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消毒技术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俊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820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消毒-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消毒技术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消毒技术的形成与发展1
第二节 消毒相关概念4
一、消毒与灭菌4
二、消毒剂与灭菌剂4
三、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4
七、强穿透性熏蒸消毒剂与弱穿透性熏蒸消毒剂5
六、熏蒸消毒5
五、气体消毒剂与烟雾消毒剂5
四、抗菌剂与防腐剂(保存剂)5
八、化学指示剂6
九、生物指示剂6
十、有效氯、有效碘和有效溴6
十一、中和剂6
十二、菌落形成单位6
十三、自然菌6
十四、存活时间6
二十、生物负载7
二十一、杀灭作用、抑制作用与抗微生物作用7
十九、无菌检验7
二十二、消毒增效剂7
二十三、预防性消毒与疫源地消毒7
十七、杀灭率7
十六、D值7
十五、杀灭时间7
十八、灭菌保证水平7
二十四、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8
二十五、消毒学8
第三节 消毒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8
第四节 常用的消毒方法10
一、物理消毒法10
二、化学消毒法13
三、生物消毒法14
第五节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14
一、处理剂量15
二、微生物污染程度15
五、酸碱度16
三、温度16
四、湿度16
六、化学拮抗物质17
七、穿透条件17
八、表面张力17
第六节 正确开展消毒工作18
一、明确消毒目的18
二、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18
三、必要的消毒工具和防护用品19
四、预防性消毒19
五、疫源地消毒19
六、对消毒人员的要求及注意事项20
第二章 常用的物理消毒法22
第一节 热力消毒与灭菌22
一、干热消毒与灭菌23
二、湿热消毒与灭菌24
三、压力蒸汽灭菌应注意的问题29
第二节 紫外线消毒30
一、紫外线30
二、紫外线杀灭微生物的特点30
三、紫外线杀菌机理32
四、紫外线消毒装置32
五、影响紫外线杀菌效果的因素34
六、紫外线消毒的应用35
七、紫外线消毒的注意问题37
第三节 电离辐射消毒37
二、电离辐射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38
一、电离辐射消毒的优点38
三、影响电离辐射杀菌效果的因素39
四、电离辐射的应用40
五、辐照杀菌处理的注意事项41
第四节 微波消毒41
一、微波的基本概念41
二、微波消毒设备42
三、微波的杀菌机理44
四、微波的杀菌作用44
五、影响微波杀菌的因素46
六、微波消毒的应用48
七、微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护52
第五节 等离子体消毒与灭菌55
二、等离子体的物理性质56
一、等离子体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56
三、等离子体的发生原理57
四、等离子体的消毒与灭菌设备57
五、等离子体的杀菌作用59
六、等离子体的杀菌机制61
七、等离子体在消毒与灭菌技术的应用范围62
八、安全使用及注意事项63
第六节 过滤除菌64
一、过滤除菌设备与方法64
二、过滤除菌机制66
三、过滤除菌的应用67
三、按化学性质分类70
二、按杀菌作用强弱分类70
一、按物理状态分类70
第三章 常用化学消毒剂70
第一节 卤素类消毒剂71
一、含氯消毒剂71
二、碘类消毒剂75
三、甲基海因卤化衍生物76
第二节 醛类消毒剂78
一、甲醛78
二、戊二醛80
第三节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83
一、过氧乙酸83
二、过氧化氢87
三、臭氧88
四、二氧化氯90
五、过氧戊二酸94
第四节 烷基化气体消毒剂95
一、环氧乙烷95
二、乙型丙内酯97
三、环氧丙烷97
四、溴化甲烷97
第五节 醇类消毒剂98
一、乙醇98
二、异丙醇99
第六节 酚类消毒剂100
一、苯酚100
三、卤化酚类消毒剂101
二、煤酚皂101
四、邻苯基苯酚102
第七节 季铵盐类消毒剂102
一、苯扎溴铵102
二、度米芬104
三、消毒净104
四、双链季铵盐消毒剂104
第八节 双胍类消毒剂105
第九节 复方消毒剂107
一、复方含氯消毒剂108
二、含碘类复方消毒剂108
三、季铵盐类复方消毒剂108
六、中草药复方消毒剂109
五、醇类复方消毒剂109
四、醛类消毒剂109
第十节 其他化学消毒剂110
一、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110
二、三氯羟基二苯醚111
三、高锰酸钾111
四、酸碱消毒剂112
五、重金属离子112
六、邻苯二醛112
第四章 医院感染与消毒113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现状113
一、医院感染现状113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114
二、医院感染分类114
一、感染源115
二、传播途径115
三、易感人群117
四、流行特征117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监测117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17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18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119
