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天文事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光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2037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天文学-科学研究事业-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天文事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时代对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要求3
第一章 世界格局发展变化需要现代天文事业发展3
第一节 科学技术驱动世界格局的变化3
一、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前的世界格局3
二、科技发展与世界格局4
第二节 全球化曲折发展与新的国际竞争5
一、全球曲折发展5
二、新的国际竞争6
第三节 现代天文学是划时代发展的突破口7
一、当今世界与发展7
二、天文学成为划时代发展的突破口8
第二章 人类发展的需要11
第一节 天文学与神学的对立统一11
一、传统神学束缚下的宇宙观11
二、科学突破传统神学的束缚12
第二节 天文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13
一、历史上天文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3
二、当代天文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3
第三节 天文学与人类未来15
一、天文学与未来人类的寿命15
二、天文学与未来人类的居住环境17
第三章 时代发展的需要19
第一节 时代发展的特征19
一、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19
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19
第二节 时代发展对天文事业的要求20
一、人类生存环境恶化对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要求20
二、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要求21
第三节 天文学的展望——未来科学的发展方向21
第四章 中国国家发展的需要23
第一节 国家发展的自身需要23
一、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23
二、树立新的大国形象25
第二节 天文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关系国计民生25
一、天文学的发展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5
二、天文事业的发展是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的关键25
三、天文事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国家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6
四、天文事业的发展能极大提高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的地位27
五、天文事业的进步在提高全民素质的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8
六、天文事业是树立新开放观的重要窗口29
第五章 中国天文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31
第一节 向世界天文强国追赶31
第二节 大科学是中国天文事业的必然发展趋势32
第二部分 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天文事业37
第六章 自然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的推动力37
第一节 天文学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37
第二节 天文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相互促进发展40
一、天文学对其他自然学科的具体推动作用40
二、其他自然科学的融入进一步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41
第七章 推动社会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发展42
第一节 天文学帮助人类认识世界:天文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起始42
一、古希腊思想与天文学42
二、古代中国哲学与天文学44
第二节 天文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45
第八章 人类福祉的来源49
第一节 天文科技的广泛应用49
第二节 天文科技使人类生活质量发生质的飞跃51
一、天文科技帮助人类实现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51
二、天文科技帮助人类获得更安全的、便利的、舒适的生活51
三、天文科技帮助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54
第三部分 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59
第九章 天文事业发展的环境59
第一节 天文事业发展的国际环境59
一、国际环境现状59
二、天文领域的国际合作60
第二节 天文事业发展的国内环境61
一、政策与法律环境61
二、经济环境62
三、社会与文化环境63
四、技术环境64
第三节 中国发展天文事业具有的优势分析6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效率6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的优势与效率67
第十章 竞争性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69
第一节 美国天文事业发展状况69
一、发展规划69
二、资金来源70
三、观测技术71
四、从业人员71
五、天文科教71
六、研究成果72
第二节 欧洲天文事业发展状况73
一、发展规划73
二、国际合作74
三、观测技术74
四、科研水平74
五、资金投入75
第三节 日本、印度天文事业发展状况75
第十一章 中国发展状况76
第一节 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现状76
一、天文观测技术发展现状76
二、学术领域发展现状77
三、研究成果发展现状81
第二节 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不足85
一、政策支持不足85
二、天文观测设备技术不足86
三、科研成果和水平落后86
第三节 中国天文事业在世界中的发展水平86
第四节 天文事业要求的发展资本与环境87
第十二章 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愿景、目标与路径89
第一节 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愿景89
一、天文事业是人类福祉的来源89
二、中国天文事业的成就及愿景89
第二节 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目标90
一、总体目标90
二、阶段目标91
第三节 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路径91
一、聚焦国际前沿,创新研究发展92
二、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科学大工程92
三、建设新型平台,加强源头创新93
四、普及天文教育,提升人才质量94
