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侵犯财产犯罪司法适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侵犯财产犯罪司法适用
  • 朱本欣,郭理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5623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侵犯财产罪-法律适用-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侵犯财产犯罪司法适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抢劫罪1

第一节 抢劫罪概述4

一、抢劫罪的概念4

二、抢劫罪的基本犯罪构成4

第二节 抢劫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5

一、如何理解及认定“非法占有”5

二、如何认识“公私财物”的范围6

三、如何理解“暴力、胁迫”以及“其他方法”10

四、紧急避险而强抢他人财物,后形成事后故意的如何处理12

五、采取暴力手段抢回自己写的欠条,或者强行要求他人打欠条或借款的行为,如何认定14

七、骗取他人欠条后又当场强行抢回借出的钱,或者付款后伪装强盗进行抢劫的,如何认定17

六、夫妻一方指使或伙同他人抢劫夫妻共同财产的,如何认定17

八、趁人不备将其关于屋内或其他不能外出的地点而公然将财物拿走的,如何处理19

九、抢劫所有权属于自己而由他人合法占有或者行政部门依法扣押财物的,如何处理20

十、双方存在债务,债权人强行抢回属于自己的财物或等值的其他财物的,如何处理21

十一、如何理解“携带凶器抢夺”22

第三节 准抢劫罪的认定26

一、准抢劫罪的构成是否要求盗窃、抢夺、诈骗行为构成盗窃罪、抢夺罪或者诈骗罪26

二、如何理解“抓捕”28

三、如何理解“窝藏赃物”及前一行为与后一行为的时间间隔29

四、盗窃使用中的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是否可以转化为抢劫罪30

五、为其他犯罪目的而盗窃非违禁品的,是否可以转化为抢劫罪31

六、转化的抢劫罪中的诈骗是否专指一般诈骗33

一、本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区别与认定35

第四节 抢劫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35

二、本罪与强迫交易罪的区别37

三、本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39

第五节 抢劫罪加重犯的认定40

一、如何认定“户”及其具体形式40

二、如何认定“公共交通工具”及其范围42

三、如何认定“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44

四、如何理解“持枪抢劫”(持假枪的,是否构成加重犯)45

五、如何理解“多次抢劫”、“数额巨大”46

六、如何理解“致人重伤、死亡”47

一、抢劫罪共同犯罪的处理50

第六节 抢劫罪中的形态问题50

二、如何认定抢劫罪的既遂、未遂54

第二章 盗窃罪57

第一节 盗窃罪概述65

第二节 盗窃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66

一、如何认定“财物”及其具体表现形式66

二、如何认定盗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牟利为目的”72

三、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偷走他人财物后丢弃的,如何认定75

四、盗窃被执法部门扣留的自己的财产,是否构成本罪78

五、如何理解“秘密取得”及其具体表现形式79

六、盗窃他人信用卡使用或没有使用的,如何处理82

七、盗窃存折未取的,如何认定犯罪数额83

八、盗窃家庭财产或亲属财物的,如何认定84

一、本罪与盗窃特定对象物犯罪的区别88

第三节 盗窃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88

二、本罪与侵占罪的区别89

三、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93

四、本罪与抢夺罪的界限及行为转化96

五、利用盗窃手段贪污、侵占公款或本单位财物的行为与本罪的区别98

第四节 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99

一、如何认定本罪的既遂与未遂99

二、在网络环境下本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102

第五节 盗窃罪的共同犯罪的认定103

为收购赃物而事前通谋或提前付款的,如何处理103

一、为盗窃财物而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交通设施、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如何认定106

第六节 盗窃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106

二、为盗窃而破坏公私财物的,如何处理109

三、为盗窃而实施放火等行为的,如何定性处理110

四、盗窃后为毁灭证据等实施放火等行为的,如何处理111

第三章 诈骗罪113

第一节 诈骗罪概述113

第二节 诈骗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114

一、“公私财物”是否包括违禁物114

二、如何认定“诈骗”包括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及其具体形式115

三、对“拆东墙、补西墙”诈骗行为的数额认定120

四、如何认定非法占有之目的121

五、本罪与民间借贷纠纷的界限123

一、本罪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特定诈骗罪的区别124

第三节 诈骗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24

二、本罪与招摇撞骗罪的区别125

三、本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127

第四节 诈骗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130

如何认定本罪的既遂与未遂130

第四章 抢夺罪133

第一节 抢夺罪概述135

第二节 抢夺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137

一、如何认定公然夺取137

二、飞车夺包的行为如何定性139

一、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141

第三节 抢夺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41

二、抢夺罪与抢夺特定对象犯罪的区别143

三、抢夺罪与聚众哄抢罪的区别144

四、抢夺财物中含有违禁物后实施的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如何处理146

第五章 聚众哄抢罪149

第一节 聚众哄抢罪概述149

第二节 聚众哄抢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150

一、如何认定“聚众”、“哄抢”150

二、如何认定“数额较大”、“严重情节”、“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特别严重情节”152

