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学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泽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7276·309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史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史学概论的对象和任务1
第二节 史学概论的内容和范围5
一、历史研究的基础理论6
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7
三、历史研究的基本知识8
第三节 史学概论的历史和现状10
第四节 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1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学1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对史学的伟大变革19
一、原始社会的史学20
二、奴隶社会的史学23
三、封建社会的史学27
四、近代资产阶级的史学3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对史学的伟大变革41
一、创立唯物史观的前提41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43
三、检验和发展唯物史观53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背景6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61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65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68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设74
第三章 历史科学的基础理论82
第一节 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的起点和基础82
一、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的起点83
二、人类历史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88
一、原始群、氏族、部落和农村公社91
第二节 历史上人类的共同体91
二、家庭93
三、国家95
四、民族97
第三节 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100
一、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直接动力100
二、合力系统对历史发展的作用105
第四节 人类历史的辩证运动108
一、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09
二、历史的现象和本质110
三、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111
四、历史发展的渐变和突变113
五、人类历史的螺旋式发展115
第四章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118
第一节 分析和综合研究法118
一、分析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119
二、阶级分析法123
三、综合研究法127
一、历史比较法的理论依据和作用131
第二节 历史比较法131
二、历史比较法的具体运用133
三、历史类比法136
第三节 历史归纳法138
一、归纳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138
二、历史研究中演绎对归纳的补充142
第四节 历史研究中的具体和抽象144
一、认识历史的思维过程144
二、历史研究和科学抽象法146
三、历史研究和“具体”的方法148
第五节 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统一151
一、历史方法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151
二、坚持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相统一的原则152
三、关于历史主义原则155
第五章 史料与史料学158
第一节 史料的作用和分类158
一、人类对历史的认识离不开史料159
二、人类对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史料160
三、史料的种类162
第二节 史料的讹误与史料学的产生170
一、史料的讹误170
二、史料学的产生175
第三节 中国史料学的历史176
一、辨伪学的历史177
二、考据学的历史178
三、校勘学的历史179
四、目录学的历史180
一、辨伪的方法181
第四节 史料学的基本内容181
二、考证的方法184
三、校勘的方法189
四、搜集史料的方法191
五、整理史料的方法193
第六章 历史编纂学196
第一节 史著的内容和形式197
一、史著内容和形式的区分197
二、史著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98
三、史著编纂形式的演变201
第二节 史学著作的体裁203
一、中国史著体裁的分类204
二、中国古代史著的主要体裁206
三、近现代史著体裁的多样化212
第三节 历史事实的表述216
一、时间因素的表述216
二、地理因素的表述218
三、人物的表述220
一、史学著作的结构222
第四节 史著编纂的几个问题222
二、史学著作的语言224
三、标题、引证、注释和附录227
第七章 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231
第一节 史学和哲学231
一、史学和哲学的一般关系232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哲学235
第二节 史学和考古学241
一、考古学的特点及其发展241
二、考古实践的重大意义243
第三节 史学和民族学247
一、活的“社会化石”的两重性247
二、古史研究与民族学实践250
第四节 史学和历史地理学254
一、史学和历史地理学密不可分的历史254
二、历史地理学和历史研究257
第五节 史学和文学262
一、史学和文学的区别和联系262
二、历史研究必须借助文学264
第六节 史学和自然科学270
一、治史必须研究自然科学271
二、治史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272
三、治史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的某些技术手段274
四、治史应借助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276
五、史学和自然科学的统一277
第八章 史学评论281
第一节 史学评论的性质281
一、史学评论是对史学自身的认识282
二、史学评论的阶级性和时代性286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评论的根本特点294
第二节 史学评论的标准299
一、史学评论的客观基础299
二、社会实践和史学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根本标准301
三、史学评论的标准306
四、评论标准的客观性和历史性320
第三节 史学评论的作用322
一、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323
二、调节历史研究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326
三、历史研究和历史编纂的指导和提高329
第九章 国内外近现代史学流派述评334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史学述评334
一、梁启超和王国维的史学成就335
二、顾颉刚与古史辨派的辨伪疑古史学340
三、陈寅恪和陈垣的史学成就342
四、国粹主义派和食货派347
五、胡适派和战国策派352
第二节 现代国外史学述评358
一、美国的计量历史学派和心理历史学派359
二、法国的年鉴学派和历史批判哲学学派366
三、历史形态学派(文化形态史观)373
四、英国的修正派史学(纳米叶学派和克莱彭学派)378
五、拉丁美洲的修正派史学381
第十章 史学的发展和史学工作者的修养385
第一节 历史和现实385
第二节 现实的变革和史学的发展390
第三节 史学的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的修养394
热门推荐
- 159639.html
- 412144.html
- 1979747.html
- 290379.html
- 1184538.html
- 1496516.html
- 3442894.html
- 1071371.html
- 1857709.html
- 28246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0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07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26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16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44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6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1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1412.html