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司法适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左坚卫,黄娜,周加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7400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07页
- 主题词:危害公共安全罪-法律适用-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司法适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放火罪1
第二章 决水罪31
第三章 爆炸罪41
第四章 投放危险物质罪58
第五章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81
第六章 失火罪92
第七章 过失决水罪103
第八章 过失爆炸罪108
第九章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116
第十章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22
第十一章 破坏交通工具罪128
第十二章 破坏交通设施罪138
第十三章 破坏电力设备罪146
第十四章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164
第十五章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179
第十六章 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185
第十七章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189
第十八章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198
第十九章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204
第二十章 资助恐怖活动罪215
第二十一章 劫持航空器罪226
第二十二章 劫持船只、汽车罪240
第二十三章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252
第二十四章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262
第二十五章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274
第二十六章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281
第二十七章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308
第二十八章 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324
第二十九章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332
第三十章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366
第三十一章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393
第三十二章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408
第三十三章 丢失枪支不报罪424
第三十四章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431
第三十五章 重大飞行事故罪446
第三十六章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452
第三十七章 交通肇事罪460
第三十八章 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罪495
第三十九章 重大责任事故罪500
第四十章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510
第四十一章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罪519
第四十二章 危险物品肇事罪528
第四十三章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537
第四十四章 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544
第四十五章 消防责任事故罪550
第四十六章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情况罪557
第一章 放火罪1
第一节 放火罪概述2
一、放火罪的定义2
二、放火罪的基本犯罪构成3
第二节 放火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5
一、如何理解“危害公共安全”5
二、如何理解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犯罪对象和犯罪结果的“不特定性”6
三、如何理解危害公共安全罪中“不特定多数人”的含义8
四、如何理解放火罪的犯罪对象9
五、如何理解“尚未造成严重后果”11
第三节 放火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2
一、放火罪与失火罪的界限12
二、以放火为手段意在杀害特定人的,如何处理13
三、以放火为手段意在毁坏公私财物的,如何认定15
四、以放火为手段意在破坏生产经营的,如何认定17
五、放火毁坏珍贵林木的,如何认定19
六、放火烧毁自己的财物或者自焚而危害公共安全的,如何处理20
第四节 放火罪既遂、未遂与中止的认定21
一、刑法第114条应当认定为放火罪危险犯的既遂,还是放火罪的未遂21
二、放火罪的危险犯是否存在未遂23
三、放火危害公共安全致危险状态出现,在严重危害结果发生前,又主动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是按照第115条的中止犯处理,还是直接按照刑法第114条处理24
第五节 放火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6
一、实施犯罪后,为毁灭证据、破坏现场而放火,危害公共安全的,如何处理26
二、以放火为手段故意制造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如何处理27
三、失火后,能够救火而听之任之的,如何处理30
第二章 决水罪31
第一节 决水罪概述31
一、决水罪的定义31
二、决水罪的基本犯罪构成32
第二节 决水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33
一、在洪水来临时,妨害抗洪抢险的,如何处理33
二、如何理解刑法第114条中的“危害公共安全”34
第三节 决水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35
一、以决水破坏生产经营的,如何处理35
二、以爆炸手段进行决水的,如何定性和处理36
第四节 决水罪既遂、未遂与中止的认定37
一、实施决水行为,已经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现实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即被制止,属于犯罪未遂还是既遂37
二、实施决水行为,已经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现实危险,但在造成严重后果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了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属于犯罪中止还是既遂37
三、在决水的过程中,尚未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状态的出现便被制止,如何处理38
第五节 决水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39
一、在偷盗水利设施的过程中放任水患的,构成一罪还是数罪39
二、在非法捕捞水产品的过程中,明知使用爆炸物会造成堤坝崩溃而仍然为之的,构成一罪还是数罪39
第三章 爆炸罪41
第一节 爆炸罪概述42
一、爆炸罪的定义42
二、爆炸罪的基本犯罪构成43
第二节 爆炸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44
一、爆炸罪与非罪的一般判定标准44
二、行为人基于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实施爆炸行为,但爆炸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是否构成本罪44
第三节 爆炸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45
一、为伤害、杀害特定他人而进行爆炸的,如何认定和处理45
二、为自杀、自伤而进行爆炸的,如何认定和处理49
三、为了制造恐怖事件而进行爆炸的,如何认定和处理50
四、以爆炸手段毁坏公私财物的,如何认定和处理50
第四节 爆炸罪既遂与未遂、中止的认定52
一、实施爆炸行为,已经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现实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即被制止,属于犯罪未遂还是既遂52
二、实施爆炸行为,已经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现实危险,但在造成严重后果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了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属于犯罪中止还是既遂53
三、爆炸罪是否存在实行终了的未遂54
四、如何认定本罪的中止55
第五节 爆炸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56
一、为实施本罪而获取爆炸物的手段(如购买、制造)触及其他罪名的,如何处理56
第四章 投放危险物质罪58
第一节 投放危险物质罪概述59
一、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定义59
二、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基本犯罪构成59
