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
  • 刘以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出版社
  • ISBN:780718144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县-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县域经济的地位与作用1

1.1.2县域经济的内涵与特征3

1.1.3县域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联系与区别6

1.2县域经济研究现状评述8

1.2.1中国县域经济的特殊性8

1.2.2县域经济研究回顾与综述9

1.3本文的结构与创新12

1.3.1研究框架及方法12

1.3.2研究的主要内容13

1.3.3主要创新之处14

1.4本章小结17

第二章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18

2.1引言:理论框架——一个概述18

2.2经济增长理论19

2.2.1哈罗德——多玛模型21

2.2.2索罗模型23

2.2.3阿罗——谢辛斯基模式24

2.2.4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模型26

2.2.5新制度经济学——从新古典主义的政府作用论到新制度主义的政府作用论34

2.3区域经济学理论37

23.1增长极理论38

2.3.2资源禀赋决定论40

2.3.3区域发展倒“U”型理论41

2.3.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42

2.3.4约翰·弗里德曼区域发展政策42

2.3.6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43

2.3.7科学发展观46

2.4本章小结46

第三章 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比较与路径研究49

3.1县域经济的几种典型模式49

3.2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分析50

3.2.1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苏南模式”51

3.2.1.1企业特征——乡镇企业51

3.2.1.2所有制属性——集体经济52

3.2.1.3要素配置——“集体、民营、合资”混合型配置52

3.2.1.4园区经济——产业集聚之路54

3.2.1.5趋动力——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联动54

3.2.1.6政府作用——制度创新、资源配置、行政推动型经济增长55

3.2.1.7文化背景——吴越文化56

3.2.2民间推动型发展模式——“温州模式”58

3.2.2.1企业特征——个体私营企业60

3.2.2.2所有制属性——私营经济60

3.2.2.3要素配置——资本形成结构具有鲜明的内源性61

3.2.2.4政府作用——“无为而治”62

3.2.2.5市场特性——民间专业市场62

3.2.2.6文化背景——“永嘉学派”的经济思想63

3.2.3外向拉动型发展模式——“珠江模式”64

3.2.3.1企业特征——三资企业65

3.2.3.2所有制属性——中外合资、合作经济65

3.2.3.3要素配置——外源性(全球化)65

3.2.3.4趋动力——国际资本66

3.2.3.5政府作用——营造政策环境67

3.2.3.6文化背景——侨乡文化68

3.3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路径特点69

3.3.1区位决定型发展路径70

3.3.2要素禀赋依托型发展路径71

3.3.3资源稀缺“倒逼”型发展路径72

3.3.4资本嫁接型发展路径74

3.3.5政企博弈型发展路径75

3.4本章小结76

第四章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78

4.1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涵78

4.1.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78

4.1.2动力机制的含义79

4.1.3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定义80

4.2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模型80

4.2.1内部经济结构子系统——内生动力因素81

4.2.2外部支撑条件子系统——外生动力因素82

4.2.3环境动力因素子系统——非经济因素83

4.2.4动力机制系统模型的构建83

4.3动力因素之间作用机理分析85

4.3.1内生动力因素相互间的作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85

4.3.1.1劳动供给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85

4.3.1.2劳动与资本的相互作用87

4.3.1.3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91

4.3.2外生动力因素与内生动力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力93

4.3.2.1国际国内资本转移与内生动力因素交互作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93

4.3.2.2中心城市扩张的梯度效应与内生动力因素交互作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05

4.3.2.3企业簇群式发展偏好与内生动力因素交互作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17

4.3.3非经济因素与内外生动力因素交互影响对县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或阻力121

4.3.3.1政府行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22

4.3.3.2文化特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25

4.3.3.3社会信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29

4.3.3.4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数学描述132

4.4本章小结136

第五章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高淳为例140

5.1高淳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140

5.1.1优势(Strengths)140

5.1.2劣势(Weaknesses)148

5.1.3机遇(Opportunities)154

5.1.4威胁(Threats)158

5.2高淳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159

5.2.1高淳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159

5.2.2高淳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预测169

5.3.1特色路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74

5.3实现高淳经济发展战略的特色路径174

5.3.2特色路径的目标指向181

5.3.3特色路径的主要措施186

5.3.3.1培育经济增长极186

5.3.3.2找准产业支撑点188

5.3.3.3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和搭建产业集聚平台194

5.3.3.4构筑融资大平台199

5.3.3.5放大生态特色效应………………………………………(201)199

5.3.3.6弘扬人文精神203

5.4本章小结2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208

主要参考文献211

后记2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