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通信业发展分析报告 2006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通信业发展分析报告 2006
  •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5904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47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通信-邮电企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06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通信业发展分析报告 200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国通信业发展总体情况1

一、2006年通信业发展主要指标1

二、2006年电信业发展主要特点1

(一)电信业务总体增长平稳,收入结构变化较大,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1

(二)固定电话新增用户继续下降,移动电话用户保持高速增长,互联网用户进一步宽带化2

(三)投资规模小幅回升,投资方向各有侧重,投资效益逐年提高2

(四)电信发展的区域特征明显,中西部发展加快3

(五)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有效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

(六)各省(区、市)主要指标发展情况排名3

第2章 中国电信消费水平分析5

一、电信消费系数的提出5

二、电信业务消费地域分布5

三、我国居民未来电信消费趋势6

第3章 电信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7

一、电信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7

二、电信业对国民经济拉动效果逐步趋于稳定7

(一)技术和业务创新基础好8

(二)我国欠发达地区电信区域竞争力的主导因素8

三、传统电信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型对区域格局的影响9

第4章 我国电信业的区域发展11

一、我国电信业区域格局的演变轨迹11

(一)我国经济区划问题11

(二)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电信业差距变动轨迹12

二、我国电信业区域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15

(一)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电信业的基本结构特征15

(二)全国各地区人均电信消费支出和电话普及率的分布情况17

(三)各地区电信业内部结构18

(四)各地区电信业与国民经济的适应性18

(五)影响电信业区域差距的因素19

三、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与电信业区域政策23

(一)统筹电信业区域发展的“有形之手”23

(二)电信业区域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23

(三)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与电信业区域政策问题23

四、统筹电信业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政策措施26

(一)统筹电信业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26

(二)统筹中国电信业区域发展的政策措施27

第5章 农村通信发展33

一、农村通信的发展情况概述33

(一)目标与影响33

(二)发展现状34

二、各运营商的农村通信发展战略和发展情况35

(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36

(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37

(三)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37

(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38

(五)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40

(六)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40

第6章 电信监管42

一、市场准入42

(一)我国对市场准入的监管42

(二)我国外资准入和许可政策42

(三)基础电信市场的外资进入的政策、方式及进展43

(四)外资进入增值电信市场的政策、方式及进展44

(五)未来外资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预测46

二、公平竞争48

(一)制订加强互联互通的各项管理办法48

(二)开展“畅通网络,诚信服务”主题活动48

(三)互联互通监管工作取得可喜成果48

(四)互联互通监管工作还会继续加强49

三、电信资费49

(一)资费管制方式改革带来的直接影响49

(二)综合资费水平分析50

(三)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资费水平50

(四)总体和区域资费水平50

四、服务质量52

(一)组织开展“畅通网络,诚信服务”主题活动52

(二)开展“诚信服务、放心消费”行动52

(三)着力落实《电信服务规范》等相关法规文件53

(四)推动全国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工作53

五、对电信增值业务服务提供商的监管54

(一)增值业务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4

(二)2006年政府出台的主要政策和出台背景55

六、广电与通信的融合监管58

(一)目前涉及三个网的监管机构及职能58

(二)现行监管体制和政策对三网融合的影响58

(三)融合管制的需求59

第7章 电信运营发展60

一、基础运营商发展情况60

(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情况60

(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2006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62

(三)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2006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63

(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6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65