第二节 投放危险物质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61
一、如何理解本罪的主观内容61
二、如何认定“危险物质”及其范围62
第三节 投放危险物质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64
一、为毁坏公私财物而投放危险物质的,如何认定64
二、为杀害特定他人而投放危险物质的,如何认定66
三、为进行恐怖活动而投放危险物质的,如何认定和处理69
四、明知投弃物中含有传染病病原体,而拒绝按卫生防疫部门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投弃的,如何处理70
五、明知废物中含有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废物,而仍然进行排放、倾倒、处置,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如何处理71
六、本罪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界限72
第四节 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未遂与中止的认定73
一、投放危险物质,已经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现实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即被制止,属于犯罪未遂还是既遂73
二、实施投放危险物质行为,已经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现实危险,但在造成严重后果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了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属于犯罪中止还是既遂73
三、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否存在实行终了的未遂74
第五节 投放危险物质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74
一、投放危险物质毒死牲畜后,将牲畜偷走又卖出的,构成一罪还是数罪74
二、为了实施本罪而非法获取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应当如何认定79
第五章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81
第一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83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义83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基本犯罪构成84
第二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85
一、“其他危险方法”的理解及常见形态85
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能否成为本罪主体87
第三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89
一、邪教组织人员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非邪教组织人员实施上述行为的,恐怖组织分子实施上述行为的,如何认定和处理89
二、因故驾车高速逃逸,又撞死撞伤他人的,如何处理90
第六章 失火罪92
第一节 失火罪概述93
一、失火罪的定义93
二、失火罪的基本犯罪构成93
第二节 失火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94
一、如何认定本罪的“严重后果”94
二、如何认定本罪的“情节较轻”95
三、失火罪与一般失火行为的界限96
四、失火罪与自然火灾的界限96
第三节 失火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96
一、失火罪与放火罪的区别与联系96
二、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及联系97
三、本罪与消防责任事故罪的区别及联系98
四、本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区别与联系99
第四节 失火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100
一、过失地引起火灾,造成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损坏,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如何认定和处理100
二、行为人过失地引起火灾,致使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损毁,造成严重后果的,如何处理102
三、行为人在盗窃的过程中过失地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如何处理102
第七章 过失决水罪103
第一节 过失决水罪概述103
一、过失决水罪的定义103
二、过失决水罪的基本犯罪构成103
第二节 过失决水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04
一、如何认定本罪的“情节较轻”104
二、过失决水罪与自然水灾和意外事件的界限105
第三节 过失决水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06
一、过失决水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106
二、过失决水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107
第八章 过失爆炸罪108
第一节 过失爆炸罪概述108
一、过失爆炸罪的定义108
二、过失爆炸罪的基本犯罪构成109
第二节 过失爆炸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09
一、对本罪“严重后果”的认定109
二、对本罪“情节较轻”的认定111
第三节 过失爆炸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12
一、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联系与区别112
二、本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联系与区别113
第四节 过失爆炸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113
一、非法携带弹药、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并造成爆炸事件的,如何处理113
二、非法携带爆炸物参加集会、游行、示威而造成爆炸的,如何处理115
第九章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116
第一节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概述116
一、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定义116
二、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基本犯罪构成117
第二节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118
一、如何界定“严重后果”的标准118
二、如何理解“情节较轻”的标准118
三、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意外事件的区分118
四、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与一般过失投放危险物质行为的区分119
第三节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20
一、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界限120
二、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120
第十章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22
第一节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123
一、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义123
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基本犯罪构成124
第二节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25
一、如何界定本罪的“其他危险方法”125
二、如何认定“严重后果”、“情节较轻”125
第三节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25
一、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有能力避免危害结果发生而不作为的,如何处理125
二、本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126
三、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危害公共安全的,如何处理126
第四节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127
私设电网非法捕猎,过失致人死亡的,如何处理127
第十一章 破坏交通工具罪128
第一节 破坏交通工具罪概述128
一、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定义128
二、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基本犯罪构成128
第二节 破坏交通工具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30
