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液与肿瘤疾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梅,胡翊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1247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血液病-诊疗-医学院校-教材;肿瘤-诊疗-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血液与肿瘤疾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血液学基础1
第一章 血液学绪论3
第一节 血液学组成与发展3
一、血液学的组成3
二、血液学的发展4
第二节 血液病患者评估6
一、病史7
二、体格检查8
第三节 血液病治疗原则10
一、造血细胞移植治疗原则10
二、疫苗和免疫细胞治疗原则12
三、抗血栓治疗原则12
四、抗感染治疗原则13
第二章 血液检查17
第一节 血细胞定量检查17
一、红细胞的检测和血红蛋白测定17
二、白细胞的检测18
三、血小板的检测22
四、网织红细胞的检测22
五、红细胞沉降率测定23
六、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24
第二节 血液的形态学检查25
一、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25
二、外周血白细胞的形态学27
三、外周血血液中血小板形态29
四、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29
第三章 骨髓检查33
第一节 骨髓穿刺33
一、骨髓穿刺术方法33
二、骨髓检查指征33
第二节 骨髓制片形态学检查和临床应用33
一、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33
二、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34
三、骨髓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35
四、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39
五、常见血液病的骨髓穿刺形态学特点39
第三节 骨髓活检42
一、骨髓活检适应证及禁忌证42
二、骨髓活检的取材43
三、骨髓活组织切片检查43
四、正常骨髓的组织形态学43
五、骨髓组织形态测量与分类计数技术44
六、骨髓活检报告44
七、常见血液病的骨髓活检病理表现44
八、骨髓活检与骨髓穿刺的关系47
第四章 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49
第一节 流式细胞术测定的基本原则49
一、流式细胞仪的基本工作原理49
二、数据显示与分析49
第二节 流式细胞术测定的临床应用50
一、细胞计数和分析50
二、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50
三、淋巴瘤细胞免疫表型分析51
四、其他免疫表型分析52
第五章 细胞遗传学与分子学检测的临床应用54
第一节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54
一、染色体显带技术54
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58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61
第二节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与血液病62
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3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6
三、慢性髓细胞白血病70
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1
五、骨髓增殖性肿瘤72
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2
七、多发性骨髓瘤72
八、非霍奇金淋巴瘤73
九、遗传性血液病的诊断77
十、HLA基因多态性检测77
第六章 白血病残留检测技术及应用79
第一节 常用检测技术79
第二节 白血病残留检测的应用79
一、染色体分析的应用79
二、分子生物学监测的应用80
三、流式细胞术的应用82
第二篇 红细胞疾病85
第七章 贫血总论87
一、定义87
二、分类87
三、临床表现89
四、诊断91
五、治疗92
第八章 营养性贫血94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94
一、定义94
二、铁代谢94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95
四、临床表现96
五、实验室检查9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97
七、治疗97
八、预防98
第二节 巨幼细胞贫血98
一、定义98
二、病因99
三、发病机制100
四、临床表现100
五、实验室检查100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01
七、治疗101
八、预防101
第九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103
第一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103
一、定义103
二、流行病学103
三、病因103
四、发病机制104
五、临床表现104
六、实验室检查10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05
八、治疗108
九、预防及预后110
第二节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1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10
二、临床表现111
三、实验室检查111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111
五、治疗111
六、预后112
第十章 溶血性贫血114
第一节 溶血性贫血概述114
一、临床分类114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16
三、病理生理117
四、临床表现119
五、实验室检查119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120
七、治疗121
第二节 先天性溶血121
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21
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122
三、血红蛋白病124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26
