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 物权法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 物权法 第4版
  • 崔建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4496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物权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 物权法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1

一、物权法的界定1

二、物权法的性质1

第二节 物权法的体系2

一、《物权法》为物权法的“大本营”2

二、《物权法》的体系3

三、债法与物权法的关联4

四、余论:物权法学的体系5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5

一、物权法基本原则的概述5

二、物权法上的意思自治6

三、物权法的社会政治原则7

四、物权法的结构原则8

五、物权法的效率原则8

六、物权法的和谐原则9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10

一、物权法发展的概观10

二、所有权的社会化11

三、物权的价值化11

四、物权类型逐渐增加12

五、物权法的国际化12

六、物权和债权的相对化12

第五节 中国物权法的制定12

一、1949年以前的中国物权立法12

二、1949年至1956年的中国物权立法13

三、1956年至1986年的中国物权立法13

四、1986年至2007年的中国物权立法13

五、《物权法》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15

第二章 物权通论16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16

一、物权的界定16

二、物权的性质17

第二节 物权的类型19

一、物权法定主义19

二、物权的种类23

三、物权的分类23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28

一、一物一权主义28

二、物权客体的分类29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33

一、物权效力的概述33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36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36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41

五、物权请求权41

第三章 物权变动42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概述42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42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44

第二节 物权变动的模式45

一、物权变动模式的概述45

二、债权意思主义45

三、物权形式主义45

四、债权形式主义46

五、多元混合模式46

第三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50

一、公示原则50

二、公信原则51

第四节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54

一、不动产物权变动概述54

二、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55

三、非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65

第五节 动产物权的变动93

一、动产物权的变动概述93

二、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动产物权变动95

三、非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动产物权变动106

第四章 物权保护120

第一节 物权保护概述120

第二节 权利推定122

一、为动产占有人的利益而为的权利推定122

二、与不动产登记簿相联系的权利推定122

第三节 物权确认请求权123

一、物权确认请求权的定性与定位123

二、权利人和确认人124

三、物权确认请求权的内容124

四、物权确认请求权与诉讼时效125

第四节 物权请求权125

一、物权请求权的概念125

二、物权请求权存在的必要性128

三、物的返还请求权129

四、排除妨害请求权131

五、消除危险请求权133

第五章 占有140

第一节 占有概述140

一、占有的概念140

二、占有意思141

三、占有的本质142

四、占有的主体144

五、占有与持有144

六、占有的功能144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145

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145

二、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146

三、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147

四、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147

五、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149

六、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151

七、其他分类152

第三节 占有状态的推定153

一 占有状态推定概述153

二、自主占有的推定153

三、善意占有的推定153

四、和平占有、公然占有的推定153

五、继续占有的推定153

六、无过失占有的推定154

第四节 占有的变更154

一、占有的变更概述154

二、他主占有变为自主占有154

三、自主占有变为他主占有155

四、善意占有变为恶意占有155

五、直接占有变为间接占有155

六、公然占有变为隐秘占有155

七、隐秘占有变为公然占有155

八、继续占有变为不继续占有155

第五节 占有的取得156

一、直接占有的取得156

二、间接占有的取得156

三、占有继受取得的效力157

第六节 占有的效力158

一、占有权利的推定158

二、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160

三、占有回复关系160

四、占有的保护166

第七节 占有的消灭173

一、直接占有的消灭173

二、间接占有的消灭173

第六章 所有权总论174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地位与作用174

一、所有权的界定174

二、所有权的性质175

三、所有权的地位与作用176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177

一、所有权的积极权能177

二、所有权的消极权能178

第三节 所有权的限制178

一、私法上的限制178

二、公法上的限制180

第四节 所有权的种类180

一、国家所有权180

二、集体所有权181

三、私人所有权184

四、法人所有权186

第七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189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述189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界定189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性质190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必然性192

第二节 专有权192

一、专有权的概念192

二、专有权的客体192

三、专有部分的范围194

四、专有部分的使用、修缮、管理、维护195

第三节 共有权196

一、共有权的概念196

二、共有部分的构成与法律性质197

三、共有部分的分类198

四、共有部分的具体考察199

五、共有权的内容206

第四节 共同管理权209

一、共同管理权的概念209

二、共同管理权的内容210

三、共同管理权的落实途径(Ⅰ)——组织保障: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214

四、共同管理权的落实途径(Ⅱ)——委托制度的保障: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220

第八章 相邻关系223

第一节 相邻关系概述223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223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中的相邻关系的特色225

第二节 对不动产所有权限制的根据225

第三节 相邻关系的类型226

一、用水、排水的相邻关系226

二、相邻通行关系228

三、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管线所形成的相邻关系230

四、通风、采光和日照的相邻关系230

五、不可量物侵入的相邻关系232

六、相邻不动产损害之避免233

第九章 共有234

第一节 共有概述234

一、共有的概念234

二、共有的类型236

第二节 按份共有238

一、按份共有及份额概述238

二、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239

三、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249

第三节 共同共有250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250

二、共同共有的类型250

三、共同共有的内部关系251

四、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253

五、共同共有的消灭253

六、共同共有物的分割253

第四节 准共有253

第十章 用益物权总论255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概念255

一、用益物权的界定255

二、用益物权的性质255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分类257

一、典型用益物权与准物权257

二、有偿用益物权与无偿用益物权257

三、无从属性用益物权与有从属性用益物权258

四、让与性用益物权与限制让与用益物权258

第三节 用益物权与相关权利259

一、用益物权与所有权259

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259

第四节 用益物权的效力冲突及其协调261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有关权利之间的效力冲突及其协调261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与有关权利之间的效力冲突及其协调263

