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可可西里湖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迎堂,郭同珍,彭伟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2531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区域地质-地质调查-调查报告-中国;湖泊-地质调查-调查报告-治多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可可西里湖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1
第二节 位置及交通1
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2
第四节 工作条件及研究程度3
一、工作条件3
二、地质调查研究历史3
三、研究程度3
第五节 任务完成情况5
第六节 质量情况8
第二章 地层10
第一节 元古宙地层11
第二节 泥盆纪地层12
第三节 石炭纪—二叠纪地层13
一、昆南构造混杂带13
二、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带14
第四节 晚二叠世—三叠纪地层18
一、巴颜喀拉山群18
二、汉台山群42
三、苟鲁山克措组45
第五节 白垩纪地层55
第六节 古—新近纪地层58
一、古—始新世沱沱河组(Et)59
二、渐新世雅西措组(ENy)63
三、中新世五道梁组(ENw)70
四、查保马组(EN?)72
五、湖东梁组(NQh)74
第七节 第四纪地层74
一、中更新世冰碛(Qpgl 2)74
二、晚更新世沉积(Qp3)74
三、全新世(Qh)76
第三章 岩浆岩79
第一节 蛇绿岩79
一、地质特征79
二、岩石学特征81
三、蛇绿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81
四、蛇绿岩时代87
五、蛇绿岩的生成环境88
第二节 侵入岩89
一、侵入体特征89
二、成因类型分析100
三、构造环境判别101
第三节 火山岩104
一、三叠纪火山岩104
二、新生代火山岩106
第四节 脉岩129
第四章 变质岩136
第一节 区域变质岩136
一、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基底——宁多群136
二、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巴颜喀拉山群140
三、区域动力作用变质形成的岩石140
第二节 动力变质岩145
一、糜棱岩类146
二、碎裂岩类146
第三节 接触变质岩146
第五章 地质构造与构造发展史148
第一节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148
一、地球物理场特征148
二、断裂148
三、深部地球物理特征149
第二节 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150
一、概述150
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151
三、构造单元基本特征151
第三节 褶皱构造157
一、昆南马尔争组褶皱157
二、巴颜喀拉山群前陆盆地褶皱157
三、古—新近纪褶皱159
第四节 断裂构造160
一、继承性活动断裂160
二、分界断裂162
三、一般断裂163
四、脆韧性剪切带(F1)167
五、节理劈理168
第五节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169
一、测区内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迹象169
二、新生代沉积盆地172
三、高原隆升与环境变化173
第六节 构造阶段及其演化176
一、元古宙造山前基底形成阶段176
二、海西—印支期主造山演化阶段176
三、新生代高原隆升阶段178
第六章 遥感地质179
一、遥感地质工作程序和方法179
二、区域地质解译181
三、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187
第七章 矿产及国土资源概况188
第一节 概况188
一、前人工作程度188
二、本次工作程度188
第二节 矿产各论188
一、马兰山锑、金矿点(K1)188
二、西金乌兰湖北铁矿点(K21)192
三、楚玛尔河铜铅矿点(K20)192
第三节 成矿地质背景分析193
第四节 找矿远景区的确定194
一、兴军山—马兰山金、锑找矿远景区194
二、楚玛尔河上游盐类找矿远景区194
三、五雪峰钨、锡成矿有利地段194
第五节 国土资源状况简介195
第八章 结论198
一、项目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198
二、存在问题199
主要参考文献200
图版说明及图版201
热门推荐
- 1731186.html
- 2745144.html
- 3386572.html
- 1343862.html
- 3524367.html
- 302527.html
- 2096044.html
- 1052915.html
- 37571.html
- 23843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64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4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0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8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3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0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5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