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造型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汽车造型设计
  • 郭秀荣,马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9427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汽车-造型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汽车造型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汽车造型发展历程1

第一节 影响汽车造型的因素1

第二节 汽车造型发展概述2

一、马车型造型2

二、方箱型造型4

三、“甲壳虫”型7

四、三厢型造型8

五、鱼型汽车12

六、楔型汽车13

七、子弹头型造型14

第三节 未来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15

第二章 汽车造型的技术要素18

第一节 汽车发动机技术18

一、汽车发动机的历史18

二、发动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20

三、汽车发动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4

第二节 汽车的总布置形式29

第三节 汽车的整车尺寸31

一、车长31

二、车宽31

三、高度32

四、轴距32

五、轮距33

六、前悬33

七、后悬33

八、最小离地间隙33

九、接近角34

十、离去角34

第四节 其他与造型设计相关的因素34

一、车身材料及其成型技术34

二、汽车玻璃38

三、汽车灯具39

四、汽车显示装置40

五、汽车操纵装置40

六、汽车安全装置41

七、汽车电气43

八、车轮与轮胎43

第三章 汽车造型工作方法45

第一节 前期准备45

一、产品开发计划45

二、汽车造型前期工作45

第二节 初步设计47

一、汽车总布置设计与车身总布置设计47

二、效果图48

三、缩小比例模型51

四、选型讨论会55

第三节 技术设计55

一、1∶1胶带图55

二、1∶1效果图58

三、1∶1外部模型58

四、1∶1内部模型63

五、造型的审批63

第四节 现代化汽车造型技术64

一、信息的获取与交流64

二、效果图64

三、数字化模型65

四、1∶1效果图65

五、制作1∶1实体模型65

六、虚拟成像系统66

七、并行工程70

第四章 汽车空气动力学72

第一节 汽车空气动力学的重要性72

一、汽车空气动力特性对动力性的影响72

二、汽车空气动力特性对经济性的影响73

三、汽车空气动力特性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75

第二节 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发展76

一、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发展阶段76

二、商用车的发展85

三、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趋势86

第三节 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内容90

第四节 气动力、力矩与车身表面的压力分布91

一、气动力和力矩91

二、车身表面的压力分布96

第五节 汽车的阻力特性97

一、阻力分类97

二、压差阻力与表面摩擦阻力98

三、诱导阻力98

四、粘滞阻力98

第六节 与汽车相关的流场99

一、与汽车相关的流场的分类99

二、汽车外部流场99

三、汽车内部流场100

第七节 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特点及相关学科101

一、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特点101

二、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相关学科102

第八节 汽车外形与空气动力特性的关系102

一、前端形状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103

二、风窗玻璃与发动机罩形状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104

三、顶盖外形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106

四、车身侧面外形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107

五、后窗周围形状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109

六、车身底部外形对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109

第九节 车身外形的最佳化110

一、细部外形最佳化110

二、车身基本外形最佳化111

三、汽车最佳气动外形的设计途径115

第五章 汽车人机工程学117

第一节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辅助工具117

一、二维人体模型样板117

二、H点装置118

三、眼椭圆123

四、头廓包络线133

五、驾驶人的手伸及界面137

六、驾驶人膝部包络线140

七、数字人体模型142

第二节 显示装置146

一、显示方式的类型146

二、视觉显示装置的功能和类型147

三、指针式仪表的设计149

四、仪表板的总体设计155

五、仪表的照明设计157

六、信号灯设计158

七、图形标志设计159

八、汽车后视镜设计160

第三节 操纵装置165

一、操纵装置的类型和选择165

二、操纵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问题170

三、手控操纵装置的设计180

四、脚控操纵装置的设计185

第四节 作业空间设计188

一、作业空间设计的原则188

二、作业空间范围190

三、作业空间设计191

四、工作台设计193

五、工作座椅的静态舒适性设计原理193

六、车辆驾驶室的作业空间198

第六章 汽车造型的艺术性201

第一节 汽车造型美学201

一、美学法则201

二、视错觉利用与校正210

三、浅谈汽车的艺术造型212

第二节 汽车造型色彩214

一、汽车色彩与联想214

二、汽车色彩的设计215

第三节 汽车造型心理学217

一、车色心理学217

二、汽车驾驶的注意类型和心理工作负荷217

第四节 汽车文化221

一、汽车名人221

二、汽车运动228

三、汽车分类234

四、汽车命名典故237

五、世界汽车博物馆239

六、车模文化240

参考文献2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