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规划资料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城市规划资料集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5595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规划资料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城市与城市规划3

1.1城市的概念3

1.1.1城市的字源学解释3

1.1.2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3

1.1.3各个国家对城市最小规模的界定3

1.1.4设立城市的相应规定4

1.2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4

1.2.1城市化的概念4

1.2.2城市化的历史进程4

1.2.3城市化水平的概念5

1.2.4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5

1.2.5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5

1.3城市规划的概念5

1.4城市规划的任务6

1.5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6

2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简述7

2.1古代城市规划7

2.1.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7

2.1.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7

2.2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和早期探索7

2.2.1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渊源8

2.2.2现代城市规划的两种基本思想体系8

3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9

3.1现代城市发展理论9

3.1.1经济基础理论9

3.1.2 增长极理论9

3.1.3核心—边缘理论9

3.1.4人文生态理论10

3.1.5可达性理论10

3.1.6 通讯理论10

3.2现代城市发展趋势10

3.2.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10

3.2.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11

3.2.3城市分散与集中发展的统一13

3.3现代城市空间理论14

3.3.1区位理论14

3.3.2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15

3.3.3地租和竞租理论17

3.3.4邻里单位与居住小区17

3.3.5行为—空间理论18

3.4现代规划方法论20

3.4.1综合规划20

3.4.2连续性城市规划20

4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22

4.1《雅典宪章》(1933年)22

4.2《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23

4.3《华沙宣言》(1981年)25

4.4《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2年)26

5我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经验28

5.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28

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28

5.3“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5年)29

5.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30

5.5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与大发展时期(1977年—)30

1城市规划的制度框架37

1.1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37

1.1.1国家法律体系的构成37

1.1.2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37

1.1.3国外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37

1.1.4我国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38

1.2城市规划的行政体系41

1.2.1国外的城市规划行政体制41

1.2.2我国的城市规划行政体系41

1.3城市规划的运作体系42

1.3.1城市规划编制体制42

1.3.2城市规划实施体制42

2城市规划的技术方法44

2.1城市规划的调查方法44

2.1.1文献方法44

2.1.2问卷方法44

2.1.3访谈方法44

2.1.4观察方法44

2.2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44

2.2.1状态分析44

2.2.2空间分析45

2.2.3相关分析45

2.3城市规划的预测和评价方法45

2.3.1城市规划的预测方法45

2.3.2城市规划的评价方法45

3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47

3.1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阶段47

3.1.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和内容47

3.1.2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47

3.1.3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48

3.1.4专项规划的任务和内容48

3.1.5分区规划的任务和内容49

3.2详细规划的编制阶段50

3.2.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内容50

3.2.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内容50

3.3城市设计的编制50

1城镇建设战略与政策53

1.1城镇化战略53

《中共中央十六大会议报告》(节选)(2002年11月8日)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节选)(2001年3月15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54

1.2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政策5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55

建设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建村[2000]191号)58

1.3资源和环境政策61

《中共中央十六大会议报告》(节选)(2002年11月8日)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节选)(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61

1.4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政策6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63

1.5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方针6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66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69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72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0]76号)73

