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系统工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土地系统工程
  • 胡宝清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 ISBN:780097900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土地利用-系统工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地系统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与方法3

第1章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概述3

1.1 系统与系统论3

1.1.1 系统的定义与属性3

1.1.2 关于系统的几个基本术语4

1.1.3 系统的分类4

1.1.4 系统的数学描述6

1.2.1 系统科学的概念及其性质7

1.2 系统科学概述7

1.2.2 系统科学的基本内容8

1.2.3 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9

1.2.4 系统科学的发展11

1.3 系统工程概述13

1.3.1 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3

1.3.2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15

1.3.3 系统工程的程序和基本方法16

1.3.4 系统工程的应用原则及其应用19

2.1.1 土地和土地系统的基本概念21

2.1 土地的系统性21

第2章 土地系统与土地系统工程21

2.1.2 土地系统与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22

2.1.3 土地系统化研究及其特征22

2.1.4 我国传统土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3

2.2 土地系统工程24

2.2.1 土地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24

2.2.2 土地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24

2.2.3 土地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基础24

2.2.4 土地系统工程的发展及展望26

3.1.1 系统模型与模型化29

第3章 系统模型化与土地建模29

3.1 系统模型化基本概念29

3.1.2 系统模型的分类30

3.1.3 基于计算机模型33

3.2 系统模型化过程33

3.2.1 系统建模的具体要求33

3.2.2 系统模型化的基本理论34

3.2.3 系统模型化程序34

3.2.4 系统建模方法35

3.3.1 数学模型的特点36

3.3 土地系统数学建模36

3.3.2 数学模型的分类37

3.3.3 土地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38

3.3.4 土地系统建模的基本步骤39

3.3.5 土地系统数学建模工具40

第4章 土地系统建模的数学方法(1)41

4.1 层次分析方法(AHP)41

4.1.1 AHP法的基本原理41

4.1.2 AHP法的建模42

4.1.3 AHP法的应用实例45

4.2 主成分分析法48

4.2.1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48

4.2.2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步骤49

4.2.3 主成分分析法的建模49

4.2.4 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实例50

4.3 回归分析法53

4.3.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54

4.3.2 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55

4.3.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57

4.3.4 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58

4.3.5 应用举例——回归分析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59

4.4 灰色系统方法61

4.4.1 灰色系统方法概述61

4.4.2 灰色关联分析62

4.4.3 灰色系统建模(GM)63

4.4.4 应用举例——灰色系统理论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67

4.5 线性规划法69

4.5.1 线性规划模型建立69

4.5.2 线性规划模型求解71

4.5.3 应用举例——最优线性规划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77

4.6 马尔可夫预测方法80

4.6.1 基本术语80

4.6.2 状态转移概率及状态转移概率矩阵82

4.6.3 马尔可夫预测方法的建模82

4.6.4 应用举例——马尔可夫链在地价预测模型中的应用86

4.7 投入产出分析法89

4.7.1 投入产出模型的分类89

4.7.2 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90

4.7.3 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91

4.7.4 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与线性规划模型94

4.7.5 应用举例——A县的投入产出分析及发展规划96

4.8.1 模糊聚类分析法基本思想100

4.8.2 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100

4.8 模糊聚类分析法100

4.8.3 模糊聚类的一般过程101

4.9 模糊综合评判法105

4.9.1 模糊综合评判法基本原理105

4.9.2 模糊推论计算106

4.9.3 应用举例108

5.1.1 分形理论基本术语111

第5章 土地系统建模的数学方法(2)111

5.1 分形理论与方法111

5.1.2 几种常见的分行114

5.1.3 分形理论在土地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17

5.2 混沌理论与方法119

5.2.1 混沌的定义、基本特征119

5.2.2 混沌控制121

5.2.3 应用举例122

5.3.1 控制论的发展阶段124

5.3 控制论124

5.3.2 控制论的基本概念125

5.3.3 经典控制论的传递函数模型126

5.3.4 现代控制论的状态空间模型128

5.3.5 大系统理论129

5.3.6 应用举例——大系统理论在井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33

5.4 系统动力学135

5.4.1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135

5.4.3 系统动力学建模137

5.4.2 系统动力学的步骤流程137

5.4.4 应用举例144

5.5 元胞自动机149

5.5.1 元胞自动机的定义与构成及其特征149

