文化49

上卷导言49

第一章 「上古淳朴」:唐代前期的历史认识与政治想像55

前言55

第一节 唐初君臣推崇上古圣王的心理历程57

第二节 唐代前期的政治理想:道化与纯朴80

第三节 唐人的古今距离感102

第四节 唐代后期的时代认识与历史镜像122

结语138

第二章 近现当代的历史记忆141

前言141

第一节 经验见闻的说服力144

第二节 对「近事」与「时变」的意识156

第三节 唐代后期的历史认识与政治神话166

第四节 近现当代史与政治批判181

第三章 唐人的汉代观与「汉唐盛世」论的由来189

前言189

第一节 唐人的汉代观(一):户口指标的比较191

第二节 唐人的汉代观(二):以汉制为改革借鉴195

第三节 唐人的身份认同:汉朝官员的遗范206

第四节 唐代前期时代认识的变化:从终末到盛世211

第五节 「汉朝」的历史镜像与汉唐的历史定位235

结语253

上卷结语257

下卷:地域社会、名胜古迹与文化记忆263

下卷导言263

第四章 在地的历史记忆:以唐代前期的河南道为例269

前言269

第一节 地方游宴活动的官场化271

第二节 经济力量支持地方的文化活动282

第三节 地方庶民、耆旧的历史记忆291

第四节 地域竞争促进乡邦认同304

第五节 名胜古迹的营造316

第六节 图经中的古迹与墓志中的风土324

结语331

第五章 唐代前期的地方诗与历史记忆335

前言335

第一节 在地文人的型态336

第二节 地方诗的成立与内涵:文坛、读者与典故342

第三节 高适在梁宋的地方诗350

第四节 孟浩然在襄阳的地方诗360

第五节 如何理解他方的典故368

高适行旅相关地点位置示意图372

第六章 他方的历史记忆:以唐代前期中原士人与南方的关系为例373

前言373

第一节 宦游经验与地域见闻的关系377

第二节 巴蜀与荆襄之旅391

第三节 江南「新文化」的吸引力396

第四节 「他者」的南方报导文学415

结语427

第七章 历史记忆的文本化、在地性与流通431

前言431

第一节 记忆的「文本化」:从记忆到历史432

第二节 地方文献的在地性与流通448

第三节 山水画的在地性与流通455

第四节 地方诗的在地性与流通466

第五节 「名胜」的生成477

结语494

第八章 名胜古迹与地方文化认同的形成497

前言497

第一节 官员的角色:搭建地方文化活动的舞台498

第二节 地方人士的参与:地方文化活动的公共性505

第三节 文人对地方认同的作用513

第四节 南方再生的六朝记忆523

第五节 文化作为地方的象征530

结语541

下卷各章相关地点位置示意图545

下卷结语555

结论559

征引书目567

索引6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