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隔震建筑设计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薛彦涛,常兆中,高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19521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隔震建筑设计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隔震建筑概要1
1.1 隔震结构1
1.1.1 基本原理1
1.1.2 动力学原理2
1.1.3 隔震结构特点2
1.1.4 隔震结构优点3
1.2 隔震技术发展3
1.2.1 中国隔震技术发展4
1.2.2 日本隔震技术发展5
1.2.3 美国隔震技术发展5
1.2.4 新西兰隔震技术发展6
1.3 隔震装置简介7
1.3.1 普通橡胶支座(NRB)7
1.3.2 高阻尼橡胶支座(HDR)8
1.3.3 铅芯橡胶支座(LRB)8
1.3.4 滑板隔震支座8
1.3.5 摩擦摆隔震支座(FPS)8
1.3.6 滚动支座9
1.3.7 滑轨支座9
1.4 地震中隔震建筑表现9
1.4.1 美国隔震医院9
1.4.2 日本隔震建筑10
1.4.3 中国隔震建筑14
1.5 隔震建筑中设备抗震优势15
1.6 隔震建筑地震观测17
第2章 隔震结构概念设计18
2.1 隔震建筑适用范围18
2.1.1 适用建筑类型18
2.1.2 适用结构类型18
2.1.3 隔震结构高宽比18
2.2 隔震结构高度19
2.3 隔震建筑场地21
2.3.1 适宜场地21
2.3.2 Ⅳ类场地22
2.3.3 近断层场地22
2.3.4 软弱地基和液化地基22
2.4 隔震层位置22
2.5 隔震支座配置方法23
2.6 隔震支座标高要求24
2.7 隔震结构基本要求24
2.8 隔震结构设计流程25
2.9 隔震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26
2.10 隔震结构设计还应考虑的问题27
第3章 叠层橡胶支座28
3.1 概述28
3.2 支座组成材料力学性能30
3.2.1 橡胶30
3.2.2 铅32
3.2.3 钢板33
3.3 叠层橡胶支座控制参数34
3.3.1 第一形状系数S134
3.3.2 第二形状系数S235
3.4 叠层橡胶支座性能35
3.4.1 竖向性能35
3.4.2 水平性能41
3.5 叠层橡胶支座的耐久性46
3.5.1 老化性能46
3.5.2 徐变47
3.5.3 疲劳性能47
3.5.4 耐火性47
3.6 温度影响48
3.7 影响叠层橡胶支座性能的其他要素48
3.8 叠层橡胶支座的设计与检验49
3.8.1 分类49
3.8.2 连接件的设计50
3.8.3 支座性能检验52
第4章 高阻尼橡胶支座58
4.1 概述58
4.2 高阻尼橡胶材料59
4.2.1 高阻尼橡胶材料59
4.2.2 高阻尼橡胶性能60
4.3 高阻尼橡胶支座竖向性能63
4.3.1 竖向刚度63
4.3.2 竖向拉应力63
4.4 高阻尼橡胶支座水平性能64
4.4.1 滞回曲线64
4.4.2 滞回曲线的数值模型66
4.4.3 高阻尼隔震支座水平极限变形67
4.5 其他性能67
第5章 滑板支座68
5.1 概述68
5.2 滑板支座分类69
5.2.1 弹性滑板支座69
5.2.2 刚度滑板支座70
5.3 滑板支座材料70
5.3.1 滑移材料70
5.3.2 滑移面板71
5.3.3 底座71
5.4 滑板支座性能71
5.4.1 竖向性能71
5.4.2 水平性能71
5.4.3 计算模型72
5.5 老化性能72
5.6 支座检验要求72
第6章 摩擦摆隔震支座74
6.1 概述74
6.2 支座构造及材料74
6.3 支座水平性能76
6.4 支座计算77
6.5 计算软件计算模型78
6.5.1 摩擦力-变形关系78
6.5.2 摆力-位移关系79
6.6 支座检验要求79
第7章 阻尼器81
7.1 概述81
7.2 液体黏滞阻尼器82
7.2.1 原理82
7.2.2 布置要求82
7.2.3 阻尼器性能83
7.2.4 力学性能84
7.2.5 耐久性85
7.2.6 疲劳及温度性能86
7.2.7 耐火性86
7.2.8 阻尼器设计参数的取值方法86
7.3 金属滞变阻尼器87
7.3.1 铅阻尼器87
7.3.2 钢棒阻尼器89
第8章 隔震结构反应谱计算91
8.1 隔震结构动力分析91
8.2 隔震层刚度和阻尼比94
8.2.1 隔震支座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取值94
8.2.2 隔震层刚度和阻尼比计算94
8.3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94
8.4 隔震结构地震影响系数95
8.4.1 地震影响系数95
8.4.2 隔震结构地震最大影响系数调整97
8.5 隔震结构振型阻尼比97
8.5.1 振型阻尼计算方法97
8.5.2 振型阻尼简化计算98
8.6 楼层剪力最小值要求100
8.7 扭转计算100
8.8 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特征101
8.9 隔震结构反应谱法计算实例101
第9章 隔震结构时程计算方法104
9.1 概述104
9.2 地震波的选择104
9.3 结构分析模型106
9.4 叠层橡胶支座水平向计算模型107
9.4.1 普通叠层橡胶支座107
9.4.2 铅芯叠层橡胶支座108
9.4.3 高阻尼橡胶支座112
9.5 叠层橡胶支座的轴向计算模型113
9.5.1 轴向压缩113
9.5.2 轴向拉伸114
9.6 滑动隔震支座计算模型115
9.7 黏滞阻尼器计算模型115
9.8 抗倾覆装置计算模型116
9.9 隔震结构动力时程分析117
9.9.1 快速非线性分析(FNA)117
9.9.2 直接数值积分法118
9.10 动力时程分析的内容和要求121
9.11 时程分析软件介绍121
9.1 1.1 定义连接单元参数122
9.1 1.2 指定连接单元124
9.1 1.3 定义时程函数、时程工况等124
第10章 隔震结构减震系数计算法126
10.1 概述126
10.2 减震系数计算126
10.2.1 减震系数计算步骤126
10.2.2 结构计算模型126
10.2.3 地震波选择127
10.2.4 时程分析计算128
10.2.5 楼层地震剪力与楼层地震倾覆力矩128
10.2.6 减震系数计算128
10.2.7 采用非隔震设计计算的地震影响系数128
10.2.8 隔震结构强度验算129
第11章 隔震层的设计130
11.1 概述130
11.2 隔震层的偏心率130
11.3 隔震层的抗风及隔震层弹性恢复力设计132
11.3.1 隔震层抗风设计132
11.3.2 隔震层弹性恢复力验算132
11.4 罕遇地震下隔震层的位移与限值132
11.5 隔震支墩设计133
11.6 隔震层构造要求133
11.6.1 隔震层梁板构造要求134
11.6.2 隔震支座、阻尼装置的连接构造134
11.7 降低隔震层位移设计方法134