一、如何理解“足以”“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造成严重后果”130
二、如何理解破坏交通工具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31
三、破坏正在使用中的拖拉机是否构成本罪131
四、如何理解“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132
第三节 破坏交通工具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32
一、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何时构成本罪,何时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132
二、以爆炸或者放火为手段破坏交通工具的,如何认定和处理133
三、以破坏交通工具为手段杀害特定他人的,如何认定和处理134
四、偷窃交通工具主要部件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如何处理135
五、破坏非公共交通工具及没有运营的交通工具的,如何认定和处理135
六、对私用交通工具进行破坏的,如何认定136
第四节 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未遂与中止的认定136
一、破坏交通工具,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即被制止,属于犯罪未遂还是既遂136
二、破坏交通工具,已经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现实危险,但在造成严重后果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了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属于犯罪中止还是既遂136
三、破坏交通工具罪是否存在实行终了的未遂137
第十二章 破坏交通设施罪138
第一节 破坏交通设施罪概述139
一、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定义139
二、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罪构成139
第二节 破坏交通设施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41
一、如何理解本罪中的“破坏”行为141
二、如何理解“足以”“发生倾覆、毁坏危险”与“尚未造成严重后果”、“造成严重后果”141
三、如何理解破坏交通设施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42
第三节 破坏交通设施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42
一、为破坏交通设施而爆炸的,如何认定和处理142
二、盗窃交通设施的,如何处理143
三、破坏大型工矿厂区内的专用交通设施的,如何认定和处理144
第四节 破坏交通设施罪既遂、未遂与中止的认定144
一、破坏交通设施,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即被制止,属于犯罪未遂还是既遂144
二、破坏交通设施,已经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现实危险,但在造成严重后果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了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属于犯罪中止还是既遂145
三、破坏交通设施罪是否存在实行终了的未遂145
第十三章 破坏电力设备罪146
第一节 破坏电力设备罪概述148
一、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定义148
二、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基本犯罪构成148
第二节 破坏电力设备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49
一、如何认定“电力设备”及其范围149
二、如何理解“正在使用中”150
三、破坏电力设备的危害行为主要有哪些151
四、破坏保护电力设备的标志,是否构成本罪152
五、如何理解“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和“造成严重后果”153
第三节 破坏电力设备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54
一、本罪与盗窃罪的区别154
二、本罪与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区别156
三、破坏虽处于已经交付使用状态,但尚未使用或暂停使用的电力设备的,如何认定156
四、本罪与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的区别158
第四节 破坏电力设备罪既遂、未遂与中止的认定159
一、破坏电力设备,但未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状态的出现即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下来,是认定为本罪未遂,还是不能以本罪论处159
二、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在危害结果发生前,又主动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是按照第119条的中止犯处理,还是直接按照刑法第118条论处160
第五节 破坏电力设备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161
一、在盗窃过程中先破坏电力设备,然后再盗走的,如何处理161
二、以爆炸、放火等手段进行破坏电力设备的,如何认定162
三、破坏具有载波通信功能的电线等设备的行为,如何认定162
第十四章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164
第一节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概述165
一、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定义165
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基本犯罪构成165
第二节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66
一、如何认定“燃气设备”和“其他易燃易爆设备”166
二、如何理解“正在使用中”167
三、如何理解“危害公共安全”168
四、如何认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和“严重后果”169
第三节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71
一、以放火或者爆炸的方法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的,如何处理171
二、本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盗窃罪等侵犯财产方面的犯罪的界限172
三、如何区分本罪与其他涉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犯罪172
第四节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既遂、未遂与中止的认定174
一、破坏易燃易爆设备,但未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状态的出现即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下来,是认定为本罪未遂,还是不能以本罪论处174
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在严重危害结果发生前,即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下来,如何处理174
三、破坏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在危害结果发生前,又主动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是按照第119条的中止犯处理,还是直接按照刑法第118条论处175
第五节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175
一、在盗窃过程中先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然后再盗走易燃易爆物质的,如何处理175
二、在盗窃易燃易爆物质的过程中引起火灾或者爆炸,将易燃易爆设备毁坏的,如何处理177
第十五章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179
第一节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概述179
一、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的定义179
二、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的基本犯罪构成179
第二节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80
一、如何认定“严重后果”180
二、如何认定“情节较轻”181
第三节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83
一、在运输危险物品过程中,造成交通工具损坏的,如何处理183
二、非法携带爆炸物、易燃物品进入交通工具而损坏交通工具的,如何处理183
第十六章 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185
第一节 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概述185
一、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的定义185
二、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罪构成185