第四节 医院消毒119
一、医院消毒灭菌基本原则119
二、医院常用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方法123
一、疫源地消毒的意义142
二、定义142
第一节 概述142
第五章 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142
三、疫源地消毒工作的组织143
第二节 疫源地消毒的分类143
一、根据消毒组织和技术措施分类143
二、根据消毒处理时间分类144
三、根据消毒范围分类144
第三节 疫源地消毒原则145
一、消毒时间的确定145
二、消毒范围和对象的确定145
三、消毒方法的选择146
一、医院疫源地消毒148
第四节 疫源地消毒的基本要求148
六、与其他传染病控制措施相结合148
五、个人防护原则148
四、对疑似及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处理148
二、疫点的随时消毒151
三、疫点的终末消毒151
第五节 常用的消毒方法及消毒剂的应用153
一、疫源地常用的消毒方法153
二、消毒剂的应用155
第六节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161
一、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处理161
二、特殊场所消毒的特点164
第六章 生活饮用水的消毒166
第一节 概述166
一、含氯消毒剂167
第二节 饮用水消毒剂167
二、含碘消毒剂168
三、含溴消毒剂169
四、卤间化合物169
五、二氧化氯169
六、O3169
七、高锰酸钾169
八、银和铜169
第三节 影响饮用水消毒效果的因素170
一、消毒剂量170
二、pH值170
一、氯化消毒171
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的消毒171
五、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171
四、有机物171
三、水温171
二、氯胺消毒174
三、二氧化氯(ClO2)消毒175
四、臭氧消毒177
第五节 分散式给水的消毒178
一、井水消毒178
二、泉水、河水、湖水、塘水的消毒179
第六节 二次供水的消毒179
第七节 灾害期间的饮用水消毒180
一、洪涝灾害期间的饮用水消毒180
二、干旱灾害期间的饮用水消毒181
第八节 饮用水消毒效果的评价及检测方法182
一、细菌总数182
三、地震灾害期间的饮用水消毒182
二、总大肠菌群183
三、粪大肠菌群184
四、剩余消毒剂浓度184
第七章 餐饮具的消毒186
第一节 概述186
第二节 常用的消毒方法187
一、物理消毒法187
二、化学消毒法188
三、洗碗机消毒方法191
三、消毒设备和消毒剂192
二、操作人员192
一、操作环境192
第三节 餐饮具消毒的影响因素192
四、消毒程序193
五、保洁194
六、一次性餐饮具的卫生要求195
第四节 餐饮具消毒的评价方法195
一、感官指标195
二、理化和细菌指标195
三、采样与检验的方法196
第八章 相关场所的消毒198
第一节 学校、托幼机构的消毒198
一、空气消毒199
六、衣服和被褥、毛巾等纺织品消毒200
五、饮水机消毒200
三、餐饮具的消毒200
四、生活饮用水消毒200
二、物品及物体表面消毒200
七、供风设备和通风管道的消毒201
八、卫生间、厕所消毒201
九、手的清洗消毒201
十、学习用具消毒201
第二节 交通工具及候车(船、机)厅的消毒202
一、空气消毒202
二、物体表面及有关设施、物品的消毒202
六、床上用品[被套、床单、枕巾(套)、毛巾等]消毒203
五、饮水机消毒203
四、生活饮用水消毒203
三、餐饮具消毒203
七、卫生间、厕所消毒204
第三节 文化娱乐场所的消毒204
一、基本要求204
二、空气消毒204
三、公共物体表面消毒205
四、餐饮具及茶具消毒205
五、生活饮用水消毒205
六、面巾、座位套消毒205
七、卫生间、厕所消毒206
第四节 宾馆、旅店的消毒206
一、客房清洁和消毒206
三、茶具、酒具、口杯的消毒方法208
二、卫生间消毒208
四、床上用品及其他布草类的消毒209
五、普通旅店的脸盆、脚盆、拖鞋的消毒210
六、宾馆、旅店内餐饮场所及餐饮具的消毒210
七、生活饮用水消毒210
八、草(凉)席、竹席、枕席消毒210
第五节 美容美发店的消毒210
一、空气的消毒211
二、物体表面消毒212
三、理发美容工具的消毒212
第六节 游泳场馆的消毒213
一、空气消毒213
三、池水消毒214
二、物体表面消毒214
四、茶具消毒215
第七节 家庭的消毒216
一、家庭环境消毒216
二、物品的消毒218
三、婴幼儿的玩具消毒218
四、书籍、纸张与文件的消毒219
五、家庭厨房、餐具的消毒219
六、物体表面消毒220
七、手的清洁和消毒220
八、空调与冰箱221
九、电话机、电脑的消毒221
十、宠物的消毒221
一、公共浴池的类型222
十一、卫生间的消毒222
第八节 洗浴场所的消毒222
二、基本卫生要求224
三、消毒224
第九章 血液及其制品的消毒226
第一节 血液成分制品消毒的特点226
第二节 物理消毒法227
一、热力227
二、辐射228
三、过滤229
四、洗涤230
第三节 化学消毒法230
第五节 协同消毒法231
第四节 免疫中和消毒法231
一、有机溶剂加洗涤剂232
二、光化学消毒233
三、紫外线加乙型丙内酯235
第六节 不同血液成分的消毒方法比较236
第十章 生物战剂污染的消毒239
第一节 消毒的任务与原则241
一、消毒的任务241
二、洗消的时机242
三、洗消的范围242
四、洗消注意事项243
第二节 人员与各类物品的消毒方法243
一、人员的洗消243
三、服装与装具的消毒245
二、军马、军犬等的洗消245
四、食物和餐具的消毒247
五、饮水消毒247
六、房屋消毒248
七、室外地面消毒250
八、武器与技术装备的洗消251
九、敌投昆虫与其他媒介物的消毒252
十、生物弹与弹坑的消毒253
第十一章 重要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与消毒254
第一节 嗜肺军团杆菌的传播与消毒254