一、温抗体型AIHA126
二、冷抗体型AIHA129
三、混合型AIHA131
第四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3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31
二、临床表现132
三、实验室检查13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34
五、治疗134
六、预后135
第十一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38
二、分型138
三、临床表现140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141
五、诊断141
六、治疗142
七、预后143
第三篇 出凝血疾病145
第十二章 出凝血疾病总论147
一、概述147
二、正常止血、凝血及抗凝机制147
三、疾病的分类149
四、临床表现150
五、实验室检查151
六、诊断152
七、治疗153
第十三章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5
一、病因155
二、发病机制155
三、临床表现156
四、实验室和特殊检查156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157
六、治疗158
七、预后160
第十四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1
一、流行病学161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61
三、病理162
四、临床表现163
五、临床分类及分型163
六、实验室检查163
七、诊断164
八、鉴别诊断164
九、治疗164
十、转归与预后165
第十五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67
一、病因167
二、发病机制168
三、病理及病理生理169
四、临床表现169
五、实验室检查170
六、诊断标准171
七、鉴别诊断172
八、治疗174
第十六章 血友病178
第一节 血友病A178
一、概述178
二、遗传规律178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178
四、临床表现179
五、实验室检查180
六、诊断180
七、鉴别诊断181
八、预防与治疗181
第二节 血友病B182
一、概述182
二、遗传学规律182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183
四、临床表现183
五、实验室检查183
六、诊断184
七、鉴别诊断184
八、预防与治疗184
第三节 获得性血友病185
一、概述185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85
三、临床表现185
四、实验室检查185
五、诊断186
六、鉴别诊断186
七、治疗186
第十七章 易栓症189
第一节 遗传性易栓症189
一、遗传性易栓症概述189
二、流行病学190
三、发病机制190
四、临床表现194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195
六、预防与治疗196
第二节 获得性易栓症196
一、获得性易栓症概述196
二、获得性易栓症的常见病因196
三、获得性易栓症的发病机制197
四、临床表现197
五、实验室检查198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198
七、预防与治疗198
第十八章 抗磷脂综合征200
一、概述200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200
三、临床表现201
四、实验室检查202
五、诊断标准202
六、治疗及进展203
第十九章 出凝血异常的筛查与确诊206
第一节 出凝血异常的筛查试验206
一、各期止血筛查相关试验206
二、筛查试验的临床应用208
第二节 出凝血异常的确诊试验209
一、血管壁损伤的检测209
二、血小板活化的检测210
三、凝血因子异常的检测212
四、病理性抗凝物质的检测213
五、纤溶活性异常的检测213
六、血栓形成的其他常用检测214
第四篇 血液肿瘤疾病217
第二十章 血液肿瘤疾病总论219
一、定义219
二、分类219
三、临床表现220
四、诊断220
五、治疗220
第二十一章 急性白血病223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的概述223
一、定义223
二、发病情况223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223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的分类224
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226
第四节 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227
第五节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30
第六节 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230
第七节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231
第二十二章 慢性白血病236
第一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36
一、定义236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236
三、临床表现236
四、实验室检查237
五、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238
六、治疗239
七、疗效标准240
八、预后241
第二节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1
一、定义241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241
三、临床表现242
四、实验室检查242
五、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243
六、治疗245
七、预后247
第二十三章淋巴瘤250
第一节 概述250
第二节 流行病学及病因250
第三节 临床表现251
一、局部表现251
二、全身表现251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252
一、病理诊断252
二、鉴别诊断253
三、临床分期253
四、预后评估254
第五节 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价255
一、化疗255
二、放射治疗255
三、生物靶向治疗256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256