二、基础运营商网络发展情况67

(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67

(二)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68

(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69

(四)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70

(五)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71

三、电信运营竞争格局分析71

(一)整体市场格局72

(二)固网市场格局73

(三)移动市场格局75

四、电信运营商转型78

(一)战略转型78

(二)网络转型85

(三)业务转型88

(四)营销模式转型96

五、运营企业的管理创新100

(一)运营商实施精细化管理100

(二)运营企业的管理创新成果105

六、电信运营商的“走出去”国际化战略106

(一)我国电信运营商国际化现状107

(二)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国际化战略分析109

(三)电信运营商的“走出去”的看点与难点114

第8章 中国邮政的发展和变革117

一、邮政业务发展情况117

(一)总体发展情况117

(二)各类邮政业务发展状况117

二、邮政设施规模和综合通信能力119

三、邮政体制改革情况120

(一)顺利完成了邮政政企分开的改革120

(二)积极推动邮政主业的改革121

(三)邮政储蓄改革取得决定性的进展121

第9章 热点增值业务和SP/CP的发展122

一、增值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122

(一)市场发展规模及结构122

(二)市场主要特点及问题122

(三)细分市场发展现状123

二、互联网业务市场123

(一)即时通信基本概念描述124

(二)网络搜索125

(三)在线音乐125

(四)网络游戏126

(五)博客126

三、移动增值业务市场128

(一)短信128

(二)彩铃128

(三)彩信129

(四)WAP129

(五)手机电视130

四、增值业务变化发展趋势131

第10章 国内手机设备发展134

一、2006年国内手机市场发展情况134

(一)国际品牌手机与国产品牌手机134

(二)普通手机与智能手机135

(三)大众手机与定制手机135

二、国产手机厂商发展概述136

(一)国产厂商的优势136

(二)国产厂商的劣势137

(三)国产厂商的机会138

(四)国产厂商面临的挑战139

三、国内主要手机厂商发展分析139

四、2006年国内手机市场格局分析145

(一)GSM制式优势扩大,CDMA仍值得期待145

(二)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品牌竞争进入新阶段146

(三)多样化产品市场结构,引领产品流行趋势146

(四)换代需求主导市场,价格呈现两极分化148

(五)直供、捆绑销售继续增长,复合渠道模式成为主流149

五、国产手机市场的挑战与机遇151

(一)国产手机厂商面临的压力151

(二)国产手机厂商面临的机遇153

(三)结语154

六、对国产手机厂商发展的思考154

(一)市场概述154

(二)国外品牌成功之“道”156

(三)国产手机的生存之道157

七、3G时代,中国手机厂商如何发展158

(一)中国手机市场状态158

(二)对未来中国手机厂商的发展建议160

第11章 电信设备制造业162

一、电信设备市场情况162

(一)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162

(二)主要设备市场竞争格局162

(三)未来电信设备市场发展分析164

(四)未来核心网和无线基站设备的发展方向165

二、电信设备商的品牌营销剖析166

(一)品牌营销的一般概念166

(二)电信设备商品牌营销的重要性166

(三)电信设备商品牌营销的特点和内涵167

(四)当前电信设备商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168

(五)对电信设备商品牌营销的思考和建议168

(六)结束语169

三、设备厂商如何进行转型169

(一)电信设备企业转型的目的和意义169

(二)电信设备企业成功转型六大要素170

(三)电信设备企业应理性面对转型171

四、设备商的国际化战略172

(一)提升在全球电信产业链中的地位172

(二)有效配置全球资源174

(三)保持可持续发展176

第12章 专题研究178

一、NGN178

(一)转型时期的NGN战略178

(二)基于RACF的QoS保证机制186

(三)固网转型下一阶段的目标和模式探讨189

二、三网融合192

(一)三网融合的经济技术与对策分析192

(二)IPTV和三网融合199

三、3G(第三代移动通信)202

(一)3G全球相关监管政策分析202

(二)2006年海外3G运营市场解读205

(三)2006年全球3G设备市场纵览210

(四)TD-SCDMA的进展215

四、电信监管的相关观点探讨217

(一)发展TD-SCDMA机不容失217

(二)应找到发展VoIP的最佳模式218

(三)IPTV对三网融合意义重大219

(四)3G与WiMAX220

(五)资费上限管制确有必要221

(六)手机实名制须依法慎行222

(七)移动资费仍有下降空间223

(八)网间结算与时俱进223

(九)小灵通未来走向224

五、“萨班斯”法案——美国《萨班斯法案》及其对我国在美国上市公司的影响225

六、IPTV研究226

(一)IPTV概述227

(二)2006年中国IPTV产业环境228

(三)2006年中国IPTV产业现状229

(四)中国发展IPTV面临的瓶颈与挑战234

(五)目前中国IPTV市场规模及未来规模预测235

七、农村信息化建设235

八、通信设备企业的自主创新240

(一)中国通信产业改革开放出现群体突破240

(二)中国通信产业必须自主创新241

(三)中国产业面临自主创新的大好环境241

(四)中国电信产业怎样自主创新242

九、互联网对电信业影响的讨论242

(一)互联网与电信网的不同242

(二)互联网对电信业的冲击:喜抑或忧243

(三)面对互联网的冲击,电信业应学会取舍244

(四)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兼收并蓄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