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75

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79

2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83

2.1编制的主要原则和阶段划分83

2.1.1编制的主要原则83

2.1.2编制的阶段划分83

2.1.3编制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84

2.1.4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85

2.2城镇体系规划85

2.2.1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85

2.2.2城镇体系的定义86

2.2.3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层次及期限86

2.2.4各级城镇体系规划的组织编制86

2.2.5各级城镇体系规划的审批87

2.2.6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审批的重点87

2.2.7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审批的程序87

2.2.8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88

2.2.9县城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88

2.2.10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文件和主要图纸90

2.2.1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文件和图纸90

附录《关于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建规[2003]43号)90

2.3总体规划92

2.3.1城市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的关系92

2.3.2总体规划应收集的基础资料92

2.3.3总体规划的期限和内容94

2.3.4总体规划的成果文本和主要图纸94

2.3.5总体规划阶段的各项专业规划的文本和图纸96

2.3.6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内容和成果99

2.3.7总体规划的审批和调整100

2.3.8总体规划的审查及审查的组织形式101

2.3.9总体规划审查的主要依据102

2.3.10总体规划审查的重点内容102

2.3.11总体规划审查的程序与时限103

2.4分区规划104

2.4.1分区范围的划分和应收集的基础资料104

2.4.2分区规划的期限和任务104

2.4.3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04

2.4.4分区规划的成果文本和图纸105

2.4.5分区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105

2.5详细规划106

2.5.1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106

2.5.2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106

2.5.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应收集的基础资料106

2.5.4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应收集的基础资料107

2.5.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文本和图纸107

2.5.6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108

2.6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109

2.6.1一般规定109

2.6.2资质等级与标准109

2.6.3不同资质等级的编制单位承担任务的范围110

2.6.4资质申请与审批110

2.6.5监督管理111

3城市规划实施与管理112

3.1建设项目选址112

3.1.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12

3.1.2主管部门及规划管理112

3.1.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内容112

3.1.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核发114

3.1.5 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程序114

3.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114

3.2.1基本内容114

3.2.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15

3.2.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程序和内容115

3.2.4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的定义和规划管理117

3.2.5城市用地的调整117

3.2.6 对改变城市地形地貌活动的规划管理117

3.2.7不得占用道路、绿地等进行建设的管理规定118

3.3建设工程规划管理118

3.3.1基本内容118

3.3.2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程序119

3.3.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作用119

3.3.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申请程序和内容119

3.3.5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及主要内容121

3.3.6建设竣工资料的报送121

3.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121

3.4.1国有土地的定义121

3.4.2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定义122

3.4.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和出让方式122

3.4.4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使用年限和转让范围122

3.4.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123

3.4.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和计划123

3.4.7出让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和附图123

3.4.8出让地块规划设计条件的调整123

3.4.9办理出让土地使用权属证明的程序123

3.4.10出让地块的容积率补偿和收益上交124

3.4.11监督管理124

附录《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规[2002]270号)124