第十三章 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战略布局95
第一节 战略规划实施原则95
第二节 中国天文事业的总体战略布局96
一、落实国家规划项目,抓住局部发展机遇96
二、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加强国际战略合作98
第四部分 中国天文事业:中国责任与当代世界101
第十四章 中国软实力不可忽视的提供领域101
第一节 中国天文事业软实力与世界发展、国家发展101
一、中国软实力发展与国际影响、国家发展101
二、中国天文事业的软实力与硬实力102
第二节 中国天文事业软实力发展的必要性104
一、天文事业与中国软实力发展的关系104
二、中国天文事业软实力——国际规则标准的参与和话语权106
第三节 中国天文事业软实力成果107
第十五章 在合作与援助中承担中国责任109
第一节 天文合作:承担责任与谋求发展的良性互动109
一、国际合作的意义与责任109
二、国际合作的多重路径112
第二节 天文援助:作为国际援助的一项新内容113
一、国际援助与国际责任113
二、国际援助新内容——天文事业114
第十六章 世界天文合作博弈与中国发展方案115
第一节 世界天文事业的合作博弈模型115
一、博弈困境与合作博弈115
二、两国合作博弈模型117
三、多国合作博弈模型119
第二节 中国天文事业发展方案: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协调发展120
一、博弈模型对中国天文事业的启示120
二、天文科技的自主创新之路121
三、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天文合作124
第十七章 可被认同、可被依赖的中国:对当代天文事业的发展要求126
第一节 科技外交:触摸天文事业的共识126
一、发达国家科技外交体制建设126
二、中国科技外交体系的建构设想128
第二节 国家间信任:天文事业从合作博弈到合作网络129
一、天文事业的合作博弈129
二、天文事业的合作网络129
第三节 天文事业的中国信号:利益输出,为人类谋福祉131
一、“利益输出,为人类谋福祉”信号的产生背景131
二、中国天文事业的信号——利益输出,为人类谋福祉131
第五部分 科教兴国战略的新篇章、新视野、新观点、新任务135
第十八章 科教兴国:国家决策与普遍化服务的关系135
第一节 国策与发展:国兴科教与科教兴国135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135
二、国家对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视136
第二节 科教兴国:在决策实施中普遍服务138
第十九章 科教兴国战略的精神与象征139
第一节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核心精神与意义139
一、科教兴国战略是发展的必然,时代的选择139
二、科教兴国:和谐的发展路径和生活方式140
三、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引擎141
第二节 天文事业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灵魂141
一、天文事业是统摄科教兴国战略的主线141
二、天文:跨越科学的科学,超越宗教的“宗教”142
第三节 发展天文事业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折射143
一、天文事业体现了中国人永恒的探索精神143
二、天文事业体现了中国人和谐的发展精神143
三、天文事业体现了中国人坚韧的生存精神144
第二十章 科教兴国:科研领域的崭新安排145
第一节 中国科技计划体系145
第二节 科教兴国战略对天文科学领域的总体安排146
一、中国科技规划对天文学领域的相关安排146
二、到2020年中国天文学领域的战略安排147
第三节 天文科学领域的项目安排148
第二十一章 科教兴国:融入全民学习与终身教育体系152
第一节 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分析152
一、学习型社会的概念与特征152
二、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战略内涵154
第二节 开展普遍性天文教育的意义154
一、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154
二、提升国民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155
三、推动民族精神文化传承157
第三节 全民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普遍性天文教育体系158
一、中国普遍性天文教育的缺失158
二、构建普遍性天文教育体系158
第六部分 中国天文事业发展路径与议程163
第二十二章 中国天文事业体系与发展路径、议程163
第一节 中国天文事业体系163
第二节 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路径164
一、学、研一体化机制164
二、广泛参与国际合作164
第三节 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议程164
一、加强天文学术研究,凝练科研重点164
二、加强天文设施建设,提升观测手段165
三、建立新型天文创新平台165
四、加强高校天文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166
第二十三章 天文事业的公共财政供给167
第一节 公共财政的内涵167
第二节 天文事业:全人类的公共产品168
一、公共产品的传统分类168
二、天文事业的公共性169
第三节 天文公共产品的财政供给模式171
一、传统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171
二、天文事业的公共财政供给模式——政府主导、多方参与171
第二十四章 人才培养与教育引导174
第一节 中国天文科教发展概况174
一、中国天文科教资源现状174
二、国际天文教育发展对中国的启示177
三、中国天文事业发展的新需求178
第二节 重视人才培养与教育引导178
一、天文教育的重要作用178
二、提升天文教育水平新举措180
第二十五章 新开放观下天文事业的广泛合作183
第一节 新开放观在天文事业中的体现183
一、天文事业的新开放观183
二、天文事业发展的新道路184
第二节 天文事业的开放式合作185
一、超越国界的广泛合作185
二、创新方法的广泛合作187
三、多种领域的广泛合作188
第二十六章 推动人类科学的普遍化传播189
第一节 未来学视角上的作为人类科学的天文学189
一、未来学的概念189
二、未来学视角下的天文学189
第二节 知识的大同世界:天文学的普遍化传播191
一、天文学与构建大同世界191
二、天文学的传播体系192
参考文献194
热门推荐
- 1957976.html
- 2523917.html
- 2508671.html
- 3596364.html
- 671161.html
- 3375087.html
- 3391611.html
- 1780504.html
- 2334019.html
- 3718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6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3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7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91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4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1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7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67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68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