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模式研究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鞠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5885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犯罪-研究报告-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模式研究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我国城市社区的概念、基本类型及其建设2
(一)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演变2
第一章 我国城市社区发展与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2
(二)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的概念3
(三)我国城市社区类型5
(四)创建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7
二、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道重要屏障11
(一)社区与青少年违法犯罪11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12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14
(一)上海市违法犯罪的现状16
第二章 上海市依托专职社工预防模式16
一、上海市构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体系16
(二)“三、一、一、三”方略17
(三)成立政府管理办公室,培育社团,建立专业化社工队伍19
二、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自主运作模式20
(一)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简介20
(二)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组织与管理21
(三)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社团成长计划22
三、第361行的兴起——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23
(一)社工“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23
(二)社工的工作方法24
(三)社工的管理机制30
(四)社工自身的发展与成长31
四、经验与启示35
(一)社工制度诞生的土壤36
(二)社工服务的社会化机制37
五、问题与思考37
第三章 杭州市动员社会志愿者预防模式40
一、天水街道:西子湖畔的社区典范40
二、总体预防工作41
(一)初步形成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和管理网络41
(二)“四力合一”,搭建社区预防平台41
(三)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43
(四)动员社会参与45
(五)教育、服务与专门帮教46
三、特色之处:规范化、品牌化的志愿服务47
(一)规范化的组织与管理47
(二)“需求+可能”、品牌化服务49
(三)天水街道志愿者工作与青少年犯罪预防49
四、经验与启示56
(一)“四力合一”,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模板56
(二)“社区要建立两支队伍,一支是社区工作者队伍,一支是社区志愿者队伍”57
(三)优化环境,美化心灵57
(四)志愿者队伍素质有待提高58
(三)社会影响不大,群众认可程度不高58
(一)网络构架基本完整,但尚缺实效58
(二)各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不同58
五、问题与思考58
第四章 郑州市培育社区文化预防模式59
一、感受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代书胡同、平等街社区印象59
二、总体预防工作60
(一)预防工作保障措施基本到位60
(二)青少年犯罪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结合61
三、特色之处:社区文化活动充满活力66
(一)培育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66
(二)丰富的文化载体67
四、经验与启示72
五、问题与思考73
(一)运转经费依赖政府投入73
(二)社区预防工作缺乏规范的制度保障74
(三)需要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74
(四)社区在文化引导、教育等各方面必须保持先进性74
(五)郑州经验对新型社区是否适用74
第五章 武汉市依据评估预警系统预防模式75
一、三江交汇处的老城区:长堤、大董社区75
二、总体预防工作78
(一)以创建文明社区为契机,治城育人为动力,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78
(二)构建立体维权网,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79
(三)社区教育独具特色81
(四)“四位一体”搞帮教,搭建立体防护网84
三、特色之处:建立科学评估预警机制87
四、经验与启示89
(一)政府主导,思想明确,组织健全,措施得力89
(二)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融入“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与社区建设同步进行89
(三)整合资源,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才尽其用90
(四)社区管理到位,制度健全90
(五)科学决策,有的放矢90
五、问题与思考90
一、嘉陵北里社区:焕发生机和希望的老居民区92
第六章 天津市传统社区“助学帮困”预防模式92
二、总体预防工作95
(一)建立领导协调机构,完善组织网络96
(二)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97
(三)为青少年建立管理档案,建设社区青少年服务、教育阵地98
三、特色之处:创设“社区中小学贫困学生辅导班”99
(一)辅导班的创办99
(二)辅导班的发展100
(三)辅导班的现状101
四、经验与启示107
(一)创设了一个作为中心环节的、带动整个工作的有效载体107
(五)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为社区预防工作注入了活力108
(四)上级党委政府提供了及时的外部支持108
(三)社区居委会和党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108
(二)开展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性建设108
五、问题与思考109
(一)如何继续保持社会力量参与和社会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109
(二)如何保证整个预防工作的长效性109
(三)如何保证整个工作的延续性109
(四)如何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工作的专业水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09
第七章 武汉市百步亭新型社区预防模式112
一、百步亭社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得主112
(一)组织制度预防115
二、总体预防工作115
(二)环境预防117
(三)文化预防119
(四)教育预防,立体防范120
(五)培育爱心,重点帮扶122
(六)重点矫治122
三、特色之处:新型物业管理125
(一)创新管理模式,物业管理与政府管理相结合125
(二)落实管理制度,物业公司与社区自治组织和谐发展126
(三)规范管理行为,物业公司与业主和谐相处127
四、经验与启示129
五、问题与思考130
第八章 北京市“浙江村”流动人口社区预防模式一、“浙江村”:由乱而治的社区132
(一)摸索阶段135
二、总体预防工作135
(二)成功阶段139
三、经验与启示143
(一)政府观念的转变:从漠视到重视,从管理到服务,从歧视到平等对待143
(二)发展经济,提供活路144
(三)疏导优于堵塞:“退路进厅”优于清理、驱赶145
(四)充分发挥警察的作用:关键在于整顿队伍145
(五)加强细节控制:社区工作细致化145
(六)青少年成长受益于社区环境治理146
(一)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147
四、问题与思考147
(二)住房拥挤,道路狭窄148
(三)流动人口子女社区活动贫乏148
第九章 改进城市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建议149
一、普及基本理念149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条件及预防149
(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必须扎根社区154
(三)社区预防参与主体多元化156
(四)预防对象应该是社区里的全体青少年157
(五)预防模式不拘一格157
(六)注意几个问题158
(一)社区整体环境和综合能力的改善和提高159
二、社区预防工作框架159
(二)青少年定向预防160
(三)情境预防163
三、落实举措166
(一)健全工作领导机构166
(二)壮大工作队伍167
(三)完善工作机制168
四、配套政策和法律173
(一)预防犯罪173
(二)社区发展173
(三)儿童福利173
(六)污点消除174
(四)教育174
(五)社区矫正174
域外经验一美国社区防范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175
一、美国的青少年犯罪175
二、芝加哥地区项目(Chicago Area Project)176
三、波士顿中区项目(Boston's Midcity Project)179
四、动员青年项目(Mobilization for Youth Project)180
五、青年服务局项目(Youth Service Bureaus Project)182
六、结论185
域外经验二英国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模式与理念188
一、英国的青少年犯罪状况188
二、社区警务改革引领的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理念和出发点189
三、英国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模式与内容191
(一)行为预防措施191
(二)情境预防措施194
(三)系统预防措施197
四、结论199
域外经验三德国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背景、经验和挑战201
一、德国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起源201
二、近十年的发展203
三、以社区为基础的犯罪预防委员会206
四、四邻关系的重建——一个新方法207
五、困难和挑战208
六、结论209
域外经验四日本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模式211
一、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理念211
二、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模式213
三、以警察为主导的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模式214
(一)警察的“交番制度”215
(二)少年警察制度216
(三)少年警察志愿者制度217
四、以法务省为主导的社区更生保护工作模式219
(一)更生保护机构219
(二)民间协力组织221
五、以民间团体为主导的地域组织化模式222
六、结论223
热门推荐
- 1255765.html
- 1159271.html
- 3303010.html
- 837072.html
- 348143.html
- 887277.html
- 2352477.html
- 1303120.html
- 3353008.html
- 4689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4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0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2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3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47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1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86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