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洛阳与中国书法 第3卷 隋唐 五代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洛阳与中国书法 第3卷 隋唐 五代
  • 柴新胜,马发喜编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 ISBN:754011501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267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洛阳市;汉字-书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洛阳与中国书法 第3卷 隋唐 五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洛阳与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书法823

一 隋、唐、五代墓志书法837

概述837

(一)隋刘宾及夫人王氏墓志840

(二)隋萧瑒墓志844

(三)唐涿郡卢道助墓志848

(四)唐泉男生墓志850

(五)大周故上骑都尉淳于君(武斌)并夫人左氏墓志铭并序855

(六)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公瑜墓志铭860

(七)大唐故锦州刺史赵府君(洁)墓志铭并序864

(八)大唐故荆州大都督府司马陈府君(颐)墓志铭并序868

(九)唐故绛州龙门县尉严府君(仁)墓志铭并序872

(一○)唐故河南府河阳县丞陈府君(希望)墓志铭并序876

(一一)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虚己)墓志铭并序880

(一二)唐故赠工部尚书张公(庭珪)墓志铭并序885

(一三)唐故辛体贤墓志890

(一四)唐故特进太子少保致仕赠少傅戴公(思远)墓志铭并序893

二隋、唐、五代碑刻书法899

概述899

(一)伊阙佛龛之碑901

(二)大唐二帝圣教序碑907

(三)孝敬皇帝(李弘)睿德之纪碑913

(四)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919

(五)大唐洛州济源奉先观老君像碑925

(六)升仙太子之碑930

(七)夏日游石淙诗并序941

(八)秋日宴石淙序947

(九)大唐故巂州都督赠吏部尚书文献公姚府君(懿)之碑951

(一○)大唐故光禄少卿虢县开国子姚公(彝)之碑957

(一一)唐嵩山故道安禅师碑963

(一二)皇唐嵩岳少林寺碑968

(一三)大唐故荆府长史孙府君(俊)之碑980

(一四)大唐故福州刺史菅府君(元惠)之碑986

(一五)大唐嵩阳观记圣德感应之颂碑992

(一六)有唐济渎之记碑998

(一七)王屋山刘若水碑铭1005

(一八)唐永泰寺之碑1010

(一九)唐故尚书右仆射赠司空裴府君(遵庆)神道碑1016

(二○)轩辕黄帝铸鼎碑铭1022

(二一)大唐故吏部尚书赠尚书右仆射渤海高公(元裕)神道碑1027

(二二)后魏昌黎冯王新庙碑1034

(二三)风穴七祖千峰白云禅院记1039

三 唐代造像题记书法1047

概述1047

(一)韦利器等造像题记1048

(二)爨君协造像题记1050

(三)李元哲造像题记1052

(四)崔怀俭造像题记1054

(五)高宗造大卢舍那像龛题记(唐调露二年)1056

(六)高宗造大卢舍那像龛题记(唐开元十年)1059

四 五代杨凝式书法艺术1063

概述1063

(一)韮花帖1065

(二)卢鸿草堂十志图跋1068

(三)神仙起居法1071

(四)夏热帖1074

五隋、唐、五代书法的对外交流1077

概述1077

(一)王玄策造像题记1080

(二)玄照造像题记1082

(三)吐火罗僧造像题记1084

(四)高昌人造像题记1085

(五)遣唐使印1086

六隋、唐、五代与洛阳相关的书法家1087

概述1087

(一)智果1088

(二)丁道护1090

(三)史陵1090

(四)唐太宗李世民1090

(五)唐高宗李治1093

(六)武则天1095

(七)唐玄宗李隆基1097

(八)欧阳询1099

(九)欧阳通1101

(一○)虞世南1103

(一一)殷令名1105

(一二)殷仲容1105

(一三)王知敬1105

(一四)岑文本1107

(一五)褚遂良1107

(一六)玄奘1110

(一七)李怀林1112

(一八)裴守真1113

(一九)薛稷1113

(二○)薛曜1115

(二一)锺绍京1117

(二二)贾膺福1119

(二三)杜审言1119

(二四)沈佺期1119

(二五)司马承祯1120

(二六)张说1120

(二七)张若芬1122

(二八)张廷珪1123

(二九)裴漼1123

(三○)吴道子1125

(三一)褚庭海1126

(三二)卢鸿1128

(三三)陆坚1128

(三四)吕向1128

(三五)张迥恭1128

(三六)李邕1130

(三七)萧诚1132

(三八)宋儋1134

(三九)王行满1135

(四○)狄仁杰1136

(四一)张旭1138

(四二)徐峤之1141

(四三)徐浩1143

(四四)徐珙1145

(四五)李白1146

(四六)杜甫1148

(四七)王维1149

(四八)元至1150

(四九)史惟则1152

(五○)卢晓1154

(五一)颜真卿1155

(五二)袁滋1158

(五三)张承庆1160

(五四)韩愈1162

(五五)白居易1164

(五六)元稹1167

(五七)刘禹锡1168

(五八)李烨1169

(五九)张籍1171

(六○)王昌龄1171

(六一)郑絪1174

(六二)荀望1177

(六三)柳公权1179

(六四)李贺1182

(六五)权璩1182

(六六)舒元舆1184

(六七)李商隐1185

(六八)杜牧1185

(六九)宋公霸1188

(七○)湛然1189

(七一)裴休1191

(七二)释亚栖1191

(七三)东都乞儿1191

(七四)马胤孙1191

(七五)孙敻1192

(七六)李阳冰1193

(七七)杨先庭1193

(七八)李瑜1195

(七九)程子建1196

(八○)王缙1197

(八一)蔡希寂1199

(八二)陈岘1200

(八三)崔异1201

(八四)马盎1202

(八五)温商1203

(八六)郑章1204

(八七)王源端1205

(八八)张文哲1205

(八九)张周1207

(九○)寇立1208

(九一)刘幼复、马振之1209

(九二)刘惟丰1211

(九三)彦弘1212

(九四)裴居实1213

(九五)唐缜1214

(九六)彦儒1215

(九七)齐演、齐涯1216

(九八)徐?1218

(九九)令狐棠1219

(一○○)曹洪1220

(一○一)李琯1221

(一○二)李胤1222

(一○三)崔凝1222

(一○四)郑颀1224

(一○五)刘诚1225

(一○六)王滋1226

(一○七)崔谯1227

(一○八)杜致美1228

(一○九)郑骞1230

(一一○)赵荣1231

(一一一)郭兴1232

(一一二)杨凝式1234

(一一三)杨弘正1237

七 唐代与洛阳相关的书论1239

概述1239

(一)唐欧阳询书论1240

八诀1240

用笔论1241

传授诀1244

(二)唐虞世南书论1244

书旨述1244

笔髓论·叙体1246

笔髓论·辨应1247

笔髓论·指意1247

笔髓论·释真1248

笔髓论·释行1249

笔髓论·释草1249

笔髓论·契妙1250

(三)唐徐浩书论1251

论书1251

古迹记1253

(四)唐颜真卿书论1258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1258

(五)唐韩愈书论1263

送高闲上人序1263

(六)唐刘禹锡书论1265

论书1265

(七)唐释亚栖书论1266

论书1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