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
  • 李建中主编;邓新华,向柏松,吴建民等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2594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学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导论1

0.1 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背景1

0.2 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6

0.3 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形态12

1 先秦文论 19

1.1 先秦文论概述19

1.1.1 先秦思想文化19

1.1.2 先秦文化与文论21

1.1.3 先秦文论的主要成就26

1.2 孔子及儒家文论28

1.2.1 孔子的文学思想28

1.2.2 孟子的文学思想32

1.2.3 荀子的文学思想35

1.3 老庄及道家文论37

1.3.1 老子的文学思想37

1.3.2 庄子的文学思想40

1.4 《易传》儒道兼综的文论思想45

1.4.1 象与意46

1.4.2 阳刚与阴柔47

1.4.3 神与通其变48

先秦文论选录50

《老子》选录50

《论语》选录53

《孟子》选录57

《庄子》选录60

《易传》选录65

2 两汉文论68

2.1 两汉文论概述68

2.1.1 两汉思想文化的基本状况68

2.1.2 汉代思想文化对汉代文论的影响69

2.1.3 两汉文论概况72

2.2 《淮南子》的道家文论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77

2.2.1 《淮南子》的道家文论77

2.2.2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82

2.3 《乐记》、《诗大序》和董仲舒的文论:儒家文论之总结84

2.3.1 《乐记》的文艺思想84

2.3.2 《诗大序》的诗歌理论89

2.3.3 董仲舒的经学家文论91

2.4 扬雄、王充的文学观和王逸的屈原论94

2.4.1 扬雄的文学家文论观94

2.4.2 王充的文学观96

2.4.3 王逸对屈原的评论102

两汉文论选录106

论六家之要指 司马谈106

史记·太史公自序(选录) 司马迁107

礼记·乐记(选录)109

诗大序112

论衡·超奇 王充113

楚辞章句序 王逸116

3.1.1 从玄学兴盛到三教合流118

3.1 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118

3 魏晋南北朝文论118

3.1.2 魏晋玄学对文论的影响121

3.1.3 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巨大成就125

3.2 玄学才性论与曹丕《典论·论文》128

3.2.1 铨衡群彦,品评才性128

3.2.2 文气与才性132

3.3 陆机《文赋》的创作心理学思想136

3.3.1 陆机和《文赋》136

3.3.2 陆机论创作心理139

3.4 刘勰《文心雕龙》与三教合流144

3.4.1 刘勰的三个世界及《文心雕龙》中的儒道释144

3.4.2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149

3.4.3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和批评鉴赏论152

3.5 钟嵘《诗品》的诗歌理论157

3.5.1 钟嵘及其《诗品》157

3.5.2 钟嵘的文论思想160

典论·论文 曹丕166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录166

周易略例·明象 王弼167

文赋 陆机167

文心雕龙(选录) 刘勰170

诗品序 钟 嵘177

4 唐宋金元文论180

4.1 唐宋金元文论概述180

4.1.1 三教思想的分立与融合180

4.1.2 儒道释文化对唐宋金元文论的影响183

4.1.3 唐宋金元文论的成就187

4.2 载道与取境:唐代文论中的儒与道释192

4.2.1 韩愈、柳宗元的文道观192

4.2.2 白居易的儒学诗教观195

4.2.3 皎然《诗式》与诗歌意境论197

4.2.4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与诗境风格论200

4.3 苏轼、严羽及宋代文论的以禅喻诗202

4.3.1 宋代道学家的文道论203

4.3.2 苏轼融合儒释道的文艺思想204

4.3.3 严羽《沧浪诗话》及以禅喻诗210

4.4 元好问及金元文论215

4.4.1 金元文论的主要特征215

4.4.2 元好问的诗论216

唐宋金元文论选录220

六祖坛经(选录) 慧能220

诗式(选录) 皎然222

与元九书 白居易226

答李翊书 韩愈230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231

书黄子思诗集后 苏轼235

沧浪诗话·诗辨 严羽235

论诗三十首(选录) 元好问237

5.1.1 从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239

5.1.2 阳明心学对文论的影响239

5.1 明清文论概述239

5 明清文论239

5.1.3 明清文论的巨大成就243

5.2 从李贽到金圣叹:异端思潮下的小说评点247

5.2.1 李贽对《水浒传》的评点251

5.2.2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251

5.3 王骥德、李渔及明清戏曲理论254

5.3.1 王骥德和他的《曲律》260

5.3.2 李渔的戏曲理论263

5.4 王夫之、叶燮及明清诗词理论268

5.4.1 王夫之的诗论268

5.4.2 叶燮的《原诗》273

明清文论选录279

焚书(选录) 李贽279

读第五才子书法(选录) 金圣叹285

曲律(选录) 王骥德289

闲情偶记(选录) 李渔294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选录) 王夫之303

原诗(选录) 叶燮305

6 近代文论314

6.1 近代文论概述314

6.1.1 “过渡时代”的文化转型特点314

6.1.2 “古今中西大交会”中的近代文论316

6.1.3 近代文论的突出贡献319

6.2 龚自珍、刘熙载及传统文论之总结322

6.2.1 龚自珍的文论思想322

6.2.2 刘熙载《艺概》及近代词论325

6.3 梁启超、王国维及近代文论之开启327

6.3.1 梁启超的文论思想328

6.3.2 王国维的文论思想332

近代文论选录336

书汤海秋诗集后 龚自珍336

艺概(选录) 刘熙载336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梁启超339

《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343

人间词话(选录) 王国维358

后记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