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基本信息调研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基本信息调研报告
  • 朱瑞平,冯丽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7466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82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研究-调查报告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基本信息调研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项目概况3

一 项目总体背景和目标3

1.项目背景3

2.项目目标3

二 研究问题与主要任务4

1.研究问题4

2.主要任务4

三 项目调研内容5

(一)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机构调研5

(二)人才培养调研5

(三)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培养情况调研6

(四)国内对外汉语专兼职教师现状调研7

四 项目的组织与实施8

1.项目的组织8

2.项目实施过程9

第二部分 对外汉语教学机构调研报告13

第一章 机构调查总体情况介绍13

第二章 机构基本情况分析15

第一节 培养类型15

一 以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本科教学为主15

二 培养类型与院校类别及所属部门的关系16

三 培养类型与学校学科特色的关系17

四 小结18

第二节 办学历史18

一 近三十年机构增速与办学历史18

二 新设机构的主要培养类型19

三 小结20

第三节 机构行政设置20

一 培养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20

二 不同类别院校中行政设置方式的差别21

三 培养类型与机构行政隶属关系21

第四节 机构职能23

一 机构职能的多样性23

二 与外事部门合署的机构的职能特色24

第五节 机构基本情况总结25

第三章 机构师资情况26

第一节 师资数量与比例26

一 教学科研与行政人员比例26

二 师资数量与培养类型的关系27

三 师资数量和比例与机构隶属的关系28

第二节 师资的职称构成29

一 职称构成的比例29

二 教学科研人员职称比例与机构培养类型的关系30

第三节 师资的学位构成32

一 硕士学位为主,不同类别院校师资学位构成有差异32

二 培养类型与师资学位构成的关系33

第四节 师资的年龄与性别比例35

一 女性占多数,30-40岁教师是主体35

二 不同类别院校师资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36

第五节 师资的来源与专业背景37

一 以毕业于国内其他院校的人员为主37

二 不同类型院校师资来源比例38

三 教师专业背景39

四 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数量41

五 有海外任教经历的教师数量41

第六节 机构师资状况总结42

第四章 机构国际合作与交流44

第一节 校际交流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角色44

第二节 孔子学院与校际交流项目的分布44

第三节 公派出国教师数量46

第四节 机构国际交流与合作特点总结47

第三部分 外国留学生非学历教育调研报告51

第一章 外国留学生非学历教育情况调查总体介绍51

第二章 长期语言进修生和短期语言进修生的招生情况52

第一节 长期语言进修生的招生情况52

一 招生院校中非“211”院校、省属院校、东部地区院校数量最多52

二 不同类别的院校招生数量差异较大53

三 不同地区的院校招生数量差异较大54

四 办学历史与招生人数相关55

五 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数量与招生人数成正比55

六 班级人数的多少与院校的类别和地区有一定关系56

七 三年中来自各国各地区的生源数量分布和变化57

八 不同地区的院校的生源有一定的特点58

九 不同类别院校生源存在差异59

第二节 短期语言进修生的招生情况60

一 招生院校的数量和分布60

二 不同类别、不同归属的院校招生人数差异较大60

三 不同地区的院校招生数量差异较大62

四 机构的办学历史与招生人数有一定关系62

五 机构的国际合作交流情况与招生人数63

六 短期语言进修生的主要生源地63

七 不同地区的院校的生源有一定的特点63

八 不同类别、归属院校的生源结构65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66

一 研究结论66

二 对策建议67

第三章 非学历留学生的任职教师情况69

第一节2007-2009年专职和兼职汉语教师的情况69

一 专职和兼职教师的数量69

二 不同院校专职教师数量69

三 不同院校的兼职教师数量69

第二节 不同类别、地区的院校对于兼职教师的管理70

一 不同类别的院校对于兼职教师的资质要求70

二 不同地区的院校对于兼职教师的资质要求71

三 不同类别、地区的院校对兼职教师的岗前培训时间73

第三节 不同类别、地区的院校对兼职教师的指导方式73

一 不同类别院校对兼职教师的指导方式74

二 不同地区的院校对兼职教师指导方式的差别75

三 在对兼职教师的评估方式上的差异75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75

一 研究结论75

二 对策建议76

第四部分 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调研报告79

第一章 机构概况79

第一节 不同类别、归属、地域的招生机构情况79

第二节 结论81

第二章 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招生情况83

第一节 招生数量83

一 不同机构招生数量的差异83

二 招生人数与机构招生历史85

三 机构留学生数量与本科生数量的关系86

第二节 汉语言专业本科生的来源87

一 学生来源的地区差异87

二2007-2009年不同机构的本科生来源变化88

三2007-2009年不同归属机构生源变化92

四2007-2009年不同地域机构的学生来源变化96

第三节 结论102

第三章 汉语言专业本科生的培养104

第一节 入学汉语水平的要求104

一 不同类别机构对入学汉语水平的要求104

二 不同归属机构对学生入学汉语水平的要求105

三 不同地域机构对学生入学汉语水平的要求105

四 机构的招生历史与入学要求106

