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5
第一章 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创立5
第一节 下决心发展火箭技术5
第二节 火箭技术基础的建立9
第三节 早期的空间探索活动21
第二章 航天工业体系的形成26
第一节 火箭工业体系的建立26
第二节 从空间规划到工程研制30
第三节 空间技术研究院33
第四节 新基地的建设37
第三章 航天活动与航天技术的发展41
第一节 进入航天时代41
第二节 动乱中的挫折与斗争46
第三节 航天事业的新时期50
第四节 举世瞩目的成就56
第二编68
第四章 探空火箭68
第一节 探空火箭的起步69
一、初战遇波折69
二、循序渐进见成效70
三、关怀和勉励72
第二节 气象火箭73
一、“T一7”和“T—7A”气象火箭73
二、“和平二号”气象火箭75
三、“和平六号”气象火箭76
第三节 生物试验火箭78
一、“T—7A(S1)”生物(大白鼠)试验火箭78
二、“T—7A(S2)”生物(狗)试验火箭79
第四节 用于技术试验的探空火箭81
一、卫星仪器、设备的高空性能试验82
二、发动机点火系统高空性能试验83
第五章 液体燃料火箭85
第一节 仿制练兵86
第二节 第一枚自行设计的火箭88
第三节 走上独立研制的道路91
第四节 飞向太平洋94
第六章 固体燃料火箭100
第一节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100
一、早期的探索100
二、实用型发动机的研制104
第二节 水下发射的固体燃料火箭111
第七章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120
第一节 第一枚航天运载火箭120
一、发射卫星需要多级火箭120
二、寻求实用、先进的总体设计方案121
三、大力协同,组织基础技术攻关122
第二节 突破多级火箭技术123
一、百吨级推力发动机和高空液体火箭发动机125
二、第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126
三、火箭结构127
四、独特实用的控制系统129
五、新的飞行测量系统和安全系统131
第三节 飞向太空133
第八章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136
第一节 总体方案的形成136
一、总体方案的论证136
二、轨道方案的确定138
三、为减轻每一公斤而奋斗139
四、摸索方案设计阶段的规律140
第二节 新技术的应用141
一、平台——计算机方案141
二、用摇摆发动机提供控制力142
三、推进剂用自生增压法增压144
四、推进剂贮箱的材料采用高强度的铝铜合金145
五、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研制146
第三节 大型地面试验148
一、全箭弹性振动试验148
二、第二级火箭全系统试车149
第四节 再接再厉,获得成功150
第九章 “风暴一号”运载火箭153
第一节 研制试验型火箭153
第二节 重型卫星上天157
一、运载能力的提高158
二、制导方案的改进159
三、测控系统的协调与研制生产159
第三节 一箭三星发射成功161
第十章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164
第一节 采用低温推进剂火箭方案164
一、方案演变过程164
二、“长征三号”总体方案165
三、发射轨道167
四、运载能力168
第二节 攻关与突破168
一、突破低温技术在材料工艺上的应用169
二、攻克氢氧发动机技术难关170
三、制服纵向耦合振动173
四、低频振动环境的管理175
五、发射场合练176
六、全系统试车成功177
第三节 向地球静止轨道进军178
一、迈开第一步178
二、查出故障,进行改装181
三、登上新的高峰182
第三编189
第十一章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89
第一节 “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189
第二节 卫星研制过程191
一、“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组成191
二、卫星各分系统的技术设计191
三、卫星研制工作的几个阶段196
四、攻克技术难关197
五、严格进行地面试验201
第三节 第一颗卫星上天202
一、发射星的总装、测试202
二、在发射场203
三、批准发射204
四、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205
第十二章 科学实验卫星209
第一节 “实践一号”卫星210
一、任务的提出和方案概述211
二、研制过程213
三、成功发射与长期运行217
第二节 “实践二号”卫星218
一、方案的演化219
二、一箭三星221
三、总体协调222
四、把好质量和“分离”关227
五、发射前后229
第十三章 返回式遥感卫星231
第一节 试验型返回式卫星232
一、总体方案的确定232
二、几个分系统方案的确定与攻关234
三、卫星综合性地面试验244
四、“天”“地”配合试验245
五、卫星的总装与测试247
第二节 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与回收247
一、首次回收卫星获得基本成功247
二、再接再厉圆满回收249
三、一九七八年的开门红251
第三节 应用型返回式卫星252
一、应用型返回式卫星的方案252
二、应用型返回式卫星试验情况252
第十四章 静止通信卫星255
第一节 研制的主要过程256
一、任务提出与方案探索256
二、方案设计与总体协调258
三、列入重点,加快步伐259
第二节 卫星的组成和技术关键260
一、试验通信卫星的概貌和组成260
二、试验通信卫星的技术关键263
三、总装测试和大型试验270
第三节 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276
一、开赴发射场前的准备277
二、发射场的战斗生活277
三、试验卫星的发射278
四、试验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点279
第四节 卫星通信的试验和使用282
