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亚洲艺术、宗教与历史研究丛书·新天下之化 明初礼俗改革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0745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礼仪-风俗习惯史-社会变革-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亚洲艺术、宗教与历史研究丛书·新天下之化 明初礼俗改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元明历史时段中的明代前期社会1
二、有关“礼俗”的界定4
三、明初礼俗及其相关研究概要7
四、基本史料分类及用途说明11
五、本文的章节安排16
第一章 紧张与应对:明初礼俗改革的政治背景19
第一节 遗民与逸民:明初的政权认同困境20
一、元遗民及其行为表达方式21
二、元明之际的逸民36
第二节 明初的政权合法性辩护与国家形象塑造43
一、认同危机下国家与士人关系的紧张43
二、明初对政权合法性的论证47
第二章 重整冠裳:洪武时期的服饰改革52
第一节 “夷夏”有别:洪武朝的“胡服”之禁53
一、“胡风”浸染与“夷夏”意识的淡漠54
二、振举华风:洪武朝的“胡服”禁令64
第二节 上下有等:明初服饰制度与民众阶层身份的刻画76
一、等威不辨:元代服色的混乱与士人的批评77
二、尊卑之序:明初服饰制度与各阶层身份界限的刻画81
第三节 民服有常:士庶服饰与四民秩序的重新厘定95
一、士庶异服96
二、本末之差99
三、律及方外101
小结 华夏服饰认同与各阶层服饰秩序的建立103
第三章 再叙彝伦:洪武时期的婚丧礼俗改革111
第一节 正夫妇之伦:明初对婚姻礼俗的清整113
一、元明时代的收继婚115
二、蒙古色目人的婚姻限令128
三、同姓不婚与中表禁婚133
第二节 慎终追远:明初对丧葬礼俗的重新规范148
一、明代的火葬之禁149
二、官吏丁忧与僧道守制162
小结 儒家伦理实践的严格化171
第四章 整饬仪节:洪武时期的日常杂礼规范174
第一节 明初礼俗改革中的名号改易174
一、“胡名”、“胡姓”之禁175
二、民众的称谓避忌183
三、洪武三年的神号革正194
第二节 明初的日常交际礼仪更革200
一、传统礼仪秩序的回归200
二、交际礼仪中的“胡礼”禁革203
三、存诚去伪:明初的书札规范209
小结 政治权力、儒家理念与明初社会形态的模塑212
第五章 互动与回应:士大夫与明初礼俗改革——以服饰制度的设计和乡饮酒礼的推行为例214
第一节 士大夫的服饰理念与制度设计217
一、追复古风:元季士人的冠服理想217
二、规划新制:刘夏的《定冠服之制》221
三、禁绝游民:解缙的四民衣冠设想226
四、敦善省刑:方孝孺的服饰理论231
第二节 地方士人与明初乡饮酒礼的推行235
一、陈谟与谢应芳237
二、遗民王礼246
小结 “新天下之化”与“正天下之统”255
第六章 宣礼导俗:明初的乡里教化体系与律令礼法的传布落实257
第一节 明初普及律令礼法知识的努力258
一、明初有关律令传布的讨论258
二、礼法知识下渗民间的途径262
第二节 彰善瘅恶,树之风声——明代前期基层教化体系中的申明亭和旌善亭266
一、制度的建立与推行266
二、申明旌善亭的职能273
三、申明旌善亭与地方风俗整顿281
四、乡里教化制度的废弛285
小结 基层教化体系的兴废与明代世风的演变291
结论 明初礼俗改革的政治意义与历史影响294
一、礼俗改革与明初的政治合法性构建294
二、明初礼俗改革与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常识化和风俗化299
三、明初文化清整的历史影响303
附录 元明之际“夷夏”论说举隅——兼说清代官修书籍对明初史事的隐没与改篡307
一、元季红巾军起事时的“夷夏”口号308
二、洪武时期的“夷夏”论说314
三、小结323
参考文献324
后记349
付梓后记351
热门推荐
- 1433527.html
- 3539414.html
- 880195.html
- 3844776.html
- 301177.html
- 2003782.html
- 3360928.html
- 376482.html
- 3652545.html
- 7742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6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17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16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22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24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85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40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12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