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学研究法未刊讲义四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史学研究法未刊讲义四种
  • 黄人望,柳诒征,李季谷,姚从吾撰;李孝迁编校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8967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史学-研究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史学研究法未刊讲义四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史学研究法讲义&黄人望3

第一章 叙言3

第二章 史料编17

第三章 考证编43

第四章 史论编49

第五章 理论史学53

史学研究法&柳诒徵57

第一章 历史之种类57

第二章 史学之定义61

第三章 史学之材料65

第四章 史学之补助学科70

第五章 史料之整理74

第六章 史事之考证及批评79

第七章 历史哲学83

历史研究法&李季谷89

第一章 导论89

一 历史是批评人类经验的总成绩89

二 关于方法之话91

三 历史与地理92

四 历史的潜力与我们的创造94

第二章 历史的概念及认识96

一 史学的定义96

二 历史的认识及对立99

第三章 历史的原动力及其发达的三阶段101

一 历史的六种原动力101

二 历史发达的三阶段102

第四章 史料105

一 史料的搜集105

二 史学的补助科学106

历史研究法&姚从吾125

导言125

第一编 历史学的性质与任务135

第一章 历史的性质135

一 字义的说明135

二 广义的历史与狭义的历史137

三 历史学研究的趋势138

第二章 历史记事的进化(历史演进的历史)139

一 述事或记账式的历史140

二 垂训的或实用的历史141

三 进化的历史143

四 社会学的历史144

第三章 历史学的定义146

一 班海穆与斐德儿的历史学的定义146

二 上述定义的说明147

三 其他历史学家所下历史定义的举例149

四 历史定义的误解151

第四章 历史的任务154

第五章 历史的分类与分期156

一 历史的范围156

二 历史的分类与分期158

第二编 史源学169

第一章 历史研究法的概观与历史169

一 概观169

二 历史研究法的历史174

第二章 史料的分类181

一 同时人的记载182

二 间接的史料187

三 古物204

第三章 史料的搜辑与出版211

一 搜辑散佚的古书与古文字213

二 搜辑仅存的旧闻与旧事217

第四章 史料的批评221

一 外表的批评221

二 内容的批评232

三 史料的编次235

第五章 史料的解释237

第六章 史料关系的会通241

第七章 历史的叙述252

一 历史叙述的方式252

二 一种科学的历史著作应具备的形式253

三 叙述的方法254

第三编 欧洲近代通行的几种历史观258

一 近代历史观的缘起258

二 近代历史观的主要派别259

第一章 二元论或神权政治的历史观260

第二章 人本主义哲学的历史观263

第三章 唯物的历史观265

第四章 实证主义的历史观269

第五章 康德以后德国正统派哲学的历史观274

第六章 表象派的历史观280

第四编 历史学的辅助科学和历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286

第一章 历史学的辅助科学286

一 语言学286

二 古文字学289

三 古文书学或公文学291

四 印章学292

五 泉币学292

六 族谱学与家世学293

七 纹章学或徽章学294

八 年代学295

九 地理学295

第二章 历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299

Ⅰ 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299

Ⅱ 历史学和与他接近的几种自然科学314

Ⅲ 历史学与心理学316

Ⅳ 历史与文学317

Ⅴ 历史与美术319

附录一 释史321

附录二 我国旧日历史家的垂训的历史观328

附录三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334

附录四 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346

附录五 同时人记载的举例354

附录六 《元典章校补释例》序369

附录七 文人附会强解史文的一例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