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生态学的技术创新行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鲁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8408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技术革新-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于生态学的技术创新行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技术创新行为研究的新视角1
1.2 相关理论背景分析1
1.2.1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2
1.2.2 关于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行为的研究7
1.2.3 关于在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中使用生态学方法论的问题13
1.3 “新视角”下的技术创新行为研究内容14
1.4 “新视角”下的技术创新行为研究方法15
1.4.1 研究内容的逻辑结构15
1.4.2 研究方法16
2.1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17
2 生态学方法论及应用研究17
2.2 生态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及应用现状18
2.2.1 生态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18
2.2.2 生态学方法论应用的广泛性18
2.3 生态学方法论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及行为的可行性20
2.4 生态学方法论研究技术创新行为的思路21
2.4.1 应用生态学理论分析技术创新行为21
2.4.2 应用生态学方法分析技术创新行为21
3 基于生态学的区域创新系统23
3.1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概念与构成23
3.2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26
3.2.1 整体性26
3.2.2 层次性26
3.2.3 耗散性27
3.3.1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目标28
3.3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目标28
3.3.2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果目标29
4 技术创新行为主体与个体行为研究30
4.1 技术创新行为主体及行为构成30
4.1.1 技术创新行为主体30
4.1.2 技术创新主体行为构成31
4.1.3 技术创新主体行为的层级性33
4.2 技术创新个体行为的特征34
4.2.1 技术创新个体内部运行过程34
4.2.2 技术创新个体与外部的关系35
4.3.1 生态位现象及概念36
4.3 生态位与技术创新个体生态位36
4.3.2 技术创新个体生态位38
4.3.3 生态位重叠与技术创新行为38
4.4 生态位变化与技术创新个体行为40
4.4.1 竞争排斥原理40
4.4.2 技术创新个体生态位隔离与技术创新行为40
4.4.3 技术创新个体生态位的宽窄与技术创新行为42
4.5 技术创新制约因子与应变行为46
4.5.1 生态系统中的制约与应变46
4.5.2 技术创新行为的制约因子46
4.5.3 技术创新个体的应变行为49
5.1.1 生态系统中的共生现象54
5 技术创新个体间行为研究54
5.1 生态学共生理论54
5.1.2 共生条件55
5.1.3 共生行为模式57
5.1.4 共生组织模式58
5.2 基于共生理论的技术创新概念58
5.2.1 技术创新共生、共生单元与共生度58
5.2.2 技术创新共生界面59
5.3 技术创新共生条件61
5.3.1 对称性互利共生技术创新行为的能量特征61
5.3.2 对称性互利共生技术创新行为的能量分配62
5.4.1 技术创新间歇共生模式63
5.4 技术创新共生模式63
5.4.2 技术创新连续共生模式64
5.4.3 技术创新一体化共生模式65
5.5 技术创新共生模式的选择66
5.5.1 选择技术创新共生模式的必要性66
5.5.2 选择技术创新共生模式的原则66
5.5.3 技术创新共生模式的选择68
5.6 异类技术创新种群共生行为分析69
5.6.1 异类技术创新种群共生条件分析69
5.6.2 异类技术创新种群共生界面分析70
5.6.3 异类技术创新种群共生组织模式分析70
5.6.4 异类技术创新种群共生进化机理分析72
6.1.1 问题界定78
6 技术创新种群行为研究78
6.1 问题界定与基本概念78
6.1.2 基本概念80
6.2 研究方法80
6.3 技术创新种群行为模型与分析81
6.3.1 假设条件81
6.3.2 技术创新种群种内数量模型与行为分析81
6.3.3 技术创新种群种间数量模型与行为分析83
6.4 技术创新种群行为发展阶段87
6.4.1 技术进步S曲线、市场潜力S曲线87
6.4.2 技术创新种群行为S曲线89
6.4.3 “种内”行为演变成因分析与对策选择90
7 技术创新群落行为研究93
7.1 问题缘由93
7.2 技术创新群落概念与要素构成94
7.2.1 技术创新群落的概念94
7.2.2 技术创新群落的要素构成与特征94
7.3 与技术创新群落相关的概念95
7.3.1 产业群落与技术创新群落95
7.3.2 企业群落与技术创新群落96
7.3.3 创新集群与技术创新群落96
7.3.4 集群创新与技术创新群落96
7.4 技术创新群落的数量特征97
7.3.5 科学群落与技术创新群落97
7.5 技术创新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测度98
7.5.1 技术创新群落多样性的测定——辛普森指数98
7.5.2 影响技术创新群落多样性的因素99
7.5.3 技术创新群落稳定性的测度100
7.6 技术创新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关系研究101
