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金林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ISBN:753206788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20世纪前中国教育思想概览1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著作举要1
一 教育学的雏形——《学记》2
二 德育大纲——《大学》3
三 教师论——《师说》4
四 课程·教材·教法专著——《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4
五 家庭教育论的代表作——《颜氏家训》6
六 传统教学法总结——《教童子法》7
第二节 西方教育在中国的传播8
一 传教士对西方教育的介绍9
二 国人对西方教育著作的早期译介11
三 西方教育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3
第二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初现(1901-1919)16
第一节 西方教育学科的引进16
一 西方教育学科引进的背景及过程17
二 教育学科传播发展的主要举措20
第二节 教育学科在师范教育中的反映25
一 教育课程设置25
二 教育学科师资来源27
一 反映教育学结构体系发展的几种主要著作30
第三节 主要教育学科著作介绍30
二 其他教育分支学科之端倪及发展41
第四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特点55
一 西方教育理论借道日本传入55
二 以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旨56
三 教育学科中国化探索59
第三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1919-1949)64
第一节 主要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64
一 教育学科分化的原因65
二 主要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69
第二节 主要教育理论流派对中国教育学的影响97
一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98
二 国家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108
三 “三民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115
四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119
第三节 学科体系的构建在师范教育中的体现127
第四节 教育学科体系的特征131
一 以西方成形学科为基础,以中国实际需要为出发点131
二 教育理论多种多样,教育实践各具特色132
三 包含学科众多,各科建设不平衡133
四 促进了中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134
第一节 苏联教育学科著作的引进136
第四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演变(1949-1966)136
一 苏联教育学科体系的框架137
二 苏联“教育学”著作的引进及影响139
三 苏联其他教育学科著作的引进及影响150
第二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演变的基本历程156
一 对旧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初步改造(1949-1951)156
二 照搬苏联教育学科体系(1952-1956)158
三 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学科体系的探索(1957-1966)162
一 教育学的重建和发展172
第三节 中国教育学科的重建和发展172
二 其他教育学科的重建和发展186
第四节 中国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特点195
一 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96
二 理论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7
三 逐渐摆脱单一参照模式198
四 强调中国特色201
五 与师范教育发展直接相关202
六 教育科研意识逐步增强203
一 对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成就的全盘否定205
第一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破坏205
第五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破坏(1966-1976)205
二 教育学科领域的大批判209
三 教育学科领域的语录化215
第二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被破坏的恶果及教训217
一 必须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217
二 必须确立学科的专业独立意识218
三 必须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218
第一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基本历程220
一 恢复重建阶段(1976.10-1981)220
第六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1976- )220
二 初步探索阶段(1982-1984)229
三 迅速发展阶段(1985-1997)233
第二节 中国教育主要学科的发展240
一 教育专门学科的发展240
二 教育交叉学科的发展259
第三节 对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反思和瞻望279
一 对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反思279
二 对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瞻望283
主要参考书目290
后记296
热门推荐
- 584074.html
- 1361775.html
- 3253202.html
- 2637139.html
- 516822.html
- 2733859.html
- 3745037.html
- 1412901.html
- 2096553.html
- 849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5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8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1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79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3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4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86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