第二节 编班方式108

一 机构的类别与编班方式108

二 机构的归属与编班方式108

三 机构的地域与编班方式108

四 机构的入学要求与编班方式110

第三节 在本机构最少学习时间110

一 机构的类别与最少学习时间110

二 机构的归属与最少学习时间112

三 机构的地域与最少学习时间112

四 机构的招收本科生历史与最少学习时间112

五 机构的入学要求与最少学习时间113

第四节 毕业及获得学位条件114

一 不同类别机构的毕业及获得学位条件114

二 不同归属机构的毕业及获得学位条件115

三 不同地域机构的毕业及获得学位条件115

四 机构招生历史与毕业及获得学位条件116

五 机构的入学要求与毕业及获得学位条件116

六 学生最少学习时间与毕业及获得学位条件117

第五节 结论117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120

第一节 本科生招生情况120

一 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发展时间短、发展快120

二 招生总量逐年上升120

三 不同类别、归属、地域的高校招生数量差距很大120

四 学生来源体现高校的地域特点121

第二节 本科生培养情况121

一 各高校对学生入学要求不同121

二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以两年、四年居多121

三 本科生编班大都采用独立编班的方式121

四 不同机构对学生毕业要求大体一致121

第三节 对策建议122

一 特色课程开设122

二 教师培训122

三 专业规范的建立122

四 专业开设的指导122

第五部分 对外汉语本科调研报告125

第一章 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基本情况分析125

第一节 专业设置及历史分析125

一 学校类型与开设本专业的关系125

二 近年本专业的发展趋势125

三 开设本专业学校的地区分布126

第二节 招生情况分析127

一 招生人数逐年增长127

二 招生人数与本专业开设历史的关系128

三 三类高校招生人数变化状况129

四 平均招生人数的地区差异129

第三节 教师职称结构131

第四节 本硕连读情况分析132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133

第二章 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实习情况分析134

第一节 教学实习要求分析134

一 教学实习受重视程度134

二 各校对教学实习的要求134

三 教学实习要求的地区差异135

第二节 教学实习时间长度要求135

一 教学实习时间长度各类学校不一135

二 教学实习时间长度在同类型学校中也有差异136

第三节 海外教学实践情况136

一 提供海外实习机会的学校不多137

二 提供海外实习机会的地区差异137

第四节 海外教学实习的渠道及人数138

一 校际交流是主渠道138

二 海外实习人数分布139

三 海外实习人数地区和学校差异139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140

第三章2007-2009年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毕业生去向141

第一节 毕业生总体情况141

一 毕业生总数和平均数下降141

二 就业总人数增加141

三 做志愿者人数明显减少142

四 国内外继续深造的情况142

第二节 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143

一2007年以国内深造为主143

二2008年深造总人数和出国深造比例143

三2008年国内深造人数的地区和学校差异145

四2009年深造人数及比例145

五2009年深造人数均值和最高人数146

六2007-2009年选择深造的毕业生人数和比例147

第三节 各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147

一2007年学校间就业人数差异148

二2008年学校间就业人数差别扩大148

三2009年就业人数最大值增加149

第四节 已就业学生从事的工作情况151

一2007年毕业生以从事非教学工作为主152

二2007年毕业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人数的地区与学校分布153

三2008年整体就业格局154

四2008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人数分布格局155

五2009年各类高校就业人数比例155

六2009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人数有所增加156

第五节2007-2009年毕业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具体去向157

一 到各类学校就业情况157

二 具体去向和所在地区的关系157

第六节 毕业生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情况159

一非“211”高校海外志愿者总数在下降159

二 志愿者人数的地区差异160

第四章 各要素间关系分析161

第一节 毕业去向与招生的关系161

一 不同类别和不同地区学校招生的具体情况161

二 各校毕业去向与招生数量的关系162

第二节 毕业去向与实习的关系分析165

一 对外汉语课堂实习经历对就业的影响165

二 有无海外实习经历对就业、继续深造和出国做志愿者的影响166

第五章 问卷调查的主要结论和建议168

第一节 主要结论168

第二节 主要建议168

第六章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情况分析170

第一节 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170

一 按学校统计课程总体情况170

二 各类课程开设的数量及比例173

第二节 核心课程开设情况176

一 核心课程的界定176

二 核心课程的学时、学分比重176

三 五门最重要核心课程的开设情况178

第三节 公共课情况分析188

第四节 主要结论与建议189

第六部分 学术型硕士培养调研报告193

第一章 硕士点设置情况193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点的二级学科归属不统一193

第二节 二级学科下的招生方向多样化194

第三节 招生多在本机构内进行195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硕士具体招生情况197

