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技术的人性本质探究 马克思生存论的视角、思路与问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治东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0841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技术的人性本质探究 马克思生存论的视角、思路与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技术哲学元问题探究的新尝试&萧玲1
导言 技术哲学研究的一种新路径1
一、技术与技术哲学:久远的存在与方兴未艾的学科1
二、技术哲学学科现状:研究的多元化与哲学路径的缺失5
三、马克思生存论路径:视角、思路、方法与问题10
第一章 学海回眸:西方学者的技术救赎之路18
第一节 海德格尔技术救赎之途:“思”与“诗”的安慰18
一、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18
二、海德格尔技术反思的启示21
三、技术回归之路:诗意地栖居22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理论:在梦的清波中依洄23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缘起24
二、技术批判理论与对技术的理论批判25
三、思想深刻性与出路的理想化27
第三节 后现代的技术之悖:主体性的丧失与人的淹没29
一、福柯“知识—权力”框架下的技术:“人之死”29
二、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的技术:人的虚无化31
三、后科学知识社会学“行动者网络”:行动者的泛化33
四、哈拉维的“赛博格”:人的嫁接与肢解35
五、后现代的出路是没有出路36
第二章 视域开启:马克思生存论与人的技术生存39
第一节 生存转向:人与世界关联的哲学思考40
一、哲学转向:从本质的探索到生存的追问40
二、人的解蔽: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的关注42
三、实践生存论:马克思哲学的时代解读46
四、合理性追问: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何以可能49
五、理论反身性:马克思生存论及其技术思想52
第二节 生存凸显:技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54
一、人之生存:本体意义的澄明54
二、技术史与人类史的同构性57
三、人类实践:技术的展现方式61
第三节 生存诉求:技术的功利性价值64
一、人性与人的本质64
二、“利”之所求:生存的现实维度66
三、技术:人性的直观体现68
第三章 历史考察:人—技关系的多层面探究72
第一节 发生学的分析: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生与发展72
一、代具与耦合:人—技关系产生72
二、技术进步与人类的历史发展76
第二节 观念的追踪:自然观的更迭对技术的影响81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技术无为81
二、中世纪神学自然观:技术退场83
三、近代机械论自然观:技术万能84
四、辩证唯物自然观:技术反思86
五、后现代自然观:技术返魅87
第三节 技术特征的历史变迁:人—技关系的进阶89
一、原始技术特征:手技(人之依赖阶段)90
二、近代技术特征:物技(物之依赖阶段)92
三、现代技术特征:脑技(智力之依赖阶段)94
四、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人与技术的关系96
第四章 逻辑分演:技术功能分化与技术文化本质99
第一节 技术构筑人类文化世界100
一、文化:人性需求的较高层面100
二、“术”的逻辑分演过程102
三、科技文化:关于“器”的文化105
四、人文文化:关于“道”的文化108
五、两种文化:“器”与“道”的张力111
第二节 技术文化的中西差异112
一、文化的形态差异:累积性与消耗性113
二、哲学基础不同:整体论与还原论114
三、知识形式有别:默会知识与编码知识116
四、造物观念相异:人创物与神创物117
第三节 技术文化本质的形成与技术的文化选择119
一、从技术与科学的区别看技术文化本质119
二、从技术文化的内在结构看技术文化本质120
三、技术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的技术体现121
第五章 时空交织:技术的社会运行机制127
第一节 技术的极限与技术的合规律性127
一、技术极限的理论内涵:科学规律128
二、技术极限的自在性:体现为可能与不可能的辩证关系129
三、技术的合规律性:基于认知131
第二节 技术的“界限”与技术的合规则性132
一、关于技术界限的理论内涵:技术规则132
二、技术“界限”的自为性:“是”与“应该”的张力133
三、技术的合规则性:基于建构134
第三节 技术的双重属性与两种技术观137
一、技术决定论及其问题137
二、社会建构论技术观及其问题138
三、决定论的技术观: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141
四、技术的双重属性:超越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144
第六章 冲突展现:技术僭越与人类生存危机148
第一节 二律背反:技术僭越的内在根据148
一、技术是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统一149
二、技术是自然性与非自然性的统一151
三、技术是目的性与反目的性的统一152
四、技术是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153
五、技术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154
六、技术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统一155
第二节 现代性与技术滥用:技术僭越的外部因素156
一、现代性:技术僭越的理性基础157
二、技术滥用:技术僭越的人为因素160
第三节 人类生存危机:技术僭越的现实表现162
一、环境问题频发:生态破坏(人与自然)163
二、伦理问题凸显:关系异化(人与人)166
三、人文精神沦落:文化失衡(人与社会)171
四、本体之困境:自我迷失(人与自我)173
第七章 问题回应:技术理性与人类未来176
第一节 人与自然对立之回应:和谐自然观的确立177
一、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177
二、自然观是个辩证体系180
三、自然观的辩证回归:古今对话与中西互补182
第二节 文化冲突之回应:两种文化的融合185
一、理性反思:西方人文学者的关注186
二、文化融合:科技与人文关系的应然与必然187
三、实践超越:科技与人文关系的现实途径190
第三节 技术异化之回应:从物本主义到人性回归192
一、异化的人为因素与技术因素192
二、异化的理性根源:物本主义194
三、技术价值与技术人性本质的回归196
四、技术至善与社会和谐200
结语 马克思生存论:技术时代的哲学智慧204
参考文献207
后记221
热门推荐
- 1557836.html
- 1775518.html
- 3724044.html
- 2139028.html
- 3787734.html
- 1744677.html
- 367582.html
- 3195750.html
- 134345.html
- 28915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9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83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6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66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32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07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0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