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供热锅炉节能与脱硫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供热锅炉节能与脱硫技术
  • 解鲁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6223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集中供热-锅炉-节能;集中供热-锅炉-脱硫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供热锅炉节能与脱硫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热源节能与环保的重要意义1

第一章 集中供热热源节能和环保的基本途径1

1.2锅炉热效率及热损失的基本概念2

1.2.1锅炉热效率是说明锅炉经济性及是否节能的主要指标2

1.2.2锅炉的有效利用热量及热损失3

1.2.3正常运行负荷与热效率的关系4

1.3提高锅炉热效率的基本方向6

1.3.1提高燃烧及传热效率,减少热损失6

1.3.2锅炉热平衡试验与节能的关系6

1.4.2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7

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7

1.4.1标准中区域类别及年限的划分7

1.4.3锅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9

1.4.4监测方法及过剩空气系数折算值9

1.4.5烟囱高度的规定9

1.5降低锅炉SO2污染的基本途径10

1.5.1燃烧前脱硫10

1.5.2燃烧中脱硫11

1.5.3燃烧后脱硫11

2.1.1完全燃烧的要素13

2.1燃料燃烧的基本概念13

第二章 层燃炉改善燃烧的措施13

2.1.2理论空气量和实际空气量14

2.1.3过剩空气系数14

2.2层燃炉的燃烧过程及链条炉的工作特点15

2.2.1层燃炉的燃烧过程15

2.2.2链条炉的工作特点16

2.3层燃炉改善燃烧的途径18

2.3.1层燃炉改善燃烧的措施18

2.3.2挥发分与固定碳的燃烧19

2.3.3过剩空气系数的优化及减少漏风20

2.3.4采用高温红外涂料21

2.3.5煤与炉渣混烧22

2.3.6蒸汽助燃23

2.3.7采用高效节煤剂24

第三章 链条炉分层燃烧技术26

3.1分层燃烧的特点26

3.2分层燃烧装置的结构27

3.2.1前苏联的分层燃烧装置27

3.2.2我国分层燃烧装置的专利29

3.2.3目前广泛采用的分层燃烧装置38

3.3分层燃烧的效果39

3.4采用分层燃烧应注意的问题41

第四章 链条炉排与煤粉复合燃烧技术43

4.1室燃炉及半悬燃炉改进燃烧的途径43

4.2链条炉复合燃烧装置45

4.2.1链条炉复合燃烧及设备系统45

4.2.2链条炉复合燃烧的创始46

4.2.3链条炉复合燃烧装置的专利产品46

4.3.1采用煤粉复合燃烧前后的对比50

4.3.2改造实例50

4.3复合燃烧技术的应用效果50

4.4采用复合燃烧应注意的问题54

4.5采用分层燃烧和复合燃烧技术几个问题的探讨55

4.5.1关于数据可靠性的问题55

4.5.2必须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避免盲目采用56

4.5.3锅炉已达额定出力及新装锅炉是否采用的问题57

4.5.4是否同时扩容问题58

4.5.5关于强制采用问题58

第五章 固硫型煤及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60

5.1固硫型煤60

5.1.1固硫型煤的成型方式60

5.1.2固硫剂61

5.1.3胶粘剂62

5.1.4添加活性剂的采用63

5.2链条炉排采用炉前型煤的实例64

5.2.1采用炉前型煤的原因64

5.2.2型煤燃烧的工作原理及其装置64

5.2.3使用的效果65

5.3生物固硫型煤技术及应用66

5.3.1生物固硫型煤技术的发展66

5.3.2生物固硫型煤的工艺系统67

5.4.1流化床锅炉的发展状况69

5.4流化床锅炉燃烧中脱硫问题69

5.4.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71

5.4.3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脱硫效果73

5.4.4SO2排放浓度、排放量和脱硫率的关系74

5.4.5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中脱硫率的探讨76

