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九品中正制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九品中正制研究
  • 张旭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9982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49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九品中正制-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九品中正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回顾、问题与交流1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与研究意义2

一 学术史回顾2

二 存在问题与研究意义6

三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8

第二节 对九品中正制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12

一 名称与内涵:从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说起12

二 “制九品为官人之法”:九品中正制名称的由来27

三 “举士”与“举官”:九品中正制性质辨析39

四 “乡品”与“资品”:关于中正品第的称谓问题48

第一章 九品中正制的历史渊源与制度萌芽56

第一节 九品中正制的历史渊源56

一 九品源流56

二 汉末名士清议与“乡里月旦评”62

第二节 曹操统治时期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与九品中正制的萌芽70

一 曹操用人“核之乡闾”与“乡里月旦”的官方化71

二 韩嵩“条品州人优劣”与九品中正制的萌芽81

第二章 曹魏九品中正制的确立与初步发展89

第一节 九品中正时代的开始89

一 九品新制与九品等级89

二 现实需要与历史必然99

第二节 曹魏时期的中正组织及其选任103

一 州郡皆置中正103

二 “晋宣帝加置大中正”质疑109

三 司徒府典选与“司徒吏”制度113

四 中正下属“访问”118

五 州郡中正的选任120

第三节 定品制度与定品标准122

一 三年一定品122

二 定品标准126

第四节 曹魏时期的乡品与起家官品134

一 官品制度创立于曹魏初年134

二 曹魏时期的上品与起家官品140

第五节 东吴九品中正制拾遗148

一 东吴时期的中正组织、职权及其选任148

二 东吴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原因及其作用154

第三章 两晋九品中正制的发展完善及其门阀化160

第一节 两晋时期的中正组织及其选任161

一 中正组织趋于合理:州置大中正,郡国置大小中正161

二 中正的选任及其条件169

第二节 定品制度与中正清议179

一 定品审核机制的完善179

二 名教之治与中正清议187

第三节 上品与下品两大任官体系的形成(上)206

一 西晋门阀士族的形成206

二 门阀等第与上品等级214

三 两晋时期的上品与起家官品219

第四节 上品与下品两大任官体系的形成(下)227

一 下品的品级构成227

二 下品各品与任职官品之关系232

三 上品任官与下品任官的本质区别及其影响239

第五节 九品中正制主导地位的确立242

一 吏部铨叙244

二 公府辟召247

三 察举孝秀249

四 州郡辟召与太学生策试入仕254

第六节 九品中正制的门阀化及其弊病257

一 九品中正制的门阀化258

二 刘毅《九品有八损疏》述略264

第四章 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与流品制度的发达273

第一节 南朝中正制度的发展演变274

一 “梁代无中正”说辨析274

二 中正人选与精通谱牒282

第二节 定品制度与南朝清议286

一 中正品第与吏部铨选286

二 南朝清议的发展演变291

第三节 宋齐时期的“二品清官”与勋品勋位制度(上)296

一 寒门庶族跻身上品296

二 宋齐时期的“二品清官”308

第四节 宋齐时期的“二品清官”与勋品勋位制度(下)312

一 勋品与勋位312

二 勋品制度的等级构成及其演变319

三 宋齐勋品制度创立的原因及其作用322

第五节 梁陈时期流内与流外两大任官体系的形成327

一 萧梁官班制的建立及其渊源327

二 流内、流外之别与士庶等级区分337

第六节 南朝后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及科举制度的萌芽346

一 五馆生策试入仕347

二 国子生策试入仕350

三 不在学馆的通儒明经者策试入仕357

四 经学生策试入仕制度的实质与科举制度的萌芽359

第五章 十六国北朝前期的九品中正制及其变异365

第一节 后赵九品中正制探微365

一 石勒“清定五品”与“复续定九品”366

二 石虎二年诏书与冉闵“清定九流”371

三 后赵应有州郡中正说373

第二节 前燕、前秦、南燕九品中正制拾零377

一 前燕:“朝廷铨谟,因循魏晋”377

二 前秦:“门在灼然”与二品高门381

三 南燕:“二品士门”与“九等之选”385

第三节 北魏时期的中央与地方中正组织387

一 中央系统之州郡中正及其选任387

二 北魏地方中正组织的建立394

第四节 大师、小师制与中正职权402

一 北魏初年的大师、小师制度402

二 北魏中正职权的扩大406

第五节 分定姓族414

一 鲜卑“四大中正”与诠量代人姓族415

二 评定汉族门阀“四姓”422

三 评定地方“族望”与“民望”428

第六节 北魏流内与流外两大任官体系的形成432

一 九流三清432

二 勋品流外440

第六章 北朝后期至唐初的九品中正制及其衰亡450

第一节 东魏、北齐的中正组织及其待遇450

一 中央系统之州郡中正及其选任451

二 地方系统之州都、郡县中正及其选任455

三 中正品秩及其待遇458

第二节 东魏、北齐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462

第三节 西魏、北周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其作用467

一 西魏、北周时期的中正组织468

二 西魏、北周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作用471

第四节 隋代九品中正制的逐步废除479

一 关于九品中正制废除时间的歧异记载479

二 隋文帝废止“乡官”与九品中正制的废除481

三 隋代中正制度485

四 隋代罢郡、废州与九品中正制的逐步废除488

第五节 唐初九品中正制的恢复与再度被废493

附录一: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与历史分期498

一 萌芽时期——建安年间:“魏武始基,权立九品”499

二 确立时期——三国时期:从“不拘爵位”到“计资定品”503

三 成熟时期——两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505

四 发展时期——南朝:二品清官,流内流外510

五 变异时期——十六国北朝:两大系统,分定姓族514

六 衰亡时期——隋及唐初:罢郡、废州,逐步废除519

附录二:《司马芳残碑》碑阴题名中所列“中正”试释523

参考文献530

作者与本课题有关研究论著目录540

后记5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