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民大会堂见闻录 第1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民大会堂见闻录 第1册
  • 何虎生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 ISBN:780606422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 报告文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民大会堂见闻录 第1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1

1.怀仁堂,政协代表颂成就2

1.1 人民领袖定都北京2

1.2 毛泽东进京赶考6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8

2.北戴河会议,彭真领回大任务11

2.1 人民大会堂,十年大庆要投入使用11

2.2 北京市委、市政府领衔承建人民大会堂13

2.3 周恩来要求设计方案大胆些14

2.4 周恩来要求:人民大会堂寿命不能少于350年16

2.6 周恩来、彭真定方案19

3.图纸未画完,便开始施工23

3.1 施工指挥部与设计指挥部同时成立24

3.2 技术攻关:科技工作委员会成立25

3.3 万里发出号召:要为节约每一吨水泥钢材而斗争27

3.4 人民大会堂建设也在搞大跃进31

3.5 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听取设计汇报33

4.万人会战大会堂36

4.1 人民大会堂刚开始施工,就遇到棘手的拆迁问题36

4.2 总指挥部重新分工,各负其责37

4.3 周恩来说:出安全问题,提头来见40

4.4 总指挥赵鹏飞踏雪觅石料44

4.5 东门廊柱巧搬家45

4.6 周恩来决定缓建一些工程46

4.7 最大的钢梁发生扭曲48

4.8 暖气管道需要重新返工51

4.9 人民大会堂的音响问题53

4.10 大会堂中央大厅的柱子断了56

4.11 毛泽东命名:那就叫人民大会堂吧!63

4.12 梅兰芳慰劳建设大军64

4.13 公安局人说:人民大会堂不安全65

5.出干部的大工地68

5.1 活跃在人民大会堂工地上的青年突击队68

5.2 瓦匠张百发69

5.3 木匠李瑞环75

6.人民大会堂当时不新,现在不老81

6.1 人民政治生活的殿堂81

6.2 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83

6.3 人民大会堂最大的一幅画87

6.4 周恩来指示每个省布置一个厅92

6.5 宴会厅国宴扫描96

6.6 国宴吃什么99

6.7 国庆招待会不能超过3000人102

6.8 酒会庆国庆103

6.9 大会堂服务员没有一个北京人106

7.1 邓颖超宣布了一个好消息108

7.人民大会堂也做买卖108

7.2 大会堂也称经济中心110

第二章116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16

1.1 人大代表依法选举产生116

1.2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22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概况125