5.5.2 元胞自动机的建模150

5.5.3 元胞自动机的应用153

第6章 土地系统分析159

6.1 土地系统分析概述159

6.1.1 土地系统分析159

6.1.2 土地系统分析的尺度159

6.1.3 土地系统分析的任务159

6.2.1 土地系统分析的步骤160

6.2 土地系统分析的步骤、理论与方法160

6.2.2 土地系统分析的理论161

6.2.3 土地系统分析的方法161

6.3 土地系统目标分析162

6.3.1 土地系统目标分析的概念、作用、任务与地位162

6.3.2 土地系统目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163

6.3.3 目标集的建立163

6.3.4 土地系统目标分析流程164

6.4.1 土地系统环境分析概述167

6.4 土地系统环境分析167

6.4.2 土地系统环境因素分析与评价168

6.4.3 土地系统环境分析流程170

6.4.4 土地系统环境分析应注意的问题171

6.5 土地系统结构分析171

6.5.1 土地系统结构功能分析方法171

6.5.2 系统因素集分析172

6.6 土地系统预测分析173

6.6.1 土地系统预测的概念、作用及其分类173

6.5.4 土地系统结构分析流程173

6.5.3 系统相关性分析173

6.6.2 土地系统预测的基本原理176

6.6.3 土地系统预测的基本步骤178

6.6.4 土地系统预测的基本方法181

6.7 土地系统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182

6.7.1 土地系统综合评价概述182

6.7.2 土地综合评价理论基础184

6.7.3 土地系统综合评价基本方法185

6.8.1 系统决策的基本定义189

6.8 土地系统决策分析189

6.7.4 对土地系统的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确定189

6.8.2 系统决策的方法、分类190

6.8.3 土地系统优化决策模式194

第7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196

7.1 土地信息系统196

7.1.1 土地信息系统概述196

7.1.2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199

7.1.3 系统建设的组织准备200

7.2 系统可行性分析200

7.2.4 成本/效益分析201

7.2.3 系统建设的经济条件201

7.2.2 系统建设的技术条件201

7.2.1 系统建设的数据条件201

7.2.5 项目进度计划202

7.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203

7.3.1 调查研究203

7.3.2 工作流程分析203

7.3.3 数据流程分析205

7.3.4 数据结构框架设计206

7.4 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208

7.4.1 设计方法208

7.4.2 数据结构设计210

7.4.3 功能设计213

7.4.4 界面设计215

7.5 系统开发方案216

7.5.1 土地系统开发方案的确定216

7.5.2 系统开发人员组织220

7.5.3 系统开发方案的优化221

第8章 土地信息系统研究实例224

8.1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信息系统224

8.1.1 土地复垦的基本工作224

8.1.3 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225

8.1.2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信息系统的定义225

8.2.1 土地评价及其基本工作233

8.2 土地评价信息系统233

8.2.2 土地评价信息系统的定义234

8.2.3 土地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234

8.3 城市土地定级信息系统246

8.3.1 城市土地定级标准及其基本工作246

8.3.3 城市土地定级所需数据及其来源249

8.3.4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及其开发249

8.3.2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定义249

8.4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256

8.4.1 地籍管理基本工作256

8.4.2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开发257

8.5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266

8.5.1 房地产产权产籍概念266

8.5.2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的内容体系266

8.5.3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开发267

8.6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272

8.6.1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工作272

8.6.2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273

下篇 应用示范283

第9章 土地调查系统工程283

9.1 地籍调查283

9.1.1 地籍调查的内容及程序283

9.1.2 土地权属调查285

9.1.3 地籍测量286

9.1.4 变更地籍调查287

9.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88

9.2.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概念288

9.2.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289

9.2.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总293

9.2.4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94

9.3 土地条件调查294

9.3.1 土地条件调查的概念、内容294

9.3.2 土地自然条件调查295

9.3.3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297

9.4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297

9.4.1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概念297

9.4.4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工作程序298

9.4.3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方法298

9.4.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对象和目的298

9.5 应用案例——基于RS与GIS技术对兰州市西固区的城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分析301

