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晋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承文著 著
- 出版社: 历史与考古出版中心
- ISBN:978752030091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709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729页
- 主题词:道教-宗教仪式-研究-中国-汉代-晋代;道教-宗教经典-研究-中国-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晋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上编3
第一章 汉晋道教斋戒制度和神圣空间构建论考3
第一节 论汉晋道教斋戒制度和神圣空间的来源——以道教“静室”渊源和性质为中心的考察3
一 引言3
二 早期天师道“静室”与汉代“请室”和“静室令”的差别5
三 先秦至魏晋祭祀斋戒制度与“斋宫”“斋室”和“静室”的来源13
四 汉晋道教“静室”和“斋室”与斋戒制度的关系29
五 汉晋道经所见“静室”其他名称及其与斋戒制度的关系36
六 对汉晋道教“静室”两个相关问题的再讨论75
七 结语86
第二节 汉晋道教神圣空间与斋戒仪式的起源和展开——以道教“静室”和“斋堂”为例87
一 引言87
二 古代国家祭祀中的“斋宫”和“斋室”与汉晋道教“静室”在交通神灵功能上的相通90
三 古代国家祭祀斋戒和早期道教斋戒中的“守静”与“静室”名称的来源102
四 从“静室”看汉晋道教“斋仪”的起源和展开120
五 古代国家祭祀与古灵宝经集体性斋戒仪式的来源138
六 从早期天师道“治堂”到古灵宝经“斋堂”:道教集体性“神圣空间”的重要转变149
七 结语170
第三节 从斋戒规范论古代国家祭祀对汉晋道教的影响171
一 古代祭祀斋戒类型和“沐浴”规定对早期道教的影响172
二 古代祭祀斋戒禁酒肉和“荤辛”等规定对早期道教的影响176
三 古代祭祀斋戒对男女性关系的规定及其对早期道教的影响199
四 古代祭祀斋戒远离“秽恶”的规定对早期道教的影响206
五 后论214
第二章 汉晋道教定期斋戒制度渊源及其与佛教关系论考223
第一节 古代国家祭祀与汉晋道教定期斋戒制度的渊源——以“八节斋”来源为中心的考察223
一 引言223
二 《礼记·月令》等所见祭祀斋戒与“八节斋”最早的渊源226
三 古代国家“八节之日”祭祀和斋戒的社会影响234
第二节 《太平经》与早期道教定期斋戒制度来源论考——以道教“八节斋”为起点的考察237
一 《太平经》与古代国家“八节之日”祭祀和斋戒的关系238
二 《太平经》与道教“八节之日”修斋的早期形态244
三 《太平经》与道教神灵的定期考校及其思想来源249
四 《太平经》与神灵定期考校内容以及斋戒悔过的应对方式264
五 《太平经》与“晦朔弦望”作为道教定期斋戒日期的渊源275
六 结论283
第三节从“八节斋”论汉唐道教定期斋戒制度演变285
一 汉代《老子中经》与“八节斋”等定期斋戒制度286
二 东晋南朝上清派的“八节斋”以及定期斋戒制度292
三 古灵宝经对汉晋道教“八节斋”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影响304
四 结语317
第四节 汉晋道教定期斋戒与佛教“布萨”制度关系论考318
一 早期印度佛教“半月半月布萨”制度及其内涵319
二 六朝汉译佛经所见每月“布萨”次数差异及其原因辨析323
三 中国本土定期斋戒与佛教“布萨”制度根本性差别辨析329
四 中国佛教在家信徒“月六斋”与本土斋戒制度的关系335
五 《增壹阿含经》等汉译佛经“月六斋”神灵考校与道教的关系346
六 后论361
下编369
第三章 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分类及其内在关系考释(上)369
第一节 古灵宝经中《灵宝赤书五篇真文》与《道德经》的关系论考369
一 引言369
二 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两种分类法的由来370
三 古灵宝经中《灵宝赤书五篇真文》与《道德经》的关系373
四 馀论392
第二节 论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和“新经”的主神观念395
一“元始旧经”中的主神“元始天尊”及其表现方式397
二 古灵宝经“新经”中的“元始天尊”以及主神观念412
三 古灵宝经“新经”中的“天尊”“元始”“元始天王”和“太上虚皇”等与主神的关系418
四 研究古灵宝经主神观念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427
第三节 论“元始旧经”“新经”与“三洞经书”思想的关系431
一 “元始旧经”与道教“三洞经书”观念的创立432
二 古灵宝经“新经”对“三洞经书”观念的继承和发展445
三 对中古道教“三洞经书”思想研究中几种主要观点的辨析451
四 结语456
第四章 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分类及其内在关系考释(下)458
第一节 灵宝“步虚”仪的起源与古灵宝经分类论考——以《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为中心的考察458
一 引言458
二 从灵宝“步虚”仪的起源看《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的分类归属460
三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最尊崇的经典辨析477
四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所尊崇的最高神灵辨析484
五 对《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中大量内容来自“仙公新经”观点的辨析492
六 馀论500
第二节 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分类时间逻辑问题以及相关经典归属论考503
一 引言:古灵宝经分类“时间逻辑”问题的由来503
二 古灵宝经“仙公新经”中的“时间逻辑”问题辨析506
三 古灵宝经“元始旧经”的“时间逻辑”问题辨析518
四 古灵宝经中的大乘佛教“本行”观念与“元始旧经”出现“葛玄”“张道陵”和“徐来勒”的原因527
五 “元始旧经”和“新经”之“时间逻辑”问题的本质544
六 陆修静在《灵宝经目》中是否“变更”了有关古灵宝经的归属?547
七 敦煌本《灵宝经目》中相关古灵宝经归属问题的具体考察552
八 馀论559
第三节 古灵宝经“元始旧经”和“新经”出世先后考释——以《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和《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为例562
一 引言562
二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与“元始旧经”关系的重新考察563
三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上、下卷与“元始旧经”关系的重新考察585
四 后论596
第五章 陆修静对古灵宝经的整理及其道教信仰转变论考601
第一节 敦煌本《灵宝经目》与古灵宝经出世论考——兼对古灵宝经出世时间下限的考定601
一 引言601
二 《元始旧经紫微金格目》的性质和来源602
三 《元始旧经紫微金格目》与“元始旧经”的神圣来源609
四 《元始旧经紫微金格目》之“十部妙经”结构及其与《太平经》的关系616
五 敦煌本《灵宝经目》所见“元始旧经”和“新经”出世状况624
六 陆修静《灵宝经目序》与敦煌本《灵宝经目》的内在关系630
七 结论651
第二节 陆修静道教信仰从天师道向灵宝经转变论考——以陆修静所撰《道门科略》为起点的考察653
一 引言653
二 陆修静《道门科略》与古灵宝经的关系654
三 《道门科略》与陆修静道教宇宙观的重大转变657
四 《道门科略》与陆修静其他著作在教义思想上的重大差异以及陆修静道教信仰的转变676
五 陆修静与上清派传承和上清经法关系的辨析694
六 馀论703
跋语707
热门推荐
- 3550068.html
- 2844606.html
- 2854477.html
- 1016341.html
- 2312537.html
- 1765800.html
- 2543066.html
- 872588.html
- 852329.html
- 21351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1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9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30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4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72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7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9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5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9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