第一节 招收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的高校数量逐渐递增197

第二节 外国留学生的招生数量逐年递增198

第三节 各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导师数量199

一 各类高校导师数量不均衡199

二 导师与研究生的数量比基本合理200

第四节 招生方式201

一 招生方式以考试录取为主201

二 推免生比例逐步提高202

第五节 学生本科背景203

一 本科阶段以三类专业为主203

二“对外汉语”专业的生源增多203

第六节 对外国留学生报考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的汉语水平要求204

一HSK和同等性质的考试证书是评定留学生汉语水平的主要依据204

二 多数高校以HSK中级水平为报考条件,不同类别高校要求不同205

第三章 学生管理情况208

第一节 教学实习相关情况调查208

一 进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多数高校的教学实习要求208

二 教学实习的时长要求平均为26.9学时,不同高校相差较大209

三 海外教学实践途径多样,但机会少,派出人数不多210

第二节 学生论文答辩要求213

第四章 学生就业情况215

第一节 学生毕业去向情况215

一 就业形势不乐观,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217

二 做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217

三 少数毕业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18

第二节 已就业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情况218

一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毕业生不到一半219

二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学生人数呈下降趋势221

三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毕业生就业学校或机构多样化221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225

一 结论225

二 建议226

第七部分 专业硕士培养调研报告229

第一章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调研数据概况229

第二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机构概况230

第一节 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主要培养单位230

第二节 结论及建议231

一培养单位的设立有两种方式231

二 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232

第三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生概况233

第一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情况233

一 招生院校数量逐渐增加,类别逐渐多样233

二 招生数量与学生类别237

第二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方式239

一 考试录取是主要招生方式239

二 各校推免生数量和比例差别较大239

三 外校推免生数量增加较快240

四 推免生比例有所增加240

第三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生情况分析241

一 学生专业背景多样,外语背景的生源数量减少241

二 应届毕业生与在职人员比例一升一降242

三 多数学校要求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为HSK六级以上244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246

第四章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情况概况247

第一节 学制多样,两年居多247

第二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论文要求248

第三节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习指导249

第四节 专业硕士的实习由实习单位评价的比例最高250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251

第五章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中的特色——海外实习问题252

第一节 专业硕士海外实习的机会多于学术型硕士252

第二节 海内外校际合作和国家公派是专业硕士海外实习的主要方式252

第三节 国内学校与实习单位联合指导为海外实习指导的主要方式253

第四节 海外实习单位评价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254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255

第六章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就业情况调查256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257

第一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单位与学科发展257

第二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情况257

第三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情况258

第四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海外实习问题258

第五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就业问题259

第八部分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培养调研报告263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博士点基本情况263

