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语言美学修辞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雷淑娟著(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668806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文学语言-修辞-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语言美学修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一&宗廷虎1
序二&陈光磊6
第一章 引论1
第一节 语言、文学语言与修辞1
一、语言1
二、文学、文学语言10
三、文学语言的美、特征、文学语言的美学特征21
四、修辞、修辞学23
第二节 研究的对象及理论意义25
一、研究对象25
(一)节律25
(二)意象26
(三)模糊27
二、论题研究的理论意义29
第三节 关于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学研究综述31
一、文学语言节律美31
二、文学语言意象美39
三、文学语言的模糊美46
第四节 从修辞学研究文学语言美学特征:原则、方法、基本思路及语料来源49
第二章 文学语言节律美的言语生成策略54
第一节 论节律的艺术发生54
第二节 汉语节律学相关概念的界定59
第三节 节律与词语的锤炼62
一、词语平仄之考究65
二、衬字67
三、虚词71
第四节 音步节奏层与双声、叠韵、叠音74
一、双声、叠韵、叠音74
二、韵尾或韵腹同声相应及同调78
第五节 节律与炼句79
一、为了协调平仄律或声韵律而将主语、谓语倒置82
二、为了协调平仄律或声韵律而将宾语前置83
三、为了协调平仄律或声韵律而宾语和主语都倒置84
四、为了协调平仄律而把介词和它的宾语倒置84
五、为了协调平仄律或声韵律,把定语后置到它所修饰的名词后边85
六、为了协调平仄律或声韵律而产生的倒字现象85
七、为了使结构整齐匀称或协调平仄律而节缩词语86
第六节 节律与语段88
一、语段与长短律88
二、语段与快慢律92
三、语段与声韵律95
(一)回文95
(二)顶针96
(三)对偶97
(四)排比98
(五)反复99
四、语段与扬抑律100
第七节 节律与篇章101
一、语篇的固定型节律102
二、语篇的自由型节律103
第八节 节律与内容112
第三章 文学语言意象美的言语生成策略119
第一节 意象概念的界定及意象、意境辨析119
第二节 审美意象生成的语言物质基础128
一、语言符号所蕴藏的生动可感的表象性128
二、在语言的组合、聚合关系中实现概念意义向具体表象的转变132
第三节 审美意象言语生成策略135
一、列锦意象137
(一)词的列锦意象141
(二)词组的列锦意象145
二、通感意象149
(一)通感的心理机制149
(二)通感意象的言语呈现策略152
三、对比意象159
(一)语义相反的对比意象160
(二)空间意象的对比163
(三)时间意象的对比165
(四)时间、空间共现的对比意象166
(五)意象色彩的对比167
(六)在同一个向度上表现情感、观念或描绘情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意象的对比169
(七)意象的动态和静态的对比169
(八)意象的动态方向的对比170
四、比喻意象172
第四章 文学语言模糊美的言语策略184
第一节 以科学哲学为先导的混沌理论184
第二节 自然语言的模糊性是文化世界中的一种混沌现象186
第三节 模糊思维的生理学基础190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生成和接受是一个模糊过程193
第五节 文学语言模糊美的言语策略198
一、作家自觉地采取违反逻辑的言语策略,使语义表达上出现模糊的审美效应,借以表现深刻的内容198
(一)悖论现象及模糊效应198
(二)同语现象及其模糊效应203
(三)违反矛盾律和排中律而产生的语义模糊206
二、由辞格手段营造的审美意境上的模糊210
(一)比喻的模糊审美211
(二)用典与模糊审美221
三、由缺省创造的模糊审美229
(一)由文本语境中确切语义的缺省而营造的模糊审美230
(二)欲言又止的缺省231
(三)有问无答的缺省233
四、由对词语理性意义的偏离而形成的模糊审美234
(一)由数量词语理性意义的正偏离——精确词语模糊化而营造的模糊审美238
(二)形容词理性意义的正偏离及其模糊审美248
(三)动词理性意义的正偏离及其模糊审美252
(四)疑问代词的理性意义的正偏离及其模糊审美253
(五)名词理性意义的正偏离及其模糊审美255
结语258
参考文献267
后记285
热门推荐
- 1763655.html
- 2618903.html
- 2541247.html
- 3329295.html
- 1771529.html
- 1986964.html
- 2988643.html
- 264745.html
- 2060024.html
- 3337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4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3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4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54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5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33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2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69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7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