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姚军,毛昕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3309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通信网-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通信网络概论1
1.1 通信网的组成与分类1
1.1.1 通信网的组成1
1.1.2 通信网的分类3
1.2 通信网中的信息处理技术4
1.2.1 信息处理技术5
1.2.2 差错控制技术6
1.3 通信网的体系与拓扑结构7
1.3.1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7
1.3.2 通信网的基本拓扑结构12
1.4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14
1.4.1 信息的融合15
1.4.2 技术的融合15
1.4.3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16
练习题17
第2章 电话通信网18
2.1 电话通信网概述18
2.1.1 电话通信网的功能要求18
2.1.2 电话通信网的组成20
2.2 电话通信网的结构21
2.2.1 本地网21
2.2.2 长途电话网25
2.2.3 我国电话网的结构及演化28
2.3 信令系统31
2.3.1 概述31
2.3.2 No.7信令系统35
2.3.3 No.7信令网39
2.3.4 我国No.7信令网概况44
2.4 电话网业务45
练习题47
第3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48
3.1 ATM与B-ISDN的产生和发展48
3.1.1 N-ISDN概述48
3.1.2 B-ISDN与ATM概述49
3.2 ATM基本原理50
3.2.1 ATM信元50
3.2.2 异步时分复用技术51
3.2.3 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52
3.3 ATM交换技术53
3.3.1 ATM交换原理53
3.3.2 ATM交换系统54
3.3.3 ATM网络组成和接口57
3.3.4 ATM呼叫控制信令58
3.4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68
3.4.1 B-ISDN协议参考模型68
3.4.2 B-ISDN业务75
练习题76
第4章 数字移动通信网77
4.1 移动通信概述77
4.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77
4.1.2 无线传播环境81
4.1.3 多址技术82
4.1.4 抗衰落技术82
4.1.5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组网技术84
4.2 GSM移动通信网87
4.2.1 GSM系统频率配置88
4.2.2 GSM系统结构88
4.2.3 无线空中接口90
4.2.4 GSM系统的信道90
4.2.5 GSM系统的帧91
4.2.6 GSM网络编号计划92
4.2.7 GSM系统的呼叫过程94
4.2.8 GSM系统的移动性管理96
4.2.9 GSM的安全性管理97
4.2.10 GSM通向3G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98
4.3 CDMA移动通信网101
4.3.1 CDMA网络结构102
4.3.2 CDMA的信道103
4.3.3 CDMA系统的管理和控制104
4.3.4 CDMA技术实施中出现的问题105
4.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105
4.4.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05
4.4.2 WCDMA移动通信系统107
4.4.3 cdma 2000移动通信系统109
4.4.4 TD-SCDMA111
4.4.5 WiMAX113
4.4.6 3G业务113
4.4.7 2G到3G的演进策略114
4.5 移动通信的展望115
4.5.1 个人通信的概念115
4.5.2 关于个人通信的国际标准和研究进展115
4.5.3 超(后)三代(B3G)或第四代(4G)移动通信的研究和开发116
4.5.4 3G长期演进计划118
练习题118
第5章 数字有线电视网119
5.1 传统CATV系统概述119
5.1.1 传统CATV系统的组成119
5.1.2 传统CATV网的特点及不足120
5.2 HFC宽带有线电视网120
5.2.1 概述120
5.2.2 HFC网络结构121
5.2.3 HFC有线电视网前端设备123
5.2.4 HFC网络管理125
5.2.5 HFC有线电视网技术参数126
5.3 宽带有线电视综合业务网130
5.3.1 有线电视双向改造的意义130
5.3.2 接入网双向改造方案比较131
5.3.3 Cable Modem双向有线电视网133
练习题138
第6章 数据通信网139
6.1 数据通信网概述139
6.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139
6.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141
6.2 数据通信网142
6.3 分组交换网144
6.3.1 X.25协议概述145
6.3.2 X.25分层协议145
6.3.3 分组交换网网络结构148
6.3.4 分组交换网的特点150
6.3.5 中国分组交换网150
6.4 数字数据网152
6.4.1 数字数据网概述152
6.4.2 DDN支持的业务153
6.4.3 用户入网方式153
6.5 帧中继154
