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 孔祥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7120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2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行政诉讼证据规定概览1

第一章 制定背景与基本思路1

一、行政诉讼证据立法的背景1

二、行政诉讼证据司法解释情况1

三、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的制定2

第二章 行政诉讼证据的若干基本范畴4

一、证据与诉讼证据4

二、行政诉讼证据与行政程序证据5

三、证据的“三性”7

四、证据能力、证明能力与证明效力10

五、定案根据与非定案根据11

第三章 举证责任与举证期限12

一、举证责任的含义12

二、对举证责任的新规定13

三、原告对符合起诉条件的举证18

一、提供证据的要求概述19

第四章 提供证据的要求19

二、一般证据的提供要求21

三、特殊证据的提供要求27

第五章 调取和保全证据29

一、调取证据的两种情况29

二、保全证据31

三、鉴定与鉴定结论31

四、勘验现场33

一、质证的原则与例外34

第六章 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34

二、质证的程序36

三、证人出庭作证37

第七章 证据的审核认定39

一、审核认定证据的一般要求和具体方式39

二、根据证据效力划分的三类证据的认证规则40

三、自认规则43

四、优势证据规则44

一、概述46

第八章 防碍证据活动的制裁措施46

二、妨碍行政诉讼行为的新解释47

第二编 行政诉讼证据规定条文释义51

第九章 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期限51

一、被告的举证责任及举证期限53

二、被告补充证据的限制59

三、被告收集证据的禁止63

四、原告的举证责任和举证期限64

五、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举证的释明责任69

六、人民法院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的权力69

第十章 提供证据的要求71

一、书证的提供要求73

二、物证的提供要求76

三、视听资料的提供要求77

四、证人证言的提供要求78

五、行政程序中的鉴定结论的提供要求79

六、现场笔录的提供要求80

七、域外证据和港澳台证据的证明手续83

八、外文书证的中文译本85

九、涉密证据的提供要求86

十、提供证据材料的总体要求86

十一、人民法院接受证据材料的责任87

十二、庭前交换证据87

第十一章 调取和保全证据89

一、人民法院调取证据91

二、证据保全的申请及保全措施95

三、鉴定与鉴定结论97

四、勘验现场与勘验笔录100

第十二章 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102

一、证据应当经庭审质证原则105

二、被告拒不到庭时的证据认定110

三、涉密证据的质证111

四、庭审质证的具体程序112

五、证人作证规则116

七、专业人员出庭说明情况119

六、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119

八、质证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120

九、二审和再审中的质证122

第十三章 证据的审核认定124

一、证据裁判原则125

二、法庭认证的基本原则127

三、合法性的分析判断方法129

四、真实性的分析判断方法130

五、非法证据和不真实证据的排除规则131

六、案卷外证据排除规则136

七、行政程序中的鉴定结论排除规则138

八、优势证据规则138

九、电子证据的认证规则141

十、自认规则142

十一、司法认知与推定144

十二、补强证据规则148

十三、庭审认证的具体方式149

第十三章 附则151

一、对证人等的保护152

二、出庭费用的承担152

三、证人、鉴定人作伪证的处理153

四、对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妨碍行政诉讼行为的制裁153

五、对拒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制裁153

六、司法解释的冲突规则154

七、本规定的施行154

一、证据与证据材料的关系156

第三编 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的八大关系156

第十四章 关联性、合法性与真实性的关系156

二、定案根据与非定案根据的关系161

三、证据能力、证明效力、证明能力与证明力的关系162

四、证据“三性”的关系165

第十五章 辩论主义与审问主义的关系175

一、辩论主义与审问主义的含义与对比175

二、诉讼模式在证据规则中的体现178

一、起草过程中对证据规则模式的思考188

第十六章 法定证据主义与自由心证主义的关系188

二、法定证据制度及其评价189

三、自由心证制度及其评价195

四、英美法的证据评估制度199

五、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中的“自由心证”201

第十七章 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关系210

一、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一般关系210

二、使法律事实尽可能与客观事实相一致的制度设计212

三、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不一致219

四、有意的不一致的制度设计221

第十八章 要证事实与非要证事实的关系234

一、要证事实与非要证事实的一般关系234

二、司法认知的事实236

三、推定的事实241

四、自认的事实242

第十九章 证明标准与事实审查标准的关系244

一、证明标准与事实审查标准的一般关系244

二、证明标准问题246

三、第二审事实审查标准问题262

四、行政诉讼证据规定草稿有关证明标准规定的演化过程263

第二十章 复审性行政诉讼证据与非复审性行政诉讼证据的关系276

一、复审程序与证据规则276

二、非复审性行政诉讼与证据规则277

第二十一章 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的关系279

一、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概念解析279

二、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新解:相互独立而非相对独立287

三、举证责任及其转换292

四、事实真伪不明与证明责任判决295

五、证明责任分配原则298

附录:302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30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318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331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352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367

六、行政诉讼证据规定部分条文演化过程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