第二节 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86
如何认定“严重后果”、“情节较轻”186
第三节 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86
一、本罪与交通肇事罪的界限186
二、过失造成交通设施损坏,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有能力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却不作为,如何处理187
第十七章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189
第一节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概述190
一、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的定义190
二、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的基本犯罪构成190
第二节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91
一、如何认定“严重后果”、“情节较轻”191
二、如何理解和把握本罪的主观内容194
第三节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95
一、如何把握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195
二、电力部门工作人员在生产作业中违反规章制度,过失造成电力设备损害的,如何处理196
三、因失火或者过失爆炸而将电力设备损坏的,如何处理196
第十八章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198
第一节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概述198
一、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定义198
二、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的基本犯罪构成198
第二节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199
一、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在何种情况下构成本罪199
二、如何认定“情节较轻”200
第三节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01
一、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造成火灾或者爆炸的,如何处理201
二、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人员死亡的,如何处理202
三、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如何处理202
四、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202
第十九章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204
第一节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概述204
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定义204
二、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基本犯罪构成205
第二节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05
一、如何界定“恐怖活动组织”205
二、如何认定和把握本罪中的“组织”、“领导”、“积极参加”、“其他参加”206
第三节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08
一、如何区分本罪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208
二、如何区分本罪与分裂国家罪209
第四节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既遂、未遂与中止的认定210
如何认定本罪的停止形态210
第五节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共同犯罪的认定211
对被诱骗、胁迫参加恐怖组织的,如何处理211
第六节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12
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后又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犯罪的,如何处罚212
二、对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后,又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之外的其他犯罪的,如何处理212
第二十章 资助恐怖活动罪215
第一节 资助恐怖活动罪概述215
一、资助恐怖活动罪的定义215
二、资助恐怖活动罪的基本犯罪构成216
第二节 资助恐怖活动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17
一、如何理解“资助”217
二、如何理解“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221
三、对于“情节严重”的理解222
第三节 资助恐怖活动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22
一、本罪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区别222
二、本罪与窝藏、包庇罪的区别223
第四节 资助恐怖活动罪的共同犯罪的认定224
本罪与恐怖活动犯罪共犯的联系与区别224
第二十一章 劫持航空器罪226
第一节 劫持航空器罪概述226
一、劫持航空器罪的定义226
二、劫持航空器罪的基本犯罪构成226
第二节 劫持航空器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27
一、如何理解本罪中的“航空器”227
二、如何理解“暴力、胁迫或者以其他方法”228
三、对以欺骗的手段劫持航空器的理解231
第三节 劫持航空器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31
一、本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界限231
二、本罪与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联系与区别232
三、本罪与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的联系与区别233
第四节 劫持航空器罪既遂、未遂与停止的认定234
一、劫持航空器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判断标准234
二、劫持航空器罪其他停止形态的认定237
第五节 劫持航空器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38
一、在劫持航空器的过程中故意杀害他人的,如何处理238
二、劫持航空器后投敌叛变或叛逃境外的,如何处理239
第二十二章 劫持船只、汽车罪240
第一节 劫持船只、汽车罪概述240
一、劫持船只、汽车罪的定义240
二、劫持船只、汽车罪的基本犯罪构成241
第二节 劫持船只、汽车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41
一、如何认定“船只、汽车”及其范围241
二、如何认定“造成严重后果”243
三、劫持船只、汽车而不危及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的,如何处理244
第三节 劫持船只、汽车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45
一、劫持船只、汽车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如何处理245
二、为抢劫船只、汽车而劫持船只、汽车的,如何认定247
第四节 劫持船只、汽车罪既遂、未遂与中止的认定248
一、如何界定本罪的既遂与未遂248
二、关于本罪中止的认定248
第五节 劫持船只、汽车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49
一、为绑架司机而劫持船只、汽车的,如何认定249
二、劫持船只、汽车后,又在劫持的船只、汽车上实施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或者利用劫持的船只、汽车实施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如何处理250
三、在劫持过程中,造成交通肇事的,如何处理250
四、为了劫持船只、汽车而先制造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如何处理251
第二十三章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252
第一节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概述252
一、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定义252
二、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基本犯罪构成253
第二节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54
一、如何理解本罪中的“暴力”254
二、如何理解本罪的“飞行中”255
三、如何理解本罪的“危及飞行安全”255
四、如何认定“严重后果”257
五、如何理解本罪的罪过形式258
第三节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59
一、在飞行中使用无线通讯工具影响地面联络,使用暴力拒不服从机组人员劝阻的,如何处理259
二、在航空器中伤害他人、抢劫他人财物的,如何处理260
第二十四章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262