6.5.1 帧中继与X.25的比较154
6.5.2 LAPF帧格式155
6.5.3 帧中继的虚电路156
6.5.4 帧中继应用156
练习题156
第7章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157
7.1 计算机网络概述157
7.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158
7.1.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功能158
7.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60
7.2 计算机网络161
7.2.1 局域网的定义及特点161
7.2.2 IEEE 802标准161
7.2.3 以太网163
7.2.4 交换式局域网164
7.2.5 广域网167
7.3 计算机网络间互连168
7.3.1 计算机网络间互连概述168
7.3.2 计算机网络间互连设备171
7.4 Internet177
7.4.1 Internet概述177
7.4.2 Internet上提供的服务179
7.4.3 网络安全184
7.5 网络新技术191
7.5.1 P2P技术191
7.5.2 IPv6193
7.5.3 网格技术196
练习题198
第8章 信息传输网200
8.1 传输网络的发展与演变200
8.2 SDH传送网202
8.2.1 SDH传送网的功能结构203
8.2.2 SDH网的物理拓扑209
8.2.3 SDH自愈网213
8.3 波分复用光网络222
8.3.1 WDM系统优点223
8.3.2 WDM光网络的构成224
8.3.3 WDM光网络的标称波长226
8.3.4 WDM光网络的管理技术226
8.4 光传送网229
8.4.1 光传送网的分层结构230
8.4.2 光交叉连接节点的结构231
8.4.3 光分插复用器的结构233
8.5 分组传送网234
8.5.1 分组传送网关键技术235
8.5.2 PTN优化演进方案实例237
8.6 微波与卫星通信网239
8.6.1 数字微波通信网239
8.6.2 卫星通信网240
8.6.3 VSAT卫星通信网241
8.6.4 低轨道卫星通信网244
8.6.5 宽带多媒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246
练习题247
第9章 宽带IP网248
9.1 宽带IP网产生的原因248
9.2 宽带数据交换技术249
9.2.1 IP交换249
9.2.2 标记交换251
9.2.3 多协议标记交换254
9.2.4 弹性分组环257
9.3 宽带IP网络的传输技术259
9.3.1 IP Over ATM259
9.3.2 IP Over SDH261
9.3.3 IP Over DWDM263
练习题264
第10章 用户接入网266
10.1 接入网的定义266
10.2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267
10.3 铜线接入网270
10.3.1 xDSL接入270
10.3.2 Cable Modem接入275
10.3.3 泄漏电缆接入279
10.4 光纤接入网283
10.4.1 光纤接入网概述283
10.4.2 有源光网络285
10.4.3 无源光网络285
10.4.4 光电混合接入网287
10.4.5 光纤到家290
10.5 无线接入技术291
10.5.1 蓝牙无线接入291
10.5.2 家庭网络的HomeRF295
10.5.3 IEEE802.11连接技术297
练习题302
第11章 软交换及下一代网络304
11.1 软交换技术304
11.1.1 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304
11.1.2 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及功能305
11.1.3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310
11.2 NGN313
11.2.1 NGN的基本概念313
11.2.2 NGN的关键技术313
11.2.3 NGN的演进314
11.3 下一代网络发展趋势321
11.3.1 融合与开放是下一代网络发展趋势321
11.3.2 基于IMS的固定NGN已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324
11.3.3 下一代网络发展存在的问题325
练习题327
热门推荐
- 2761824.html
- 2214372.html
- 3891825.html
- 541675.html
- 3380845.html
- 1803095.html
- 379470.html
- 472395.html
- 3693073.html
- 75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12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6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80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5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6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64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8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70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