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俸禄制度史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俸禄制度史 第2版
  • 黄惠贤,陈锋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4544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6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91页
  • 主题词:官制-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俸禄制度史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从世官世禄到俸给制——先秦俸禄制度概说1

第一节 周代的世官世禄制1

目录1

一、分封制与世官制2

二、爵禄与采邑6

第二节 世官世禄制的破坏与俸禄制的兴起14

一、世官世禄制的崩坏与俸禄制的确立14

二、秦国的军功爵制与俸禄制23

第二章 两汉俸禄制度29

第一节 两汉官吏秩石等级29

第二节 两汉官吏俸禄的内容与数量36

一、西汉官吏的俸钱与“廪食太官”36

表2-1 汉代各秩别月俸三种记载比较38

各表目次38

表2-2 西汉各秩别月俸钱定额45

二、王莽的俸禄制度改革50

三、东汉的“半钱半谷”制52

表2-3 东汉各秩别月俸额55

第三节 两汉官员的其他正当收入与官员致仕后的待遇56

一、官吏俸禄之外的正当收入56

二、致仕官的待遇61

第四节 两汉封爵食邑制度概述6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俸禄制度73

第一节 魏晋南朝俸禄的等级标准与俸禄内容75

一、魏晋南朝俸禄的等级标准75

二、南朝的“禄官”与非“禄官”83

表3-1 陈代无俸禄诸官职表85

表3-2 陈代降减俸禄诸官职表88

三、魏晋南朝俸禄的内容88

一、地方官的禄田98

第二节 东晋南朝地方官俸禄的形式及其弊端98

二、地方官的“杂供给”103

三、“送故迎新”及地方官的“还资”106

第三节 从行赏到班禄——北魏的俸禄制度117

一、北魏前期的赏赐制度118

二、俸禄的班行及其基本特征125

三、地方官“依户给俸”制与“随地给公田”132

四、“职俸”以外其他形式的俸禄待遇135

第四节 北齐北周的俸禄制度139

一、北齐的俸禄制度140

表3-3 北齐中央官俸额142

表3-4 北齐地方官俸额144

二、北周的俸禄制度148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爵禄制150

第一节 隋代的俸禄制度162

第四章 隋至唐前期的俸禄制度162

一、开皇年间的京官季禄制与外官计户给禄制163

表4-1 隋代京官俸禄标准164

表4-2 隋代外官俸禄标准165

二、隋代的“官人禄力”167

三、隋代的田禄170

表4-3 隋代京官职田额171

第二节 唐代前期的俸禄制度175

一、唐代前期京、外官的年禄制176

表4-5 唐前期外官给禄额统计181

表4-4 唐前期京官给禄额统计181

二、唐代前期的俸料钱及其演变184

表4-6 唐乾封制中京官各品俸料钱统计188

表4-8 唐前期乾封、开元年间京官俸料总额比较191

表4-7 开元二十四年京官月俸统计191

表4-9 唐武德年间京、外官职田198

三、唐代前期京、外官的职田198

表4-10 唐代兵府军官职田统计199

四、唐前期官俸体系中的手力、杂色役与资课问题202

表4-11 京官给防阁、庶仆员数及纳钱额204

表4-12 州县官给白直、执衣员数205

表4-13 文武职事三品以上带勋者所给亲事、帐内员额及课钱估计数210

一、安史乱后京、外官冗员的滥觞与俸禄的变化214

第一节 中晚唐时期的俸禄制度214

第五章 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俸禄制度214

表5-1 唐贞元至会昌年间京官员数215

二、中晚唐京、外官禄218

表5-2 上州职事官月俸额220

三、中晚唐京、外官俸料钱额与折估制220

表5-4 诸道观察、团练使及属官月俸额221

表5-3 上县职事官月俸额221

表5-5 节度使官员月俸额223

四、中晚唐京、外官职田226

五、中晚唐俸禄体系中的手力课问题227

六、中晚唐几种特殊官员的俸禄229

第二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俸禄制度一瞥234

一、官员俸禄状况234

表5-6 后周诸使、州刺使俸禄额235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所谓“俸户”236