五、新药治疗256
六、疗效评价257
第六节 常见淋巴瘤的治疗258
一、霍奇金淋巴瘤258
二、滤泡性淋巴瘤259
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59
四、套细胞淋巴瘤260
五、外周T细胞淋巴瘤260
第二十四章 多发性骨髓瘤265
第一节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265
一、流行病学及发病原因265
二、发病机制265
第二节 临床及实验室特征267
一、临床表现267
二、实验室检查268
三、诊断、分型与鉴别诊断268
四、分期及预后判定269
第三节 治疗271
一、新诊断患者的治疗271
二、复发或难治性患者的治疗273
三、并发症的治疗273
四、疗效评估标准274
第四节 特殊类型骨髓瘤275
一、MGUS275
二、冒烟型骨髓瘤276
三、孤立性浆细胞瘤276
四、浆细胞白血病277
第二十五章 骨髓增殖性肿瘤280
第一节 骨髓增殖性肿瘤概述280
一、定义及演变280
二、分类280
三、临床表现280
四、诊断281
五、治疗282
第二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82
一、定义282
二、发病情况282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283
四、临床表现283
五、实验室和辅助检查284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285
七、治疗286
八、预后287
第三节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87
一、定义287
二、发病情况287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287
四、临床表现287
五、实验室和辅助检查288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288
七、治疗289
八、预后290
第四节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290
一、定义290
二、发病情况290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290
四、临床表现291
五、实验室和辅助检查29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292
七、治疗292
八、预后293
第二十六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295
第一节 概论295
一、定义295
二、发展历程295
第二节 从目前疗效进行分类的适应证297
第三节 移植过程298
一、移植前评估298
二、造血干细胞采集299
第四节 常见移植方案及疗效评估300
一、经典预处理方案及疗效评估300
二、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疗效评估303
第五节 移植并发症及治疗304
一、预处理相关毒性304
二、移植物抗宿主病305
三、感染306
四、肝小静脉闭塞病307
五、出血性膀胱炎307
六、复发307
第五篇 实体肿瘤疾病概论311
第二十七章 肿瘤临床诊断的特点及相关评估313
第一节 肿瘤患者的病史特点313
一、现病史特点313
二、其他病史特点315
第二节 肿瘤患者的体格检查特点315
一、全身检查315
二、局部检查315
三、关注肿瘤相关的特殊体征316
第三节 肿瘤诊断的多学科参与性316
一、常规化验316
二、肿瘤标志物316
三、影像学检查317
四、内镜检查317
五、病理学检查318
六、诊断性手术318
第四节 肿瘤诊断的确立318
一、恶性肿瘤的诊断原则318
二、恶性肿瘤诊断的确立318
第五节 肿瘤治疗的相关评估319
一、肿瘤患者的体能状态评估319
二、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估320
第二十八章 肿瘤的外科治疗326
第一节 肿瘤外科的发展历史326
一、历史回顾326
二、肿瘤外科的生物学概念327
第二节 外科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328
一、预防作用328
二、诊断作用329
三、治疗作用329
四、重建与康复330
第三节 肿瘤外科学的特点330
一、肿瘤外科必须和病理学密切结合330
二、肿瘤外科必须遵循“无瘤操作”的原则,防止医源性播散330
三、肿瘤外科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330
第四节 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则331
一、重视机体和肿瘤局部的关系331
二、准确的肿瘤诊断331
三、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331
四、充分估计手术的危险性331
五、严格掌握无瘤技术操作331
六、必须重视区域淋巴结的“廓清”或清扫332
第五节 肿瘤外科手术的分类332
一、诊断性手术332
二、预防性手术333
三、治愈性手术333
四、姑息性手术333
五、减负荷手术334
六、复发肿瘤的手术334
七、远处转移瘤的手术334
八、其他肿瘤外科方法335
第六节 肿瘤外科与多学科综合治疗336
第七节 肿瘤外科治疗发展趋向336
一、肿瘤外科治疗向细胞分子水平迈进336
二、肿瘤外科治疗兼顾根治与功能,注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37
三、更加强调综合治疗338
第二十九章 肿瘤放射治疗340
第一节 概述340
一、放射线的发现及现代放疗的发展历程340
二、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地位340
第二节 放射物理学基础340
一、放射源的分类340
二、常用的放射治疗设备341
三、常用的照射方式341
第三节 放射生物学基础342
一、放射线抗肿瘤治疗作用机制342
二、影响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因素342
三、放射生物学5R原则——肿瘤分次放疗的理论基础344
四、放射生物学模型及其意义345
第四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实施346
一、放疗团队及放疗实施流程346
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放疗分类346
三、常用放射治疗分割方式347
四、放疗计划设计347
五、肿瘤放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349
第五节 放疗并发症及防治349
一、放射性脑坏死350
二、呼吸系统损伤350
三、心脏损害350
四、消化系统损伤351
五、放射性皮炎351
六、放射性口腔炎351
七、全身性放射反应351
第六节 肿瘤放疗的未来与发展352
一、图像引导下的四维和实时适形调强放疗系统352
二、预测跟踪技术下的适形调强放疗352