7.6.1 技术创新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的分析方法101
7.6.2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群落的多样性102
7.6.3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群落的稳定性103
7.6.4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110
8.2.1 主体创新网络的类型112
8.2 主体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行为112
8.1 区域技术创新行为的研究视角112
8 区域技术创新行为研究——整体视角112
8.2.2 基于创新种群的创新网络113
8.2.3 Ⅰ类创新网络中各结点的行为特点114
8.2.4 Ⅰ类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117
8.3 要素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行为117
8.3.1 Ⅱ类创新网络的构成117
8.3.2 基于技术轨道的技术创新类型118
8.3.3 技术创新类型的变化与Ⅱ类创新网络的调整119
8.3.4 跃迁型技术创新与Ⅱ类创新网络的调整121
8.4 适应区域技术创新的物流与能流121
8.4.1 区域创新系统的能量流动121
8.4.2 区域创新系统的物质流动122
8.5.1 创新信息的含义与意义123
8.5 适应区域技术创新行为的信息流动123
8.5.2 创新信息交流模式125
8.5.3 创新信息的管理目标与功能125
8.5.4 基于生态学的创新信息管理思路125
8.6 适应区域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126
8.6.1 知识生态学126
8.6.2 基于知识的区域技术创新管理策略129
9.1.1 持续性原则131
9.1.2 优势性原则131
9.1 区域技术创新行为的调节原则131
9 区域技术创新行为研究——调节原则与机制131
9.1.3 协调性原则133
9.1.4 综合性原则134
9.2 区域技术创新行为调节方法134
9.2.1 实现预定目标的反馈调节134
9.2.2 实现过程目标的多样性调节137
9.2.3 实现稳定的鲁棒调节138
9.2.4 调节效果的平衡性分析141
10 区域技术创新行为研究——调节手段144
10.1 调节RTIE的甲类手段——制度调节144
10.1.1 技术创新主体制度的调节144
10.1.2 政府采购制度的调节145
10.1.3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调节146
10.1.4 风险投资制度的调节147
10.1.5 科技经费投入制度的调节149
10.1.6 激励制度的调节150
10.2 调节区域技术创新行为的甲类手段——政策调节151
10.2.1 技术创新政策含义与类型151
10.2.2 技术创新的财政政策151
10.2.3 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152
10.2.4 技术创新的科技政策153
10.3.1 技术创新信息网154
10.3.2 科技园区154
10.3 调节区域技术创新的甲类手段——基础条件调节154
10.2.5 技术创新的科技人才政策154
10.3.3 “中心”、“基地”与“市场”155
10.4 调节区域技术创新的乙类手段——绿色技术创新155
10.4.1 绿色技术创新的含义与类型155
10.4.2 绿色技术创新的实施156
10.5 调节区域技术创新的乙类手段——行政与法律约束157
10.6 调节区域技术创新的乙类手段——经济与技术措施157
10.6.1 经济调节措施157
10.6.2 技术调节措施159
10.7 调节手段的科学运用159
10.7.1 调节手段的组合规则159
10.8.1 关于调节手段的评估制度160
10.8 调节手段的运用后评估160
10.7.3 各类调节手段方案论证160
10.7.2 调节手段与调节目标的匹配规则160
10.8.2 关于调节手段评估方式161
10.8.3 关于调节手段的评估方法161
10.8.4 调节手段的效益评估模型162
11 区域技术创新行为研究——RTIE评价165
11.1 RTIE评价的含义165
11.2 评价RTIE观念与理论更新165
11.2.1 评价RTIE的新观念165
11.2.2 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理论167
11.3.1 评价RTIE的基本原则170
11.3.2 确定评价指标的原则170
11.3 评价RTIE的原则170
11.4 RTIE的综合水平评价171
11.4.1 评价指标体系171
11.4.2 RTIE综合评价指数172
11.5 RTIF的协调评价173
11.6 RTIE的效率评价176
11.7 RTIE的健康性评价181
11.7.1 RTIE健康的含义和制约因素181
11.7.2 RTIE健康评价指标182
11.7.3 RTIE健康评价方法183
参考文献186
后记195
热门推荐
- 2290221.html
- 133767.html
- 725774.html
- 2456044.html
- 335937.html
- 172665.html
- 3559005.html
- 2809510.html
- 2341234.html
- 2029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2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3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45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1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6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3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37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04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