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战后中苏 中俄 关系的演变与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3865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二战后中苏 中俄 关系的演变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引言1
第一章 奠定新型中苏关系的序曲(1945年-1949年)4
一、战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5
(一) 二战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5
(二) 二战后国际形势对于中国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5
二、苏方所奉行的原则及对中国革命斗争的支持6
(一) 苏方所奉行的原则6
(二) 苏方对中国革命斗争给予支持7
(三) 中苏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11
三、中苏两党矛盾已露端倪13
第二章 新型中苏关系——友好、合作的战略同盟的确立(1949-1955年)16
(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协定的签定——中苏关系的发展上一新台阶17
一、中苏在政治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17
(二) 始终如一地建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的席位,这即是要际上、政治上的声援,又是道义上、原则上的支持20
(三) 朝鲜战争,中苏为捍卫世界和平而斗争20
(四) 苏方延长把长春铁路(满洲铁路)权益移交给中国和对旅顺港共同管理的期限21
二、中苏在经济领域的友好关系21
(一) 贸易与贷款——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信贷关系21
(二) 苏方向中方提供科学技术援助23
(三) 合营、移交及赠予——中苏经济合作的又一体现24
三、中苏文化交流25
第三章 新型中苏关系的延缓与双边关系发生曲折的内外因素(1956年-1959年)28
一、中苏经济合作在继续28
二、苏共二十大、中共八大与中苏关系发展的转折性效应30
(一) 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1956年2月14日到25日)31
(二)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1956年9月)35
(一) 波兰、匈牙利危机及中方的反应36
三、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中苏关系36
(二) 12国莫斯科宣言与中方的立场37
(三) 中东危机与中苏北京会谈的成果39
(四)中美苏三国关系对中苏关系的影响41
(五)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方的态度41
四、中国国内形势与中苏关系42
(一) 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与苏共对运动的态度42
(二) 炮击金门与苏方的立场42
(三) 西藏事件及中苏关系的变化43
(四) 没有达成协议的赫鲁晓夫北京之行44
第四章 中苏冲突时期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苏论战(1960年-1964年)46
一、含沙射影式的论战的开始46
(一) 争论的问题46
(二) 争论的环境48
(一) 引发中苏论战重新开始的三件大事:苏南恢复友好关系、古巴危机和中印战争57
二、苏共《公开信》发表的前前后后,中苏论战向公开化,尖锐化转变57
(二) 召开新的国际会议的建议和共产党会议59
(三) 中苏再度论战的准备60
(四) 《公开信》问世的前前后后65
三、中苏之间的公开论战在逐步加剧86
(一) 中苏公开论战在继续86
(二) 罗马尼亚进行调停尝试94
(三) 中苏论战重拾升势95
(四) 中方拒绝苏方的建议96
(五) 中苏论战的进一步加剧100
第五章 中苏两党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并逐步进入全面对抗时期(1964年-1969年)102
一、勃列日涅夫时期初期的中苏两党关系——总体趋势在延缓、矛盾分歧在加深103
(一) 赫鲁晓夫的下台与中苏关系的短暂改善103
(二) 19国共产党莫斯科会议的前前后后105
(三) 中苏之间的对立在加剧109
二、中国“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中苏关系——两党关系彻底破裂,并逐步向国家关系中引申116
(一) 北京的抗议游行示威活动及中苏政府的彼此驱逐行动116
(二) 苏方批评中国外交政策并首次由官方对毛泽东进行攻击118
(三) 新的抗议示威活动及中苏政府的又一次互相驱逐行动121
(四) 苏方谴责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125
(五) 苏联商船被驱逐事件127
(六) 中国拒绝参加庆祝十月革命50周年大会128
(七) 中苏两国对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事件的不同立场129
第六章 中苏冲突时期的又一重要内容:边界争端与武装冲突(1960年-80年代初)132
一、中苏边界问题的提出、争论与冲突133
(一) 中苏边界问题的提出及就边界问题所进行的争论133
(二) 中苏边界发生争端事件,直至武装冲突136
(一) 中苏边界谈判和中苏边界再度紧张141
二、谈谈打打成为中苏边界争端问题的主要特点141
(二) 中苏边界谈判的恢复与新的边界冲突事件149
三、中苏边界谈判因国际局势发生变化而暂告中断153
(一) 国际局势的变化与中苏边界会谈的暂时中断153
(二) 中苏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新表示154
(三) 蒙古在中苏边境争端问题上的倾向性态度156
第七章 国际关系新格局对中苏两国关系发展的影响(60年代末-80年代初)159
一、中美关系的突破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160
(一) 中美关系向正常化轨道发展160
(二)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基础164
(三) 中美关系实现正党化和苏联的反应168
(四) 中美两国签订经济军事和军事协定及苏方的反应174
(五) 台湾问题是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177
二、亚州地区形势的新变化及对中苏关系的影响181
( 一) 印度、巴基斯坦战争及其中苏两国的反应181
(二) 中苏双方的对日关系——亚洲地区的重点关注对象184
(三) 东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中苏分歧的重要因素之一187
(四) 苏军入侵阿富汗——中苏分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189
三、中国与欧洲国家发展新型关系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192
(一) 中国与罗、南、阿关系的新变化及对中苏关系的影响192
(二) 中国同西欧国家改善关系及对中苏关系发展的影响196
第八章 毛泽东逝世前后中苏两国关系的发展(70年代-80年代)200
一、70年代前半期的在苏关系201
(一) 中苏关系发生起伏,但争论与对抗仍是主流201
(二) 中国国内政局出现不稳定因素及中苏关系再度恶化206
二、毛泽东逝世以后的中苏关系211
(一) 毛泽东逝世后中国国内政局的变化211
(二) 苏、中领导层的调和态度与双方的争论并存211
(三) 中苏关系逐步向稳定的方向发展220
三、同期中苏经济关系的发展状况227
第九章 中苏关系向正常化的轨道迈进(80年代)230
一、改善中苏关系的势头及其存在的障碍231
(一) 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讲话——改善中苏关系的新姿态231
(二) 改善中苏关系所存在的障碍232
(三) 中苏举行副外长级磋商234
二、勃列日涅夫逝世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展情况234
(一) 勃列日涅夫逝世与中苏关系234
(二) 中苏之间继续举行谈判236
(三) 安德罗波夫逝世与中苏关系239
三、中苏经贸往来241
四、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243
结束语247
参考文献255
后记258
热门推荐
- 3610854.html
- 1848695.html
- 3154104.html
- 3286551.html
- 800783.html
- 2832720.html
- 821606.html
- 3745694.html
- 3207962.html
- 18149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18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2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9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3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2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3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4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6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4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