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权理论及产权改革目标模式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产权理论及产权改革目标模式探索
  • 丁建中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18026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产权理论及产权改革目标模式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所有制的三形式1

第一章 概论3

一、产权、所有权、所有制三概念辨析3

二、所有制的三大主体形式6

三、所有制结构是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有机混合体12

四、所有制是社会产权制度的核心17

第二章 个人所有制21

一、个人所有制发展的阶段性21

1.不发达的个人所有制21

2.发达的个有所有制23

二、个人所有制与公共所有制的关系29

1.个人所有制与公共所有制共生、共存29

2.个人所有制与公共所有制从不均衡向动态均衡运进30

第三章 差异共有制41

一、差异共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高级所有制形式41

1.差异共有制是私有制的自行扬弃43

2.差异共有制也是公有制(单一公有制)的自行扬弃49

二、差异共有制发展的阶段性55

1.西方国家差异共有制的三大阶段55

2.我国差异共异制发展的特殊进程61

三、差异共有制范畴的科学性及其价值62

第四章 公共所有制(无差异共有制)67

一、关于公共所有制的两个基本原理67

1.公共所有制与个人所有制是对立统一关系69

2.公共所有制形态与个人所有制形态一样,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状况72

二、关于公共所有制的两大理论误区80

中篇 产权的八个原理87

第五章 分工、市场、产权三位一体原理87

一、市场起源于原始氏族共同体自然地域分工87

二、市场和分工的发展及所有制的生成88

三、市场是财产积聚和扩散的双刃剑91

四、市场价值法则是社会经济的永恒法则96

五、市场演化的最高目标是“要素均衡”和“产权均衡”104

1.分工的不同阶段与市场、产权的关联106

2.“要素均衡”和“产权均衡”的市场机理110

第六章 产权系统进化原理122

一、产权系统的基本特征122

1.产权系统的整体性122

2.产权系统的要素的相干性123

3.产权系统结构的层次性123

4.产权系统的“目的性”126

二、产权系统的生成126

三、产权系统的进化133

1.西方社会产权系统的演化135

2.东方社会产权系统的演化147

一、自然人产权制度和法人产权制度的比较158

1.自然人产权制度和法人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158

第七章 自然人产权制度向法人产权制度演进原理158

2.自然人产权制度向法人产权制度演进的基本原因165

二、国有企业产权的非法人性和变革(重组)168

1.我国有企业产权的非法人性168

2.国有企业产权的变革(重组)171

第八章 股份制和自由人联合体关联原理175

一、自由人的经济学含义175

二、自由人与自由人联合体的关系180

三、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以自由人联合体为主体189

第九章 法人产权独立化原理191

一、关于法人产权的性质191

1.法人产权是中介产权192

2.法人产权是生产过程中全方位的、独立的财产支配权194

3.法人产权是社会化产权194

二、关于法人产权独立化原理195

1.股东产权与法人产权分立的前提条件195

2.法人产权独立化的阶段性197

三、公股占大头与法人产权独立化的矛盾199

第十章 产权界定原理204

一、产权界定发生原因204

二、产权客体不确定程度与产权界定费用206

1.产权客体价值测不准和初始财产贡献测不准206

2.界定产权信息费用愈大,界定愈准确207

3.产权界定边际均衡原理208

4.产权不确定程度随市场广度和深度的加大而加大209

5.产权不确定程度与产权界定成本呈正相关关系210

三、产权界定方式及其转换211

1.习俗界定211

2.暴力界定213

3.政府界定214

4.市场界定215

5.法律界定216

一、国家与市场的共同起源及其功能220

第十一章 国家与市场相互依存原理220

二、国家与市场从非均衡向动态均衡发展225

1.国家与市场的非均衡发展阶段225

2.国家与市场趋向动态均衡阶段231

三、政府与市场相互依存的永恒性233

第十二章 价值形成和分配原理235

一、传统价值理论的局限性235

1.“效用价值论”的矛盾235

2.“劳动价值论”的矛盾236

二、商品价值的自然基础和社会基础237

三、商品效用和价值是三种生产力的函数239

四、商品价值分配的自然法则243

五、新价值论的主要意义250

下篇 改革的三目标模式255

第十三章 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职工持股与保障计划”257

一、国有企业产权转换要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同步257

二、“职工持股与保障计划”的主要内容258

1.基本宗旨260

2.基本原则260

3.基本做法260

三、实施“职工持股和保障计划”的条件分析262

1.已具备的条件262

2.尚需创造的条件263

四、“职工持股与保障计划”与西方“职工持股计划”的比较分析263

1.基本相同点263

2.基本不同点265

五、推行“职工持股与保障计划”的现实意义267

1.改变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尽快使银行摆脱困境267

2.减少亏损、增加盈利,使国家财政从高额补贴中解脱出来268

3.根治通货膨胀268

4.安定职工情绪,稳定职工队伍268

1.“职工持股和保障计划”的第一推动力需由政府发出269

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69

5.政企彻底分开,企业普遍自治269

2.要让主要负责人成为较大股东270

3.实行招标竞投、竞争上岗270

第十四章 我国农地产权改革的目标模式——确立农户对公共土地的永租权273

一、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273

1.新中国成立前农地产权制度变迁273

2.新中国成立后农地产权制度变迁278

二、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281

1.保障和健全农地的公共所有制281

2.确立农户对土地的永租权282

第十五章 村级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在新型社区公有制基础上重建农民个人所有制287

一、焦杨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因287

二、焦杨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基本做法288

三、社区型股份合作制的基本规范和意义290

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题291

后记2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