第一节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概述264
一、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定义264
二、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基本犯罪构成265
第二节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66
一、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范围266
二、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中破坏手段的具体表现267
三、如何理解“危害公共安全”267
四、对于“严重后果”的认定268
第三节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70
一、本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联系与区别270
二、采用放火、爆炸手段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如何处理271
三、因盗窃而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如何处理272
四、破坏备用及尚未使用的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如何处理273
第二十五章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274
第一节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概述274
一、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定义274
二、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基本犯罪构成274
第二节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75
一、本罪是否应当以“造成严重后果”为要件275
二、如何理解和认定“情节较轻”276
第三节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77
一、广播、电视、电信部门职工在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造成设施损坏的,如何处理277
二、因失火或过失爆炸造成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损坏的,如何处理278
第二十六章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281
第一节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概述284
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定义284
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基本犯罪构成285
第二节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与非罪的界限287
一、如何理解和认定本罪中的“非法”287
二、如何理解和认定本罪中的“制造”287
三、如何理解和认定本罪中的“买卖”287
四、如何理解和认定本罪中的“运输”288
五、如何理解和认定本罪中的“邮寄”289
六、如何理解和认定本罪中的“储存”289
七、如何界定本罪中的“枪支”290
八、如何界定本罪中的“弹药”295
九、如何界定本罪中的“爆炸物”296
十、本罪“情节严重”的标准300
第三节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301
一、本罪与走私武器、弹药罪的界限301
二、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与非法出卖、转让武器装备罪的界限303
三、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罪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区别304
第四节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共同犯罪的认定305
如何认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与其前后相关行为的关系305
第五节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306
一、为伤害、杀害他人或者制造爆炸事件而制造、买卖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如何处理306
二、为恐怖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本罪的,如何处理306
第二十七章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308
第一节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概述310
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的定义310
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的基本犯罪构成311
第二节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312
一、如何理解和认定非法“运输”,对非法邮寄危险物质的行为能否以非法运输危险物质罪论处312
二、如何把握“危险物质”的范围313
三、如何理解“危害公共安全”315
第三节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317
一、非法运输危险物质罪与走私核材料罪的界限317
二、对非法持有危险物质,盗窃、抢夺、抢劫危险物质,丢失危险物质不报等行为性质的认定318
三、出卖方出卖假的危险物质,而购买方认为是真的危险物质而购买的,如何处理319
四、本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区别319
第四节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321
一、为投放危险物质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的,如何处理321
二、在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的过程中发生泄漏事件,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如何处理322
三、行为人明知危险物质是赃物而仍收购或盗窃危险物质而出卖的,如何处理322
第二十八章 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324
第一节 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概述325
一、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定义325
二、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基本犯罪构成326
第二节 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327
一、如何理解“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327
二、依法被指定、确定的企业违规制造、销售弹药、爆炸物的,如何处理328
第三节 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329
一、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出于非法销售之外的目的违规制造、配售枪支的,如何处理329
二、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与非法制造、买卖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界限330
第二十九章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332
第一节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概述334
一、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定义334
二、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基本犯罪构成334
第二节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336
一、如何理解和把握本罪中的“盗窃”336
二、如何理解和把握本罪中的“抢夺”337
三、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构成是否需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338
四、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与正当防卫的区别340
五、如何确定“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343
第三节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既遂、未遂与中止的认定344
一、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344
二、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347
三、意图盗窃、抢夺普通物品而在盗窃物中取得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如何处理348
四、意图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而在盗窃物中仅取得普通物品的,如何处理349
