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讲·导读·博采·演练·综评 教育学课程的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彭银祥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1960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教育学(学科: 教学改革 学科: 研究) 教育学 教学改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精讲·导读·博采·演练·综评 教育学课程的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理论篇3
第一章 关于师范教育现代性的思考3
一 内容取舍的多元化3
(一)对人的理解4
(二)德育活动的开展6
(三)教育课程体察7
(四)社会科学的开放性认识8
(五)自然科学的师范性认识8
二 教学内容的现代性10
三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12
(一)社会大胆陈词13
(二)师生切己体察15
四 实践教学之现代性17
(一)实践教学理念的现代性17
(二)加强理论知识素养19
(三)反复总结不断升华20
五 教学方式手段的现代性21
六 间歇安排的校外课程实践24
第二章 师范教育课程的宏观改革与特色建设26
一 课程设置的宏观体察27
(一)人文学科30
(二)教育类学科30
(三)社会学科30
(四)健康教育31
(五)表情艺术31
(六)其他学科31
二 高师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与高师生的知识能力结构33
(一)现代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33
(二)高师生的知识、能力结构37
三 学科教学法与配套改革40
(一)现代课程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法40
(二)建立学科教育学体系45
第三章 对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比较与发展研究50
一 中外师资职前培养过程中教育类课程比较研究50
(一)教育类课程在师范教育中的重要性50
(二)教育类课程的体系53
(三)教育类课程的教授方法56
二 对高师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59
(一)对传统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问题分析59
(二)新世纪教师职业对教育心理知识的角色期待64
(三)国外同类课程的启发66
(四)新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内容构建67
(五)方法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69
三 教育学科与师范生的职业理想教育71
(一)职业理想教育的理论基础71
(二)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结构73
(三)职业理想教育的方法手段74
四 教育学科与师范生的心理素质教育76
(一)知识传授的心理品质77
(二)课外育人的心理素养80
第二编 探索篇87
第四章 教育学课程的改革目标87
一 内容上的“新教育学”88
(一)教学内容的沿革89
(二)教学内容的现状90
(三)新教学内容的体现92
二 实践上的“大教育学”94
(一)对教育学实践环节的初步认识95
(二)时代的要求与现实的偏差96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大的实践98
三 教法上的“活教育学”99
(一)教法改革的意义100
(二)教法改革的指导思想101
(三)活教法的体现102
四 学法上的“乐教育学”104
(一)乐学的历史溯源104
(二)乐学的内涵与思想体系106
(三)乐学的实践操作108
第五章 教育学课程的改革思路110
一 课堂教学以构建理念为主111
二 知识学习以形成体系为目标114
三 注重多种形式的能力训练119
(一)能力训练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能性119
(二)能力训练的内容和目标120
(三)能力训练的途径122
四 理论和实际真正结合起来124
(一)教学内容的修订125
(二)实施着眼于提高师范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125
五 教中有学 学中有教127
第六章 高师教育学课程“零距离教学”模式探讨131
一 高师教育学课程的改革动因132
(一)对传统教育学课程的反思132
(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素质的挑战135
二 教育学课程“零距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139
(一)“零距离教学”模式的提出139
(二)“零距离教学”模式的操作设计141
三“零距离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144
(一)自主选择144
(二)随机课堂145
(三)多维评价145
四 “零距离教学”模式的问题探讨146
(一)师生关系和谐是“零距离教学”的保障146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是“零距离教学”的关键146
(三)教师创新示范是“零距离教学”的灵魂147
(四)现代教学媒体是“零距离教学”的支点147
第三编 实践篇151
第七章 精讲151
一 精讲的基本思路152
二 精讲的内容设计154
三 精讲的实施策略163
第八章 导读168
一 为什么要导读168
二 什么是导读170
三 导读的步骤、途径和方法172
四 导读的基本原则180
五 导读的组织和要求188
六 导读的时间安排193
七 阅读材料的种类193
附 学生读书笔记选录195
第九章 博采201
一“见”博采202
二“闻”博采206
三“实践”博采210
第十章 演练215
一 组织学生备课216
二 组织学生试讲219
三 开展单项技能方面的训练与竞赛活动223
四 到中小学开展尝试带班、教学与家庭教育送温暖活动228
五 组织教育专题研讨会,开展教育理论及教育知识竞赛231
第十一章 综评234
一 综评的组织要求234
二 综评的内容与方式242
三 综评的操作策略244
附一 教育调研参考选题247
附二 教育学学习、训练效果测评量表248
第四编 发展篇257
第十二章 新型教师探讨与新型师范生标准研究257
一 新世纪需要新型中小学教师258
(一)教师要具有现代观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260
(二)教师应该博学多识、学术专精264
(三)教师须具有时代要求的各种能力267
二 建立新世纪优秀师范毕业生的评价体系271
(一)教育理念272
(二)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273
(三)教育技能、实习水平、个性品质274
第十三章 素质教育对教育者良好教育科学素质的呼唤278
一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素质278
(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观念问题279
(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方法问题282
(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态度问题286
(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能力问题288
二 对中小学“减负”的“教育学”思考291
(一)中小学教育为什么要“减负”292
(二)“减负”减什么293
(三)“减负”触及的是深层次的观念和制度问题294
(四)“减负”对学校、教师的呼唤295
(五)“减负”对家长的要求297
三 对高校教师素质的“教育学”思考299
(一)管理者的“教育学”资格问题299
(二)教学权力与学术权威302
(三)对大学课堂的透视304
(四)高校教师的育人责任307
参考文献310
后记313
热门推荐
- 2912422.html
- 1176927.html
- 1649967.html
- 860763.html
- 934370.html
- 3691110.html
- 1564421.html
- 3519132.html
- 2068748.html
- 1007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07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9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79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6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9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8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9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9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64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