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 张万红,孙宏亮,王岩石主编;张天德主审;冯小卫,高荆梅,马蕾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4492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中华文化-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

第一节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

一、什么是文化1

二、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2

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3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3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8

第二节 传统社会特征与传统文化的形成13

一、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13

二、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18

三、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22

第三节 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23

一、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24

二、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26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33

第一节 先秦:中国文化的萌发与争鸣33

一、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与起源33

二、周——从神本文化到人本文化36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37

第二节 秦代至六朝时期:中国文化的统一与多元41

一、秦汉——宏阔包容的大一统文化41

二、魏晋——文化涅槃的新生43

三、南北朝——二学二教的冲突与整合45

第三节 隋代至元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成熟与辉煌46

一、隋唐——文化的隆盛期46

二、两宋——共生的雅俗文化49

三、辽夏金元——中国传统文化的嬗变期52

第四节 明清:中国文化的继往与开来54

一、明代——文化的专制与文人的觉醒55

二、清代——传统文化的总结与思变56

三、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58

第三章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67

第一节 儒家文化67

一、儒学概述67

二、孔子及其思想70

三、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77

四、儒学在世界的传播78

第二节 道家文化80

一、先秦道家的产生80

二、黄老学派81

三、庄子思想82

四、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83

五、道教84

六、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87

第三节 佛教文化88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88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90

第四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107

第一节 传统道德思想的历史流变107

一、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思想的演变和发展107

二、传统道德规范113

三、传统伦理道德的地位119

第二节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20

一、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120

二、十大美德的现代价值127

三、构建新时代道德规范128

第三节 中国传统武德130

一、传统道德对武德的影响130

二、中国传统武德的文化价值133

三、中国传统武德的时代价值134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学145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辉煌成就145

一、中国古代诗词145

二、中国古代散文、辞赋154

三、中国古代小说、戏曲159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特征167

一、“诗言志”的表现特征168

二、“形神兼备”的形象创造169

三、抒情写意的艺术手法170

四、文学体裁的多样性171

五、文学风格的丰富性173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174

一、关注人间的理性精神174

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176

三、持中贵和的美学风格177

第六章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186

第一节 中国传统历法186

一、历法的形成演变186

二、古代年、月、日纪法188

三、二十四节气191

第二节 中国传统节日194

一、节日的起源194

二、节日的分类195

三、节日的特点196

四、主要节日介绍196

第三节 中国传统饮食201

一、中国古代饮食的特征202

二、传统的烹饪方法203

三、不同的饮食文化礼节205

第四节 中国传统医药学208

一、传统中医药学之魂:阴阳五行208

二、传统医药学之术:天然药与针灸210

三、传统医药学之道:食疗与养生211

四、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213

第七章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218

第一节 官学教育的发展演变218

一、商代官学218

二、西周官学219

三、秦代官学221

四、汉代官学222

五、魏晋南北朝的学校教育224

六、隋代的学校教育225

七、唐代的学校教育226

八、宋代的学校教育227

九、元代的学校教育228

十、明清两代的学校教育229

十一、清末学校逐渐走向近代化231

第二节 诗礼传家的私学教育233

一、私学的兴起233

二、汉代的私学234

三、魏晋南北朝的私学235

四、唐代的私学236

五、蒙学236

第三节 施教论学的书院教育237

一、宋代的书院237

二、明代的书院239

三、清代的书院240

四、书院的教学特点241

第四节 古代教学思想精粹243

一、重政治、重伦理的教育特点243

二、优秀的教学思想244

第八章 古代选官制度256

第一节 察举制的产生及发展256

一、前察举时期256

二、察举制258

三、征辟259

四、任子与纳赀制度260

五、九品中正制260

第二节 科举制的产生及演变261

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262

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262

三、宋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265

四、元代:科举制度中落的原因267

五、明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与灭亡268

六、科举考试的流弊271

七、科举考试的消亡272

第三节 选官制度的文化论争273

一、科举的是与非273

二、假如没有科举275

三、科举的优点276

四、科举的影响276

五、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科举280

第九章 中国古代兵制文化与兵家思想295

第一节 中国兵法的演进295

一、先秦时期的“一”:兵法源于军法295

二、春秋战国:兵法的治兵与用兵297

三、先秦兵书的三大经典和三大类型297

四、西汉:三次整理与兵书四种301

五、东汉、三国和魏晋:五大经典和曹公五书304

六、南北朝与隋唐:六大经典和《孙子》六家注306

七、宋元明清:《武经七书》307

第二节 传统中国兵制的沿革308

一、夏、商、西周兵制308

二、春秋兵制309

三、战国兵制310

四、秦汉兵制311

五、隋唐兵制313

六、宋代兵制316

七、元代兵制319

八、明代兵制320

九、清代兵制322

第三节 中国传统兵家思想325

一、兵家与儒家325

二、兵家与道家327

三、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兵家精神330

四、弘扬“和军一心”的武德文化,强化官兵的团队意识331

第十章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338

第一节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进338

一、奴隶制时期的法律制度338

二、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法律制度343

三、封建时期的法律制度348

第二节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征363

一、法自君出与君权至上364

二、诸法合体与以刑为主365

三、德主刑辅与明德慎罚366

四、引礼入法与礼法结合367

五、法有差等与义务本位368

六、家族本位与注重伦理369

七、重视实体与轻视程序370

八、追求无讼与调处息争371

九、司行不分与权尊于法371

后记3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