第四节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350
一、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后,又私自持有、藏匿或者储存的,如何处理350
二、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后,又出售或者又实施其他犯罪的,如何处理353
三、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后,又丢弃的,如何处理354
四、在盗窃、抢夺爆炸物过程中造成爆炸物爆炸的,如何处理355
五、犯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为抗拒抓捕、窝藏赃物、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如何处理356
六、如何区分盗窃枪支罪与非法制造枪支罪358
七、如何区分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与盗窃罪、抢夺罪358
八、如何区分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与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的界限361
第三十章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366
第一节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概述366
一、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定义366
二、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基本犯罪构成367
第二节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368
一、如何把握和认定本罪中的“暴力”368
二、如何把握和认定本罪中的“胁迫”373
三、如何把握和认定本罪中的“其他方法”375
四、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能否成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犯罪主体375
第三节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378
一、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是以本罪还是以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论处378
二、抢劫普通财物而获得枪支、弹药的,如何处理379
三、在抢劫爆炸物的过程中造成爆炸物爆炸的,如何处理380
四、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与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的界限380
五、如何区分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381
六、对军职人员抢劫军内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383
第四节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既遂、未遂的认定386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386
第五节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389
一、为了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而杀害他人的,如何处理389
二、通过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然后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如何处理389
三、为了武装叛乱而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如何处理390
四、先实施强奸、故意伤害等侵犯人身犯罪,后又临时起意,非法占有他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应当如何定性390
第三十一章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393
第一节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概述395
一、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定义395
二、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基本犯罪构成395
第二节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396
一、对本罪与非罪的一般判断标准396
二、如何理解“非法持有”397
三、如何理解“私藏”399
四、如何认定“情节严重”401
第三节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401
一、非法持有与非法储存的区别401
二、他人非法获取的枪支、弹药,交由行为人收藏的,如何处理402
第四节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402
一、盗窃、抢夺、抢劫枪支、弹药后持有的,如何处理402
二、非法制造、买卖枪支、弹药后,又非法持有、私藏的,如何处理402
三、非法持有枪支而实施杀人、重伤的,如何处理403
四、非法持有枪支、弹药进出一定的场所,如何处理403
五、区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一罪与数罪的一般标准403
第三十二章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408
第一节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概述409
一、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定义409
二、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基本犯罪构成409
第二节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411
一、“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依法配备枪支的人员”及单位的范围411
二、“公务用枪”的定义及理解412
三、如何理解“非法出租”、“非法出借”412
四、“情节严重”的标准413
五、“严重后果”的界定414
六、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罪过形式如何,对非法出租、出借依法配置的民用枪支犯罪而言,是否应当要求行为人对非法出租、出借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有罪过,有什么样的罪过414
第三节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420
一、明知他人借用枪支系用于犯罪行为的而仍然出租、出借的,如何处理420
二、因出租、出借而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的,如何处理420
三、如何理解和适用自1998年11月3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将公务用枪用作借债质押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420
四、出租、出借非依法配备、配置的枪支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422
五、军职人员非法出租、出借军用枪支的,能否以本罪论处423
第三十三章 丢失枪支不报罪424
第一节 丢失枪支不报罪概述424
一、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定义424
二、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基本犯罪构成424
第二节 丢失枪支不报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426
一、如何界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人员的范围426
二、如何认定“不及时报告”427
三、“严重后果”与“不及时报告”之间是否必须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428
四、如何确定“严重后果”的标准430
第三十四章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431
第一节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概述433
一、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的定义433
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的基本犯罪构成434
第二节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436
一、如何认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436
二、如何理解和把握“危及公共安全”和“情节严重”437
三、如何理解“非法携带”438
第三节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439
一、本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区别439
二、本罪与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区别与联系439
三、本罪与非法携带武器、管制刀具、爆炸物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区别与联系441
