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红金,袁国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5528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92页
- 文件大小:222MB
- 文件页数:706页
- 主题词: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西医篇3
第1章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流行病学3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3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研究6
第2章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9
第一节 心力衰竭时的代偿和失代偿9
第二节 衰竭心肌的分子生物学28
第三节 衰竭心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传递的改变33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活性氧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38
第五节 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降低的机制47
第3章 心力衰竭的诊断62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62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胸片检查64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超声心动图检查65
第四节 心脏病核医学检查66
第五节 运动试验67
第六节 心导管检查和血流动力学测定68
第七节 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查70
第八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73
第九节 心力衰竭诊断流程、标准及分级76
第4章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82
第一节 利尿剂82
第二节 血管扩张剂84
第三节 正性肌力药物86
第四节 神经激素拮抗剂91
第五节 其他新型药物99
第5章 心力衰竭的起搏治疗105
第一节 心脏生理性起搏的进展105
第二节 常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不良作用107
第三节 右室双部位起搏110
第四节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114
第6章 机械通气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122
第一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122
第二节 机械通气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124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126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实施127
第7章 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130
第一节 外科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130
第二节单纯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的心脏外科技术131
第三节 针对心脏形态及构件修复治疗心力衰竭的心脏手术135
第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外科处理技术137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的统一141
第8章 心力衰竭的干细胞治疗143
第一节 干细胞概述143
第二节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研究145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150
第四节 发展与展望153
第9章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156
第一节 基因治疗概论156
第二节心脏肥大和衰竭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174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199
第10章 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215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时外周异常的机制215
第二节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模式的改变217
第三节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训练治疗217
第11章 急性心力衰竭227
第一节 急性左心衰竭227
第二节 急性右心衰竭236
第12章 舒张性心力衰竭241
第一节 心室舒张功能及影响因素241
第二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病因及病理生理242
第三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246
第四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250
第五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预后253
第13章 难治性心力衰竭255
第一节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诊断255
第二节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256
第三节 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症的治疗261
第14章 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研究268
第一节 循证医学概论268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研究270
第15章 冠心病心力衰竭287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287
第二节 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300
第16章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307
第一节 病因307
第二节 病理及病理生理309
第三节 临床表现316
第四节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319
第五节 诊断322
第六节 治疗323
第17章 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334
第一节 二尖瓣狭窄335
第二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340
第三节 主动脉瓣狭窄343
第四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46
第五节 三尖瓣狭窄350
第六节 三尖瓣关闭不全352
第七节 肺动脉瓣狭窄353
第八节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355
第18章 心肌炎心力衰竭358
第一节 病毒性心肌炎358
第二节 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心肌炎364
第三节 与免疫异常有关的心脏疾病365
第19章 心肌病心力衰竭368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368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373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377
第四节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378
第20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382
第一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特点382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390
第21章 心力衰竭与肾功能不全401
第一节 心力衰竭对肾脏的影响401
第二节 心力衰竭引起肾脏损害的诊断404
第三节 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治疗405
第四节 肾功能衰竭并发心力衰竭407
第22章 内分泌代谢疾病与心力衰竭413
第一节 糖尿病413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17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21
第四节 肢端肥大症425
第23章 心力衰竭与围生期430
第一节 概述430
第二节 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432
第三节 治疗433
第四节 与妊娠有直接关系的心力衰竭438
第24章 心力衰竭与口腔疾病440
第一节 概述440
第二节 口腔细菌感染与心力衰竭443
第三节 拔牙与心力衰竭445
第四节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与心力衰竭447
第25章 心力衰竭与脑454
第一节 心脑综合征454
第二节 脑心综合征456
第26章 心力衰竭与贫血459
第一节 贫血性心脏病459
第二节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贫血461
第27章 围手术期心力衰竭与麻醉466
第一节 围手术期心力衰竭的基本问题466
第二节 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466
第三节 右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468
第四节 围手术期心力衰竭患者麻醉的进展470
第28章 小儿心力衰竭的特点475
第29章 老年心力衰竭的特点488
第一节 老年心血管的形态与生理功能的改变488
第二节 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490
第三节 老年心力衰竭的治疗493
第30章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504
第一节 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力衰竭504
第二节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509
第31章 心力衰竭的护理533
第一节 护理评估与诊断533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护理535
第32章 心力衰竭的预后544
第一节 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544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因素547
第三节 并发症和合并症对预后的影响548
第四节 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550
第五节 神经内分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551
第六节 其他552
第33章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554
第一节 心脏负荷改变致心力衰竭模型554
第二节 心肌缺血致心力衰竭模型556
第三节 快速心室起搏法致心力衰竭模型556
第四节 药物致心力衰竭模型557
第五节 离体法心力衰竭模型557
第六节 细菌或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模型558
第七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模型558
第八节 遗传型及转基因心力衰竭模型558
第九节 中西医结合心力衰竭模型559
第十节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制作标准及评价559
下篇 中医、中西医结合篇563
第34章 中医学对心脏生理功能的认识563
第一节 中医学中“心”的生理功能563
第二节 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566
第35章 心力衰竭的中医学源流与发展571
第一节 对心力衰竭病名的中医学认识571
第二节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中医学认识572
第三节 对心力衰竭证候的中医学认识575
第四节 对心力衰竭治疗的中医学认识577
第36章 心力衰竭与其他相关疾病的辨证论治580
第一节 冠心病心力衰竭580
第二节 心肌炎心力衰竭581
第三节 心肌病心力衰竭584
第四节 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86
第五节 高血压性心力衰竭588
第六节 糖尿病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590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591
第八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593
第九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心力衰竭595
第十节 心力衰竭与脑病598
第十一节 心力衰竭与围生期601
第十二节 心力衰竭与口腔疾病603
第37章 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规律研究611
第一节 病证同辨611
第二节 辨证施治612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基本证型612
第四节 辨证规律研究612
第五节 心力衰竭证型的客观指标变化研究614
第38章 中药治疗心力衰竭617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单味药治疗617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复方治疗623
第三节 治疗心力衰竭方剂的实验研究629
第四节 常用中药新制剂及中成药643
第39章 心力衰竭的针灸治疗656
第一节 针灸治疗心力衰竭的原理656
第二节 针灸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660
第40章 名老中医关于心力衰竭的经验总结662
陈可冀(北京)662
邓铁涛(广州)664
严世芸(上海)666
罗克聪(贵州)668
李介鸣(北京)668
邢月朋(河北)671
刘延忠(河南)671
张晓星(湖北)672
郭维琴(北京)673
詹文涛(云南)674
林慧娟(山东)675
张国伦(贵州)679
田芬兰(天津)680
罗铨(云南)681
陈慈煦(贵州)683
李七一(南京)683
黄春林(广州)685
颜德馨(广州)686
袁海波(河南)687
林求诚(福建)688
邱保国(河南)689
热门推荐
- 3407070.html
- 3383837.html
- 1821116.html
- 498412.html
- 53785.html
- 3142319.html
- 3736278.html
- 3156511.html
- 92369.html
- 3776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24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1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4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0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54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6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23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1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0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