第一节 博士点学校的分布263

一 博士点学校分布相对集中263

二 博士点学校相对较少264

第二节 博士点的学科建设264

第三节 博士点招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的情况264

一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设置较晚264

二 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的学校中“985”和“211”学校占主体264

第四节 博士生导师的情况265

一 博士生导师人数较少265

二 各校博士生导师数目差别较大265

三 博士生导师的人数跟该校博士点设置时间的长短成正比266

第二章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招生的基本情况267

第一节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的招生人数有所波动267

第二节 各校招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博士生的人数不均衡268

第三章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的专业背景269

第一节 硕士阶段所学专业269

一 硕士阶段所学专业集中在对外汉语和中文269

二 硕士阶段所学专业人数最多的为对外汉语269

三 硕士阶段所学专业为外语的学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69

第二节 博士生的来源270

一 应届硕士毕业生考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的人数呈上升趋势270

二 往届硕士毕业生考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的人数超过应届毕业生人数270

三 在职教师考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的人数有逐渐减少的趋势271

四 在职教师和非教师考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的人数的比差逐渐缩小272

五 考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人数最多的是在职人员273

第四章 博士生的培养情况274

第一节 博士生的学制均为三年274

第二节 对博士生均有发表论文的学术要求274

第五章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275

第一节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毕业生的情况275

一 毕业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人数趋于稳定275

二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各校不均衡276

三 博士毕业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比例最高276

第二节 从事其他工作的毕业生的情况276

一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毕业后从事其他教学工作的人数呈下降趋势276

二 从事其他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超过从事其他教学工作的人数276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278