3.5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126

3.5.1作用和基本内容126

3.5.2对建设活动监督检查的内容126

3.5.3行政监督与检查的内容127

3.5.4立法机构监督检查的内容127

3.5.5社会监督的内容127

3.6法律责任128

3.6.1违法建设行为的行政责任128

3.6.2违法建设行为的刑事责任129

3.6.3 违法占地行为及处罚129

3.6.4违法建设行为及处罚130

3.6.5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131

3.6.6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规定132

4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计算133

4.1用地分类133

4.1.1城市用地分类133

4.1.2居住区用地分类136

4.1.3村镇用地分类137

4.1.4风景区用地分类138

4.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分类139

4.2用地标准139

4.2.1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原则和分类139

4.2.2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40

4.2.3城市的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141

4.2.4城市的规划建设用地结构141

4.2.5 居住区的用地构成指标141

4.2.6居住区的人均用地控制指标142

4.2.7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原则和分类142

4.2.8村镇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42

4.2.9村镇的建设用地构成指标143

附录A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144

附录B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144

附录C居住区用地平衡表144

附录D村庄用地计算表145

附录E集镇用地计算表145

附录F风景区用地平衡表146

4.3用地计算146

4.3.1城市用地计算的原则146

4.3.2 居住区总用地范围的确定146

4.3.3 居住区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的确定146

4.3.4居住区住宅公建综合性建筑用地面积的确定147

4.3.5居住区绿地面积的确定147

4.3.6居住区道路用地面积的确定148

4.3.7 居住区其他用地面积的确定148

4.3.8村镇规划建设用地计算的原则148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49

5.1历史文化名城149

5.1.1定义和保护方针149

5.1.2审定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原则149

5.1.3 历史文化保护区149

附录:国家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50

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4个)150

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38个)152

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37个)157

新增的两个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157

5.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57

5.2.1编制的原则157

5.2.2编制所需的基础资料157

5.2.3规划成果158

5.2.4规划审批159

5.3文物保护159

5.3.1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种类159

5.3.2文物分级159

5.3.3文物保护的方针160

5.3.4保护经费160

5.3.5规划中的文物保护措施160

5.3.6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范围160

5.3.7涉及文物保护的建设工程管理160

5.3.8文物保护的建筑控制地带161

5.3.9建设工程选址与不可移动文物161

5.3.10不可移动文物的重建和文物建筑的用途变更161

6村镇规划162

6.1村庄、集镇规划与管理162

6.1.1村庄、集镇的定义和村庄、集镇规划区的定义162

6.1.2组织编制、规划期限和规划阶段162

6.1.3 规划编制的原则162

6 1.4村庄和集镇总体规划的任务和主要内容163

6.1.5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的任务和主要内容163

6.1.6村庄、集镇规划的审批与调整163

6.1.7村镇住宅建设的审批程序163

6.1.8村镇企业建设的审批程序164

6.1.9村镇公共设施建设的审批程序164

6.2建制镇规划与管理164

6.2.1建制镇的定义和建制镇规划区的定义164

6.2.2建制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164

6.2.3组织编制和编制依据164

6.2.4规划审批和规划调整165

6.2.5建制镇规划的主要内容165

6.2.6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的申请程序165

6.2.7 工程设施(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申请程序165

6.2.8规划区内临时建筑的规划管理165

6.3村镇规划技术标准166

6.3.1村镇规划的人口预测166

6.3.2公共设施的配置和用地面积指标166

6.3.3生产建筑用地选址的原则168

6.3.4农业生产设施用地选址的原则168

6.3.5仓储及堆场用地选址的原则168

6.3.6道路规划的原则和规划技术指标168

6.3.7竖向规划的原则和内容170

6.3.8给水工程规划的内容170

6.3.9给水工程用水量的计算170

6.3.10给水工程水源选择的要求171

6.3.11给水工程管网系统的布置171

6.3.12排水工程规划的内容和排水体制的选择172

6.3.13排水工程排水量的计算和排水管渠的布置172

6.3.14供电工程规划的内容和供电负荷的计算172

6.3.15供电电源、变电站站址的选择和供电线路的布置172

6.3.16邮电工程规划的内容和邮电设施规划的依据173

6.3.17 电信局(所)选址的原则和电信线路的布置173

6.3.18村镇防洪规划的依据和乡村就地避洪设施的安全标高173

6.4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174

6.4.1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的内容174

6.4.2乡镇集贸市场的定义和集贸市场用地的定义174

6.4.3乡镇集贸市场的类别和规模分级174

6.4.4乡镇集贸市场的规模预测174

6..4.5集贸市场规划用地面积的计算174

6.4.6集贸市场选址的原则175

6.4.7集贸市场的场地布置175

6.4.8集贸市场设施分类和选型依据176

