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对称-整合思维模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守仁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819804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4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对称-整合思维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3
第一部分总论3
第一章“对称—整合”思维模式的内容和特点3
第一节一些基本概念3
第二节“对称—对称破缺”方法论10
第三节“超耦合—内随机”方法论13
第四节 “对称—整合”思维模式17
第二章“对称—整合”思维模式的客观基础26
第一节现代科学研究的实际状况与其发展26
第二节 现实世界的多样统一性、复杂性和奇异性31
第三章“对称—整合”思维模式的方法论原则42
第一节 塑性化原则42
第二节 自活化原则43
第三节一致性原则47
第四节全阐析原则51
第四章“对称—整合”思维模式的哲学意义57
第一节 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的贡献57
第二节深化对三大基本规律的理解62
第三节 全面阐述对偶范畴的辩证关系66
第四节 作为剖析认识结构和过程的工具69
第五节 在复杂性和奇异性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论作用72
第六节 为哲学的“三化”开辟途径77
第二部分“对称—对称破缺”方法论83
第一章对称性观念发展史概述83
第一节 关于对称性的一些原理105
第二章对称性的原理和分类105
第二节对称性的分类123
第三章对称与对称破缺方法137
第一节 构造对称性与对称破缺的方法137
第二节 应用对称操作的方法146
第三节 对称和对称破缺方法的实用意义148
第四章对称转化和对称条件154
第一节 对称与不对称的辩证关系154
第二节 对称性质的转化条件、转化过程的特点和机制158
第三节 对称条件的限制作用168
第五章对称破缺三分态与二分态177
第一节 对称破缺三分态与二分态的一些实例177
第二节 确定对称破缺态类的方法论意义184
第三部分 对称与对称破缺方法的拓展195
第一章RMI原则的方法论意义195
第一节 RMI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195
第二节 RMI原则的客观基础和方法论特征201
第二章手征性理论中的一些哲学和方法论问题209
第一节 手征性与广义手征性209
第二节 关于广义手征性发生机制的方法论分析214
第三节 研究手征性理论的哲学和科学意义221
第三章分形理论中的对称性229
第一节尺度不变性229
第二节 分形维数不变量233
第三节 重正化群变换236
第四节拉伸—折迭变换与迭代对称性239
第五节分形类似物242
第四章补偿对称方法及其应用249
第一节 补偿对称方法的一些形式249
第二节 补偿对称方法的方法论意义257
第五章认识过程中的对称性与对称破缺260
第六章“质变”的对称性和对称破缺272
第一节 几种特殊的质变方式272
第二节 质变的变换不变性与可变性280
第三节 质变方式分类与对称破缺方法284
第一章超耦合的形式与作用291
第一节 超耦合的一些基本形式291
第四部分“超耦合—内随机”方法论291
第二节 超耦合的主要作用298
第二章物质粒子与几何层次的超耦合311
第三章数学、物理和生物学中的内随机性325
第一节 数学中的内随机性325
第二节 物理中的内随机性336
第三节 生物学中的内随机性341
第四章“超耦合—内随机”进化规律346
第一节 物质进化的基本特征346
第二节进化驱动论348
第三节混沌边缘论358
第四节 双超随机论361
第一节 现代关于物质循环研究的一些新成果377
第五部分“广义化—整合”思考方式的运用377
第一章广义的物质循环377
第二节 广义物质循环的特征、类型和机制387
第三节 “广义循环”观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403
第二章广义实在与泛因果关系415
第一节 广义实在与量子力学415
第二节 泛因果关系423
第三章广义的记忆性436
第一节 广义物质记忆及其形式436
第二节 广义物质记忆的基本特点444
第三节 广义物质记忆的哲学分析448
第一节 广义模化的含义、客观基础及分类452
第四章广义模化及其意义452
第二节 广义模化的方法论、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意义458
第五章阿提雅的数学整合化思想465
第一节 阿提雅的数学观465
第二节 阿提雅的数学方法论469
第六章基础科学理论评价标准的整合体系485
第一节 基础科学研究的一些特点485
第二节 基础科学理论评价标准的整合体系489
第七章工艺革新方法论原则的整合体系500
第八章组合法的应用及其方法论意义513
结束语521
参考文献524
热门推荐
- 1132957.html
- 2518598.html
- 1606554.html
- 2051856.html
- 1071830.html
- 2089665.html
- 9569.html
- 3641680.html
- 156809.html
- 1727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8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6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4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8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18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75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9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3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