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江金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6225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12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12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13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过程18
(三)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过程19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2
(一)科学发展观具有确定的内涵22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25
(三)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28
三、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29
(一)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30
(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33
(三)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36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41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协调发展的社会42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协调观42
(二)列宁的社会协调观44
(三)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社会协调观47
二、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49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49
(二)列宁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54
(三)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核心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56
三、社会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57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的和谐57
(二)列宁论人与自然的和谐60
(三)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核心论人与自然的和谐61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运用和发展65
一、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观65
(一)发展观的源流66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68
(三)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运用和发展70
二、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本质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72
(一)坚持了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72
(二)坚持了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的基本原理73
(三)坚持了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的运动的基本原理73
(四)坚持了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基本原理74
三、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价值取向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74
(一)在发展宗旨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74
(二)在发展根本动力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75
(三)在发展成果享有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76
四、科学发展观在发展途径问题上运用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76
(一)“五个统筹”的辩证法77
(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法78
(三)和平发展的辩证法79
五、科学发展观在方法论上运用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80
(一)坚持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发展80
(二)坚持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发展81
(三)坚持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发展82
(四)坚持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发展82
(五)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82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84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84
(一)以人为本是胡锦涛同志的一贯思想84
(二)以人为本是对历史上人本思想的扬弃87
(三)提出以人为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90
二、发展要以人为目的92
(一)千方百计抓好就业再就业95
(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95
(三)要维护好群众的各项权益96
三、发展要以人为依靠97
(一)树立正确的群众观98
(二)建立和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机制102
(三)形成鼓励人们创造的社会氛围103
四、发展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04
(一)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105
(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实现106
(三)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机会106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08
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108
(一)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变主题109
(二)科学发展就是又好又快发展111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在发展中的地位113
(一)经济发展是发展的基础114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116
三、努力推动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119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决“三农”问题119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21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122
(四)通过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品质124
(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125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发展127
一、全面发展目标的形成及其科学内涵12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形成的探索过程127
(二)坚持“四位一体”130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31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32
(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33
(二)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134
(三)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34
(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35
(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执政党的领导方式135
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36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推进理论创新136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137
(三)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138
(四)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138
(五)优先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139
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40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141
(二)牢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142
(三)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144
(四)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145
(五)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148
(六)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149
(七)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153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确立的科学发展战略是协调发展156
一、协调发展的内涵156
(一)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五个统筹”156
(二)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建设”同向、同步推进158
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60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160
(二)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战略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63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163
(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164
(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64
(六)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165
(七)加快城镇化进程165
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168
(一)统筹区域发展势在必行169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170
(三)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72
(四)加快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173
(五)促进“中部崛起”173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可持续发展176
一、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代际关系原则176
(一)人类社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经历的曲折历程177
(二)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演进179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必然选择182
(一)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182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188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96
(一)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发展理念196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大有可为197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200
四、努力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204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总结世界经济发展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204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的唯一选择207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条件211
第九章 和平发展是人类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213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13
二、和平发展是人类共同利益所在216
三、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217
(一)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内需为主219
(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20
(三)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223
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225
(一)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时代背景225
(二)我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基本主张227
(三)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贡献230
第十章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体制机制改革234
一、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34
(一)进一步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机制236
(二)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236
(三)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238
(四)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239
二、进一步改革宏观管理体制241
(一)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开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241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242
(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242
(四)进一步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243
三、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244
(一)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244
(二)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245
四、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247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重大意义247
(二)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基本要求249
(三)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51
(四)严格运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252
第十一章 深刻理解和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中的执政党建设理论256
一、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256
(一)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256
(二)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内涵260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261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思想建设262
(一)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264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264
(三)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265
(四)掌握贯穿科学发展观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66
(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268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干部队伍建设270
(一)当前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270
(二)影响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272
(三)提高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能力的主要途径273
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队伍建设276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276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法279
(三)构建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283
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87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87
(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88
(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290
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作风建设291
(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292
(二)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293
(三)领导干部必须弘扬新风正气,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95
附录一 发展观的思想源流299
附录二 我国资源和资源利用状况319
附录三 关于循环经济330
热门推荐
- 3671874.html
- 3805257.html
- 1214193.html
- 2247428.html
- 1712861.html
- 2750922.html
- 2089781.html
- 3871394.html
- 2163071.html
- 36892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46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0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4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2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3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51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42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9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3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