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科技时代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金融科技时代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研究
  • 孙国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22000206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地方金融-金融监管-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融科技时代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

第二节 文献综述4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及金融分权4

二、金融监管权7

三、地方金融监管8

四、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10

第三节 主要概念13

一、地方金融监管13

二、传统金融与非传统金融14

三、金融科技与金融科技监管15

第四节 研究的结构安排16

第二章 地方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监管的国际比较20

第一节 地方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21

一、美国——双元多头监管模式21

二、英国——垂直监管模式25

三、加拿大——平行监管模式29

四、日本——集中单一监管模式32

第二节 金融科技监管的国际比较35

一、美国的金融科技监管35

二、英国的金融科技监管37

三、新加坡的金融科技监管40

四、日本的金融科技监管43

第三章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历史沿革46

第一节 垂直监管时期的地方金融监管(1978—2003年)47

一、时代背景47

二、改革进程49

三、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安排52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地方金融监管(2004—2012年)54

一、时代背景54

二、改革进程56

三、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安排57

第三节 双层监管时期的地方金融监管(2013年至今)60

一、时代背景60

二、改革进程62

三、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安排65

第四章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制度缺陷与地方金融乱象68

第一节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框架选择的经济学分析69

一、约束失效与金融监管的必要性69

二、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双层监管模式71

三、双层监管模式中的博弈73

第二节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框架的制度缺陷与政府失灵75

一、地方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76

二、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缺陷与政府失灵81

第三节 政府失灵所引发的地方金融乱象84

一、主观政府失灵案例——2012年广东华鼎担保案85

二、主观政府失灵案例——云南泛亚事件87

三、客观政府失灵案例——“e租宝”事件91

第五章 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94

第一节 金融科技的发展94

一、金融科技的概述94

二、金融科技依托的技术96

三、金融科技在我国的发展99

第二节 金融科技在传统金融业态中的应用100

一、金融科技在银行业中的应用100

二、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行业中的应用101

三、金融科技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101

第三节 金融科技在非传统金融业态中的应用102

一、P2P等网络借贷102

二、网络小额贷款108

三、股权众筹118

四、融资租赁121

第四节 我国金融科技的应用特征126

一、金融科技在传统金融业态中的应用特征126

二、金融科技在非传统金融业态中的应用特征129

第六章 我国金融科技风险与监管面临的挑战135

第一节 金融科技风险产生的机理及表现特征135

一、金融科技的本质与风险的内生性135

二、互联网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136

三、长尾效应和肥尾特征增加了金融风险的负外部性137

四、范围经济增加了群体非理性137

五、网络化增加了金融风险的传导性138

六、动态化竞争模式增加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138

第二节 金融科技风险的表现形式与传导路径139

一、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合作产生的风险139

二、金融科技与非传统金融合作产生的风险142

三、我国金融科技风险传导机制145

第三节 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现状147

一、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及分工147

二、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的具体安排148

第四节 我国金融科技监管面临的挑战153

一、缺乏统一的制度安排与分工154

二、金融科技的监管强度难以把握155

三、金融监管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监管能力不足156

第七章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完善与金融科技风险防范161

第一节 基于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总体设计思路161

第二节 地方金融监管框架的选择标准162

一、信息优势163

二、成本与受益范围164

三、兼容性164

第三节 目标导向监管理念在地方金融监管制度改革中的运用166

一、目标导向监管理念与地方金融监管的目标体系166

二、目标导向监管理念的运用167

第四节 地方金融监管权力配置169

一、收回规则制定权170

二、市场准入权170

三、监督检查权173

四、采取监管措施权174

五、重大风险处置权175

第五节 以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为目标建设地方金融监管监督问责机制176

一、内部监督与制衡176

二、外部权力监督176

三、问责制度177

第六节 以均衡监管资源为原则提升地方金融监管能力178

一、充实基层监管力量178

二、构建金融科技监管双支柱:微观功能监管+宏观审慎管理178

三、升级监管工具179

第七节 完善监管的基础设施180

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180

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180

参考文献182

后记 从幕后到台前:地方金融监管的四十年嬗变1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