第四节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442
一、盗窃、抢劫、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后进入公共场所、公交工具的,如何处理442
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参加集会、游行、示威,进入公共场所,如何处理443
三、为了实施其他犯罪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的,如何处理444
第三十五章 重大飞行事故罪446
第一节 重大飞行事故罪概述446
一、重大飞行事故罪的定义446
二、重大飞行事故罪的基本犯罪构成446
第二节 重大飞行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448
一、航空人员是否包括地面人员448
二、如何界定“重大飞行事故”448
第三节 重大飞行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450
一、危及军用航空安全是否可能构成本罪450
二、本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与联系450
三、航空人员过失损坏航空器的重要部件或地面航空设施的部件,造成重大飞行事故的,如何认定451
第三十六章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452
第一节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概述455
一、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定义455
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的基本犯罪构成456
第二节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457
一、如何界定铁路职工身份457
二、如何认定“造成严重后果”457
第三节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457
一、本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457
二、铁路职工过失损坏火车部件而造成事故的,如何处理458
第三十七章 交通肇事罪460
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概述463
一、交通肇事罪的定义463
二、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罪构成464
第二节 交通肇事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465
一、如何理解“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465
二、如何认定违反交通管理法规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466
第三节 交通肇事罪司法认定中罪重与罪轻的认定471
一、如何理解及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471
二、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是否应当一概按刑法第133条有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处理475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使受害人因外界因素的介入而死亡,如何处理484
四、如何认定“重大损失”、“特别恶劣情节”486
第四节 交通肇事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487
一、操纵非机动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能否以交通肇事罪论处487
二、从事交通运输管理活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引发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如何处理489
三、驾驶军用车辆肇事,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损害的,如何处理490
第五节 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的认定491
一、交通肇事罪是否存在共犯491
二、单位主管人员及车主等强令违章驾驶的,如何处理492
第六节 交通肇事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492
一、交通肇事后不但不积极抢救受害人,反而将其移至隐蔽处,放任受害人死亡结果发生,致使受害人因未能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的,如何处理492
二、交通肇事后不积极抢救受害人反而逃逸,放任受害人死亡结果发生,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的,如何处理493
第三十八章 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罪495
第一节 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罪概述495
一、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罪的定义495
二、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罪的基本犯罪构成496
第二节 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497
一、如何理解和把握“安全管理规定”497
二、如何界定“重大伤亡事故”、“其他严重后果”497
第三节 大型活动安全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498
一、非法携带易燃物、爆炸物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因而发生火灾或者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如何处理498
二、如何区分本罪与玩忽职守罪498
第三十九章 重大责任事故罪500
第一节 重大责任事故罪概述501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定义501
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基本犯罪构成502
第二节 重大责任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503
一、如何理解“重大伤亡”、“其他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503
二、如何理解和认定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504
三、本罪与自然事故及技术事故的界定504
第三节 重大责任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505
一、本罪与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联系与区别505
二、本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联系与区别505
三、因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而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认定与处理506
四、本罪与失火罪、过失爆炸罪的联系与区别507
五、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507
六、本罪与交通肇事罪的联系与区别508
第四十章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510
第一节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概述511
一、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定义511
二、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的基本犯罪构成512
第二节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514
一、如何理解“强令”514
二、如何理解“重大伤亡”、“其他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514
三、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解514
四、在多个原因共同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如何处理515
第三节 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516
一、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516
二、本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区别517
三、本罪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的界定518
第四十一章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罪519
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罪概述521
一、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罪的定义521
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罪的基本犯罪构成522
第二节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523