1.4 人民代表大会各代表团的组成126

1.5 代表团团长、副团长由推选产生127

1.6 主席团成员有广泛代表性128

1.7 大会主席团的职权128

1.8 国家主席的主要职权130

1.9 国家机构人员的产生办法130

1.10 中央人民政府主要职权131

2.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西楼办公133

2.1 委员长会议处理人大日常工作133

2.2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134

3.人大全体会议会场有规定137

3.1 代表座次排列有讲究137

3.2 四川厅的特殊用处137

3.3 大礼堂用上电子表决器138

4.人民大会堂成为议政堂138

4.1 首次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人代会138

4.2 筹备已久的三届人大141

4.3 周恩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142

5.秘密召开的四届人大146

5.1 “四人帮”图谋组阁146

5.2 王洪文找毛泽东告状148

5.3 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153

5.4 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156

5.5 叶剑英深夜打来电话158

5.6 周恩来抱病飞赴长沙160

5.7 影响中国政局的谈话161

5.8 周恩来长沙设寿宴163

5.9 还是安定团结为好167

5.10 周恩来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168

5.11 邓小平代总理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171

6.提前召开的五届人大176

6.1 人大代表名额创历届之最176

6.2 华国锋作政府工作报告177

6.3 邓小平主持闭幕式182

第三章184

1.“皇帝”到了大会堂184

1.1 “皇帝”的游兴184

1.2 “皇帝”成了苏军俘虏186

1.3 犯人981192

1.4 从罪犯到公民199

1.5 荡涤旧思想204

1.6 谢觉哉特赦溥仪208

1.7 “皇帝”也要上户口213

1.8 周恩来接见末代皇帝215

1.9 郭沫若:“皇帝”驾到,当然欢迎220

1.10 政协文史馆员223

1.11 孤家寡人又新婚226

1.12 告别人世230

2.“大总统”来到大会堂233

2.1 “代总统”在大会堂团圆233

2.2 王八蛋才去台湾235

2.3 神秘特使来到北京242

2.4 李宗仁远道探亲248

2.5 代总统夫人说:我急需钱253

2.6 蒋家特务与神秘的“失踪”案256

2.7 上海:两个焦急的等待者261

2.8 末代总统与末代皇帝的握手265

2.9 毛泽东:你是误上贼船呀!267

2.10 走了许多地方273

2.11 郭德洁病逝277

2.12 访问南京279

2.13 一个历史文件282

第四章284

1.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284

1.1 毛泽东在莫斯科的一句话284

1.2 结束反冒进打开“跃进”时代大门的总路线288

1.3 毛泽东讲:大跃进这个提法好290

1.4 第一个放卫星的人民公社293

1.5 为1070万吨钢而奋斗296

1.6 河南出了第一个人民公社302

1.7 河北徐水的共产主义试验“成功”了306

1.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309

1.8 彭德怀提出要“脱裤子”309

第四章309

1.9 毛泽东一语定音,庐山上纠“左”变成了反右311

2.中国饿死了人314

2.1 毛泽东看到的都是假材料314

2.2 怎么大办317

2.3 吃和穿都发生了问题319

2.4 外来的冲击:中苏矛盾升级322

3.经济部门在堵漏洞326

3.1 毛泽东承认:搞“大跃进”乱子出了不少326

3.2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28

3.3 毛泽东后悔了333

3.4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338

3.5 曾希圣在安徽搞责任田341

3.6 重新设立中共中央局,加强中央集权345

3.7 人们头脑又热了346

3.8 陈云提出应急的调整方略348

4.影响深远的七千人大会352

4.1 邓小平代毛泽东传言352

4.2 会议转了风向354

4.3 彭真说:毛主席是珠穆朗玛峰361

4.4 刘少奇的口头报告363

4.5 林彪不同意大家的看法365

4.6 毛泽东作自我批评367

4.7 人人争“脱裤子”372

4.8 刘少奇在西楼会议上唱反调377

4.9 成立中央财政经济领导小组381

5.毛泽东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384

5.1 毛泽东大谈阶级斗争384

5.2 准备回清386

5.3 毛泽东讲:阶级斗争一抓就灵388

5.4 刘少奇号召追根子392

5.5 城市“四清”393

5.6 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395

第五章401

1.共国和第一大冤案401

1.1 她投了唯一的反对票401

1.2 毛泽东的“哨兵”发现问题404

1.3 河北厅,与会者目光困惑408

1.4 刘少奇派出工作组414

1.5 刘少奇不晓得怎样进行“文化大革命”417

1.6 林彪住进浙江厅424

1.7 刘少奇在福禄居写检讨428

1.8 北京厅,毛泽东在等候434

1.9 国家主席失去自由436

2.红卫兵狂飙441

2.1 青年学生秘密成立红卫兵441

2.2 毛主席来信了442

2.3 陈伯达对大串连表示热烈支持444

2.4 毛泽东带上了红袖章446

2.5 协和医院更名反帝医院451

2.6 谢富治说:群众打死坏人,我们劝阻不住453

2.7 人民大会堂讨论停止串连456

2.8 夺权、夺权458

2.9 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劝说红卫兵461

3.走向广阔天地的年轻人464

3.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伟大的创举464

3.2 知青成为政治局会议议题468

3.3 致邓副总理的公开联名信470

3.4 请愿代表到达北京471

3.5 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474

3.6 人民大会堂的报告会477

1.林彪、江青集团逞威的九大482