6.4.9摊棚式市场设施的规划设计要求176

6.4.10 商场建筑式市场设施的规划设计要求177

6.4.11坐商街区式市场设施的规划设计要求177

6.4.12集贸市场主要附属设施的内容和配置指标177

7道路交通规划179

7.1道路系统179

7.1.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任务和规划指标179

7.1.2城市道路网布局180

7.1.3城市道路规划181

7.1.4城市道路交叉口182

7.1.5城市广场185

7.2道路交通185

7.2.1城市公共交通185

7.2.2 自行车交通187

7.2.3步行交通188

7.2.4城市货运交通189

7.3道路交通设施190

7.3.1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分类和布局190

7.3.2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设计190

7.3.3公共加油站的布局和设计191

7.3.4城市公共客运渡轮站的规划选址191

7.4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192

7.4.1城市道路无障碍实施范围192

7.4.2缘石坡道的设计要求192

7.4.3盲道的设计要求194

7.4.4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设计要求197

7.4.5桥梁、隧道和立体交叉的设计要求198

7.4.6公交车站的设计要求199

7.4.7停车车位的设计要求200

附录A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1

附录B城市道路交通相关术语208

附录C车型换算系数210

8风景名胜区规划211

8.1基本概念、编制和审批211

8.1.1风景名胜区的定义和分类211

8.1.2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定义和原则211

8.1.3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阶段和内容212

8.1.4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和审批212

8.2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准备工作212

8.2.1基础资料及现状分析212

8.2.2 风景资源的定义和评价213

8.2.3 风景区的范围、性质和发展目标215

8.2.4风景区的分区、结构和布局215

8.2.5 风景区的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216

8.3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成果和专项规划218

8.3.1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218

8.3.2保护培育规划219

8.3.3风景游赏规划221

8.3.4典型景观规划222

8.3.5游览设施规划223

8.3.6基础工程规划226

8.3.7居民社会调控规划227

8.3.8经济发展引导规划227

8.3.9土地利用协调规划228

8.3.10分期发展规划230

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31

9.1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231

9.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234

9.3道路绿化相关术语237

9.4城市绿化规划238

9.4.1绿化规划组织编制238

9.4.2绿化规划的原则238

9.4.3绿化工程设计的原则与审批238

9.4.4绿化规划的成果文本与图纸238

9.4.5城市绿线及其在各阶段规划中的体现239

9.4.6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保障239

9.5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239

9.5.1指标分类和统计口径239

9.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40

9.5.3城市绿化覆盖率240

9.5.4城市绿地率240

9.5.5绿化规划指标的适用和质量要求241

9.6城市道路绿化241

9.6.1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的原则241

9.6.2道路绿地率指标242

9.6.3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242

9.6.4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242

9.6.5道路绿带设计243

9.6.6交通岛、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243

9.6.7道路绿化与架空线、地下管线及其他设施244

10市政工程规划246

10.1给水工程246

10.1.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246

10.1.2城市水资源246

10.1.3城市用水量组成和预测246

10.1.4给水范围和规模248

10.1.5 水源选择248

10.1.6 水源地选址和保护249

10.1.7给水系统布局与安全性249

10.1.8 水厂选址和用地250

10.1.9输配水250

10.2排水工程251

10.2.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内容251

10.2.2排水范围和排水体制251

10.2.3城市污水量计算252

10.2.4城市雨水量计算252

10.2.5城市合流水量计算253

10.2.6城市废水受纳体和排水分区253

10.2.7排水系统布局和安全性253

10.2.8排水管渠的布置原则254

10.2.9排水泵站用地254

10.2.10污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255

10.3电力工程256

10.3.1 城市电力规划的原则256

10.3.2城市电力规划应收集的基础资料256

10.3.3城市电力总体规划阶段的编制内容256

10.3.4城市电力分区规划阶段的编制内容257

10.3.5城市电力详细规划阶段的编制内容257

10.3.6城市用电负荷分类258

10.3.7城市用电负荷预测259

10.3.8 规划用电指标259

10.3.9城市供电电源的种类、选择和布局261

10.3.10城市发电厂和电源变电所布置261

10.3.11城市电网电压等级层次和电网规划原则262

10.3.12城市变电所分类、选址与用地263

10.3.13开关站和公用配电所264

10.3.14城市架空电力线路和地下电缆线路的选择及规范264

附录A城市电力规划相关术语266

附录B 35-500kV变电所主变压器单台(组)容量266

附录C城市架空电力线路接近或跨越建筑物的安全距离267

附录D城市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与地面、街道行道树之间最小垂直距离267

附录E直埋电力电缆之间及直埋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地下管沟、道路、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之间安全距离268