第一节 结论278

第二节 建议279

第九部分 对外汉语专职教师调研报告285

第一章 专职教师的基本情况285

第一节 基本情况285

一 不同类别、不同地区高校教师性别比例的差异285

二 教师的专业背景与性别比例285

三 教师的学位与性别比例286

第二节 专职教师的年龄构成288

一专职教师的平均年龄288

二 对外汉语教师的教龄290

第三节 专职教师的职称情况291

一 不同类别院校教师的职称构成情况291

二 具有正高职称教师的性别比例291

三 教师的年龄、教龄与职称的关系292

第四节 专职教师的学历情况294

一 专职教师的学历特点和年龄特点294

二 不同类别高校教师的学历构成294

三 教师学历构成具有地区差异294

第五节 专职教师的专业背景296

一 不同的学历层次与教师的专业背景296

二 不同年龄段中文专业的教师比例297

第六节 研究总结及相关建议299

一 研究总结299

二 相关建议300

第二章 对外汉语专职教师的职业素养301

第一节 专职教师的第一外语能力301

一 专职教师的第一外语301

二 第一外语语种构成的地区差异301

三 专职教师的第一外语水平302

第二节 专职教师的第二外语能力302

一 专职教师的第二外语302

二 专职教师的第二外语能力与其海外学习经历303

三 专职教师的第二外语掌握程度303

第三节 专职教师的普通话水平304

一 专职教师的整体普通话水平304

二 教师的年龄与普通话水平304

三 教师的性别与普通话水平305

第四节 专职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情况305

一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年龄的关系305

二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学历306

第五节 教师的海外学习经历307

一 不同类别的高校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307

二 海外学习经历与教师的职称和学历308

第六节 专职教师的海外汉语教学情况310

一 专职教师的海外任教国家、机构和时间312

二 教师在海外任教时遇到的生活困难和工作困难315

第七节 对外汉语专职教师的中华才艺技能320

第八节 研究总结和相关建议321

一 研究总结321

二 相关建议322

第三章 专职教师教学状况324

第一节 专职教师的主要教学课程和教学对象324

一 专职教师教授的主要教学课程324

二 专职教师的主要教学对象325

第二节 语言技能课教学情况325

一 专职教师最擅长的课型325

二 在备课过程中专职教师考虑最多的因素326

三 专职教师改进自身教学的最大障碍327

第三节 专职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327

一 专职教师对语言技能课教学的兴趣328

二 教师对于语言技能课胜任度的评价328

三 教师语言技能课教学成功度的评价328

四 教师的个体特征与教师对自己课堂工作表现的评价329

第四节 研究生指导331

一 研究生导师比例和主体331

二 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333

三 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时最大的困难335

第五节 结论和建议336

一 研究结论336

二 对策建议337

第四章 专职教师科研活动339

第一节 研究领域339

一 专职教师关注最多的研究领域339

二 各研究领域内的教师主体340

第二节 研究成果341

一 专职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情况342

二 发表论文数量与教师科研兴趣度的关系343

三 专职教师主编或撰写学术著作的情况344

四 专职教师之间主编或独立编写教材数量的差异345

五 专职教师职称与主持课题的数量346

第三节 科研压力348

一 对外汉语专职教师对科研压力的普遍感觉348

二 专职教师科研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349

第四节 专职教师对科研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度352

一 专职教师对科研的总体关注度352

二 不同群体教师对科研动态的关注度353

三 专职教师不关注最新研究动态的主要原因354

四 专职教师对科研的总体兴趣度354

第五节 结论和建议357

一 研究结论357

二 对策建议358

第五章 专职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360

第一节 专职教师的职业满意度360

一 专职教师的总体职业满意度和群体差异360

二 语言技能课教学情况与职业满意度361

三 专职教师对本学科学术地位的认识与职业满意度364

第二节 专职教师工作中的困难367

一 专职教师工作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367

二 专职教师在具体的工作困难上存在差异368

第三节 专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认识370

一专职教师普遍认同的提高自身汉语教学水平的方式370

二 专职教师最希望所在单位为教学所做的事情372

三 专职教师最希望所在单位为科研所做的事情373

第四节 专职教师的培训376

一 专职教师培训的基本情况376

二 专职教师培训的效果380

三 专职教师的培训需求384

第五节 结论和建议391

一 研究结论391

二 对策建议393

第十部分 对外汉语兼职教师调研报告397

第一章 调查报告总体介绍397

第一节 调查报告基本内容397

第二节 调查报告问卷数量及统计说明397

第二章 全国对外汉语兼职教师概况398

第一节 师资基本情况398

一 教师性别比例398

二 年龄跨度399

三 教师受教育程度及专业背景400

四 兼职教师的主要构成401

第二节 基本技能掌握情况402

一 外语的掌握情况402

二 教师的普通话水平403

三 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405

四 教师掌握的中华才艺405

第三节 海外经历407

一 海外学习经历407

二 海外教学概况410

三 海外教学困难分析413

第三章 兼职教师教学生存现状417

第一节 教学情况概貌417

一 兼职教师平均教龄及其与学校类型的关系417

二 教学对象的类型418

三 主要授课类型418

四 教师专业与授课类型的关系419

第二节 教师在语言教学方面的整体专业素养420

一 基本数据分析420

二 相关因素分析422

第三节 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认知423

一 基本数据分析423

二 影响因素分析425

第四章 兼职教师职业发展与培训需求及途径430

第一节 兼职教师对其兼职工作发展的认知度430

一 基本数据及特点430

二 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分析434

三 学术地位的相关因素分析435

四 兼职原因的相关因素分析437

五 工作困难的相关因素分析439

第二节 兼职教师的职业环境442

一 兼职教师对兼职机构的期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442

二 年龄、专业、从业时间与对兼职机构的期望443

三 兼职教师融入所兼职机构的程度较高445

四 融入程度与职业满意度、年龄、专业、从业时间和地区差异445

第三节 兼职教师的职业培训经历447

一 基本数据(培训人数及相关的专业、年龄、性别、地区比)447

二 现有职业培训基本状况(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培训部门、培训环节与培训效果)449

第四节 兼职教师的培训意愿、培训需求与其认可的培训途径454

一 培训意愿454

二 普适性的汉语教学培训内容方面的需求455

三 赴海外任教前的培训内容需求458

四 培训途径459

第五节 培训困难与问题464

一 参加培训遇到的困难464

二 目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466

第五章 全国兼职对外汉语教师分析结果及相关建议468

第一节 关于兼职教师的基本素质468

第二节 关于兼职教师的教学状况468

第三节 关于兼职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469

第四节 相关建议4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