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礼记·乐记》研究论稿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0052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乐记-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礼记·乐记》研究论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回顾与述评2
二、本书的内容与脉络6
三、论题的方法与材料11
上篇19
第一章 《乐记》文献考释19
第一节 《乐记》章节、篇次归属裁定——以儒家“体用”学统为出发点20
一、《乐记》存在不同篇次的历史原因21
二、《乐记》不同篇次的整理意见24
三、从儒家“体用”学统审定《乐记》篇次归属26
四、《乐记》章数问题与划分31
第二节 《乐记》的作者及成书考辨53
一、《乐记》作者之争53
二、《乐记》之古籍辨伪学综合考察55
三、小结60
第三节 《乐记》佚文钩稽及分佚索因60
一、《乐记》产生佚文的原因61
二、《乐记》佚文的钩稽与辨析67
第二章 《乐记》与先秦典籍76
第一节 《乐记》用“诗”述论77
第二节 《易传》理论体系对《乐记》文艺体系的多维度观照91
一、《乐记》对《易传》对立统一辩证观、天人合一世界观的承袭91
二、《乐记》对《易传》数、象思维方式的继承与发展94
三、《乐记》对《易传》简、用、变精神原则的理解与提升96
第三节 《礼记·乐记》与《荀子·乐论》、《史记·乐书》101
一、《礼记·乐记》与《荀子·乐论》102
二、《礼记·乐记》与《史记·乐书》113
第三章 《乐记》历代研究论略138
第一节 经学极盛至统一时代的《乐记》学139
一、两汉时期139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144
三、隋唐时期149
第二节 经学变古时代的《乐记》研究154
一、《乐记》阐释突出政治功能,说教意味浓厚155
二、庆历后《乐记》研究求新求异之倾向157
三、义理之风推动《乐记》阐幽发微达到新的高度159
四、宋代道学派研究《乐记》,明经致用162
五、宋代闽学派研究《乐记》,意句俱到164
第三节 经学积衰时代的《乐记》学166
一、《总目》仅有的两部《乐记》研究之作质量中落167
二、《存目》中的《乐记》研究文献有待重新认识171
三、《乐记》研究极轻字训,尤重义理173
四、元、明《乐记》研究疑经、攻经、改经之风甚重175
第四节 经学复盛时代的《乐记》研究184
一、清代《乐记》研究的实绩184
二、清代《乐记》研究的整体特点193
下篇217
第四章 《乐记》之史前文化渊源217
第一节 史前巫卜文化在《乐记》中的遗存218
一、史前巫卜文化“原始思维”的特质219
二、巫卜原始思维在《乐记》中的遗痕219
三、巫卜“原始思维”对《乐记》及后世艺术的影响228
第二节 《乐记》中的远古传说考释229
一、舜歌南风的传说230
二、夔制乐赏诸侯的传说236
三、六代乐舞的传说238
第三节 《礼记·乐记》“郑卫之音;桑间濮上之音”疑义翼证244
第四节 《礼记·乐记》中的“理”范畴根源与内涵249
一、《乐记》“理”范畴继承脉络250
二、理为体,礼乐为相,施为用256
三、《乐记》之理与礼、德、欲、道259
第五章 《乐记》之审美观照及流变270
第一节 《乐记》“乐”字形而上涵义与秦汉时人审美意识的演变271
一、前言271
二、从乐之初义,到情绪体验之一“欢悦”,到稳定的主观精神状态“安乐”274
三、从“诗乐舞合一”,到“音乐”,到“德音”275
四、从“德音”,到“修身价值取向之一”,再到“治道方式之一”278
五、结语285
第二节 《乐记》与古代文艺地域观之发展285
第三节 《礼记·乐记》“遗音遗味”说与“味”的文艺审美295
一、“遗音遗味”说内涵考释295
二、“遗音遗味说”向“味”文艺理论发展的因素298
三、遗音遗味说向“艺味”论的嬗变与泛化303
第四节 《乐记》之“文质论”及其流变306
第六章 《乐记》之逻辑体系、理论基础及结构内涵322
第一节 由类概念看《乐记》的逻辑体系323
一、《乐记》中类概念的规律324
二、《乐记》中类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以类相动、比类成行330
第二节 《乐记》和、合、同、中的理论基础340
一、“中和”观念之原初发生340
二、《乐记》之和、合、同、中348
第三节 《乐记》之“体用”结构内涵361
结语378
参考文献381
热门推荐
- 416657.html
- 710994.html
- 1825594.html
- 3602443.html
- 2922131.html
- 3293721.html
- 2601604.html
- 1644371.html
- 2029524.html
- 1092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5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3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0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03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75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6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60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2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2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