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魏子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尹玉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414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古籍-研究-中国-汉代;古籍-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魏子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子书”的界定与本书研究的范围1
第一节 “子书”的界定与“成一家之言”3
一 “子书”在汉魏时期使用得比较广泛的几个称谓3
二 本书对“子书”的界定10
第二节 汉魏子书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子书创作的第二个高潮12
一 汉魏子书在数量与规模上的宏富13
二 汉魏子书对后世(限于晋南北朝阶段)影响深远14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时间断限和研究范围17
第四节 本书研究的缘由、方法和目的19
上编27
第一章 汉魏子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7
第一节 汉魏子书产生的历史背景27
一 政治上的大一统27
二 先秦子书文献在秦代的保存29
三 私人著史的出现31
四 纸张的发明32
五 经学成为禄利之途33
第二节 汉魏子书兴盛的原因34
一 学术发展的必然35
二 子书自身的优势37
三 子书在地位上与文人的相互遇合40
第二章 汉魏子书的特点43
第一节 汉魏子书作者群的特点43
一 因失意于当世,皆寄望于未来43
二 批经以批判现实46
三 “言以载道”向“借言扬名”的转变49
四 关注现实政治本身53
五 有意于“作”,书成己手55
第二节 汉魏子书文本的特点57
一 书名包含作者寄托58
二 篇名基本涵盖篇旨59
三 百家思想的细化与融合60
第三章 汉魏子书的体式67
第一节 杂篇68
第二节 自传70
第三节 大序74
第四节 小序77
第四章 汉魏子书的发展过程82
第一节 在对先秦诸子著作经验的扬弃中创新82
第二节 摆脱历史枷锁后的发展85
一 “假手”“藉口”与改编86
二 “模仿”与批判87
第三节 迎来属于新时代的高潮91
第四节 对前人的总结与对后世的垂范93
第五章 汉魏时人对子书的评价97
第一节 子书作者的评价——奖掖、呼应或自我检讨97
一 对己作现世教化与后世扬名的期许97
二 先秦诸子的“脱子入经”给予汉魏诸子的深刻影响102
三 对子书泛论中体现出汉魏诸子的“卫道”精神107
第二节 非子书作者的评价——企羡、同情或嘲讽109
一 经、史学者对诸子“文章”的肯定与对其所寓之“道”的贬抑109
二 执政者的猜忌与自负112
三 其他人对著作子书的憧憬与对作者的企羡113
第六章 汉魏子书的泛称——“新书”115
第一节 “新书”之称不始于刘向校书115
第二节 “新书”曾作为子书的泛称流行于汉魏119
第七章 汉魏子书的辩难风格和文学影响124
第一节 司马贞对桓谭《新论》的误读124
第二节 汉魏子书论难传统的思想渊源131
第三节 汉魏子书对先秦诸子辩难的批判继承和文学影响137
第八章 汉魏子书的文章学意义142
第一节 汉魏子书对文章产生根源的追究与文章功用的探讨142
第二节 汉魏子书对文辞态度与表现方法的争议150
第三节 汉魏子书对文学批评与欣赏的认识153
第四节 汉魏子书对各种文体的讨论与对“论”体文的树典垂范作用157
下编171
第一章 汉魏子书中的孝论171
第一节 西汉子书论孝——从自由走向维护172
第二节 东汉子书论孝——台上的捍卫与抵制182
一 东汉子书对“孝”的理论探讨182
二 东汉子书中习用“汉家”称谓的意义186
第三节 三国子书论孝——反思、总结与回归187
第二章 汉魏子书中“过秦”话语的演变及其时代思潮190
第一节 西汉子书言秦多批判191
第二节 东汉子书言秦多借喻198
第三节 三国子书言秦多理性201
第三章 汉魏子书中的“重禄养清”思想205
第一节 “禄过其功”的警告207
第二节 “薄禄”现象的批评210
第三节 “重禄”以养“清”的共识212
第四章 汉魏子书中的王、霸之辨216
第一节 汉魏子书中有关“王、霸之辨”的记录216
第二节 汉魏诸子关注“王、霸之辨”的原因221
第五章 汉魏子书杂记226
第一节 桓谭《新论》杂记226
一 《琴道》篇与桓谭墓的挖掘和桓谭读书台226
二 “王翁”之辩230
第二节 王充《论衡》杂记231
一 王充《论衡》“宣汉说”与《对作》篇的解读231
二 王充以《论衡》授徒刍议234
第三节 曹丕《典论》杂记236
一 作书时间236
二 作品数量的疑问237
三 开创与树典,《典论》的命名238
四 “文章”与“经国”的关系239
第六章 刘向对《汉志》“小说家”文献的搜集整理241
第一节 《新序》《说苑》中所能见到的《汉志》“小说家”文献241
第二节 基于遗文艺术风格解读基础上的《汉志》“小说家”标准256
第三节 刘向在建言思想指导下以《新序》《说苑》两书保存《汉志》“小说家”文献260
第七章 徐幹《中论》引《诗》与汉魏之际的《诗经》学268
第一节 《中论》引《诗》特点269
第二节 《中论》引《诗》与汉魏之际的《诗》学传统275
结语 宏观综合研究在汉魏子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284
附录一 汉魏子书叙录288
附录二 汉魏子书辑佚309
附录三 评朱谦之《新辑本桓谭新论》324
附录四 桓谭《新论》辑本文献综述336
参考文献349
后记353
热门推荐
- 1154326.html
- 3345931.html
- 3687218.html
- 2189402.html
- 3629119.html
- 1453653.html
- 2898074.html
- 3870243.html
- 3261998.html
- 1214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2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0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03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04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06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7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4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90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0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5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