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 廖荣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16176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的来龙去脉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

一、大发展产生了大问题1

二、新问题孕育了新思想5

三、两个重要的里程碑7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0

一、基本概念10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4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近期进展16

一、研究机构增多16

二、研究内容拓宽17

三、研究方法优选18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19

第一节 “老三论”和“新三论”19

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19

二、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22

第二节 人地关系论23

一、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和升华23

二、人地协调的原则及其实践意义26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29

第一节 人口因素29

一、人口的双重作用29

二、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要求32

第二节 环境因素35

一、环境及其社会经济功能35

二、环境容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6

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求38

第三节 资源因素40

一、自然资源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0

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要求44

第四节 技术因素47

一、技术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7

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要求51

第五节 制度因素54

一、制度的基本内涵54

二、制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55

三、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要求58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选择60

第一节 生态农业61

一、生态农业产生的背景61

二、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61

三、生态农业模式64

四、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66

第二节 清洁生产67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和理论基础67

二、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69

三、清洁能源72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响应75

第一节 消除贫困75

一、贫困的标准和定义75

二、贫困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77

三、消除贫困的责任和目标78

四、扶贫方式和脱贫模式79

第二节 防灾减灾82

一、灾害的定义和分类82

二、自然灾害冲击人类社会的特征84

三、防灾减灾对策88

第三节 优化人类住区92

一、人类住区的基本概念93

二、城市化和人类住区问题94

三、人类住区的优化103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机制112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属性112

一、地域差异性112

二、空间传播性115

三、空间竞争性116

四、空间系统性117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机制120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120

二、环境约束机制的建立122

三、约束与反约束——发展中的平衡126

第三节 区域PRED协调发展机制128

一、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涵义128

二、区域PRED协调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30

三、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131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议程136

第一节 全球《21世纪议程》136

一、《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136

二、《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136

三、《21世纪议程》的特点137

第二节 《中国21世纪议程》139

一、《中国21世纪议程》的产生139

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139

三、《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140

四、《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142

第八章 中国(区域)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147

第一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147

一、人类生存环境系统的一般分析147

二、中国生存环境的基本特点150

三、中国(区域)环境与全球环境的关系155

第二节 中国(区域)环境与发展的历史回顾156

一、中国(区域)环境与农业文明的发展156

二、中国(区域)环境与工业文明的发展171

第三节 中国(区域)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175

一、中国(区域)环境问题现状175

二、中国(区域)环境问题的原因简析177

三、中国(区域)环境演变趋势分析180

四、中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181

第九章 中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85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185

一、国家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关系185

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发展的关系191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机制分析198

一、中国(区域)PRED的矛盾性198

二、中国(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5

第三节 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12

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213

二、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地域结构优化216

第十章 中国山区和洪涝灾区的可持续发展226

第一节 中国山区的可持续发展226

一、山区人地系统类型和特征226

二、山区人地系统稳定性228

三、中国山区发展的基本模式230

四、中国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236

五、中国山区经济持续发展案例研究239

第二节 中国洪涝灾区的可持续发展245

一、中国洪涝灾区的时空格局和致灾原因245

二、中国洪涝灾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48

主要参考文献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