三、五代十国时期的“手力当直”237

第三节 唐五代俸禄制的若干问题238

一、唐五代时期的俸禄制与财政制度239

二、俸禄制与官僚制度242

三、唐代月俸制的历史地位244

第六章 两宋俸禄制度246

一、对皇室俸禄的优宠250

第一节 皇室、宫廷俸禄250

表6-2 北宋宰执俸禄定例251

表6-1 宋皇亲领武职俸禄定例………………………………251

二、后宫俸禄名色、等级及支付方法252

一、官员正俸254

第二节 百官俸禄254

表6-3 北宋文臣京朝官俸钱、衣赐定例255

表6-4 宋选人俸禄定例257

表6-5 宋武阶俸禄定例258

表6-6 宋职钱定例260

二、官员加俸260

表6-7 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职田定例265

三、职田265

表6-8 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职田定例266

表6-9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成都府路职田定例267

四、官员变相俸禄268

五、军俸273

六、俸禄的支给制度277

表6-10 北宋初年俸户定例282

七、闲官、致仕官等俸禄284

表6-11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京祠官添支条例287

表6-13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外祠官添支条例288

表6-12 北宋熙丰年间(1068~1085年)外祠官添支条例288

表6-14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外祠官添支条例289

表6-15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外祠官添支条例289

八、吏员俸禄中的重禄法294

表6-16 宋枢密院吏员俸料296

一、俸禄与官、职、差遣的关系297

第三节 宋代俸禄制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297

二、增俸养廉的措施及其实践299

三、高、低级官员俸入多寡悬殊308

四、俸禄与积贫的关系311

第七章 辽、金、元的俸禄制度315

第一节 辽朝的俸禄制度317

第二节 金朝的俸禄制度322

一、金朝俸禄制度的建立及其演变322

表7-1 金内职岁俸定例326

二、宫闱、宗室俸给326

三、京、外官俸禄名色和支付方法328

表7-2 金朝内官俸给定例329

表7-3 金朝外官俸禄及职田定例330

表7-4 金朝津遣钱定例335

四、军队俸给337

表7-5 金朝诸军月俸定例339

五、吏员俸给341

表7-6 金朝中央吏员俸禄定例342

六、赏赐和优免344

表7-7 金朝军队赏赐定例345

七、致仕官俸禄348

八、俸禄的扣罚停夺349

第三节 元朝的俸禄制度351

一、元朝俸禄制度的建立及其演变351

二、文官俸秩等级与名色357

表7-8 元朝至元年间秘书监俸禄定例358

表7-10 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秘书监添支俸米定例359

表7-9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百官俸例359

表7-11 元朝大德十年(1306年)秘书监月俸定例360

表7-13 元朝至大年间各品月俸定例361

表7-12 元朝至大年间秘书监月俸定例361

表7-14 元朝延祐年间秘书监折俸支米定例362

三、支俸方式、方法363

四、职田367

表7-15 元朝北方职田定例368

表7-16 元朝江南职田定例369

五、军官俸禄373

表7-17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军官俸禄定例375

六、其他官吏俸禄376

表7-18 元朝江浙学官月俸377

表7-19 元朝镇江学官月俸378

表7-20 元朝地方机构吏员月俸382

七、赏赐383

表7-21 元朝岁赐定例384

八、俸禄厚薄与吏治清浊的关系388

一、俸禄制的建立完善与少数民族的汉化同步392

第四节 辽、金、元俸禄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392

二、本民族旧俗对俸制体系的影响394