11.8 转换构件设计136
11.8.1 砌体托墙梁设计136
11.8.2 混凝土结构转换梁设计139
11.9 隔震层设备及管线等处理141
第12章 上部结构及下部结构设计152
12.1 概述152
12.2 上部结构设计152
12.2.1 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取值152
12.2.2 上部结构竖向水平地震作用取值153
12.2.3 上部结构强度验算及构造措施153
12.2.4 上部结构变形验算155
12.3 下部结构设计156
12.4 基础设计157
第13章 高层建筑隔震设计159
13.1 概述159
13.2 混合隔震方法161
13.2.1 混合隔震技术的概念161
13.2.2 混合隔震的隔震支座布置163
13.2.3 滑移支座摩擦系数163
13.2.4 摩擦承压比163
13.3 高层隔震结构阻尼比取值164
13.4 高层隔震建筑高宽比164
13.5 高层隔震抗倾覆设计方法166
13.5.1 上部结构的布置原则166
13.5.2 地震动输入方向的影响169
13.5.3 抗倾覆验算169
13.5.4 提高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170
13.6 抗风设计170
13.6.1 高层隔震建筑的风反应170
13.6.2 高层隔震建筑抗风设计措施172
第14章 框架结构隔震设计175
14.1 工程概况175
14.2 隔震方案175
14.3 计算分析179
14.3.1 计算模型179
14.3.2 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动力特性179
14.3.3 抗风设计180
14.3.4 隔震支座长期面压181
14.3.5 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181
14.4 隔震层设计184
14.5 上部结构设计184
14.6 隔震层以下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要求185
14.6.1 隔震层支墩设计要求185
14.6.2 地基基础设计要求185
14.7 结论185
第15章 框架-剪力墙隔震设计187
15.1 工程概况187
15.2 隔震方案187
15.3 计算分析190
15.3.1 计算模型190
15.3.2 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动力特性191
15.3.3 抗风设计191
15.3.4 隔震支座长期面压193
15.3.5 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193
15.4 隔震层设计196
15.5 上部结构设计196
15.6 隔震层以下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要求197
15.6.1 隔震层支墩设计要求197
15.6.2 地基基础设计要求197
15.7 结论197
第16章 剪力墙结构隔震设计199
16.1 工程概况199
16.2 隔震方案201
16.3 计算分析204
16.3.1 计算分析模型204
16.3.2 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动力特性204
16.3.3 隔震层抗风验算204
16.3.4 隔震支座的竖向压应力验算205
16.3.5 水平向减震系数206
16.3.6 水平向减震系数β、隔震后的水平影响系数最大值、隔震措施206
16.3.7 隔震层支座在罕遇地震剪力下的水平位移验算206
16.3.8 罕遇水平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下隔震支座的最大拉应力分析设计208
16.4 上部结构设计212
16.5 隔震层设计212
16.6 隔震层以下结构的设计212
第17章 框架-核心筒隔震设计214
17.1 工程概况214
17.2 隔震方案216
17.3 计算分析219
17.3.1 计算模型219
17.3.2 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动力特性219
17.3.3 抗风设计220
17.3.4 隔震支座长期面压221
17.3.5 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221
17.4 隔震层设计224
17.5 上部结构设计225
17.6 隔震层以下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要求225
17.6.1 隔震层支墩设计要求225
17.6.2 地基基础设计要求225
17.7 结论226
第18章 隔震结构的施工、验收和维护227
18.1 概述227
18.2 施工机具228
18.3 支座和阻尼器进场检验228
18.3.1 支座228
18.3.2 阻尼器231
18.4 隔震支座安装施工231
18.5 阻尼器安装要求239
18.6 管线安装要求239
18.7 隔震缝239
18.8 工程验收240
18.8.1 支座安装240
18.8.2 阻尼器安装241
18.8.3 柔性连接241
18.8.4 隔震缝241
18.9 隔震建筑维护241
18.9.1 维护要求242
18.9.2 标识设置242
参考文献244
热门推荐
- 3095895.html
- 943768.html
- 3003252.html
- 2845805.html
- 3799951.html
- 27293.html
- 1225921.html
- 2620479.html
- 2379492.html
- 3293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02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9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1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4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08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4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8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36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64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5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