第三节 聚众哄抢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54

一、本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154

二、本罪与抢劫罪、抢夺罪的区别155

三、本罪与盗窃罪的区别157

第四节 聚众哄抢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158

一、因哄抢特殊对象而触及其他罪名的,如何处理158

二、因目的或手段,在实施本罪中又触及其他罪名的,如何处理159

第六章 侵占罪160

第一节 侵占罪概述160

第二节 侵占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161

一、如何理解“代为保管”161

二、如何理解侵占财物的范围164

三、如何认定“拒不退还”、“拒不交出”167

四、如何区别遗失物、遗忘物、丢弃物171

五、如何认定埋藏物,以及埋藏物具有文物价值的如何处理173

六、合同履行完毕,接受质押物的拒不返还质押物或者借用他人财物拒不返还的,如何定性175

七、本罪与不当得利、民事侵占、合同违约行为的界限176

第三节 侵占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178

一、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178

二、拿他人遗忘的存折取款的,或者将他人遗忘的信用卡读取密码后取款的,如何定性;银行工作人员实施上述行为的如何定性181

三、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183

第七章 职务侵占罪184

第一节 职务侵占罪概述186

第二节 职务侵占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187

一、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上的便利”187

二、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的具体手段190

三、如何理解“其他单位”及其范围191

四、村党支部书记等是否属于本罪主体193

五、对于国有控股、参股的公司是否认定为国有公司195

六、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法人代表以企业资金为个人购买股权的,如何认定197

七、承包企业中如何认定职务侵占198

第三节 职务侵占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00

一、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200

二、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区别203

第四节 职务侵占罪司法认定中共同犯罪疑难问题203

一、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公司员工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如何认定203

二、公司普通员工与非公司人员勾结盗窃或者骗取公司财物的,如何认定205

第八章 挪用资金罪207

第一节 挪用资金罪概述209

第二节 挪用资金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210

一、如何认定个人行为与单位行为210

二、私营企业的业主或投资者能否成为本罪主体211

三、如何认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213

四、“他人”是否包括单位214

五、如何理解“本单位资金”215

六、如何认定“非法活动”216

七、不具有私利目的,挪用本单位资金给他人使用的,是否构成本罪218

八、对挪用尚未注册成立的公司资金的行为,如何处理220

九、如何理解并认定“不退还”221

十、挪用本单位物资设备,给单位造成较大损失的,如何认定223

一、合法占有本单位资金拒不退还的,如何认定225

第三节 挪用资金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25

二、本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与联系227

第四节 挪用资金罪共同犯罪的认定229

本罪的共同犯罪的认定229

第九章 挪用特定款物罪233

第一节 挪用特定款物罪概述234

第二节 挪用特定款物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235

一、如何理解本罪的主观内容235

二、如何认定“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等特定款物及法定表现形式236

三、挪用不同用途的特定物资的处理237

第三节 挪用特定款物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39

一、本罪与贪污罪的区别239

二、谎报灾情,骗取特定资金的,如何处理240

三、本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242

第十章 敲诈勒索罪245

第一节 敲诈勒索罪概述245

第二节 敲诈勒索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246

一、如何认定“非法占有”246

二、如何理解、认定“敲诈勒索”248

第三节 敲诈勒索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51

一、本罪与抢劫罪的区别251

二、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253

三、本罪与招摇撞骗罪的区别254

四、本罪与索取型受贿罪的区别255

五、谎称自己受他人侵害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夸大伤害程度而向他人索取财物的,如何处理257

第四节 敲诈勒索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258

如何认定本罪的既遂与未遂258

第十一章 故意毁坏财物罪261

第一节 故意毁坏财物罪概述261

第二节 故意毁坏财物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262

对“公私财物”范围的认定262

第三节 故意毁坏财物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64

一、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寻衅滋事罪中的毁坏财物行为的区别264

二、故意毁坏财物罪与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区别267

第四节 故意毁坏财物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69

一、本罪与为其他犯罪目的而实施的毁坏财物行为的联系与处理269

二、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后,为破坏现场或毁灭证据而实施毁坏财物行为的,如何处理271

第十二章 破坏生产经营罪273

第一节 破坏生产经营罪概述273

第二节 破坏生产经营罪司法认定中罪与非罪的界限274

一、如何认定本罪的主观内容274

二、如何认定“生产经营”及“机器设备”和“耕畜”275

三、如何认定“其他方法”276

四、破坏非法生产经营的企业的机器设备是否构成本罪278

第三节 破坏生产经营罪司法认定中本罪与他罪的界限279

一、破坏生产经营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279

二、实施本罪同时危害公共安全的,如何处理280

三、行为人毒害耕牛后低价收购死牛的,如何处理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