三、生物适形调强放疗352
四、质子及重粒子加速器应用352
五、放射增敏和放射防护352
第三十章 肿瘤化学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355
第一节 肿瘤化学治疗355
一、概述355
二、化疗药物355
三、化疗的分类及实施370
第二节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372
一、概述372
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分类372
三、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375
第三十一章 肿瘤免疫治疗381
第一节 肿瘤免疫编辑及抗肿瘤免疫的基本原理381
一、肿瘤免疫编辑理论381
二、抗肿瘤免疫的基本原理382
第二节 肿瘤免疫治疗常用方法383
一、特异性免疫治疗383
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384
三、肿瘤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用388
第三节 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疗效评价389
一、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特点389
二、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389
三、免疫治疗的评价指标391
第三十二章 肿瘤介入治疗393
第一节 肿瘤介入治疗概述393
第二节 肿瘤介入治疗设备和器械394
一、X线导向设备394
二、CT导向设备394
三、MRI导向设备395
四、超声导向设备395
五、内镜导向设备396
六、介入治疗常用器械396
第三节 常用经血管肿瘤介入治疗技术397
一、肿瘤介入栓塞治疗的适应证397
二、肿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禁忌证398
三、肿瘤的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术398
四、肿瘤经动脉导管灌注术399
第四节 肿瘤消融技术400
一、适合消融的肿瘤范围400
二、消融技术及设备400
三、肿瘤消融和消融过程的实时监测400
四、疗效评价401
第五节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401
一、放射性核素粒子401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401
三、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计划401
四、粒子置入技术401
五、并发症及处理402
第六节 椎体成形术40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402
二、器械和操作技术402
三、术后并发症及处理402
第七节 管腔脏器恶性梗阻的成形术40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403
二、成形术用支架种类及其释放系统403
三、操作技术403
四、并发症及处理406
五、治疗效果评价406
第三十三章 肿瘤姑息治疗408
第一节 姑息治疗概述408
一、姑息治疗的定义408
二、肿瘤姑息治疗的内涵408
三、姑息治疗的方法409
四、姑息治疗的应用原则409
第二节 症状负荷与生活质量评估410
一、症状负荷410
二、生活质量410
第三节 肿瘤相关症状处理与支持治疗411
一、癌症疼痛411
二、呼吸困难415
三、消化系统症状416
四、造血与循环系统症状417
五、泌尿系统症状418
六、精神症状418
七、乏力419
八、营养支持治疗420
第三十四章 肿瘤的综合治疗422
第一节 肿瘤综合治疗的定义422
第二节 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422
一、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历程422
二、肿瘤综合治疗的现状423
第三节 综合治疗的原则424
一、治疗的目的要明确424
二、治疗计划安排要合理424
第四节 综合治疗的几种模式425
一、辅助化/放疗425
二、新辅助化/放疗425
三、通过化疗和(或)放疗使不能手术的患者变为可以手术426
四、同步放化疗426
五、靶向治疗与放化疗结合426
六、化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426
第五节 综合治疗组的组成426
一、外科治疗426
二、放射治疗427
三、内科治疗427
四、病理427
五、影像428
六、肿瘤的预防428
第六节 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策略429
一、非小细胞肺癌429
二、乳腺癌429
三、结肠癌429
四、淋巴瘤(以霍奇金淋巴瘤为例)429
五、头颈部肿瘤429
第七节 综合治疗的规范430
第八节 回顾和展望430
第三十五章 常见肿瘤急症的诊断与处理433
第一节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433
第二节 肿瘤溶解综合征433
第三节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434
第四节 高钙血症435
第五节 颅内压升高435
第六节 抗肿瘤药物过敏反应436
第七节 恶性浆膜腔积液437
第八节 脊髓压迫症438
第九节 严重腹泻439
第十节 肿瘤其他急症43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41
热门推荐
- 3692172.html
- 3076326.html
- 654235.html
- 2143665.html
- 1119437.html
- 397689.html
- 2632425.html
- 1876821.html
- 1113313.html
- 30554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6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9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49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03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26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45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01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1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