一、“安全生产设施”、“安全生产条件”及“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含义及理解523
二、如何确定“重大伤亡”、“其他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524
第三节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524
一、本罪与失火罪的联系与区别524
二、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联系与区别525
三、本罪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的联系与区别526
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明知安全隐患,却玩忽职守,不督促采取措施的渎职与本罪的联系527
第四十二章 危险物品肇事罪528
第一节 危险物品肇事罪概述529
一、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定义529
二、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基本犯罪构成529
第二节 危险物品肇事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531
一、如何认定“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531
二、如何认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违反有关管理规定531
三、非法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物品过程中造成重大事故的,如何认定531
四、合法所有人或管理人违反规定带危险物品进入公交工具而造成重大事故的,如何认定532
五、如何理解“重大事故”、“严重后果”、“后果特别严重”533
六、如何认定“违反管理规定”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533
第三节 危险物品肇事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534
一、本罪与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的联系与区别534
二、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联系与区别534
三、本罪与失火罪、过失爆炸罪的联系与区别535
四、本罪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联系与区别536
第四十三章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537
第一节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概述537
一、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定义537
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基本犯罪构成537
第二节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538
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定义及职责的理解538
二、如何认定“重大安全事故”、“后果特别严重”538
三、如何认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与重大安全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539
四、直接责任人员的范围与认定539
第三节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540
一、本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联系与区别540
二、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联系与区别540
第四节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541
一、因贪污、受贿而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如何处理541
二、使用自行生产的伪劣建筑产品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如何处理542
第五节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共同责任的分担543
一、数家单位合谋降低工程质量标准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如何处理543
第四十四章 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544
第一节 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概述544
一、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定义544
二、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基本犯罪构成544
第二节 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546
一、如何理解“明知有危险”546
二、如何理解及认定不及时报告547
三、有无能力采取措施的标准547
四、“重大伤亡”、“后果特别严重”的标准547
第三节 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548
一、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548
二、本罪与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联系与区别548
第四十五章 消防责任事故罪550
第一节 消防责任事故罪概述550
一、消防责任事故罪的定义550
二、消防责任事故罪的基本犯罪构成550
第二节 消防责任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551
一、对“拒绝执行”的理解551
二、拒绝执行与发生严重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551
三、“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的认定552
四、对“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与范围552
五、“严重后果”、“后果特别严重”的认定553
六、如何认定“通知”方式553
第三节 消防责任事故罪司法认定中的本罪与他罪的界限553
一、单位职工提出消防隐患而拒不采取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如何处理553
二、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联系与区别554
三、本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联系与区别554
四、本罪与失火罪、不作为放火罪的联系与区别555
五、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联系与区别556
第四十六章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情况罪557
第一节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情况罪概述558
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情况罪的定义558
二、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情况罪的基本犯罪构成559
第二节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情况罪司法认定中的罪与非罪的界限561
一、安全事故的定义及理解561
二、对“谎报”的理解561
三、如何理解“贻误事故抢救”562
四、如何认定不报、谎报行为与贻误事故抢救之间的因果关系562
五、如何认定“情节严重”及“情节特别严重”563
第三节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情况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564
一、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联系与区别564
二、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联系与区别564
热门推荐
- 3063271.html
- 2361935.html
- 3691476.html
- 3877789.html
- 490050.html
- 1646918.html
- 3872527.html
- 3172440.html
- 1814053.html
- 19000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2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0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35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06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3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4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37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2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9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