9.5.1 技术流程301

9.5.2 外业调绘与数据库的生成301

9.5.3 西固区土地利用动态分析304

第10章 土地评价系统工程306

10.1 土地评价概述306

10.1.1 土地评价的概念306

10.1.2 土地评价的原则306

10.1.3 土地评价的类型307

10.1.4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308

10.1.5 评价因素的选择和评价指标的确定309

10.1.6 土地评价的程序311

10.2 土地评价的方法与技术313

10.2.1 景观生态和土地系统分析方法313

10.2.2 参数法314

10.2.3 模型方法315

10.2.4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317

10.3.1 武鸣县土地资源条件分析320

10.3 应用实例——武鸣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神经网络系统320

10.3.2 土地评价单元323

10.3.3 土地适宜性评价神经网络系统(LSENNS)的研究设计324

10.3.4 武鸣县土地评价系统与土地评价指标体系326

10.3.5 土地适宜性的神经网络评价330

10.3.6 武鸣县土地合理利用的建议334

第11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系统工程336

11.1 土地利用规划概述336

11.1.1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336

11.1.2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337

1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系统工程339

11.2.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地位、特点及任务339

11.2.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340

11.2.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343

11.2.4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设计344

11.3 土地利用详细及专项规划的系统工程347

11.3.1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系统工程347

11.3.2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系统工程349

11.4.1 人口与土地需求量预测实例——以广西藤县为例350

11.4 土地利用规划应用实例350

11.4.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例——以兰溪县为例358

第12章 土地整理与保护系统工程364

12.1 土地整理的概述364

12.1.1 土地整理的基本内涵364

12.1.2 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365

12.1.3 土地整理的任务和内容366

12.1.4 土地整理的基本原则368

12.1.5 土地整理的目标369

12.1.6 土地整理的发展趋势373

12.2 土地整理系统工程理论374

12.2.1 土地经济供给理论374

12.2.2 可持续利用理论375

12.2.3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376

12.2.4 土地产权理论376

12.2.5 人地协调理论376

12.2.6 景观生态学理论377

12.3 农村土地整理研究377

12.3.1 农村土地整理的内涵及意义377

12.3.3 农村土地整理的基本原则378

12.3.2 农村土地整理的内容378

12.3.4 农村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379

12.4 城市土地整理研究380

12.4.1 城市土地整理的内涵380

12.4.2 城市土地整理的潜力380

12.4.3 城市土地整理的程序和模式381

12.5.1 土地系统与土地整理383

12.5.2 土地整理系统分析原则383

12.5 土地整理系统分析研究383

12.5.3 土地整理的系统分析研究384

12.6 土地整理评价研究385

12.6.1 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编制评价385

12.6.2 土地整理项目区选择评价387

12.6.3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389

12.7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土地整理392

12.7.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392

12.7.2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土地整理393

12.7.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土地整理工作394

12.8.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396

12.8 土地整理系统工程应用396

12.8.2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报告编制397

12.8.3 土地整理工程预算编制报告编制398

第13章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工程399

13.1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概述399

13.2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400

13.2.1 土地利用配置学科体系400

13.2.2 土地利用配置的系统原理400

13.2.3 土地利用配置的相关理论400

13.3.1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工程的原则402

13.3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与方法402

13.3.2 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任务及要点403

13.3.3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方法论404

13.4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405

13.4.1 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式405

13.4.2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机理406

13.4.3 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式408

13.5 应用实例——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412

13.5.1 济南市城市土地概况412

13.5.2 层次分析评价与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的建立4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