5.4.6改进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性能的措施78

第六章 锅炉燃用水煤浆技术84

6.1水煤浆在锅炉上的应用84

6.2燃用水煤浆的特点87

6.3水煤浆的品种及质量指标90

6.4.1磨矿92

6.4炉前制浆的技术关键92

6.4.2堆积效率与级配94

6.4.3添加剂95

6.5水煤浆的储存与输送96

6.5.1搅拌器选择与安装97

6.5.2输浆泵的选择97

6.5.3水煤浆过滤装置98

6.6水煤浆燃烧的特点99

6.7.1水煤浆燃烧器的雾化方式100

6.7水煤浆燃烧器及其布置100

6.7.2水煤浆喷嘴及燃烧器布置方式101

6.7.3喷嘴的磨损问题103

6.7.4压缩空气雾化燃烧器与预燃室103

6.8水煤浆的燃烧技术105

6.8.1点火、着火及稳燃手段105

6.8.2合理配风,改善空气动力场,提高燃烧效率及锅炉效率110

6.8.3煤与水煤浆复合燃烧115

6.8.4改用水煤浆时应注意的其他问题117

第七章 供热锅炉的烟气脱硫119

7.1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简况119

7.2低压锅炉的简易烟气脱硫装置120

7.3喷雾脱硫和喷雾干燥脱硫技术123

7.3.1喷雾脱硫技术123

7.3.2喷雾干燥脱硫技术125

7.4脉冲放电烟气脱硫技术126

7.5低压锅炉其他脱硫方法128

7.6吸收剂循环利用的脱硫技术129

7.6.1循环硫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及简介129

7.6.235t/h锅炉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装置133

7.6.365t/h锅炉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135

7.6.4干式脱硫剂床料内循环的烟气脱硫装置137

7.6.5双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技术140

第八章 改善传热及水质处理146

8.1受热面合理布置及避免烟气短路146

8.1.1受热面的合理分配与布置146

8.1.2防止隔墙损坏造成烟气短路147

8.2保持受热面的内部洁净147

8.2.1加强水处理防止结垢及腐蚀147

8.2.2保持凝结水及回水洁净148

8.2.3锅炉和热网的冲洗及加强锅炉排污148

8.3.1离子交换软化149

8.3.2离子交换除盐149

8.3离子交换软化及除盐149

8.3.3离子交换除盐系统及除硅特性150

8.3.4混床与复床的比较151

8.4膜分离技术152

8.4.1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原理152

8.4.2离子交换膜的特性及电渗析器的运行157

8.4.3反渗透膜的特性160

8.4.4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167

8.4.5反渗透膜组件的组成及运行181

8.4.6反渗透系统的精处理190

8.4.7反渗透系统及设备的选择196

8.4.8EUI固膜198

8.5保持受热面的外部洁净201

8.5.1加强吹灰201

8.5.2防止管外结焦并停炉时清焦201

8.5.3采用化学清灰剂202

8.5.4使用远红外节能剂204

第九章 加强运行管理及余热回收205

9.1控制排烟热损失及烟气余热回收205

9.1.1优化α值及排烟温度控制排烟热损失205

9.1.2加装热管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205

9.2.3排污余热利用209

9.2.2q6热损失热量的回收209

9.2减少散热损失及余热回收209

9.2.1加强炉墙保温,减少散热损失209

9.3提高锅炉净效率211

9.3.1锅炉的毛效率和净效率211

9.3.2风机、水泵采用变频调速212

9.3.3热网设备设置及运行对锅炉房节能的关系213

9.4提高运行管理及技术水平是投资少、见效显著的节能措施214

9.5节能的基础工作215

9.5.1安装齐全所需的监测仪表215

9.5.2完善规程制度,进行技术考核及培训215

9.5.3进行热平衡试验,摸清锅炉能源利用情况216

9.6负荷的合理调度217

9.6.1负荷的经济调度217

9.6.2对不同性质建筑采用分时供暖218

9.6.3采用蓄热器219

9.7锅炉运行的自动控制222

9.7.1供热锅炉自动控制内容及对象222

9.7.2供热锅炉的计算机控制224

9.7.3层燃炉燃烧调节计算机监控的难点225

9.7.4层燃炉燃烧调节计算机监控的进展2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