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质量管理实用统计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质量管理实用统计技术
  • 周尊英,刘海峰,孙建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978750665553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质量管理-统计分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质量管理实用统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质量管理概述1

1.1质量的概念与演变1

1.1.1质量的概念1

1.1.2质量概念的演变2

1.2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3

1.2.1质量管理的定义3

1.2.2质量管理的活动3

1.3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4

1.3.1产品质量检验阶段4

1.3.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5

1.3.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5

1.4全面质量管理6

1.4.1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6

1.4.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7

1.5标准质量管理阶段11

1.5.1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11

1.5.2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11

1.5.3ISO 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原则11

1.5.4ISO 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12

1.5.5全面质量管理与ISO 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12

1.6六西格玛管理12

1.6.1六西格玛管理与ISO 9000族标准13

1.6.2六西格玛管理的定义与特点14

1.6.3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15

第2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统计技术19

2.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19

2.1.1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19

2.1.2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19

2.2质量管理体系与统计技术的关系20

2.3ISO/TR 10017标准简介21

2.4质量管理体系常用统计技术25

2.4.1描述性统计25

2.4.2试验设计27

2.4.3假设检验29

2.4.4测量分析31

2.4.5过程能力分析31

2.4.6回归分析33

2.4.7可靠性分析34

2.4.8抽样35

2.4.9模拟36

2.4.10SPC(统计过程控制)图37

2.4.11统计容差法38

2.4.12时间序列分析39

2.5其他管理体系与统计技术的关系40

第3章 统计技术基础42

3.1概述42

3.2统计数据的分类42

3.2.1计量值数据43

3.2.2计数值数据43

3.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43

3.3.1观测43

3.3.2统计描述43

3.3.3统计推断43

3.4随机变量及其分布44

3.4.1随机现象44

3.4.2随机变量44

3.4.3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44

3.4.4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48

3.4.5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50

3.5抽样分布56

3.5.1x2分布56

3.5.2t分布57

3.5.3F分布58

3.6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59

3.6.1大数定律59

3.6.2中心极限定理60

第4章 质量改进统计工具和技术61

4.1概述61

4.2调查表62

4.3分层法63

4.4水平对比法64

4.5头脑风暴法65

4.6流程图65

4.7因果图67

4.8关联图68

4.9系统图71

4.10KJ法73

4.11过程决策程序图法74

4.12直方图76

4.13排列图80

4.14散布图81

4.15趋势图83

第5章 产品质量评价85

5.1概述85

5.1.1产品质量85

5.1.2产品质量特性85

5.2产品质量检验87

5.2.1产品质量检验的概念87

5.2.2产品质量检验的分类87

5.3总体与样本89

5.4产品质量平均水平的评价89

5.4.1算术平均(值)90

5.4.2加权算术平均91

5.4.3几何平均值91

5.4.4中位数92

5.4.5众数92

5.4.6产品质量指标均值的区间估计93

5.5产品质量稳定性的评价94

5.5.1极差94

5.5.2标准差、方差94

5.5.3变异系数96

5.5.4产品质量变异的区间估计96

5.5.5SN(信噪)比97

5.6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分析99

5.6.1产品的使用寿命99

5.6.2产品的可靠性分析101

5.6.3产品的维修性和可用性104

5.7产品安全性评价104

5.7.1工业产品的安全性评价104

5.7.2食品安全性评价110

5.8产品的适应性和经济性110

5.9产品质量评定方法110

5.9.1产品质量评定的量化110

5.9.2质量评定方法分类111

5.9.3综合评定111

第6章 统计过程控制117

6.1概述117

6.1.1检验质量控制117

6.1.2统计质量控制117

6.2常规控制图的符号和性质118

6.2.1常规控制图的符号118

6.2.2常规控制图的性质118

6.3常规控制图的类型120

6.4计量控制图121

6.4.1计量控制图的种类121

6.4.2计量控制图的控制程序与解释122

6.4.3变差的可查明原因的模式检验123

6.4.4过程控制与过程能力123

6.5计数控制图124

6.6建立控制图之前的预备工作125

6.7建立控制图的步骤126

6.8计量控制图示例126

6.8.1X图与R图(标准值未给定的情形)126

6.8.2单值(X)与移动极差(R)控制图(标准值未给定的情形)128

6.9计数控制图示例129

第7章 过程能力分析132

7.1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分析132

7.2过程能力指数133

7.2.1过程能力指数Cp(PCI)133

7.2.2实际过程能力指数Cpk136

7.2.3计量值单侧规格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140

7.2.4计数值数据时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140

7.2.5过程能力指数等级的评定141

7.2.6过程能力分析的应用142

7.3过程性能指数Pp与Ppk142

7.3.1短期过程能力与短期过程能力指数143

7.3.2过程性能143

7.3.3样本标准差s的计算143

7.3.4转换因子145

7.3.5过程性能指数146

第8章 测量系统与试验系统分析147

8.1测量系统分析147