10.4供热工程268

10.4.1 适用范围268

10.4.2热负荷268

10.4.3年耗热量270

10.4.4供热介质271

10.4.5热力网型式272

10.4.6管网布置与敷设273

10.4.7中继泵站及热力站275

10.5燃气工程277

10.5.1用气量和燃气质量277

10.5.2燃气输配系统279

10.5.3液化石油气供应288

10.5.4防火与防爆292

10.6 工程管线综合293

10.6.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293

10.6.2地下敷设的一般规定293

10.6.3直埋敷设的技术规定294

10.6.4综合管沟敷设的技术规定296

10.6.5架空敷设的一般规定297

10.7环境卫生设施规划297

10.7.1境卫生设施规划的成果内容297

10.7.2环境卫生设施分类和设置的一般规定298

10.7.3公共厕所设置和建筑面积规划指标299

10.7.4化粪池299

10.7.5垃圾容器、垃圾容器间和废物箱299

10.7.6垃圾转运站300

10.7.7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和垃圾最终处置场300

10.7.8基层环境卫生机构的用地301

10.7.9水上环境卫生工作场所302

10.8竖向规划302

10.8.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内容302

10.8.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原则302

10.8.3一般规定302

10.8.4规划地面形式303

10.8.5竖向与城市用地布局303

10.8.6竖向与城市景观304

10.8.7竖向与道路广场设计304

10.8.8竖向与地面排水305

10.8.9土石方工程与防护工程306

附录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相关术语307

10.9地下空间利用与人防工程307

10.9.1城市地下空间定义与开发利用的原则307

10.9.2主管部门307

10.9.3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308

10.9.4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要求308

10.9.5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审批308

10.9.6城市人防工程规划与地下空间利用308

10.9.7人防工程的组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规划的内容308

10.9.8城市人防建设规划的审批309

10.9.9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的内容309

10.9.10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的编制程序310

10.9.11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的成果310

10.10城市抗震、防洪和消防规划310

10.10.1抗震防灾规划的基本目标和适用城市310

10.10.2抗震防灾规划的基础资料311

10.10.3抗震防灾规划的工作重点312

10.10.4抗震防灾规划的模式312

10.10.5抗震防灾规划的内容312

10.10.6抗震防灾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313

10.10.7城市防洪标准313

10.10.8乡村防洪标准313

10.10.9 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设施的防洪标准314

10.10.10文物古迹和旅游设施的防洪标准316

10.10.11城市防洪规划的依据和组成317

10.10.12城市防洪规划的内容317

10.10.13城市治涝规划的内容318

10.10.14城市防洪规划的成果318

10.10.15城市消防规划的基本内容与组织编制318

10.10.16城市总体布局的消防安全要求319

10.10.17消防站的布局319

10.10.18消防给水的规定319

10.10.19消防车通道的规定320

10.10.20火灾报警与消防通讯指挥320

11居住区规划与建筑工程防火321

11.1居住区规划321

11.1.1规划原则和空间环境设计原则321

11.1.2居住区分级321

11.1.3用地分类与用地指标322

11.1.4住宅322

11 1.5 公共服务设施324

11 1.6绿地325

11 1.7道路326

11.1.8竖向规划328

11.1.9管线综合329

11.1.10综合经济技术指标331

11.1.11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无障碍设计332

附录A居住区规划相关术语333

附录B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335

附录C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建表336

附录D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337

11.2建筑工程防火340

11.2.1高层建筑防火的一般规定340

11.2.2高层建筑防火间距341

11.2.3高层建筑消防车道344

11.2.4民用建筑防火间距345

11.2.5民用建筑消防车道345

11.2.6村镇防火的规划布局346

11.2.7村镇消防车道347

11.2.8村镇农贸市场布置的防火要求347

12城市环境保护348

12.1环境保护规划348

12.1.1环境的定义和城市规划建设的环境原则348

12.1.2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审批348

12.1.3环境保护规划的成果文本与图纸348

12.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349

12.2.1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与“三同时”制度349

12.2.2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主要内容349

12.3城市环境标准349

12.3.1大气质量标准349

12.3.2 水质标准361

12.3.3噪声标准367

附录A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367

附录B《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372

附件《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6月1日建设部令第43号发布)374

各章引据的文件、法规和技术标准目录376

后记3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