三、宅基地使用权与有关权利之间的效力冲突及其协调264

四、海域使用权与相关物权之间的效力冲突及其协调265

五、地役权与用益权之间的效力冲突及其协调268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270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270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界定270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270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精神实质273

四、农村土地承包的原则274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275

一、概述275

二、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276

三、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设立“四荒”土地承包经营权278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280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280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义务288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289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事由289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程序性要求290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法律后果290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291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291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界定291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类型292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性质298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与有关权利的辨析299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301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概述301

二、行政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301

三、出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302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305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效力305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305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义务314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315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事由315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法律后果317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319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概述319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319

二、宅基地使用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323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323

一、概述323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设立324

三、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时间点325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效力325

一、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325

二、宅基地使用权人的义务328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329

一、宅基地使用权消灭的事由329

二、宅基地使用权消灭的法律后果329

第十四章 海域使用权330

第一节 海域使用权的概念330

第二节 海域使用权的取得335

一、海域使用权取得的概述335

二、海域使用权设立的程序335

三、海域使用权的母权336

四、海域使用权设立的登记336

第三节 海域使用权的效力337

一、概述337

二、海域使用权人的权利337

三、海域使用权人的义务338

第四节 海域使用权的消灭339

一、海域使用权消灭的事由339

二、海域使用权消灭的法律效果340

第十五章 地役权341

第一节 地役权概述341

一、地役权的概念341

二、地役权与相邻关系350

三、地役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351

第二节 地役权制度的历史沿革352

第三节 地役权的分类354

一、地役权的种类354

二、地役权的分类355

第四节 地役权的取得356

一、概述356

二、通过地役权合同设立地役权356

第五节 地役权的效力359

一、地役权人的权利与义务359

二、供役地权利人的权利与义务362

第六节 地役权的消灭363

一、地役权消灭的事由363

二、地役权消灭的法律后果364

第十六章 准物权365

第一节 准物权总论365

一、准物权的概念365

二、准物权的类型368

三、准物权与用益物权368

四、准物权的取得369

五、准物权的物权效力374

六、准物权的消灭375

第二节 矿业权377

一、矿业权的概念377

二、矿业权的客体378

三、矿业权的主体380

四、探矿权的内容381

五、采矿权的内容384

六、矿业权的转让386

第三节 取水权387

一、取水权的概念387

二、取水权的主体394

三、取水权的设立397

四、取水权的优先权397

五、取水权的转让401

第四节 渔业权404

一、渔业权的概念404

二、渔业权的性质407

三、渔业权的主体411

四、渔业权的取得411

五、渔业权的内容412

六、渔业权的物权效力414

第十七章 担保物权总论418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418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418

二、担保物权与人的担保420

三、担保物权与金钱担保421

四、担保物权与所有权保留421

五、担保物权的社会作用422

六、担保物权的类型423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426

一、概述426

二、主债权427

三、利息427

四、违约金427

五、损害赔偿金428

六、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428

七、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429

第三节 担保物权与人的担保的并存429

一、概述429

二、解决方案429

第四节 担保物权的消灭432

一、担保物权消灭的事由432

二、担保物权消灭的法律后果433

第十八章 抵押权434

第一节 抵押权概述434

一、抵押权的界定434

二、抵押权的性质434

第二节 抵押权的取得443

一、抵押权取得概述443

二、抵押权的设立445

第三节 抵押权的效力(Ⅰ)455

一、概述455

二、抵押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的范围456

第四节 抵押权的效力(Ⅱ)462

一、在同一抵押物上设立多个抵押权的权利463

二、在抵押物上设立用益物权的权利464

三、出租、出借抵押物的权利464

四、转让抵押物的权利465

第五节 抵押权的效力(Ⅲ)470

一、抵押权的顺位权470

二、抵押权的处分476

三、抵押权的保全477

四、物权请求权480

五、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481

六、抵押权的实行482

第六节 抵押权的消灭487

一、抵押权消灭的事由487

二、抵押权消灭的效果488

第七节 特殊抵押权488

一、共同抵押权488

二、财团抵押权492

三、浮动抵押权493

四、最高额抵押权499

五、所有人抵押权513

第十九章 质权516

第一节 质权概述516

一、质权的概念516

二、质权的类型516

三、质权的社会作用518

第二节 动产质权519

一、动产质权的概念519

二、动产质权的取得520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521

四、动产质权的实行529

五、动产质权的消灭529

第三节 权利质权530

一、权利质权概述530

二、票据质权536

三、债券质权544

四、存款单质权548

五、仓单质权550

六、提单质权555

七、股权质权555

八、基金份额质权562

九、知识产权质权562

十、应收账款质权565

十一、其他财产权的质押572

第二十章 留置权573

第一节 留置权概述573

一、留置权的概念573

二、留置权与动产质权的区别574

三、留置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关系575

四、留置权与抵销权的区别576

五、留置权的分类577

第二节 留置权的取得578

一、概述578

二、留置权成立的积极要件578

三、留置权成立的消极要件584

第三节 留置权的效力585

一、留置权所担保债权的范围585

二、留置权的效力所及于标的物的范围585

三、留置权人的权利义务585

四、留置物所有权人的权利义务587

五、留置权与动产抵押权、质权的竞存588

六、留置权的实行588

七、留置权的消灭590

物权法参考书5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