8.1.1概述147

8.1.2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148

8.1.3测量系统的基本要求149

8.1.4依据的标准151

8.1.5测量系统的评定151

8.1.6分析时机151

8.1.7量具的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151

8.1.8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158

8.2试验系统分析164

8.2.1概述164

8.2.2试验误差理论165

8.2.3准确度(正确度、精密度)167

8.2.4重复性与再现性169

8.2.5试验方法的确认170

8.2.6准确度试验171

8.2.7能力验证181

8.2.8比对试验189

8.2.9试验不确定度的评定190

第9章 数据统计处理193

9.1数字修约193

9.1.1有效数字193

9.1.2有效位数与修约间隔194

9.1.3修约规则195

9.2运算法则198

9.2.1加法与减法的运算198

9.2.2乘法和除法的运算199

9.2.3乘方、开方以及对数、反对数的运算199

9.3记数的一般规则200

9.4离群值的判断与处理200

9.4.1离群值的判断200

9.4.2离群值判断的简易方法201

9.4.3离群值的标准判断方法202

9.5数据插补206

9.5.1数据插补的应用206

9.5.2线性内插法207

9.6样本数字特征208

9.6.1位置数字特征208

9.6.2离散数字特征212

9.7统计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213

9.7.1SPSS统计软件包213

9.7.2SAS统计软件包214

9.7.3Excel统计软件包214

9.7.4MINITAB统计软件包215

第10章 假设检验216

10.1概述216

10.1.1假设检验中的有关术语216

10.1.2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217

10.1.3假设检验的步骤218

10.1.4假设检验的类别和方法218

10.2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219

10.2.1单一正态总体的均值检验219

10.2.2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检验221

10.3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223

10.3.1单一总体方差检验223

10.3.2两总体方差检验224

10.4总体比率的假设检验225

10.4.1单一总体的比率检验225

10.4.2两个总体的比率检验226

10.4.3多个总体的比率检验227

10.5p值比较法228

10.6非参数假设检验229

10.6.1符号检验法229

10.6.2秩和检验法230

第11章 抽样检验232

11.1概述232

11.2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233

11.2.1简单随机抽样233

11.2.2分层抽样234

11.2.3系统抽样235

11.2.4等距抽样235

11.3统计抽样方法235

11.3.1统计抽样方法简介235

11.3.2统计抽样标准236

11.4GB/T 2828.1—2003标准使用简介237

11.4.1GB/T 2828.1—2003抽样方案的五要素237

11.4.2一次抽样方案的检索244

11.4.3样本的抽取与检验248

11.4.4批的判断与处理248

第12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249

12.1相关分析249

12.1.1相关关系249

12.1.2相关的分类249

12.1.3相关关系的判断250

12.1.4相关系数的计算252

12.1.5相关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253

12.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254

12.2.1回归分析概述254

12.2.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254

12.2.3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255

12.2.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256

12.2.5使用最小二乘法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示例257

12.2.6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258

12.2.7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260

12.3多元线性回归263

12.3.1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步骤263

12.3.2二元回归方程的建立示例264

12.4非线性回归265

12.4.1曲线回归方程的确定265

12.4.2确定曲线回归方程的未知参数265

第13章 方差分析与聚类分析268

13.1概述268

13.1.1方差分析中的统计术语268

13.1.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269

13.1.3方差分析的方法步骤269

13.1.4应用方差分析的条件269

13.2单因素方差分析269

13.3双因素方差分析273

13.4聚类分析277

13.4.1数据的处理277

13.4.2聚类分析中的统计量278

13.4.3分类的形成279

13.4.4应用实例279

第14章 试验设计283

14.1概述283

14.2试验设计中常用的术语和方法283

14.3正交试验法285

14.3.1正交表及正交设计286

14.3.2正交试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287

14.3.3正交试验的试验结果分析288

14.3.4有交互作用(交互效应)的正交试验290

14.4响应曲面设计293

14.4.1基本概念293

14.4.2一次回归的正交设计293

14.5稳健参数设计299

14.5.1概述299

14.5.2基本概念299

14.5.3稳健参数设计的基本程序302

第15章 质量功能展开310

15.1概述310

15.2质量功能展开的基本方法310

15.2.1质量屋的建立311

15.2.2顾客需求与工程措施的确定312

15.2.3关键措施与瓶颈技术的确定312

15.3QFD瀑布式分解模型313

15.3.1质量功能展开的阶段314

15.3.2质量功能展开的注意事项315

15.4QFD中的顾客需求的获取及整理316

15.4.1顾客需求的获取316

15.4.2顾客需求的KANO模型317

15.4.3顾客需求的分析与整理318

15.5质量屋要素的量化与评估320

15.5.1顾客需求重要度的评估320

15.5.2关系矩阵与相关矩阵的评估320

15.5.3竞争能力的评估322

15.5.4竞争能力的计算323

15.5.5市场竞争能力分析323

附表326

附表1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326

附表2计量值控制图系数表327

附表3x2分布的分位数表328

附表4t分布的分位数表329

附表5F分布表329

附表6格拉布斯检验法的临界值表330

附表7(a)狄克逊检验法的临界值表331

附表7(b)双侧狄克逊检验法的临界值表331

附表8科克伦检验法的临界值表(单侧检验)332

附表9符号检验表(P(S≤Sα)=α)332

附表10秩和检验表(P(T1<T<T2)=1—α)333

附表11相关系数检验表333

附表12常用的正交试验表334

参考文献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