一、病原学255
二、流行病学256
三、预防和消毒257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与消毒258
一、病原学259
二、流行病学260
三、预防和消毒261
第三节 霍乱弧菌的传播与消毒268
一、病原学268
二、流行病学270
三、预防和消毒271
第四节 沙门氏菌的传播与消毒274
一、病原学274
二、流行病学275
三、预防和消毒276
一、病原学278
第五节 痢疾杆菌的传播与消毒278
二、流行病学279
三、预防和消毒280
第六节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传播与消毒280
一、病原学280
二、流行病学281
三、预防和消毒282
第七节 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的传染与消毒284
一、病原学285
二、流行病学286
三、隔离、预防和消毒287
四、应注意的问题294
第八节 肝炎病毒的传播与消毒294
一、肠道传播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与消毒295
二、肠道外传播病毒性肝炎的消毒300
第九节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与消毒308
一、病原学308
二、流行病学309
三、预防和消毒312
第十节 性病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与消毒316
一、淋病奈瑟菌316
二、杜克雷嗜血杆菌317
三、梅毒螺旋体318
四、预防和消毒319
第十一节 流行性急性结膜炎相关病毒的传播与消毒320
一、病原学320
三、预防和消毒321
二、流行病学321
第十二章 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322
第一节 热力灭菌效果的监测322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322
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325
第二节 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327
一、物理监测法327
二、化学监测法328
三、生物监测法329
第三节 环氧乙烷(EO)灭菌效果的监测330
一、仪器监测法330
二、化学监测法330
三、生物指示物监测法330
第四节 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331
一、常规监测法332
二、无菌试验法332
三、热原检查法334
第五节 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的监测339
一、采样方法339
二、检测方法340
三、结果判定345
四、注意事项346
第六节 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346
一、采样方法346
二、检测方法347
三、结果判定348
一、采样方法349
四、注意事项349
第七节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349
二、检测方法350
三、结果判定351
四、注意事项352
第八节 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物品消毒效果的监测352
一、采样方法353
二、检测方法353
三、结果判定353
四、注意事项353
第九节 医院污水消毒效果的监测353
一、污水总余氯量的检测方法354
二、污水臭氧余量的测定方法355
三、总大肠菌群的测定356
第十节 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357
一、消毒液中细菌含量的检测357
二、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的检测358
第十一节 餐具消毒效果的监测367
一、采样和检测方法368
二、结果判定368
第十二节 其他消毒效果的监测368
一、卫生洁具消毒效果的监测368
二、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368
三、医用污物消毒效果的监测369
四、洗衣房衣物消毒效果的监测369
五、结核杆菌污染物品消毒效果的监测370
主要参考文献372
热门推荐
- 2324042.html
- 1689932.html
- 3575024.html
- 2665067.html
- 2301005.html
- 3265446.html
- 3792602.html
- 2701614.html
- 2067493.html
- 843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5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1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5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3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96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54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0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4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3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9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