1.1 紧锣密鼓筹备九大482

第六章482

1.2 代表由协商产生485

1.3 陈伯达的政治报告被枪毙486

1.4 十几分钟的开幕词竟六次被掌声打断489

1.5 毛泽东提议林彪当大会主席490

1.6 开会第一天,陈毅即遭围攻492

1.7 江青提出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进党章494

1.8 选举中的闹剧497

2.“四人帮”兴风作浪的十大500

2.1 毛泽东考虑政治舞台的新布局500

2.2 周恩来成了王洪文的副手507

2.3 代表大会为林彪定性为“极右”512

2.4 “四人帮”粉墨登场516

3.党代会反应平平520

3.1 “两个凡是”的阴影520

3.2 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再次复出522

3.3 十一大的预备会议524

3.4 华国锋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525

3.5 叶剑英作修改党章的报告527

3.6 邓小平致闭幕词528

第七章531

1.庐山上的风云变幻531

1.1 林彪和毛泽东的分歧531

1.2 两次“文字”之争535

1.3 林彪坚持自己的观点538

1.4 陈伯达搭上林彪的贼船542

1.5 毛泽东要林彪向中央作检查543

1.6 毛泽东点名批判陈伯达545

1.7 批陈整风运动549

2.林彪等不及了552

2.1 《571工程纪要》正式出笼552

2.2 林立果的联合舰队554

2.3 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557

2.4 毛泽东突然回京563

2.5 林豆豆的口信567

2.6 林彪坐机出逃575

2.7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581

2.8 乌兰巴托传来急促电话声582

2.9 折戟沉沙绝妙下场585

第八章591

1.乔冠华从人民大会堂走上联合国讲坛591

1.1 福建厅在讨论去不去联合国591

1.2 毛泽东说,今年不进联合国593

1.3 毛泽东问,三分之二要多少票597

1.4 76:35,联大会上充满了兴奋的龙卷风601

1.5 人民大会堂盛宴各友好国家604

1.6 “乔老爷上轿”608

2.1 尼克松要到中国来611

第八章611

2.尼克松开辟的外交新格局611

2.2 中美大使级会谈——建交前的接触通道615

2.3 斯诺访华618

2.4 巴基斯坦渠道和罗马尼亚渠道619

2.5 小球转动大球622

2.6 东大厅,美国嬉皮士向周恩来提问631

2.7 基辛格的“波罗行动”634

2.8 周恩来秘会基辛格642

2.9 我们不是做交易646

2.9 跨越世界最辽阔海洋的握手651

2.11 毛泽东与尼克松谈哲学问题654

2.12 周恩来在宴会厅点燃茅台酒657

2.13 中美两国博士的辩论662

2.14 公报最后敲定668

1.感情不能代替理智673

1.1 周恩来问:下任日本首相是谁?673

第九章673

1.2 公明党代表团访华676

1.3 北京的机场始终开放678

1.4 加快速度的周恩来679

1.5 田中内阁成立681

1.6 中国政府放弃对日赔偿要求权683

1.7 上海芭蕾舞团抵日683

1.8 公明党代表团赴北京685

1.9 周恩来想给樱花加纸灯罩688

1.10 田中看了“竹入笔记”说,我明白了,我去693

1.11 周恩来夜深时分,一个人坐在人民大会堂大厅695

1.12 民意调查结果,民众反感日本697

1.13 中国领导层决定,感情不能代替政策698

2.1 田中首相抵达北京700

2.田中豪饮茅台酒700

2.2 首脑会谈移到安徽厅701

2.3 “添麻烦”一语引起的轩然大波703

2.4 高岛条约局长的说明707

2.5 盛怒之下的周恩来709

2.6 赴万里长城途中711

2.7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713

2.8 日中联合声明诞生715

2.9 政治局会议的决定717

3.由对抗到对话721

3.1 钱其琛来到邓小平家721

3.2 葬礼外交724

3.3 邓小平让齐奥塞斯库带个信727

4.结束过去,开辟未来732

4.1 愿意破例到苏联任何地方同戈尔巴乔夫见面732

4.2 高级会晤日期不能变735

4.3 只握手,不拥抱740

4.4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752

5.人民大会堂面对十五国的外交新格局754

5.1 江泽民电贺叶利钦754

5.2 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757

5.3 人民大会堂:江泽民与叶利钦会谈两个多小时762

5.4 全世界聚焦上海——举世瞩目的五国协定766

第十章771

1.历史造就了邓小平771

1.1 国宴大厅,数万双眼晴注视着他771

1.2 毛泽东想到了邓小平773

1.3 周恩来致书汪东兴776

1.4 毛泽东十天三荐邓小平777

1.5 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江青满脸狐疑781

1.6 毛泽东说:王洪文不如邓小平785

1.7 树立改革开放的新形象788

1.8 邓小平治铁路791

1.9 邓小平挑战“四人帮”794

1.10 敢摸老虎屁股797

1.11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801

1.12 望远镜后面的眼睛806

1.13 历史再次拐弯813

2.第二代领导核心818

2.1 邓小平给党中央写信请求工作818

2.2 邓小平的交心话820

2.3 批判“两个凡是”823

2.4 各级首长对一个理论问题表态829

2.5 两种思想的交锋832

2.6 华国锋否定华国锋837

2.7 改革开放启航843

2.8 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组成847

1.祖国一定要统一855

1.1 周恩来指示设立台湾厅855

第十一章855

1.2 从武力到和谈858

1.3 蒋介石密使赴京861

1.4 向金门,开炮!866

1.5 毛泽东请章士钊赴港牵线876

2.共产党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881

2.1 毛泽东说: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881

2.2 蒋介石祖坟不能挖883

2.3 邓小平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885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91

