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义吴越文化通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建华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967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07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华东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广义吴越文化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董楚平撰1
上编 广义吴越文化史&董楚平撰3
第一章 改写历史的新发现3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的开创性工作4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的确立5
一 钱塘江以北的马家浜——崧泽文化6
二 钱塘江以南的河姆渡文化10
三 钱塘江南北的良渚文化14
四 宁镇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16
第三节 世纪之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18
一 跨湖桥文化18
二 浦江上山遗址20
三 嵊州小黄山遗址20
第二章 长江下游第一次文明(玉器文明)21
第一节 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文明古国22
一 玉器的超前与宗教的统一22
二 统一的权力中心——首都27
三 森严的礼制32
四 “方戉会矢”——一件良渚文化陶文的释读37
第二节 早期文明的意识形态41
一 良渚文字与创世神话、宇宙模式41
二 太阳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地位变化50
三 神像与伏羲53
四 琮者,宗也62
五 祭坛与大墓的关系问题73
六 祭坛的祭祀对象77
第三节 良渚文化的扩散与夏越关系的探讨79
一 良渚文化的扩散79
二 驩兜与三苗86
三 二里头夏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关系88
四 夏王朝的苗蛮血缘93
第三章 长江下游的第二次文明(青铜文明)99
第一节 吴文化的诞生100
一 湖熟文化——吴文化的前身100
二 周人南下与宜(吴)国建立102
第二节 越文化的诞生106
一 马桥文化——越文化的前身106
二 越国王室来自山东夏裔110
三 东夷文化南迁考115
第三节 吴、越文化的融合统一124
一 干越文化的加盟124
二 宁镇地区文化面貌的中期突变(越化)126
三 吴、越文化的融合128
第四节 吴越二霸的先后崛起133
第五节 绍兴两座大墓的问题商榷136
一 印山越王陵的墓主问题136
二 从306号墓谈到徐史的一些问题140
第四章 从吴越铜器铭文探讨吴越的历史文化146
第一节 吴国具铭铜器集录147
第二节 从吴国铜器铭文探讨吴国的历史文化162
一 吴国具铭铜器的器类与装饰162
二 吴国的国名问题163
三 吴国的人名165
四 吴国具铭铜器出土地点167
五 吴国的世系170
第三节 越国具铭铜器集录171
第四节 从越国铜器铭文探讨越国的历史文化186
一 越国具铭铜器的器类与装饰186
二 越国的国名问题188
三 越国世系189
四 从越国具铭铜器出土地点谈越国的一些历史问题190
五 器主身份等问题192
第五章 吴越文化的第一次转型194
第一节 越人的迁徙问题195
一 南迁195
二 北迁197
第二节 华夏人进入吴越地区201
一 春申君(?—前238年)治吴201
二 中原人入主吴越203
三 东汉时期的初步发展与进一步汉化205
第三节 文化转型207
一 汉语代替越语208
二 尚武变为崇文209
三 文学与子学210
四 养生与隐逸212
第六章 吴越文化的三次发展机遇214
第一节 六朝时期215
一 东吴时期江北人口南迁215
二 东晋时期中原人口南迁217
三 会稽特殊的文化气氛219
四 六朝江东的文化成就222
第二节 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时期224
一 安史之乱引发的第二次移民潮224
二 五代时期的吴越地区225
三 第二次移民潮对南、北方经济文化的影响228
四 第二次移民潮对吴越地区的影响229
第三节 “靖康之难”及其影响234
一 第三次移民潮234
二 第三次移民潮对吴越地区的影响235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吴越文化239
第一节 科场内外240
第二节 吴越文人与第一次西学东浙244
第三节 清代朴学249
一 早期:启蒙期249
二 中期:全盛期253
三 晚期:蜕变期259
第四节 白话小说264
一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264
二 “三言”、“二拍”与《型世言》等265
三 《儒林外史》与《红楼梦》266
第五节 丝绸269
一 明代丝绸269
二 清代丝绸271
第八章 吴越文化的第二次转型275
第一节 “师夷长技”276
一 从挨打中醒悟276
二 上海的崛起278
三 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280
四 第二次“西学东渐”281
五 洋务运动的思想家286
第二节 维新与革命291
一 吴越地区在中国文化转型第二阶段的作用概述292
二 张謇(jian)的地方自治296
三 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附:陆费逵与中华书局)299
四 蔡元培的革命教育活动302
五 章太炎的政治生涯304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309
一 陈独秀·《新青年》·北大文科309
二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五四运动的关系315