一、电视图像清晰,音质优美282
二、祝贺与评论283
第四编288
第十五章 航天发射场和地面设备288
第一节 发射场的作用288
第二节 发射场的建设289
一、三号发射场区289
二、二号发射场区291
三、西南航天发射场293
第三节 地面机械设备295
第四节 地面测试发控设备和飞行测量系统300
一、地面测试及发射控制设备300
二、遥测系统的地面设备302
三、外测系统的地面设备304
第十六章 卫星地面测控网与地面站306
第一节 地面测控网307
第二节 静止卫星的测控314
一、微波统一系统315
二、静止通信卫星测控网316
三、胜利完成任务317
第三节 卫星通信地面站319
第十七章 材料工艺和大型试验设施322
第一节 材料与工艺322
第二节 大型试验设施333
一、风洞设施335
二、环境试验设施(包括动态、静力、振动、真空试验设施)335
三、发动机试验设施339
四、全箭系留试车台341
五、仿真模拟设施341
六、天线试验设备342
七、检漏设备342
八、计算机343
九、计量技术343
第五编348
第十八章 航天工程的科学管理348
第一节 “三步棋”和研制程序349
一、加强预先研究,坚持预研先行350
二、型号研制要按程序办事,实行分阶段管理351
第二节 总设计师系统与两条指挥线352
一、以总设计师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指挥线353
二、以计划调度为中心的行政指挥线353
三、在统一领导下两条指挥线的合作354
第三节 型号总体设计部355
第四节 航天工程的计划管理358
一、型号研制计划359
二、航天工程计划的综合平衡原则359
三、计划协调技术与动态调度361
第五节 航天工程的质量管理363
一、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365
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366
三、试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368
四、把全部工作纳入质量第一的轨道369
第十九章 航天队伍的形成和成长370
第一节 队伍的组建和构成370
一、航天队伍的组建370
二、航天队伍的构成372
第二节 信任、依靠、关怀379
一、充分信任知识分子379
二、放手使用知识分子383
三、热情关怀知识分子385
第三节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386
一、在初期的探索中练兵386
二、在自行设计中增长才干388
三、在独立研制的实践中磨炼、提高388
四、培养高尚的精神风貌390
第二十章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393
第一节 坚持自力更生,独立研制393
一、自力更生为主,开展国际交流393
二、建立独立的航天工程体系396
三、走自行设计之路397
第二节 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399
一、确定与国力相适应的发展重点和奋斗目标399
二、在导弹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航天技术401
三、努力提高航天工程的技术经济效益403
第三节 组织社会主义大协作405
一、基础工业是航天事业的后盾405
二、建立全国协作网406
第六编412
第二十一章 对外交往与合作412
第一节 进入对外开放的新时期412
第二节 与一些国家、国际组织的交往和合作415
一、中国——法国415
二、中国——日本416
三、中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417
四、中国——美国417
五、中国——巴西419
六、中国——意大利419
七、中国——英国420
八、中国——欧洲空间局421
第三节 参加国际空间组织的活动421
一、国际宇航联合会421
二、国际电信联盟422
三、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423
四、国际标准化组织423
第二十二章 航天技术与现代化425
第一节 发展航天技术的重要意义425
第二节 航天技术应用的成就429
一、卫星通信工程的成就429
二、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的成就431
三、应用科学实验卫星进行空间研究434
第三节 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推广436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大事年表445
彩色插图目录460
后记464
热门推荐
- 2529238.html
- 3868684.html
- 1646918.html
- 1308946.html
- 2429472.html
- 1293431.html
- 3213355.html
- 856853.html
- 1275340.html
- 21414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19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1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0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6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5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9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63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4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4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