3.1 “一国两制”的邓小平版本891

3.2 王锡爵驾机回大陆895

3.3 汪道涵与辜振甫的握手898

3.4 坐下来好好谈906

3.5 江泽民发表八点主张912

3.6 李登辉不合时宜的银弹外交915

3.7 想搞“台湾的中华民国”918

3.8 绝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924

第十二章931

1.精英荟萃的六届人大931

1.1 崭新的人大代表阵容931

1.2 彭真宣布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933

1.3 新老交替,继往开来936

1.4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产生记937

1.5 代表评审各报告945

1.6 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946

2.深化改革的七届人大948

2.1 七届人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948

2.2 报告之前953

2.3 七届人大在国歌声中开幕955

2.4 掌声中产生国家主席958

2.5 投票前后962

2.6 李鹏任新一届政府总理964

2.7 第七届国家领导人选举纪事966

2.8 国务院领导成员正式组成974

2.9 大会堂门外的插曲976

2.10 笑声,心声979

3.走向市场经济的八届人大981

3.1 备受关注的开幕式981

3.2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内情984

3.3 江泽民与西藏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986

3.4 总书记倾听上海代表呼声992

3.5 李鹏谈中西部地区发展994

3.6 国家机构换届工作纪实996

3.7 江泽民荣任国家主席1003

3.8 李鹏的誓言1005

3.9 国务院组成人员正式产生1007

3.10 抓住机遇,开拓进取1009

3.11 李鹏总理等答记者问1013

第十三章1022

1.全面开创新局面1022

1.1 提前召开的党代会1022

1.2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25

1.3 胡耀邦提出新时期的总任务1028

1.4 二十年经济发展总设想1030

1.5 新党章的新特点1033

1.6 叶剑英、陈云讲话1036

1.7 李先念两致闭幕词1038

1.8 陈云要仔细看一看王兆国1040

1.9 薄一波说:中顾委是个老人会1047

1.10 开创新局面1052

2.中国寻找立足点1053

2.1 邓小平透露十三大准备情况1053

2.2 彭真说:十三大我第一个选邓小平1055

2.3 北戴河,中央书记处再次审议报告草稿1059

2.4 十三大新闻发言人举行首次中外记者招待会1064

2.5 党的盛会,人民的节日1065

2.6 赵紫阳的政治报告1069

2.7 党章作了修改1075

2.8 首次采用差额选举的办法1078

2.9 新的中央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产生1081

2.10 十三大新闻发言人谈邓小平怎样发挥作用1084

2.11 政治局的新面孔1085

2.12 总书记酒会答记者问1086

第十四章1095

1.毛泽东:现在我们不谈香港问题1095

1.1 中英外交官在西大厅握手1095

1.2 邱吉尔说:只要我活着,香港主权不转移1096

1.3 人民解放军在粤港边界嘎然而止1100

1.4 毛泽东决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1103

2.1 港督麦理浩赴京探虚实1107

2.邓小平:要收回香港1107

2.2 希思来华听风声1116

2.3 邓小平承诺:中国不来如来神掌1119

2.4 撒切尔夫人的如意算盘1123

2.5 两国政府首脑谈话没有结果1126

2.6 首相跌倒在大会堂台阶上1133

2.7 三脚凳、经济牌、互惠牌1142

2.8 英国外长作出承诺,不会把烂摊子交回中国1148

2.9 邓小平发脾气了1154

2.10 谈判桌上的趣闻1157

2.11 4分钟结束了一个旧时代1161

3.江泽民:接收香港1168

3.1 人民大会堂,江泽民即将出行1168

3.2 最后10秒1171

3.3 米字旗的飘落1174

3.4 历史,在这一刻定格1175

3.5 董建华举起右手1179

3.6 别了,不列颠尼亚1182

3.7 7月1日之夜,不眠的香港1184

3.8 部队已经出发1189

3.9 回归第一天: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1192