三 白话文运动317
四 五四新文学322
五 鲁迅与“改造国民性”324
下编 吴越文化面面观329
第一章 农业&游修龄撰329
第一节 吴越地区的原始农业330
一 吴越原始农业遗址概况330
二 出土的农具问题332
三 吴越粮食作物的种类和问题332
四 吴越丝麻利用简况333
五 吴越原始膳食结构简析334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农业334
一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334
二 水利的兴修335
三 作物种类的增加337
四 丝麻纺织的发展338
五 家畜、家禽和渔猎339
第三节 秦汉统一后的吴越农业340
一 吴越人口大迁徙对农业的负影响340
二 吴越人口迁徙对海外农业的影响341
第四节 三国至五代吴越农业的恢复和发展342
第五节 宋元明清时期的吴越农业344
一 粮食种类的增加344
二 粮食产量的领先344
三 棉花的迅速推广345
四 果树蔬菜的发展346
五 园林花卉的发展348
六 生态农业的抬头351
七 存在问题——农民负担过重,自然灾害频繁352
第六节 吴越农业与人杰地灵353
一 吴越地区农业与人口增长353
二 吴越地区农业与人杰地灵353
第二章 科技&蔡海榕撰356
第一节 东汉六朝时期357
一 东汉时期的科技文化357
二 六朝时期的吴越科技文化358
三 经济重心南移和文化多元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362
第二节 隋唐宋元时期362
一 隋唐宋元时期吴越科技重要成就362
二 全面发展的宋元吴越科技文化367
三 经济高度繁荣和早期启蒙思想对科技发展的影响368
四 传统科学方法的成熟368
第三节 总结传统与西学东浙——明清时期的吴越科学技术373
一 明清时期吴越科技的主要成就373
二 传统科技的总结376
三 外国科技的传入378
四 中西科学交汇的最初成果378
五 传统科学转型的伟大尝试379
第四节 走向近代的吴越科学技术384
一 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和近代数学知识的传入384
二 著名化学家徐寿和近代化学知识的传入384
三 近代物理学知识的传入385
四 近代天文学知识的传入385
五 近代医学、农学和其他技术科学的传入386
六 职业科学家群体的崛起386
第五节 20世纪的吴越科技文化387
一 先驱者的功绩387
二 首创中国的现代科技教育389
三 中国科学会通的深入389
四 现代科学体制的形成390
五 20世纪吴越科学精英390
结语391
第三章 书画&陈野撰392
第一节 先秦时期393
一 绘刻393
二 彩绘395
三 记载中的壁画395
第二节 秦汉时期396
一 绘画396
二 王充的美学思想396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397
一 绘画398
二 书法400
第四节 隋唐时期403
一 绘画403
二 书法404
第五节 五代两宋时期406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410
一 绘画411
二 书法420
第七节 近代422
第四章 戏曲425
第一节 宋元南戏&董楚平撰426
一 南戏起源于温州426
二 《张协状元》及其他427
三 南戏的民间性429
四 北剧南渐和南北剧的交流与比较430
五 元末南戏的五大名剧432
第二节 明清戏曲&董楚平撰434
一 明代民间的南戏流派434
二 明代传奇436
三 徐渭及其杂剧《四声猿》438
四 明末清初的苏州戏剧家群体438
五 李渔与洪升439
第三节 越剧&徐宏图撰442
一 越剧的历史442
二 越剧的特色446
三 越剧的现况449
第五章 书院与学校&王心喜撰452
第一节 书院453
一 最早的书院453
二 宋代的书院453
三 元代的书院455
四 明代的书院455
五 清代的书院459
第二节 学校465
一 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465
二 高等学校陆续创办467
三 中等学校日趋完备469
四 新式小学大量涌现472
五 教会学校自成体系474
第六章 版刻与藏书&顾志兴撰477
第一节 版刻478
一 中唐时期浙江刊刻元白诗集478
二 五代时期吴越地区佛经和书籍的刊印479
三 两宋时期吴越之地成为全国的刻书中心480
四 元代吴越版刻独领风骚488
五 明代版刻,江浙同放光华489
六 清代吴越版刻的重振492
第二节 藏书494
一 宋元以前吴越藏书业494
二 明代吴越藏书的兴盛繁荣497
三 清代吴越藏书为全国之冠,处于鼎盛时期502
四 民国时期,传统和私家藏书的落日余晖——嘉业堂藏书楼506
热门推荐
- 1724299.html
- 1899055.html
- 1742829.html
- 1135598.html
- 2510874.html
- 3477837.html
- 3621418.html
- 883809.html
- 2465219.html
- 1434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6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9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3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9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50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6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3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7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0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