三、金、元以钞制俸的官俸形式及其社会影响395

第八章 明朝俸禄制度398

一、藩王俸禄400

第一节 皇室俸禄400

表8-1 明代藩王表401

表8-2 洪武二十八年亲王等禄米定例404

表8-3 弘治年间诸王岁米407

二、王府庄田412

表8-4 王府庄田赏赐414

三、王府的其他待遇423

表8-5 洪武至洪熙年间赏赐诸王金、银、钞示例424

表8-6 正统至弘治年间养赡岁米的支给428

四、公主俸禄及其他待遇431

表8-7 公主等俸禄标准432

表8-8 公主庄田赏赐434

第二节 宫中女官与宦官俸禄437

一、女官俸禄437

二、宦官俸禄438

三、宦官的赐银、赐田及其他442

表8-9 宦官庄田赏赐444

第三节 爵禄制度447

一、封爵与岁禄447

表8-10 公侯伯爵岁禄示例448

表8-11 公侯伯岁禄及其本折情况453

二、公、侯、伯的赐田455

表8-12 明代中后期侯伯赐田情况458

一、职田制的继承与废除461

第四节 文职武职官员俸禄461

二、俸禄标准与俸钞折色的变更465

表8-13 明代文武官员俸禄标准466

表8-14 明代钞折米标准示例比较475

表8-15 万历《明会典》载俸钞折色定例476

三、罚俸与住俸478

四、按照官品的赋役优免484

表8-16 嘉靖年间京官的优免则例486

五、武职官员的战时待遇及赏功制度488

六、致仕、丁忧待遇与优恤制度492

七、吏员月俸497

一、皇室支出与国家财政500

第五节 俸禄支出与财政、吏治、军政500

二、冗官、冗费与财政的困窘505

表8-17 嘉、隆年间太仓银库岁入岁出银数比较509

表8-18 正德至万历年间九边年例银统计510

三、俸钞折色与薄俸的关系511

四、薄俸对吏治、军政的影响512

表8-19 镇守总兵等官私役军士事例517

第九章 清朝俸禄制度521

第一节 皇室俸禄523

一、后妃等制及其待遇523

表9-1 清代后妃的年例与日用标准524

二、宗室俸禄529

表9-2 清代宗室俸禄标准531

三、宗室庄田与优恤、赏赐533

表9-3 清代宗室王公庄田统计534

四、公主俸禄及其他538

表9-4 清代在京公主以下及额驸俸禄比较540

表9-5 下嫁外藩公主以下及额驸俸禄标准(顺治朝定例)541

五、附:宦官俸禄543

表9-6 下嫁外藩公主以下及额驸俸禄标准(乾隆朝定例)546

第二节 外藩王公俸禄与世爵俸禄548

一、外藩封爵及其俸禄548

二、外藩王公的其他待遇551

三、异姓封爵及世爵之俸禄554

表9-7 清代宦官俸禄标准555

表9-8 清代世爵等级及品级556

第三节 文职官员俸禄559

一、京官、外官俸禄标准的变化559

表9-9 清代世爵俸禄标准560

表9-10 明清文官俸禄比较561

二、外官养廉银与京官双俸制565

表9-11 清代文官俸禄定例571

表9-12 清代督抚布按等养廉银定例572

三、赋役优免问题578

四、罚俸、裁俸、捐俸与扣减养廉581

五、致仕待遇及其他591

表9-13 清代府州县官员养廉银定例592

六、吏员俸禄596

一、八旗的授田制599

第四节 武职官员俸禄599

表9-14 清初致仕官员简况600

二、八旗、绿营俸禄标准603

表9-15 清代八旗官兵分拨土地数额605

表9-16 清代禁旅八旗将领俸禄定例609

三、名粮制度611

表9-17 顺治至乾隆初绿营将领俸薪岁额611

表9-18 乾隆以后绿营将领俸薪岁额614

表9-19 驻防八旗将领丁粮马乾定例618

四、武职养廉620

表9-20 绿营将领亲丁名粮定例622

表9-21 驻防八旗武职养廉定例624

五、战时俸饷制度626

表9-22 绿营武职养廉岁额629

表9-23 京城官兵出征行装银629

表9-24 东北官兵出征行装银629

表9-25 蒙古官兵出征行装银629

表9-26 直省驻防官兵出征行装银630

表9-27 绿营官兵出征行装银632

表9-28 京城官兵及跟役出征盐菜银637

表9-29 驻防官兵及跟役出征盐菜银639

表9-30 蒙古官兵及跟役出征盐菜银639

表9-31 绿营官兵出征盐菜银642

六、功赏与抚恤制度646

表9-32 八旗官兵攻城赏格示例647

表9-33 八旗官兵陷阵赏格648

表9-34 八旗官兵水战赏格649

表9-36 绿营陷阵赏格650

表9-35 绿营攻城赏格示例650

表9-37 绿营水战赏格651

表9-38 绿营官兵阵亡恤银定例654

七、红白事例银与退役待遇655

表9-39 禁旅八旗红白事例银标准656

后记6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