3.10 为香港干杯1194

第十五章1202

1.第二代领导集体退出中共领导层1202

1.1 邓小平记住了王洪文的话1202

1.2 邓小平几次恳谈选好接班人1206

1.3 顾问委员会1210

1.4 我希望带头退休1213

1.5 邓小平辞去最后一个领导职务1216

2.中共最高领导界层的过渡1219

2.1 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华国锋1219

2.2 “两个凡是”的误区1223

第十五章1223

2.中共最高领导界层的过渡1223

2.3 十一大和五届人大后机构的重建1226

2.4 批判“两个凡是”1233

2.5 陈云发出诘难1236

2.6 华国锋作了自我批评1239

2.7 团结一致向前看1240

2.8 第二代领导集体和核心任务1242

2.9 华国锋辞职1244

2.10 “红小鬼”成为最后一任党中央主席1251

2.11 赵紫阳:从总理到总书记1256

3.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确立1258

3.1 江泽民是合格的总书记1258

3.2 江泽民的足迹1264

3.3 新任委员长李鹏1279

3.4 共和国第五任总理朱镕基1286

3.5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1295

3.6 这是一位年轻人——胡锦涛同志1298

3.7 身担重任的尉健行1302

3.8 李岚清进入核心层1303

第十六章1306

1.跨世纪的起点1306

1.1 十四大报告怎么写1306

1.2 南国春来早1309

1.3 一言足以兴邦1312

1.4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1316

1.5 江泽民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词1318

1.6 代表的产生1324

1.7 市场经济成全党共识1327

1.8 新的中央委员会1334

1.9 邓小平说,这次大会开得好1336

1.10 第三代领导集体1340

2.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盛会1343

2.1 举什么样的旗帜1343

2.2 跨世纪政治纲领的出台1345

2.3 少长咸集群英会1353

2.4 高举伟大旗帜的政治报告1357

2.5 对外开放的党代会1361

2.6 新的中央委员会1362

2.7 新人辈出入阵来1366

2.8 团结、坚强的领导核心1369

第十七章1372

1.跨世纪的九届人大1372

1.1 世人瞩目的报告1372

1.2 人民的选择1374

1.3 祝贺·信心·期盼1377

1.4 两届领导人欢聚大会堂1383

1.5 肩负重托,今天启程1384

2.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1389

2.1 朱镕基抓机构改革1389

2.2 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1390

2.3 罗干详说机构改革原则和方案1394

2.4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1401

2.5 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备忘录1405

2.6 国务院部委机构设撤分合50年1408

2.7 人大代表谈机构改革1414

2.8 下岗部长抒心声1417

2.9 部委负责人笑谈仕途进退1420

2.10 外电外报评机构改革1422

2.11 港台传媒看机构改革1422

3.国人关注国企改革1424

3.1 中国“新政”资金7500亿美元1424

3.2 江泽民谈国企改革1425

3.3 总书记牵挂煤矿工人1429

3.4 李鹏指出要关心下岗职工1432

3.5 国企富余人员上哪儿1433

3.6 市长、学者谈国企改革1435

3.7 国企人大代表谈国企改革1437

3.8 国企改革:从谈看法到谈办法1438

4.本届政府,今天启程1443

4.1 掌声代表民意1443

4.2 朱镕基解说要“重振上海雄风”1444

4.3 朱镕基是“救火队”1455

4.4 足迹踏遍四方,心中藏着真情1458

4.5 幽默风趣,极善言辞的总理1460

4.6 97香港“朱旋风”1462

4.7 朱镕基解说一三五1466

4.8 新政府约法三章1476

4.9 国务院新部委“悄悄”挂牌1480

4.10 新部长新打算14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