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版 2013最新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版 2013最新版
  • 钟启泉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9925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中学教师-教学能力-资格考试-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版 2013最新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第一节 中外教育思想概述2

一、我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2

二、中国近代教育思想4

三、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6

四、西方近代教育思想7

五、现代教育思想10

第二节 教育概述11

一、教育的涵义12

二、教育的起源14

三、教育的发展15

四、教育的基本功能19

五、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22

六、教育与人的发展27

第三节 学制与义务教育31

一、学制概述31

二、我国近代学制的沿革32

三、我国当前的学制33

四、义务教育35

第四节 教育目的37

一、教育目的理论37

二、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40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42

第五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44

一、观察法44

二、调查法45

三、历史法45

四、实验法46

五、行动研究法46

第二章 中学课程53

第一节 课程流派与课程开发54

一、什么是课程54

二、现代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54

三、课程开发56

第二节 课程类型及其特征58

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58

二、必修课程、选修课程60

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61

四、显性课程、隐性课程62

第三节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64

一、课程目标64

二、课程内容65

三、课程评价66

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68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68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70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71

第三章 中学教学77

第一节 教学78

一、教学的概念78

二、教学的意义79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80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83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83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84

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85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86

五、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87

六、中学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88

第三节 教学实施90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90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95

三、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00

四、教学组织形式106

第四节 教学改革110

一、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111

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112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117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的特性118

一、感觉的特性118

二、知觉的特性119

第二节 注意与记忆121

一、注意121

二、记忆124

第三节 思维与问题解决130

一、思维130

二、思维的种类130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133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34

第四节 学习动机136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功能136

二、动机的分类137

三、学习动机理论138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42

第五节 学习迁移145

一、学习迁移的分类145

二、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47

三、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150

第六节 学习策略153

一、学习策略的分类153

二、认知策略154

三、元认知策略158

四、资源管理策略160

第七节 学习理论162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62

二、认知学习理论165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69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71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178

第一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179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179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及规律179

三、认知方式181

四、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82

第二节 中学生的情绪183

一、情绪概述183

二、中学生的情绪187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191

一、人格的特征191

二、人格的结构192

三、人格发展理论195

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198

五、自我意识的发展199

第四节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200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200

二、中学生性心理203

三、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205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209

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健康209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209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211

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215

一、心理辅导概述215

二、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216

第七章 中学德育223

第一节 品德224

一、品德的结构224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25

三、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227

四、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因素230

五、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231

六、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233

第二节 德育内容238

一、德育概述238

二、德育内容238

第三节 德育过程240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240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240

第四节 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242

一、德育原则242

二、德育方法244

三、德育途径244

第五节 其他相关教育246

一、生存教育246

二、生活教育247

三、生命教育248

四、安全教育249

五、升学就业指导250

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254

第一节 班集体255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255

二、发展阶段255

第二节 课堂管理256

一、课堂管理及其基本原则256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257

三、课堂气氛258

第三节 课堂纪律管理261

一、课堂纪律261

二、课堂结构262

三、课堂问题行为263

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265

一、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265

二、班集体的培养方法267

第五节 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269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269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270

三、课外活动的特点270

四、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271

五、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272

第六节 各教育因素的协调273

一、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273

二、学校与社会教育力量的合作275

第七节 教师心理276

一、教师角色心理276

二、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角色要求276

三、教师心理特征277

四、教师成长心理278

五、教师心理健康279

主要参考书目①284

附录285

附录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大纲285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88

附录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